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奥运项目未来发展战略研究_运动会论文

我国非奥运项目未来发展战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来发展论文,战略研究论文,奥运论文,我国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8)11-0030-06

1 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非奥运项目

非奥运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一定影响而又没有入选奥运的项目并不在少数,由于举国体制对运动本身的影响,非奥运项目面临巨大“威胁”。举国体制让中国竞技体育近年来发展神速,但是在体制之外的中国非奥项目却仍然在“社会办体育”的路上蹒跚前行。非奥运项目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无法得到足够重视。近年来,很多省甚至放弃了一些水平落后的奥运项目,更何况非奥运项目。虽然很多非奥运项目在民间还算普及,但从竞技角度而言,却难以得到较快发展。这些“边缘”运动如何把自己的路走下去,毕竟世界体育的大舞台是开放的,虽然不能参加奥运会,但它们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因此,研究非奥运项目未来如何发展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对未来中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我国体育事业如何发展将面临一个新的选择,以此为契机探讨我国非奥运项目未来发展问题,对推动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普及与提高,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从国际体育发展的趋势来看,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过去的非奥运会项目现在变成了奥运项目,也有一些奥运会项目将来可能退出奥运会,变成非奥运项目。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各个协会组织,都应高度重视非奥运项目,应当与奥运会项目一样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确保我国体育事业无论在世界赛场还是国内需求方面都取得双赢的发展战略。

2 非奥运项目在世界发展情况

体育运动所体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强对抗、争冠军、破纪录更是竞技体育永恒的主题。而奥运会无疑是这一主题和精神最集中的展示和浓缩。《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申请入奥项目必须具备4方面条件:1)世界性。即项目要有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管辖。2)国际性。项目至少在四大洲75个国家的男子以及三大洲40个国家的女子中广泛开展,并且得到所在国家和地区承认与支持。3)观赏性。4)操作性。同时,参赛项目的评判标准必须完全标准、量化和直观,体现公平、公正,与奥林匹克宪章精神相符,才可列入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比赛项目。除此之外,奥运会本身也因其过于庞杂而开始了“减肥”活动。超过300个项目和上万名运动员参加的奥运会,确实让主办城市不堪重负。因此,许多本来很有价值的项目,便很难在奥运中立项。

目前,国际上已成立了一个世界运动会,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世界运动会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当时未被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的12个世界单项体育协会联合发起的,旨在创办一个比单项世界锦标赛影响更大的非奥项目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的世界运动会被称为非奥项目的奥运会,规模和级别都不亚于奥运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极大地重视。世界运动会为非奥运项目搭建了一个竞技平台,使各国人民能够开展自己所热爱的运动,展示自己独特的才艺。像奥运会一样每四年举办一届,在夏季奥运会之后的一年进行,截止到2005年已举办过七届,影响越来越大。第八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09年在中国台湾地区的高雄市举行。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世界运动会逐渐走向成熟,与奥运会的区别也逐渐明显。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都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体育发展水平的大检阅,竞技体育的大比拼。相比之下,世界运动会更加强调和突出体育休闲、体育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世界运动会给世界各种体育运动提供了表演的舞台,运动项目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健身活动在世界上的17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但是,夏季奥运会无法包容健身比赛,因此,健身比赛成为世界运动会全球普及程度最高的项目。此外,每届世界运动会期间,举办城市都要举行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音乐会、展览会、配合丰富多彩的开幕式,世界运动会已经成为每四年一度的世界体育大家庭的“狂欢节”。

为了进一步推广奥林匹克精神,让亚洲人民接触更多有益身心的运动,举办亚洲室内运动会的意念于2001年由亚奥理事会提出,并在2002年10月3日釜山举行的第21次亚奥理事会会员大会中获得各成员一致通过。亚洲室内运动会为了使体育运动的项目发展更趋多元化,其选项以非奥运和非亚运室内项目为主,集中选取具观赏性、参与度高和时尚流行的运动项目,属于休闲娱乐性的综合性运动会,除有助加强亚洲的体育交流和发展,亦能鼓励更多亚洲年轻人积极参与各类体育运动锻炼身体,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比赛项目、受关注的程度都在大幅度增加。

