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天四院民品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文献综述)
石金[1](2018)在《A公司组织结构与流程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提出工业4.0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我国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军品制造本身处于世界装备制造业的高地,它是先进技术高度融合的前沿制造领域,未来智能制造将推向深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工业达到高度融合的状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企业如何转型才能更加迎合未来的环境是企业必须要面临的问题。A公司从事军品业务、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业装备制造等行业,其在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的过程中,践行载人航天精神,近年来主要承担了长5、长7系列地面产品、训练弹等的设计生产任务。其烟机产品和服务遍及除台湾、西藏之外的全国90多家烟厂和60多家打叶复烤厂,在烟草行业有良好的口碑,为我国的制造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中国制造业的新机遇,A公司更加注重军民融合的项目以及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但通过对A公司的深入调查,发现企业在内部沟通、市场转型等仍方面存在问题。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整理,以及对内部员工和客户的访谈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方案。以烟机业务流程为例,进行了优化设计,即通过更新设备、实行与市场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更加有效的考核制度、非核心流程外包等方法来弥补企业的不足之处。同时,对组织结构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即在遵循原有组织结构下,将原本的项目开发部、计划调度部取消,设立新的事业部,引入OA协同办公平台。笔者希望通过对A公司的组织和流程的优化,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使优化后的结构更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定位,为祖国的制造业添砖加瓦。同时希望本论文对于其他企业也有所裨益。
万涛[2](2017)在《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存的空间形态研究》文中提出三线建设工业遗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极为典型的一类建筑群。作为非典型工业建筑群和非典型单位大院的结合体,它的空间形态反映了我国战备时期的规划设计思想、单位大院(厂院)的具体物质环境、早期工业化建筑的实践思路等。无论是梳理我国早期工业建筑的风格,还是研究我国早期聚居模式的特点,抑或是探讨现代主义建筑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实践等,三线建设工业遗存都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本文选取鄂西北地区的三线工业遗存为研究对象,在历史背景梳理和案例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城市形态结构层级的研究方法,分两个层面,逐层解剖,对它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聚落层面,从选址、总体格局、组团、地块四个维度展开分析;建筑层面,选取了厂区的三个典型建筑——俱乐部、住宅、车间,从建筑、空间、结构、材料四个维度展开分析。最后,在总结归纳形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影响因素,并作出以下结论:参与三线建设的城市至今仍然受到三线建设的影响,且将在未来持续;三线厂区的规划布局特点对当代规划思想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三线厂区的建筑反映了我国早期建筑工业化的实践历程,建筑风貌则体现了我国早期现代主义在集体主义、革命思潮等时代语境下所呈现出的复杂性。
庞玉宽,杨西玲,蒋建科[3](2012)在《我国导弹“自力更生”决策很英明》文中研究表明1982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枚潜地固体弹道导弹——巨浪一号首飞成功。由此,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10月15日,在巨浪一号发射成功30周年之际,人民网科技频道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一起回顾和展望我国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等研制和生产的过去和未来。
周旋[4](2012)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航天企业为例》文中认为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军事工业发展全球性的大趋势,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也已成为中国军工企业持续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军民融合发展既是航天企业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利用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航天三院为例,研究航天企业如何确立和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从而引导和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首先,通过对内外部发展环境研究,明确了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以及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了航天企业必须顺应军民融合发展的大趋势,积极研究、利用国家政策,加强政企合作,加速融入地方经济,发挥自身在技术、人才、文化等方面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占领技术制高点,并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市场化的营销体系,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及行业规则的商业运营模式,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营销队伍建设,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其次,通过开展发展战略对标研究,明确了航天企业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以民用和军用市场共同发展来抵消彼此的周期性波动影响,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业务,重视核心业务的建设,加快改革改制步伐,加强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创新项目研发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构建整体营销体系和品牌体系。