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消费模式与条件的比较分析_能源消费论文

中美消费模式与条件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条件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迄今为止,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经济实力的国家。2002年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45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5000美元,居世界第四位。其极高 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决定了国民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2003年家庭人均收入超过30000美 元)、消费水平(个人消费支出超过23000美元)和生活水平。

一、我国与美国居民在消费和生活方式上的差距

远高于我国居民的人均食物消费量 对比中国与美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我们可以发现, 美国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比我国居民要大得多。除粮食、蔬菜、豆类以外,其它食品的 消费量不仅超过我国目前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大大超过2010年我国居民所要达到的 营养水平的食谱标准。大多数食品的消费量都数倍于我国居民(参见下表1)。

资料来源:①②来源于国家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摘要2004年》。③来源于中国农业 部,摘于2002年11月21日《北京青年报》。④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http://www.bea .doc.gov.

注释:(1)口粮在农村指细粮,城镇指加工直接可以消费的粮食及其制品。(2)该数据 为2001年的,来源于中国统计出版社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鉴2001》。(3)本数据为食 用油。(4)含腐肉。(5)不含奶制品(每个美国人每年还要消费171公斤的奶酷与其它奶制 品)。(6)该数据为糖和甜味剂。

相对于2.86亿的人口规模,美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加上大规模的现代 化农业,使之大多数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为其居民获得充足的食物供应奠定了 坚实的资源基础。由于居民食品消费不断增加,使得美国在主要农产品产量逐渐增长的 前提下,仍在不断扩大本国农产品的进口量,进口食品在居民消费食品中的比重从上个 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在缓慢上升。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美国居民年人均食品消费 总量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1800磅增加到了目前的2000磅,20年内增长了10%以上。在食 品消费总量增加的同时,进口食品占食品消费总量的比重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8%上升到 目前的11%。(注:Andy Jerardo,Import share of food consumption of U.S.Stable at 11 percent,Electronic Outlook report from th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www.ers.usda.gov.)大量的反季节的水果、蔬菜,鱼类及水产品,还有一些像茶叶、可 可、咖啡本国不生产的农产品、肉类和一些满足消费者消费时尚需要的食品,都成为进 口的对象。总之,美国人较高的收入水平与购买力,是其食品消费量极高的主要原因。

大大优于我国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 在美国,60%以上的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大多 数为工薪阶层提供的住房都在郊区,每栋住房占地多在两三亩地。巨大的宅院,大都拥 有停车房、花园、游泳池。房子多为两层,建筑面积一般在200~300平方米。这种房子 的价格多在20~30万美元。对于年收入在5~6万美元的中等收入者来说,一个双职工的 家庭的年收入水平与房价的比约为1∶2。即便是城市里的公寓式住房,生活设施也十分 完善,除了有多间卧室、卫生间、厨房等必须的生活设施外,往往还有会客厅、游艺室 、洗衣间、储藏室等。美国相对较低的房价与工作较大的流动性,使许多美国人平均每 5-7年就搬一次家,搬家时大多数家具常常被卖掉,或者说每搬一次家家中的各种设施 多数要重新购置。而且即使是10年内未搬家,家中的多数家具也会随时尚的变化而进行 更换(只有少数高档家具会使用20-30年)。

为了居住得更加舒适,多数中产阶级的居民都居住在城市外围的郊区,居住的相对分 散使美国城市居民家庭70%以上拥有私人轿车,许多家庭都拥有2-3辆,居民们日常上下 班、出行购物、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汽车。乡镇居民更是几乎100%的家庭拥有汽车,少了 汽车美国人似乎就无法生活。所以,在美国不分收入水平的高低,即使是拿政府救济的 人也可能拥有汽车,因为汽车的价格从几百美元(二手旧车)到几十万上百万美元不等。 目前,美国共拥有汽车近2亿多辆,2000年人均年汽油消耗1679升,是世界上汽车生产 与消费最多的国家。