表1 亚洲室内运动会统计一览表

时间参赛国家和地区 大项

举办地

金牌设置

第一届亚洲室内运动会2005年39 曼谷 121枚

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2007年4

19 澳门 151枚

3 我国非奥运项目特点与发展情况调查

我国有很多体育项目没有登上奥运殿堂,但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参与者。这些项目深受中国百姓喜爱,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会深深地感悟到一种亲和力,品味到大众体育的魅力与情趣。非奥运项目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非奥运项目多,统计2000年我国正式开展的运动项目有96个,其中,43个为奥运项目,53个为非奥运项目,随着运动项目发展变化,目前,国内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由原来的96个缩减到76个,其中奥运项目只有28个,只占总数的36.84%,非奥项目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二是群众基础好,普及面广。

非奥项目更多的来源于百姓生活,大多具有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功效,这就为非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通过非奥运体育项目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也可以带动这一项目的全面普及和发展,譬如台球,在我国走遍城乡都可以看到台球桌,这说明台球的群众参与面很广,而我们的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为国争了光,而且,也将大大促进台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三是蕴涵丰富文化意识,像龙舟、武术这样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四是担负为国争光的任务,提高非奥项目的竞技水平,既带动非奥项目在群众中的普及和发展,又可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目前,世界蹼泳锦标赛的12个女子项目中,就有11项世界纪录为我国运动员所保持。此外,在台球赛场,丁俊晖曾夺得全英斯诺克公开赛冠军,杨穗玲夺得保龄球世界女子冠军,钱吉成夺得健美世界冠军,而在国际象棋赛场,谢军被誉为国际象棋世界棋后,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在非奥运项目上的发展潜力和水平;五是具有各自独特的项目特点。

武术、龙舟、航海模型、中国象棋、保龄球、健美、台球等这些深受百姓喜爱,广泛参与的运动项目,随着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奥运争光计划”,“金牌战略”的影响都陆续从百姓的视野中淡化。特别是在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以后,奥运金牌的分量越来越重,这些项目往往就愈发显得渺小。如今,这些非奥项目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它们的生存之路又在哪里呢?本文对部分运动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我国的非奥运体育项目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强大的优势。据统计,在全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中,非奥运项目约占3/5。从1979年至1997年,我国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1 093个,其中,非奥运项目818个,占74.8%。非奥运项目不但优势突出,而且,比竞技项目有着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多哈亚运会共设39个大项,424个小项,其中,非奥运会小项占了比赛小项的40.6%。出于奥运争光的需要,我国非奥运会项目发展不及奥运项目。但随着国际体育组织对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以及各类世界性、亚洲性的非奥运活动的广泛开展,我国在2000年举办了第一届与全运会相对应的综合性非奥运项目大型运动会,我国非奥运项目旨在突破,为自身未来的发展赢得空间,尽快与世界运动会接轨为目的。同时,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促进我国优秀非奥运体育项目向全世界推广,并以此作为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探索社会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新模式。体育大会既是一次非奥运会项目最高水平的大赛,同时,也是群众广泛参与的盛会。

4 我国发展非奥运项目的必要性

在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用雅克·罗格的话说“真正无与伦比”,共有38项世界纪录和85项奥运会纪录被打破,比赛项目和参与人员也超过往届,女运动员占参与人员的45%,创历史新高。中国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坐上了第29届奥运会金牌榜的头把交椅。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中国的奥运项目存在很大问题:

4.1 中国优势奥运项目已经接近极点

首先,北京奥运会上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射击和柔道是中国军团的“看家七绝招”。中国军团一举囊获全部乒乓球男女团体、单打4枚金牌,羽毛球3枚金牌,跳水7枚金牌,体操14个单项中收获9枚金牌,举重10名出战运动员获8金1银的惊人成绩。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核心竞争力达到了顶峰,喜悦之余我们在想这些项目今后怎么发展,静静的等待其他国家的追赶?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然而,在其他项目上拓展也并非易事,田径和游泳这两个基础大项总共设81个小项,美国获得了包括19枚金牌在内的54枚奖牌,中国只获得1金在内的8枚奖牌。不但与美国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其他国家也有明显差距,辉煌中国,任重道远。

4.2 奥运项目本身设置不稳定

目前,随着奥运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和欣赏各类比赛,观看之余不免对项目设置品头论足,有些国人认为现代五项、水球之类的项目枯燥无味,早该“退休”,还有些人对花样游泳、小轮车等“看不懂”的项目争议纷纷,对乒乓球、羽毛球等一国或一洲独大颇多微词。伴随奥运会越来越深度化的商业运作,以及世界人民观赏的需要,奥组委也不约而同地认为奥运项目应该有所调整,把一些不合时宜的项目请出去,把一些受欢迎的项目请进来。正像一些国外学者指出的“应该排除在外的项目是那些由于开销巨大、只有少数精英和富有者才能参加的活动”。从第一届奥运会仅9个大项,到北京奥运会28个大项,场(馆)建设、运动员接待等使奥运会的财政负担越来越大。因此,自罗格上任以来一直提倡奥运“瘦身”,并给奥运项目设立了明确门槛,25个“核心项目”和3个临时项目。棒、垒球在北京奥运会后将成为第一批非奥运项目。

