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兼容竞争的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竞争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3)02-0083-07
一、若干历史实例和兼容问题的提出
兼容,作为企业的一种策略行为和竞争手段,可以在经济史中找到大量历史实例。除了卡尔·夏皮罗和哈尔·瓦里安描述的几个典型故事(注:例如,美国铁路轨距的统一、直流电与交流电之战、固定电话网络的互联、电视播放系统的选定等。)以外,还可以找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例。
第一个实例是以零部件的标准化和可以互相调换为基础的大量生产。1798年,埃里·惠特尼采用这个原理制造枪炮,他能够将一打步枪的零件拆下,然后迅速将其组装起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1908年,福特制造T型汽车,不同汽车的零部件不必进行重要的改动,流水生产得以诞生。
第二个实例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从不兼容向兼容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IBM System/360及其升级产品System/370的可升级内部结构使IBM的许多竞争者败下阵来,同时使许多潜在的新竞争者望而却步。在IBM/360之前,人们设计计算机时,往往故意和别的公司的计算机不兼容,每一种计算机都有其独特的设计,需要它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厂商实施不兼容策略的目的是阻止用户转用其他厂商制造的计算机。一旦使用上一台计算机,用户就只好逆来顺受地接受该计算机制造厂商所提供的一切,因为改换厂商需要用户放弃已经熟练运用的软件和硬件,重新学习不熟悉的软件和硬件。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IBM/360兼容性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凡是生意兴隆的计算机公司都是那些拥有能够运行IBM操作系统的硬件公司。微软公司较早认识到,哪个系统能够使用户自由选择硬件并能运行尽可能多的软件应用程序,用户就会购买哪个系统。微软公司做出了正确的兼容策略,尽管各个厂商的计算机硬件不相同,但都能运行微软公司的软件。微软允许IBM交纳低廉的一次性费用,就可以在其所销售的计算机上使用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从而使IBM有动力去推广MS—DOS,微软的策略奏效了。凭借兼容和历史销售优势产生的正网络效应使微软走上了高速成长之路。正网络效应是指产品的吸引力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而上升这样一种现象。大部分人使用Windows这一事实使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它迫使计算机设备制造厂商在其销售的PC机上安装Windows而不是别的操作系统,迫使独立软件开发商首当其冲地选择为Windows编写应用程序。因此,历史销售优势增强了对Windows的需求,强化了微软的支配地位,提高了其他操作系统进入市场的壁垒。
第三个实例是移动电话网络的兼容。20世纪70年代初,北欧邮政和电报委员会打算将北欧各国的汽车电话网络进行合并。当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系统,芬兰是ARP网络,瑞典和丹麦是MTD网络,挪威是UAT网络,人们无法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打电话。1981年,这些网络统一为北欧移动电话网(NMT)。NMT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对每个厂商开放,包括那些北欧国家之外的公司。任何厂商,只要它们能够履行北欧国家邮政和电报委员会1976年通过的标准,NMT就欢迎它们生产自己所需的电话设备——包括移动电话机、基站和交换机。于是,世界各地的厂商纷纷为NMT提供电信设备。后来,欧洲、美国、英国分别建成了GSM、AMP5和TACS系统。诺基亚的管理层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芬兰、北欧甚至是欧洲市场都不能满足公司的“胃口”,诺基亚必须打入美国和日本市场,在移动电话机和网络上与他们展开竞争。它一边参与在全球范围内建造NMT网络的工作,一边与英国TACS网络和美国AMPS网络进行竞争。当时,美国的摩托罗拉和瑞典的爱立信均未将这家小小的芬兰公司列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一切都似一场梦,诺基亚凭借其兼容优势把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拉下宝座,成为今天世界移动电话机市场的“老大”。