第三,在前两章基础上,提出了航天企业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确定了行业定位、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区域定位和品牌定位,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步骤,提出了拟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领域,明确了优先发展领域,分析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对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差距,确定了最终要采用战略型管控模式。第四,阐述了如何从资源配置、组织机构、领导作用三个方面,来满足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资源、管控模式和战略执行力,从而有效推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以上研究帮助航天企业制定和实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为实现航天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积极借鉴与有力的支撑,切实提升航天企业的战略地位。
李艳阳,韩宁,刘华英,李晶宜,于雪梅,赵卫华,肖文正,周家和,刘素琴[5](2009)在《认真领会贺信精神 坚定科学发展信心》文中认为编者按:在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国防科技工业集团公司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国防科技工业10年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指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结合中国航天科工
天泉,何建明[6](2008)在《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文中研究说明飞天!揽月!一个遥远而古老的梦。一个缥缈而神奇的梦,一个华夏儿女共同的梦。这个梦做得太久太久,可他始终没有破灭。直到本世纪初,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位宇航员访问太空凯旋归来。中华民族多少代人的梦想变为现实。五洲同庆,齐天同贺,在这个梦想成真的日子里,在这个世人瞩目、国人骄傲的日子里,回首寻梦,那梦是一首飞越太空的"天歌"。
蒋强[7](2008)在《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六西格玛管理是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以追求近乎完美为目标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航天企业也认识到了六西格玛管理的优越性。目前,多数航天企业内部推行GJB质量管理体系和6S管理,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对六西格玛管理却了解不多,因此,如何运用六西格玛管理进一步改进航天企业绩效,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以航天科技集团A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第一章介绍了A公司的管理现状,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指出六西格玛管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第二章对所运用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和工具进行了理论性综述。在第三章本文还结合实际探讨了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推行方案以及如何在六西格玛管理导入期实施具体项目。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必须由项目切入,但是成功与否,还取决与是否能够与原有GJB质量管理体系相融合,是否能够与公司战略相匹配,本文在最后一章“六西格玛管理应用研究展望”中阐述了六西格玛管理如何与GJB质量管理体系和公司战略相整合。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在世界许多着名企业的成功,证明了它的先进性。本文希望通过对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为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深入推广作初期铺垫,并为其他航天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提供一些经验。
胡素娟,何婉言[8](2003)在《挑战自我 负重拼搏——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万源公司改革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北京南郊的南苑镇,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座落在这里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几十年来已形成了名闻遐迩的“航天城”。提起它,人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是那自行设计制造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70余颗国内外卫星和无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然而,你不知道,近两年这里又传出一则喜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的北京万源公司也发射了一颗“重量级卫星”,光芒四射,十分耀眼。它创造的骄人成绩,在本行业内独占鳌头,让人刮目相看:1998年,民品的产值仅有5亿多元,利润仅为500万元,然而经过短短4年的发展,民品到2002年总收入已突破27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一跃成了利税大户,明星企业。
