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应用策略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和计算机,这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函数教学相结合,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函数教学的不足,丰富函数教学的形式,同时增加函数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用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一)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让学生们形成抽象严谨的数学思维,并强化学生们的逻辑思维、推理思维,从而不断促使学生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以此为教学目的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工作更有难度,因此需要一些辅助技术。因为,就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在逻辑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所以对数学定理、概念、公式的认识,只是感性的理解,加之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只是灌输式教学,所以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而以信息技术为教学辅助手段,则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尤其是函数知识,并将其中的规律演示给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演练,学生们的认知从感性转变为抽象,抽象思维得到培养,最终形成抽象思维。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通常情况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必须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有定理和概念等,而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出主体性,才能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运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他们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学习效率也比较低。而在函数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也就弥补了传统教学形式的不足。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构建不同教学情境,教学处于动态化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们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更加认真,注意力能集中,进而发挥出创造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自我探索,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中,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之后,教师更重视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学生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形成探索新知识的动力。反之,如果学生对于新知识缺少兴趣,那么学习动力也就不足,学习的效果也就不是很好。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信息技术,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引导他们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此时,教师以黑板板书为基础,合理运用语言讲述方式,并辅助各种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出学习情境,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位,刺激学生们的感官以及思维,逐渐降低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倦怠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学习“一次函数”知识的时候,讲解“变量与函数”的时候,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构建出这样的学习情境:课件展示出这样的例题,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行驶的历程设定为s千米,行驶的时间设定为t小时,完成以下问题,当t为1时、2时、3时、4时、5时,s分别是多少?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出s=?从而得出s=60t。然后类似地提出了多个函数表达式,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分析,教师提问学生,这些式子有怎样的规律,给出提示,是不是每个式子中,有些数值会反生变化,这个称之为变量,也有不变的数值,这就是常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常量、变量,进而熟练掌握变量和函数。
(二)展示函数规律,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数学函数教学是初中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针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函数的规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以组织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和抽象的函数知识。这时数学教师需要以信息技术,把相应函数规律制作以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及影视资料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学生就会借助动态化的演示,理解含义深刻的函数知识,以更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
比如,“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教学中,学生们不能很彻底地理解图像所对应的性质,以及哪些是限定条件。针对此,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展开了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方式,制作出此类二次函数的图像,并带领学生,探究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过程,怎样才能得到这样的函数图像,并动态化地展示出这样的过程,从而学生才深刻地理解此二次函数的形成过程,逐渐地总结出图像对应的性质。之后,教师做了巩固练习,在多媒体上显示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自己说出图像的性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函数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三)信息化整合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函数知识系统
函数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对函数知识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因此在学习部分函数知识后,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整合知识,将各个分支知识,综合到一起,形成函数知识系统,从而让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函数知识。信息技术在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借助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和计算功能,教师可以将以前学习到的函数知识整合在一起,明确指出那部分为基础,那部分是提升。这样才后期复习的时候,就有了很好的支持,有助于学生回顾旧知识和总结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并将问题解决掉,同时提升了学生对于函数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当整个函数学习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为学生制作出一系列关于函数知识点的视频,并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总结出来,上传到自主学习平台,学生们可以随时下载,随时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信息技术,动态化地展示出函数规律,从而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最后,教师要以信息化的方式整合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函数知识系统,从而全面开展函数教学,不断提升函数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边永强.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8):124-125.
[2]陈炯.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华夏教师,2019(18):45.
[3]高成友.浅析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141.
论文作者:李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函数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们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