近年来,网络融合成为电信发展的大趋势。一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面采用,使电话、数据和图像信号都可以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和交换;二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综合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要的带宽和传输质量,是三网业务的理想平台;三是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四是统一的TCP/IP协议的普遍采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人类首次具有了统一的为三大网都能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三网融合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针对移动通信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因特网的融合趋势,美国、欧洲就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展开的竞争如火如荼。美国自行其道地发展CDMA技术,诺基亚、爱立信坚持采用WCDMA网络,目的在于争取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主动权。第三代移动电话可能成为计算机、电视机的替代品,有人将其描述为配备了电话和电视设备的微型便携式计算机。可以预见,技术兼容的这个趋势将使诺基亚、爱立信和摩托罗拉面临来自计算机硬件制造厂商和微软公司的竞争。计算机软硬件公司需要了解移动电话技术,而诺基亚和其他移动电话公司也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布鲁恩和沃伦,2001)。
经济史中的上述实例说明,在网络效应较强的产业中,技术设置的兼容性是左右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兼容策略如何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企业如何根据其所处的市场地位选择正确的兼容策略,是本文要回答和解释的基本问题。
二、兼容竞争的博弈构式
现在,我们构建一个双寡头博弈模型来解释和分析企业之间的兼容竞争。博弈的标准式表述包括:①博弈的参与者企业i(i=1,2);②每个参与者可以选择的战略,即兼容程度v[,i](注:v[,i]表示产品i对其他同类产品的兼容度,v[,i]∈0,1。当v[,i]=1时,产品1对产品2完全兼容,当v[,i]=0时,产品1对产品2完全不兼容。两种产品双向完全兼容可表示为v[,i]=v[,2]=1,在此情况下,市场若对产品1有需求,也完全会对产品2产生需求,反之亦然。若v[,i]=v[,2]=0,则表示产品双向完全互不兼容,在此情况下,使用产品1的消费者无法对产品2产生需求。此外,我们也可表示产品单向兼容的特性:若0<v[,i]≤1且v[,2]=0,意为产品1对产品2完全或者部分兼容,而产品2无法兼容产品1。两种产品兼容程度的差值△v可表示为:△v=v[,i]-v[,2],△v>0表示企业1在产品兼容上具有优势,△v<0表示企业2在产品兼容上具有优势。)和价格p[,i]③针对所有参与者可能选择的战略组合,每个参与者获得的利润π[,i]。我们将该博弈构式下的企业竞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个企业同时决定产品的兼容程度,第二阶段,两个企业根据自己和竞争对手产品的兼容程度同时决定产品的价格,(注:实际上,企业的兼容策略或价格未必是同时决定的,例如两家企业可能在第一、第二阶段分别确定产品的兼容度(一个企业可能是在观察到对手的行动之后才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在第三阶段同时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也可能是两家企业在第一阶段同时确定产品的兼容度,并在第二、第三阶段先后决定产品的市场价格。这些情形均可以用逆向归纳法求解,本文从略。)如图1所示。我们采用博弈论中的逆向归纳法,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条件,首先讨论第二阶段的价格竞争,再根据价格竞争的结果讨论企业的兼容策略。这种先分析价格竞争再讨论兼容竞争的解法,实际上运用了博弈论中推导单局博弈最优均衡的原则。
图1 产品兼容性能不同条件下的博弈构式
产品的兼容策略属于企业的长期行为,产品的价格选择属于企业的短期行为。图1所示的博弈构式强调,两个企业在竞争的第一阶段同时决定产品的兼容程度。一个企业的产品对另一个企业产品的兼容程度,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第二阶段,两家企业同时确定产品价格,价格高低决定着企业获得的利润。值得注意的是,在逆向归纳法下,企业的两阶段决策并不是互相割裂的,相反,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价格竞争的优胜劣汰会影响企业的产品兼容选择,而合理的兼容程度是企业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
1.第二阶段的价格竞争:价格反应函数及其策略意义
