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彦明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彦明

天津津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300000

摘要:海绵城市理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直到近几年我国才开始对该理念进行推广。由于国家的合理引导,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景观园林工程设计方面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逐步增多,而且日趋健全,为处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雨水管控问题奠定基础的同时,也给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增添了亮点。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园林景观;应用

前言

海绵城市理论近些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同得到了广泛普及,是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城市化建设理念。顾名思义,海绵城市理论强调让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容易吸水,通过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大幅提高城市的渗水透水以及储水能力,以便将储存的水源应用于城市风景园林植物的灌溉,实现城市水体的可循环利用,降低城市每年的水体浪费情况,具有高度的节能环保特征。

1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绿色化建设,顾名思义,就是指这个城市能像海绵一样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并且根据城市的需要进行自我调节,在面对雨水所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策略被应用到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的计划也因此应运而生。与传统城市工程的建设相比,海绵城市工程的建设有着很大的不同,海绵城市工程属于一个生命工程和生态系统,要求海绵城市工程的建设能综合、系统地解决城市的水资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实质是以景观植物为载体的水资源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园林景观植物的多样搭配,让海绵城市能成为独具特色、风格别样的景观城市。

2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2.1风景园林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

考虑到海绵城市理论框架下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实现对于自然馈赠的水资源的吸收和储蓄,从而将其合理释放于城市风景园林的灌溉养护环节,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因此,应当先建设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生态系统,实现对于雨水的环保吸收和过滤。例如,根据城市的地形特征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情况,可以加强对于截洪沟的改造,使其能够实现对于自然雨水的收集和储存。在行人较多的园林道路上,应当尽量结合周边绿地的设计情况,构建能够让雨水快速流入的渗滤沟,同时注意配合地面的找坡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在园林硬质的道路路面上每隔20m就设置一个渗滤沟,使得雨季的雨水能够顺着园林道路的坡度自然流入到渗滤沟,提高城市风景园林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效率。等到降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雨水的快速下渗,缓解园林的路面积水问题[1]。

2.2风景园林渗水透水装置的应用

为了保证城市的园林景观能够得到充沛的灌溉补给,需要着手在城市道路表面铺设具有渗水透水功能的装置,让雨水能够快速渗流到地下,为地下土壤提供水分供给[2]。例如,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便是被设计成了一个“海绵体”,使用雨水收集装置以及绿色屋顶快速收集雨季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通过管道直接进入地下,经过地下过滤系统的净化之后,再流经至雨水循环系统,为城市风景园林的土壤和植被提供灌溉。最终将渗透到地下的水分一并收集到生态滞留塘里,加快塘体表面水蒸气的蒸发速度,带来多次的降雨过程,从而利用雨水收集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了奥林匹克公园的节水护水效率,强化了公园景观的观赏效能。目前,奥林匹克公园铺设的渗水透水面积已经达到了17hm2,负责收集、渗透和过滤雨水的管网长度已经超出了60km,每年的总蓄水量能够保持在130万m2左右,其中几乎有一半的水量源自对于雨水的再次利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风景园林道路设计情况的应用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城市园林道路规划设计,首先要确保规划建设方案的生态环保属性,结合城市风景园林周边的地形地貌进行选取。在此环节中,可以选择使用环状路网来替换以往的全直线路网,让雨水能够通过道路路网间的低洼处顺畅流经到地下,以此增加城市园林道路的排水总量[3]。同时,城市园林道路两侧应当选择种植密度相对较高的树木,按照连续性和分散性的原则进行种植。至于城市园林道路的建设材料,最好选择草皮类或者嵌草类具有超强透水性的可渗透性材料,以便在雨季尽快实现雨水的大量吸收和储存,调节道路表面雨水的径流量。在种植城市风景园林地被植物的时候,要注意让孔隙率保持为道路总面积的两到五成,减少吸水能力强植被抢占吸水能力弱植被水分的现象,让各类型的植被都能够均匀享受园林道路及地下的雨水,提升海绵城市的生态效能。

2.4风景园林建筑以及绿地的应用

在规划设计城市风景园林内部建筑和绿地情况的时候,设计人员应当通过调查取证充分了解园林的地形、水质以及降雨等情况,以便根据风景园林的实际情况考虑安装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在规划风景园林内部建筑物或者装饰物的时候,要注意设置能够让雨水顺畅流通到建筑周边,对植物进行灌溉养护的环形暗渠,同时要注意在滤水装置内增添砾石,对收集的雨水进行科学的净化处理。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绿地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园林植被的排布情况,科学设计集水坑塘,运用管网来连接集水坑塘和园林植被,使得园林内的乔木、灌木等植物都能够得到充足的灌溉水源,满足城市风景园林基本的排水、灌溉需求[4]。

2.5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要完成海绵城市的建设,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在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环境中的调节功能和作用,主要是通过不同的园林植物所配置和建造出来的园林植物景观,让这个园林植物景观成为特殊的景观生态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能在维护城市的生态环境、调蓄雨涝、缓解城市洪涝灾害、保护城市的水资源、涵养城市地下水、实现城市雨水的自我净化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修复城市居民的栖息地、净化城市的目的。据了解,截止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目前主要应用在雨水花园方面,在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中,雨水花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雨水花园的作用方面来看,雨水花园又可被称为是生物滞留区,雨水花园指的是在园林绿地中,种有乔木、灌木等植物的低洼地带,同时采用地被植物或者树皮对这些低洼地带进行覆盖;海绵城市中的雨水花园就是利用了雨水滞留并渗透,实现城市地下水的补充,从而能降低暴雨时期地表径流的洪峰,是一种能与城市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一种雨水调节蓄存装置,通过雨水花园能将雨水变成城市水资源进行管理。

3结束语

我国多个城市的建设情况表明,应用海绵城市理论于风景园林规划环节中,能够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海绵城市理论综合了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框架,属于集大成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要求城市园林规划的设计人员,全面了解海绵城市理论发出的倡议,综合考虑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方面面,做到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把控。

参考文献

[1]张亚辉,贺佳勇.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8(6):121.

[2]万美程.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7(24):92.

[3]朱红建.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11):40.

[4]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36(3):128-131.

论文作者:宋彦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宋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