相比之下,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则只有不到30平方米,而且按照我国人口众 多与土地紧张的程度,也根本没有可能让大多数人像美国人那样拥有占两三亩地的住宅 。中国的道路系统与最终的能源供给,也不允许中国大多数家庭拥有私人轿车。

我国居民无法比拟的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美国是一个国民普遍高消费的国家。居民在 吃、穿、住、用、行等物质消费方面,有着极高的消费能力。

在食品消费方面,相对于美国家庭超过3万美元的人均收入水平来说,食品的价格可谓 低廉。居民在食品上的消费支出仅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14%(注:Andy Jerardo,Import share of food consumption of U.S.Stable at 11 percent,Electronic Outlook

report from th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www.ers.usda.gov.)(2003年我国城市 居民该比例为37%)。为此人们在食品消费上完全可以没有约束,这才有了上文中所述的 美国极高的食物消费量。在饮水方面,美国人每天饮料的消费量很大,据调查美国人均 每天消费1~2瓶瓶装水(约500毫升一瓶)、2~5听易拉罐饮料(335毫升一听)。按美国2.85亿人口计算,仅此一项消费每年就将需生产与扔掉1000~2000多亿个塑料瓶和2000~ 5000多亿个金属易拉罐。在家庭生活用水方面,美国人均日用水量是目前中国城市居民 平均用水量的4倍左右。在穿着方面,美国人喜欢求新求异,只有工作装才有可能穿着3 年以上,休闲装一般只穿1~2年就被淘汰,而且人均拥有各季服装多在10套以上。大量 从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服装,价格十分低廉。即便是像上述服装的大量消费 ,美国人用于服装上的消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也不到5%(2000年仅占4.7%)( 注:数据来自:刘国平主编,《世界经济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2.第一版。 )。

高度竞争的商品市场,迫使企业采用各种方式设法向公众作广告。美国人每日收到的 纸广告就达20多页,周末更多达50多页。美国人在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方面,更新换代的 速度很快。据调查,在美国拥有手机的人的比例很高,几乎100%大学生、50~70%的中 学生、80%的成年人拥有手机,手机一般一年换一部。家中汽车和其它家用电器,也很 少是用到报废年限才被淘汰。所以,在美国人的生活垃圾中,书桌、椅子、餐桌、橱柜 、冰箱、空调机、电视机、电话机、洗衣机、烘干机、家用电脑、床垫等样样都有。

与美国居民相比,我国大多数居民因收入水平普遍较低,故在消费水平上至今还远未 达到美国人的水平。但正因为如此,我国居民消费的增长空间仍十分巨大。

超过我国居民数倍的能源消耗 支撑美国巨大的经济规模与国民较高的消费水平的, 是其规模巨大的能源消费。据统计,占不到世界人口5%的美国人,却消费了近1/4的世 界能源。有资料显示,尽管依靠技术进步美国国内单位产值能耗在不断下降,2002年美 国每美元GDP的能耗仅相当于1949年的1/2,一些大能耗的工业产品也在从以自己生产为 主转向更多的从其他国家进口,但是从1949年至今,随着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上升 ,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在不断增长。有资料显示,2000年美国的能 源消费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分别是1949年的3.09倍和1.64倍。为支撑国内巨大的能源 消费,美国不得不增加能源进口,目前能源进口量已占到美国能源消费量的近1/4(注: 资料来源:http://www.eia.doe.gov/emeu/international/energy.html)。

如果以联合国《能源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进行比较,美国1996年时的人均能源消费 为11487公斤标准煤,是我国1012公斤标准煤的11倍。(注:陈秀英、刘仕国主编,《世 界经济统计简编,2000》,P13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如果从每一个 美国居民家庭生活用电量来看,约是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用电量的3至4倍。家庭天然气的 用量与我国城市家庭居民用量大体相当或略少一点(这与西餐的烹制方法较中餐节省能 源和美国家庭在外用餐普遍多于中国家庭有关)。今天,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只有美国的4 0%,人均能源消费量只相当美国的1/10。可以想见,如果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 13亿人口中的哪怕1/5达到美国今天的消费水平(这在未来20-30年间必将成为现实)并按 照今天美国人的消费方式进行消费,全球的能源消费就将有一个空前的增长。