企业价格决策的目的在于寻找给定兼容程度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相应价格。由于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利润不仅取决于自身产品的价格变化,而且为竞争对手的价格决策所影响,企业的产品价格决策实际上是对竞争对手价格决策的最优反应。求解两家企业同时进行价格竞争的均衡状态,可以先求出企业的利润函数,并以利润最大化为条件推导出价格反应函数,两条价格反应函数坐标线的交点即为均衡条件下企业的最优价格决策。
以q[,i]表示企业i当前的产品销售量,θ[,i]表示网络效应的强度(即用户对每个企业产品网络效应的认可度),t表示“移动成本率”(即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度),T与用户对产品的消费偏好h的乘积th表示消费者为接受产品而必须“移动”自己的偏好值所牺牲的消费收益。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假设两家企业改变产品兼容性能支出的成本相同(即c[,1]=c[,2]=c),用户对每家企业产品网络效应的认可度相同(即θ[,1]=θ[,2]=θ),将产量乘以产品的单位价格与成本的差价,可得两家企业的利润函数。利润函数式中,△n[,h]=(q[,1h]+v[,1]q[,2h])-(q[,2h]+v[,2]q[,1h]),表示历史销售产生的竞争优势。对上述利润函数方程按价格P[,i](i=1,2)求一阶导数,并令其值为零,整理后可得出两家企业的价格反应函数为:
为0,即产品在市场销售中不存在网络效应时的反应函数。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可得出企业如下的相应策略:
第一,企业的价格决策必须与兼容策略相匹配。竞争强度1/2t-θ(2-v[,1]-v[,2])取决于网络效应θ、产品差异和兼容程度v[,i]三个因素。产品的网络效应越大,产品差异和相互兼容性越小时,市场竞争强度越大。这说明,如果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保持不变,企业就应该对那些均质的且兼容性能较低的产品制定较低的价格。这种积极的价格政策会加剧市场竞争强度,如果竞争对手的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将在市场价格竞争中被逐步淘汰。相反,如果企业本身不具备价格优势,避免价格竞争的最佳策略是提高与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程度,尽可能改进产品的兼容性能。
第二,企业的历史销售对产品当前的市场价格具有重要影响。用户在购买某一产品时要首先考虑其他用户是否也购买了相同或与此兼容的产品,历史销售量越大,或者产品的兼容程度越高,产品的市场价格越高,企业索要高价照样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2.纳什均衡条件及其策略意义
如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同时确定产品的价格,在纳什均衡状态下,两种产品的市场价格为两条价格反应函数线的交点。根据所得的产品价格,可以进一步推导出产品的产量(q[,1][*],q[,2][*])和市场利润(π[,1][*],πH[,2][*])的表达式。在本模型中,产品具有两种横向差异系数,其中t由消费者的主观偏好所决定,v[,i]为产品不同的兼容程度。结合产品的这两种横向差异系数对以上各式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归纳出企业的若干策略。
第一,由前述表达式不难得出纳什均衡条件下两家企业产品价格、产量和利润的差额为:
如果该不等式成立,则t值变大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其经济含义是,为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产品销售的网络效应要相对降低,而产品的网络效应则取决于产品之间的排斥力(2-v[,1]-v[,2])、网络优势△n[,h]和兼容优势△v三个因素。
第三,改进产品的兼容性能v[,i],是缺乏历史销售优势的在位企业和新进入者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另一个有效策略。提高产品的兼容性能,会降低市场竞争强度,削弱历史销售带来的网络优势,从而保证那些不具有历史销售优势的企业,在均衡条件下获得较高的价格、销售量和利润。对于具有历史销售优势,并且产品的兼容性能较强的企业来说,产品兼容度的提高并不一定会产生更多的利润,因为随着产品兼容性能的提高,均衡价格会提高但均衡销售量会随市场竞争度的减弱而降低。
3.第一阶段的兼容竞争:兼容反应函数及其策略意义
兼容竞争的内容是求解兼容反应函数。通过对纳什均衡条件下利润的表达式π[,i]对v[,i]求一阶导数,令π[,i]/v[,i]=0,可以得出企业的兼容反应函数v[,1r](v[,2])和v[,2r](v[,1])的表达式,这两个兼容反应函数分别代表两家企业产品的最佳兼容度,两条兼容反应函数线的交点即为纳什均衡解(v[,1][*],v[,2][*])。由于推导兼容反应函数代数式的过程非常繁琐,我们将纳什均衡状态下企业1的降阶利润函数表示为一般形式,即:
显然,乘数项q[,1]/v[,1]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值。随着产品兼容性能的改善,不具有历史销售优势的企业可以克服网络劣势,扩大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此时等式右边第一项为正。但是,当满足p[,2]-p[,1]+1/2θ(2△n[,h]+△v)>0时,兼容性能改善的同时会削弱市场竞争强度,使具有历史销售优势的企业丧失网络优势,其销售量会减少。因此,对于不具有历史销售优势的企业来说,提高产品兼容性能产生的直接效应为正,对具有历史销售优势的企业来说则不易确定。
