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策略?
引言
感运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彩票的中奖概率、利息与利率、空气质量指数等,因而对于数字的分析能力是影响学生未来生活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变化,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较高的数据分析和判断能力。数感的研究已成为现阶段教育和教学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把握学生的数感学习规律,从而增强对学生数感学习的认识,寻找到适合数感教学的策略,从而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教师为专业型人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授课期间多数采用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大量的作题虽然能从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但是缺乏对数学概念的形象描述。面临大量的公式与数据,会产生心理压力,习惯性采用回避的学习模式。数学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恐惧的课程,不利于学生掌握与理解数学知识点。对于这样的困境,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数学知识点从概念型向应用型的方向转变。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数据计算课程中,教师创新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2.1在生活中启蒙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启蒙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从而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一些抽象的事物很难理解。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去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中,自己去感知、发现,从而建立数感例如在学习“1-10各数的初步认识”时,就是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说说情境图中有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数一数小动物的个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经历数的抽象过程,情境图中还提供了相同数量的不同实际背景,鼓励学生数出共同的个数,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从多个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生一个一个数出来,读出来,把数量和数建立起联系,就是形成数感的开始。以后学习认识更大的数时都需要像这样建立数感。数感的建立是用具体的情境和数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使学生把现实情境中的数量与抽象的数建立起联系。
2.2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当前教学工作中的运用十分广泛,能够在丰富有趣的画面当中实现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在小学数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情境当中使其获得体验与认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内心充满好奇,在情境当中能够获得新体验,促进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在对周围事物进行认知时,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与数学的语言,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尤其是在当前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情境创设的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当中融合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从而为学生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通过合作探究,形成数感意识
新课改提倡创建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当今社会,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和别人紧密合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这个观念,即让学生在和同学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取长补短,开拓思维,打开视野,丰富自己的头脑认知,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形成系统的数感意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和交流,倾听别人意见,懂得从别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体会用数字交流的成就感。例如,在学习《测量尺寸》的时候,笔者把班级里的同学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在教室里,实际体验如何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几组同学经过研究,纷纷表示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量,如第一组同学是用卷尺直接拉长进行测量长度的,而第二组则是用一段固定长度的绳子一段一段地拉伸和记录,最后再经过计算而得知。还有的组则是用步子测量,自己一步一步跨出来后,记住自己的步数,最后再通过计算,算出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几组同学都经过了认真的研讨和分工,在操作的过程中,有实际测量的人员,有负责督查的人员,有负责记录数据的人员,还有复核的人员,如此一来,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魅力,也在合作探究的经历里,数感意识不断形成和增强。
2.4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serikow说,从学生的经历中汲取的例子将有助于把学习观念与熟悉日常生活的事物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们所学的东西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协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知识。因此,促进数字感知也可以方便学生接触真正的问题,并有意识地将其与定量问题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提问,从复杂性中提问,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并说明操作结果。这需要一定程度的数字感知和改进现有的数字感知。在解决问题时,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考虑各个方面。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学生扩大了对现有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发展社会生活和知识本身的新意义,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实践联系起来,加强数字意识。因此,只有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用自己的对数理解来理解社会生活。相反,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强化了数量感。
2.5估算运算结果
估算也是当前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估算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字及其运算规律的认知,从而为数感的培养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在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规律,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实现对数的深刻认知。另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的估算方法,以确定科学合理的估算策略,促进学习效率提升的同时,增强其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表达,在交流讨论当中明确估算的意义,从而实现数感的有效培养。比如,在小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例题,使同一个数分别与小于1的小数和大于1的小数相乘,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估算。这样,学生在掌握数的乘法的基本运算规律的同时,能够巩固对小数概念的基本认知。
结语
在小学数感培养当中,教师应该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密切联系生活、鼓励动手操作、估算运算结果、创设教学情境和加强问题引导等途径,实现对学生数感的逐步培养,使其明确数字的基本意义及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玲.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7):141-142.
[2]林秀兰.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良好数感[J].亚太教育,2019(6):14-15
[3]陈忠梅.小学数学中关于“数感”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8(12).
论文作者:赵国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抽象论文; 认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