4.3 我国是竞技体育大国并非体育强国

从这次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中国金牌领跑世界,中国竞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被世界公认为竞技体育大国。但我们还不是真正的体育强国。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在多个场合一再表示:“我国还不是体育强国,只是竞技体育大国。”这是对于我国现阶段体育现状的一个清醒的认识。体育强国的概念应该是全民健身,全民参与,全体国民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把体育锻炼作为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规定动作”时,才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是真正的体育强国。然而,像举重、射击、跳水等这些我们引以自豪的项目很难在普通群众中推广,而像武术、保龄球、健美、龙舟等很多人喜爱但由于不是奥运项目,国家引导扶持不够,发展相对缓慢。二者矛盾十分突出,这就需要我们转换思想,即提出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

4.4 发展非奥运项目是对奥运项目的助推剂

在北京奥运会上,非洲足球再次带来惊喜。非洲3支球队历史性地全部小组出现,尼日利亚还打进了决赛。最近四届奥运会,非洲球队已经三进决赛,两夺男足冠军。在一个如此贫穷的大洲为何会有这惊人的成绩?其中一主要原因即普及率高,街头巷尾几乎随处可见踢球的少年。他们中许多是“赤脚大仙”,追逐的球往往也破烂不堪,球门是请人焊的小铁框或者干脆就是两堆衣服。如果说数以百万计的街头踢野球的孩子是非洲足球的大海,那么,非洲本土的各级联赛就是奔腾的非洲江河,而那些被欧洲球会挑去的运动员不过是大海、江河中汲取的几滴水珠罢了。这些非洲国家低级别联赛球队数量极多,如马里的地区级联赛,仅首都巴马科就有几十支球队参加。此外,非洲足球之所以有那么多运动员能走出去,是因为他们庞大的足球基础和完善的足球体系,培养出众多足球天才,而不是因为有人出去,才有了今天非洲人在国际足坛的成功。从1992年红山口会议开始,我国的足球运动的确有了较大发展,但大多数俱乐部急功近利,不注意后备人才培养,很多俱乐部都出现了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其原因归根结蒂是我国足球事业的基础打的不好,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也应当以非洲足球的成功为例,我们不能紧盯奥运项目,应在重视奥运项目发展的同时,着眼于群众广泛参与,只有众多群众参加的项目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更何况奥运项目也不是一成不变。大力发展非奥运项目,这不仅有利于群众体育发展,也有利于竞技运动成绩的提高。

5 我国非奥运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5.1 经费不足影响项目发展

自贯彻奥运战略后,全运会设项开始与奥运会接轨,除武术外的所有非奥运会项目从全运会中消失了。这使得非奥运会项目的发展受到巨大影响,非奥运项目的比赛组织、办赛思路、电视转播等受到很大阻力,由于不是奥运项目,社会关注较低,媒体宣传不够,各企业团体资助热情自然上不来,国内市场很难发展,很多项目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呈现萎缩态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解散了一些非奥运项目运动队伍,尽管一些非奥项目在国际赛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于推向市场后,国家逐步缩减资金投入,人们又缺乏对非奥运会项目的认识,都不同程度遇到资金困难、梯队发展缓慢的问题。

5.2 政策引导不力

“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体育战线并行的两个基本政策。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明显偏重于奥运战略,这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议论。国家在七运会以后,项目设置与“奥运同步”的同时,把所有非奥运项目全部推给地方并面向市场,但并没有制定有利于非奥运项目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地方大多以追求全运会成绩为最高目标,严重忽视非奥运项目,像我国具有世界水平的蹼泳、技巧、中国式摔跤等项目,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萎缩明显,水平下降较快。

此外,奥运冠军在获得金牌后,能够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而非奥运项目的明星运动员在同样付出,同样为国争光后,却没有得到国家给予的应有重视、关心和奖励。此外,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没有保证,从人权角度来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生命健康权、基本生活水准权、受教育权和劳动就业权等基本人权缺乏足够的保护,这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运动员的积极性,成绩很难保持与突破。