该项取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取值为正说明,企业1提高产品的兼容性能,会降低市场竞争强度,从而使均衡状态下企业2的产品价格上升;取值为负说明,由于企业1产品的兼容性能得以改善,企业1会加强其兼容优势和网络优势,从而促使企业2降低均衡状态的产品价格。所以,就本文的模型而言,产品兼容性能变化引起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兼容程度相同条件下的博弈构式
现在,我们分析两种产品的相互兼容程度保持一致,即生产标准比产品时的企业竞争策略。例如,在家用电器、电信服务等行业中,优势企业或者组建一个协会讨论决定产品的相互兼容度,或者企业同时推出双向兼容程度相同的产品,或者一家优势企业事先决定产品的标准兼容度,其他企业跟随。也就是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确定产品价格之前,总要先决定产品的兼容性能,对产品加以标准化,其博弈构式由图2表示。我们仍然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以由后往前递推的方式,首先分析第二阶段的价格竞争。
图2 产品兼容度相同条件下的博弈构式
1.第二阶段的价格竞争
两家企业产品的相互兼容度相等,即满足v[,1]=v[,2]=v。根据这一条件,企业的历史销售优势
式中,产品的兼容度v越大或者θ越小,表示消费者越看淡产品的网络效应。当v=1或θ=0时,表示在用户看来,产品或服务不存在网络效应。
2.第一阶段的兼容竞争
为分析历史销售量对企业兼容策略的影响,我们设企业1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历史销售优势,即△n[,h]>0或q[,1h]-q[,2h]>0,且v[,1]<1;企业2的历史销售量较小,在生产标准化产品时总是力图选择产品的最大兼容度(v[,2]=1),原因在于随着v[2]的增大,企业2的产品价格和产量都会增加。企业1的制产品的兼容性能。相反,对于具有历史销售优势但优势不能满足这个条件的企业,仍然能够从提高兼容性能中获益,不能盲目限制产品的兼容性能。
四、兼容对企业竞争的策略意义
借助于历史销售优势和适当的兼容策略,优势企业可以设置策略壁垒,防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和胁迫市场内的竞争对手退出市场,通过限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来对市场的竞争基础产生影响。我们关心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具有历史销售优势的企业才能采用胁迫策略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和将市场内竞争对手逐出市场。
综合起来,由于策略效应的作用方向不易判断,优势企业调整产品兼容性能对劣势企业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现归纳出企业的竞争策略如下:
第一,在历史销售量较大、产品兼容性能较强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的加剧可能打破双寡头垄断格局,由优势企业垄断市场。前面的分析表明,产品的网络效应越大,或者相对差异越小,竞争越激烈,越容易发生阻止进入的策略行为,优势企业实现垄断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劣势企业应该积极阻止竞争对手实施上述策略,以维护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
第二,许多网络产业都具有锁定现有用户的性质,消费者必须付出大量的沉淀成本才能转换为其他厂商的用户。这时,新进入企业需要定位在一个容量足够大的市场区域,以使它能够获得进入后的利润。而现有企业则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占领现有市场,不给新进入企业留下可乘之机。固定成本越高,新进入企业实现盈亏平衡所要求达到的产量和市场份额就越大,新企业的进入难度也越大。现有企业可以在新进入者进入前通过扩散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来实施策略行为,即生产与新进入者完全一样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散消费者对新进入企业〔的注意力来限制新进入者的市场。
第三,网络效应较强的产品在市场销售的初期阶段,会遇到很多阻力(The Startup Problem)。为了降低第一批客户的购买风险,促进销售,企业可以采用价格差别策略,对精心挑选的用户群体提供特别优惠,以激发用户的购买兴趣,引起销售的连锁反应。同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为产品制造声势,甚至在新产品投入市场之前就广而告之,营造该产品将成为主流产品的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