张启全[9](2001)在《积极推进后勤改革向纵深发展──第四研究院行政后勤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夏选(火长)[10](2001)在《航天四院民品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 经过“九五”艰辛奋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民品发生了质的变化。利用航天技术,吸收、消化、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成功开发了复合材料压缩天然气气瓶、PE 保护膜、增雨防雹火箭系统、复合材料挠性剑杆带、管线网监控系统等一批具有航天四院特色的军转民产品;进入电子基础材料工业,建成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电解铜箔生产线;形成以气瓶、加气站、管线网监控为特色的天然气环保汽车应用系列产品;加快发展了以铜箔装备,立式搅拌机为核心的装备系列产品。产品质量实现了由产品标准向用户满意标准的转
二、航天四院民品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天四院民品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组织结构与流程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和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组织结构的相关理论 |
2.1.1 组织结构 |
2.1.2 组织结构形式 |
2.1.3 组织结构影响因素 |
2.1.4 组织结构变革及其相关研究 |
2.2 业务流程的相关理论 |
2.2.1 流程 |
2.2.2 流程优化相关概念 |
2.3 小结 |
第三章 A公司简介及现状分析 |
3.1 总公司简介 |
3.2 A公司简介 |
3.2.1 A公司基本信息 |
3.2.2 A公司员工概况 |
3.2.3 A公司经营情况 |
3.3 A公司组织结构现状分析 |
3.4 A公司流程现状及分析 |
3.4.1 A公司的SWOT分析 |
3.4.2 A公司的业务流程图及相关部门职责 |
3.4.3 A公司核心流程的界定 |
3.4.4 A公司内部的流程价值链分析 |
3.5 访谈过程及结果分析 |
3.5.1 访谈过程 |
3.5.2 访谈结果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A公司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案 |
4.1 A公司流程优化 |
4.1.1 制造流程的优化 |
4.1.2 外包 |
4.1.3 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
4.1.4 营销与销售环节的优化 |
4.1.5 技术的优化 |
4.2 小结 |
第五章 A公司组织结构的优化方案 |
5.1 设计总体思路 |
5.1.1 A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的原则 |
5.1.2 A公司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 |
5.2 A公司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
5.2.1 A公司结构框架优化设计 |
5.2.2 优化后的主要部门职能及其考核制度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发展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存的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概念界定 |
1.2.3 时间与空间限定 |
1.3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意义 |
1.4 既往研究 |
1.4.1 关于三线建设的研究 |
1.4.2 关于三线工业遗产的研究 |
1.4.3 关于单位(大院)空间形态的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5.1 城市形态学和建筑类型学的方法 |
1.5.2 田野调察法 |
1.5.3 文献研究法 |
1.5.4 人物访谈法 |
1.5.5 整理归纳法 |
1.6 研究框架 |
2 鄂西北地区的三线建设 |
2.1 三线建设的时代背景、历程和成果 |
2.1.1 时代背景 |
2.1.2 建设历程和建设成果 |
2.2 鄂西北地区的三线建设概述 |
2.2.1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的历程 |
2.2.2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的成果 |
2.3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项目的分布特点 |
2.3.1 空间分布特点 |
2.3.2 产业分布特点 |
2.4 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时期的城镇化进程 |
2.4.1 区域的总体发展 |
2.4.2 第二汽车制造厂对十堰市城市化的影响 |
2.4.3 襄阳市区的三线建设对襄阳市城市化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案例调查 |
3.1 遗存案例调查 |
3.1.1 襄阳市区的三线工业遗存 |
3.1.2 南漳县与宜城市的三线工业遗存 |
3.1.3 谷城县和老河口市的三线工业遗存 |
3.1.4 十堰市及其市域下的三线工业遗存 |
3.2 遗存现存状况总结 |
3.3 本章小结 |
4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聚落层面的形态分析 |
4.1 选址 |
4.1.1 宏观层面的选址特征 |
4.1.2 中观层面的选址特征 |
4.1.3 微观层面的选址特征 |
4.2 总体格局(Urban Tissue) |
4.2.1 布局形态 |
4.2.2 功能形态 |
4.3 组团(Block) |
4.3.1 公共服务用地 |
4.3.2 居住用地 |
4.3.3 生产用地 |
4.4 地块(Plot) |
4.4.1 公共服务区 |
4.4.2 居住区 |
4.4.3 生产区 |
4.5 本章小结 |
5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建筑层面的形态特征 |
5.1 建筑(Building) |
5.1.1 俱乐部 |
5.1.2 住宅 |
5.1.3 车间 |
5.2 内部空间(Room) |
5.2.1 俱乐部 |
5.2.2 住宅 |
5.3 结构(Structure) |
5.3.1 俱乐部 |
5.3.2 住宅 |
5.3.3 车间 |
5.4 材料(Material) |
5.4.1 俱乐部 |
5.4.2 住宅 |
5.4.3 车间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语 |
6.1 鄂西北地区三线工业遗存的空间形态特征总结 |
6.2 鄂西北地区三线遗存空间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 |
6.2.1 政治运动 |
6.2.2 政策强规 |
6.2.3 基层实践 |
6.2.4 物资匮乏 |
6.3 研究的结论(启示) |
6.3.1 城市维度 |
6.3.2 社区维度 |
6.3.3 建筑维度 |
6.4 展望 |
6.5 研究的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记录 |
附录2 湖北省三线建设项目资料汇总 |
(4)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航天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3 项目依托和优势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相关理论 |
1.3.1 战略管理的概述 |
1.3.2 军民融合的概述 |