5.3 社会宣传不够严重制约发展

目前,国内大多数非奥运项目发展举步艰难。一方面是因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非奥运项目打破了原有的铁饭碗,出现了国家不重视,社会不关心的局面,使得体育项目中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进一步加剧了两者之间的泾渭。几乎所有的广告、媒体营销、市场人员把目光都锁定在奥运会、奥运明星及相关品牌上。就连CCTV-5体育频道如今也改成奥运频道,时下对奥运的狂热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对非奥运的冷视态度,其结果必然会引发很多问题:1)我国许多有具有历史长、地方特色明显、文化底蕴高的体育项目,逐渐被忽视或消失;2)使得投身于非奥运项目的一、二、三线运动员严重不足,尤其后备力量严重缺乏,运动队建设有可能出现断档;3)由于关注程度低,社会资金注入将遇到很大瓶颈。

6 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对策

举国体制让中国竞技体育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体制之外的中国非奥项目却仍然在“社会办体育”的路上蹒跚前行。国家经费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都给予扶持。因此,非奥项目不可能与奥运项目采取同一发展模式,而要进一步探索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根据非奥项目的特点制定出更好的政策,推动非奥项目和奥运项目协调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项目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起来,这是对奥运战略的补充和发展,是不同于“奥运战略”的另一条思路。

6.1 非奥运项目发展目标的选择与定位

多年来,非奥运项目一直都在寻求“升级”的机会,希望通过国内全运会这个平台,进入奥运会殿堂。但随着现代奥运的演变和发展,想要进入奥运会的难度来越大。国内惟一一个没有被全运会砍下的非奥运项目——武术,至今仍没有成为奥运正式比赛项目。目前的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为28个,从发展趋势来看,一味增加项目机会不大,只能在某些项目之间进行局部调整,一些普及性欠缺、观赏性不够、悬念较少、商业价值不高的项目将被除名。

基础好、高经济关联度项目和能够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项目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将会成为奥运会的稳定项目。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是最后一届有28个固定项目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2007年已经决定在2012年奥运会上取消棒球和垒球项目的“固定席位”。2016年奥运会只有25个固定项目,这样就给其余项目增加3个可以经过投票选举进入奥运会的机会。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非奥运项目要想跻身进入奥运会的梦想将落空,把项目发展都定位在今后奥运会的发展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要想真正成为体育大国,不能只盯住奥运金牌数量,而要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共同发展。我国的非奥运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有着群众基础。我们要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力,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过去以“奥运争光”为最高目标转向依托竞技体育重点发展群众体育的战略上。对于中国来说,四年一届的亚运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舞台,多哈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成绩让人看到了非奥运项目在我国的强大生命力。很多项目群众基础好,运动成绩起点相对较低,发展速度就显得比奥运项目快很多,比如斯诺克、高尔夫等,这些已经或正在拥有足够大众基础的体育运动,依然在以迅猛的姿态进入中国体育爱好者们的生活,更别说像武术、围棋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了。正因如此,非奥运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目标上具有双向性,应把“服务大众”和“提高竞技水平”双重任务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根据研究的需要和调研的实际情况认为,非奥运项目今后发展路线应划分成两条:一是以竞技体育水平较强,有冲击奥运机会的项目,定为“潜奥运发展项目”;二是以国内群众参与为主,把不具备进入奥运会,但深受国内运动者喜欢的项目,定为“群众发展项目”。非奥运项目应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借助奥运的东风,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6.2 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要走充分发挥举国体制和积极依靠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我们国家对高水平的竞技体育,集中在奥运项目上采取国家统一管理模式,而对大众体育绝大多数的非奥运项目推向了社会,这与世界发达国家采取的方针政策恰恰相反,我们国家虽然在一些项目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但群众普及率,认知度还不高,大多数体育项目的社会承受能力虚弱。虽然中央领导和社会民众对我国体育长期重竞技轻群体的状况已经提出了批评意见,但目前优质的体育资源仍然高度集中在体育管理部门手中,而且,继续维持部门所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公共资源分割,对社会各方参与体育形成障碍。一个体育项目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主要应看它是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否被大众所欢迎。全民健身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如同塔尖和塔座,塔座不稳,塔尖何存?“国球”数十年长盛不衰,皆赖其深厚的群众基础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人才源泉。而某些非奥运项目的昙花一现,最根本的原因是薄弱的根基限制了顶尖人才的茁壮成长,应该到防微杜渐的时候了。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坚持举国体制的优势非常明显,它是发展竞技体育的基础,也是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有效途径。但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向北京后奥运时代的来临,我们应该把举国体制的这面旗帜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方向倾斜。应是举全国人民的力量办全民族的体育,而不是单单服务少数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上。

