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小儿外科 山东 青岛 266000)(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新生儿科 山东 青岛 266000)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80-02
1.病例资料
患者,女,11月,因“发现胸前皮肤缺口出生至今,局部红肿半月”入院。患者出生后胸部有一针眼大小皮肤缺损,无异常分泌物,患儿10月时皮肤缺损周围红肿,来诊,查体见胸部正中胸骨角处直径约1cm红肿,略高起于周围皮肤,红肿中央见针眼大小皮肤缺损,无渗出物,红肿部分触诊质硬,表面温度不高,压痛(-)。行B超检查示胸部皮下3cm×1.6cm混合回声包块(图1),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7.04×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8×109/L,C反应蛋白0.5mg/L,考虑鳃裂囊肿可能性大,不排除皮样囊肿,收住院,拟手术治疗。术前一天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经儿内科会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转入儿内科控制感染,经1周抗炎治疗,体温稳定后,转回我科,转回第2日,胸前红肿范围忽较前增大,触诊波动感(+),即刻在局麻下行切开引流术,沿红肿中央十字切开,可见暗红色浑浊液性物流出,量约3ml,性状稀薄,排净液体后,取部分液性物送细菌培养+药敏,伤口内留置纱条引流,并给予抗炎治疗,次日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8.9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3.37×109/L,C反应蛋白0.5mg/L。经观察3日,患者体温未见异常,局部红肿减轻,完善术前准备后,择期在全麻下行胸前囊肿切除术。术中见皮下囊肿位于皮下脂肪与胸锁筋膜之间,约1.5cm×1.0cm×1.0cm大小,质软,表面无分泌物,基底呈盲端,未与深层组织相通,术中完整切除包块送病理检查。术毕应用5-0可吸收缝线缝合皮下组织,6-0普理灵缝线间断缝合皮肤。术后病理报告:皮下囊肿组织学形态符合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感染及窦道形成,并可见异物反应。引流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术后3日患者好转出院,现患者术后1周,门诊随访见术口愈合良好,无红肿及其他异常。
2.讨论
胸前皮下囊肿据术后病理结果的类型可分鳃裂囊肿、皮样囊肿、毛母质瘤等,支气管源性囊肿属其中极罕见的一种类型,翻阅国内近年文献,皮肤及皮下支气管源性囊肿最早报道于1980年,至今总计报道例数不超过50例,其中胸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不超过10例,而支气管源性囊肿合并感染则更为少见,未见相关报道。因该病罕见,术前不易考虑到此病,B超虽为首选检查,但对本病的诊断帮助有限,确诊仍需通过病理检查。关于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完整切除囊肿仍是首选,是治疗该病切实有效的方法,对预防囊肿感染,及日后可能出现的恶变,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论文作者:孙超1,张蕾1,苏亚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囊肿论文; 红肿论文; 皮下论文; 支气管论文; 皮肤论文; 患者论文; 青岛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