(陕西省汉中市铁路中心医院 陕西汉中 723000)
【摘要】目的:评价早产儿脑损伤中实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早产儿,依据是否发生脑损伤分为无损伤组与脑损伤组,每组早产儿例数为40例,对所有早产儿实施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分析两组早产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结果:无损伤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脑损伤组总有效率80%,P<0.05。早产儿脑损伤组早产儿NBNA评分(32.14±3.21)低于参照组NBNA评分(38.68±3.01),BSID评分(44.25±6.35)低于BSID评分(72.56±5.64),差异显著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NBNA评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早产儿脑损伤情况,是对早产儿脑损伤情况进行评估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估;早产儿脑损伤;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92-02
近年来,早产的发生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得到显著提升,也随之降低脑损伤引发的后遗症,临床研究中怎样提升早产儿脑损伤诊断效果以及生存质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1]。目前国内儿科临床研究中发现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是基于基本国情建立的新生儿心理行为能力评价方法。现对我院收治的80例早产儿临床诊断结果以及流程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的80例早产儿我院自2013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经临床诊断脑损伤早产儿均满足诊断标准,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神经系统先天畸形等疾病,在所有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分组方式为是否发生脑损伤,组别为两组,每组早产儿例数为40例,脑损伤组早产儿中女性22例,男性18例,最大出生日龄27天,最短出生日龄2天,平均出生日龄(14.25±5.23)天,所有早产儿均经核磁共振检查以及脑络超声检查发现。无损伤组早产儿中女性21例,男性19例,最大出生日龄29天,最短出生日龄1天,平均出生日龄(16.98±5.78)天。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早产儿基础资料(性别、出生日龄)进行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并不显著且P>0.05,统计学表示存在意义。
1.2 方法
对两组早产儿均实行新生儿神经行测定,一般一周检测一次,总共进行四次检测,首先需要专业培训检测人员,然后应用合格培训人员对早产儿实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喂奶60分钟之后进行检测,需要给予半暗、安静以及温暖的环境。对两组早产儿均实行早期干预以及治疗,予以早产儿新生儿抚触护理以及高压氧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每天给予2ml的脑活素,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测定结果。
1.3 观察指标
采取NBNA测定法来评价早产儿近期神经精神系统发育的情况,总分为40分,评分低于35分为异常,经专人进行检查操作,需要温暖、安静的检查患者。采取智能发育水平评估量表(BSID)来对早产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且差异现对显著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早产儿治疗临床效果
无损伤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脑损伤组总有效率80%,P<0.05,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因过早的离开母体,身体各项器官还不是十分成熟,免疫力比较低,十分容易引发脑损伤进而引发终身残疾[2]。婴儿脑损伤是在出生之前新生儿因相关因素导致的脑损伤,脑损伤临床症状是逐渐形成的,肌张力改变、运动落后、异常姿势等是常见异常表现,新生儿低出生体重以及早产是引发脑损伤的关键[3]。体重<1500g的新生儿存在40%的可能性发生智力异常以及脑瘫,此外,新生儿低血糖、胆红素脑病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脑损伤。在不同时期脑损伤出现不同的表现,如全身发硬、烦躁不安以及哺乳苦难等[4]。因此寻找一种准确、简便、可靠评价早产儿脑功能的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给予早产儿早期干预可以提升生存质量以及致残率。目前在临床评价新生儿脑损伤以及神经行为能力检查中NBNA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对早产儿脑损伤评价中还不是十分常见[5]。
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对于治疗脑损伤早产儿十分重要,在诊断以及评价新生儿脑损伤中采取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的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重复检查、评价方便、特异性强的诊断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桃,吴文坚,余冰,等.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对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28-129.
[2]何伟仪,施纯媛,汪良兵,等.早产儿脑损伤和脑发育的临床及MRI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1):62-67.
[3]陈影宇.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7):1270-1271.
[4]吴惠文.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指标临床应用进展[J].海南医学,2014(17):2573-2574.
[5]犹力,余霞,何垚等.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8):859-861.
论文作者:郭小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早产儿论文; 脑损伤论文; 新生儿论文; 神经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评价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