在观念改变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寻求举国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接轨的路子。一方面要坚定地将体育推向市场,走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应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举国体制优势的新模式,增强政府对各利益群体的协调功能,在将有条件实行职业化的项目推向市场的同时,通过国家与社会共同建立专项协会负责的训练基金、训练基地,在体育院校及大学中建立训练中心等方式,改变举国体制的内涵及运行模式。

6.3 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市场繁荣,是今后体育的发展方向,更是发展非奥运会项目的必由之路

随着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体育市场的价值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基础较好的项目是完全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作为非奥运会项目,在缺少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借助于市场广泛开展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促进自身发展非常重要。许多非奥运项目群众基础特别好,是全民健身的有效手段,深受老百姓喜爱,在政策导向上鼓励非奥运会项目发展的同时,积极利用竞赛杠杆扩大非奥运会项目的影响力,不断改善非奥运会项目的生存条件。我国的摩托艇赛事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全运会中分离出来后并没有萎缩,而是在逐渐发展壮大,就是坚持走的以竞赛促发展的路线,2007年深圳成功举办了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深受当地百姓喜欢。可以看出,有些项目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然而,从依靠政府输血到依靠自身造血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非奥运项目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这主要是一些单项的世界锦标赛、世界杯系列比赛等在国内的影响力还不大,项目发展和百姓的眼球不能顺利衔接。因此,非奥运竞赛活动的繁荣还需要在过渡阶段的扶持,建立缓冲平台,对此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国家应对非奥运项目发展建立专门的推广组织,建立有利于繁荣竞赛市场的计划和完善的管理机构。

第二,以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对点的非奥运项目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加以培养和训练,培育出一批高水平的非奥运体育人才,以扩大我国非奥运项目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第三,应使奥运项目发展和非奥运项目发展得到平衡,以国家牵头组办各类非奥运赛事,鼓励地方培养,倾斜经费投入比例。

第四,在非奥运市场化运作中,制定一系列的有利政策,比如各种相关税费的减免。

总之,力争通过赢得社会更多的关注,繁荣非奥运市场,寻求更多的企业和爱好者的支持与帮助。

6.4 让非奥运项目走进校园

“体教结合”是中国特色的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的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体育项目虽然不能参加奥运会,但却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因此,我们可以把它引入校园变成大、中、小学校体育教材,通过课堂教学推广、继承、发展这些非奥运项目。同时,也可以组成高水平运动队,把体育和教育结合起来。以中国农业大学校队为主要班底的中国橄榄球队就是体教结合的成功典范,在多哈亚运会上取得了很好成绩。中国女子藤球也是摸索出了一条在学校中重点培养、通过全国比赛选拔人才的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南京工业大学的垒球运动从最初的组建队伍到现在全校3万多名师生都能看懂垒球比赛,发展势头非常好,而且,南工大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正在准备申办下一届大学生垒球锦标赛。这种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个项目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非奥运项目通过体育与教学结合培养人才,不仅能够赛出水平,而且,也为运动员退役提供了很好的出路。希望通过对以上部分项目调查,分析非奥运项目的共性与特殊性,把体育训练与教育学习结合起来,以此推动非奥运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学校项目定位要选好。一般的学校建议不去选足球、篮球等水平较高、投入巨大的项目,应该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本省的特色去定位、选择。

第二,运动员的选拔要兼顾学习(高考)成绩和运动水平,不单将已获得成绩的高水平运动员招入组队参赛。

第三,在引入项目的同时将相关的体育文化引入学校,有意识培养其他学生热爱和了解各类体育项目,成为群众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带动人,而不是培养少数将有潜质的学生。

第四,“体教结合”要平衡学校管理力度,学校积极参与到运动队的管理中来,包括选拔运动员、选择专业等,坚决不让体教结合成为空话。

第五,与各项目管理中心积极联系与合作,认领了科研项目,通过高校的资源条件对该领域的问题进行科研服务。

7 小结

“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两条并行主线,为了顺应体育发展趋势,实现体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中国体育应借助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继续深化改革。与奥运项目的辉煌成绩相比,中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还处在缓慢和停滞的状态,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上述背景条件下,以“服务大众”和“提高竞技水平”双重任务为目标,大力推广我国非奥运项目的普及和提高,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运动项目多样化的需要,促进群众体育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而且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战略的发展与调整始终保持在相对较高的竞技水平。

收稿日期:2008-09-11;修订日期:2008-10-20

标签:;  ;  ;  ;  ;  ;  ;  

我国非奥运项目未来发展战略研究_运动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