1.3.3 标杆管理的概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5.1 技术路线 |
1.5.2 研究方法 |
2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2.1 外部环境研究 |
2.1.1 政治环境分析 |
2.1.2 经济环境分析 |
2.1.3 社会环境分析 |
2.1.4 技术环境分析 |
2.2 内部环境研究 |
2.2.1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2.2.2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 SWOT 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对标研究 |
3.1 标杆瞄准的意义和目的 |
3.2 标杆瞄准对标项目选择 |
3.3 战略标杆瞄准企业调查分析 |
3.3.1 战略标杆瞄准企业 |
3.3.2 分析和借鉴 |
3.4 本章小结 |
4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设计 |
4.1 战略目标 |
4.1.1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愿景 |
4.1.2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
4.1.3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
4.1.4 战略目标实现阶段 |
4.2 产业选择 |
4.2.1 军民融合产业选择原则 |
4.2.2 军民融合产业主要发展方向 |
4.3 优先发展领域 |
4.4 资源需求 |
4.4.1 资金需求分析 |
4.4.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
4.5 管控模式 |
4.5.1 可选择的管控模式 |
4.5.2 管控模式比较 |
4.5.3 管控模式选择 |
4.6 本章小结 |
5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方案 |
5.1 资源配置保障措施 |
5.1.1 资金需求保障措施 |
5.1.2 人力资源需求保障措施 |
5.2 组织机构保障措施 |
5.3 领导作用保障措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1.1 企业现状及问题 |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2.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2.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六西格玛管理理论综述 |
2.1 六西格玛的起源和推广 |
2.2 六西格玛的概念 |
2.2.1 六西格玛质量的含义 |
2.2.2 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 |
2.3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
2.3.1 六西格玛管理改进模式 |
2.3.2 六西格玛管理的常用工具介绍 |
2.3.3 六西格玛管理设计模式 |
2.4 六西格玛管理的组织和推进 |
2.4.1 六西格玛管理组织结构 |
2.4.2 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进 |
第三章 六西格玛管理实践 |
3.1 A公司推行六西格玛的基础和作用 |
3.1.1 A公司推行六西格玛的基础 |
3.1.2 A公司推行六西格玛的作用 |
3.2 A公司六西格玛推行计划 |
3.2.1 导入期主要工作 |
3.2.2 加速期主要工作 |
3.2.3 成长期主要工作 |
3.2.4 成熟期主要工作 |
3.3 六西格玛管理在导入期的项目开展 |
3.3.1 “三元乙丙隔热层质量控制”项目背景 |
3.3.2 “三元乙丙隔热层质量控制”项目定义阶段 |
3.3.3 “三元乙丙隔热层质量控制”项目测量阶段 |
3.3.4 “三元乙丙隔热层质量控制”项目分析阶段 |
3.3.5 “三元乙丙隔热层质量控制”项目改进阶段 |
3.3.6 “三元乙丙隔热层质量控制”项目控制阶段 |
第四章 六西格玛管理应用研究展望 |
4.1 六西格玛管理与GJB质量体系的整合 |
4.1.1 国家军用标准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简介 |
4.1.2 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和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共同点 |
4.1.3 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和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差异 |
4.1.4 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整合 |
4.2 六西格玛管理与A公司战略的整合 |
4.2.1 A公司的市场环境分析 |
4.2.2 A公司的SWOT分析 |
4.2.3 A公司的战略选择 |
4.2.4 六西格玛管理改进A公司战略绩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挑战自我 负重拼搏——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万源公司改革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品牌 |
重用人才 |
励志革新 |
四、航天四院民品发展回顾与展望(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组织结构与流程优化策略研究[D]. 石金. 北方工业大学, 2018(08)
- [2]鄂西北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存的空间形态研究[D]. 万涛.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7)
- [3]我国导弹“自力更生”决策很英明[J]. 庞玉宽,杨西玲,蒋建科. 军工文化, 2012(11)
- [4]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以航天企业为例[D]. 周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1)
- [5]认真领会贺信精神 坚定科学发展信心[N]. 李艳阳,韩宁,刘华英,李晶宜,于雪梅,赵卫华,肖文正,周家和,刘素琴. 中国航天报, 2009
- [6]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J]. 天泉,何建明. 中国作家, 2008(09)
- [7]六西格玛管理在A公司的应用研究[D]. 蒋强. 天津大学, 2008(09)
- [8]挑战自我 负重拼搏——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万源公司改革发展[J]. 胡素娟,何婉言. 国防科技工业, 2003(07)
- [9]积极推进后勤改革向纵深发展──第四研究院行政后勤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 张启全. 航天工业管理, 2001(08)
- [10]航天四院民品发展回顾与展望[J]. 夏选(火长). 中国军转民,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