二、支撑美国高消费模式的物质基础

美国消费者高消费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既依靠本国自然资源的支撑,也广泛地依 靠世界其他国家的资源作为其生产与消费增长的物质基础。美国依靠其在国际政治、军 事和经济贸易地位中的强势,构建了其相对稳定的资源与能源供应体系。

丰富的国内资源 美国国土辽阔,国土总面积为937.26万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面积 的6.3%,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四位。大部分的国土地势低平,并处于降水充足的温带, 为美国的农业发展以及国民大规模的食品消费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据联合国粮农组 织《1995年粮食与农业状况》所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国的耕地面积为18574.2万公顷, 人均耕地10.6亩,分别是当时中国的2倍和9倍,而且美国的播种面积常常只占耕地总面 积的70-90%。美国辽阔的土地,几乎没有让美国发展受到任何约束。

美国水资源丰沛,按年河川径流量计算的水资源总量为24780亿立方米,略少于我国, 但美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9400立方米,是我国2200立方米的4.3倍。丰富的水资源为 美国的工农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用水消费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美国的矿产与能源资源丰富,作为现代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主要矿产与能源如铁、 铜、铅、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的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多样且丰富的矿产资 源,为美国的工业发展及规模巨大的消费品生产提供了相对坚实的资源基础。

大规模的资源与能源进口 尽管美国具有上述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但这远不能满足 美国庞大的工业体系的运转以及2.85亿人口的全部物质消费。为此美国每年还大量进口 各种各样的矿产资源与能源,以及大量的生活消费品。

在矿产资源方面,美国每年所需原料的1/5需要进口,许多矿产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在 70%到100%之间,具体矿产资源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见表2。

表2 1994年美国部分矿产品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

进口种类 占消费% 进口种类 占消费% 进口种类 占消费% 进口种类 占消费%

铌 100 石棉 95 钨84

锑 62

锰 100 铂91 镍66

镉 50

云母100 钛86 锡84

硒 39

锶 100 钴79 钡82

锌 41

铝土 99 铬75 钾74

石膏

30

资料来源:陈百明等,《谁在养活美国》P83页,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

在能源方面,美国能源消费量巨大,仅一天所消费的石油就达19701000桶(2000年), 美国能源消费的1/3左右依靠进口,原油消费的1/2依赖进口。当然,美国大量进口矿产 品与能源的原因,不仅在于满足国内资源在品种与数量上短缺的需要,而且也是为了满 足对本国资源实施战略储备的需要。

强势国际分工地位与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的较低的物价水平 美国居民普遍高消费的生 活方式,是以美国历史上通过各种方式(包括以对外侵略,强行掠夺别国财富的方式)形 成的巨大的资本积累为基础的。人均拥有的资本量大,意味着人均占有包括自然资源在 内的世界财富就多,国民就越富裕,消费能力也就越强。此外,美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强 势地位,使其从国外进口的大多数原料、能源和消费品价格都十分低廉。加之国内较高 的劳动生产率,维持了美国相对较高的工资与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这也是促使国民大 规模甚至是浪费式的消费的一个最现实的原因。

我们可以将美国与中国的消费品与服务的价格水平作如下对比:美国2002年居民、中 国200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30000美元和9061元人民币;美国与中国城镇居 民用于食品消费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4%和37%,且美国居民的 肉、蛋、奶和食用油等食品消费量约是我国居民的3~4倍;在美国购买一套中档职业女 装价格在80~300美元,占其人均收入的0.27~1%,在中国价格却在500~1000元,占人 均年收入的5.5~11%;在美国购买一双意大利皮鞋(非世界名牌)约100~200美元,占其 人均收入的0.3~0.6%,但同样的商品在我国要卖1000元以上,占人均收入的11%以上; 在美国人们用一顿快餐只需2~3美元,占其人均收入的0.007~0.01%,在中国人们用一 顿中式快餐约5元人民币,占人均收入的0.06%,若是西式快餐要消费约20~70元,约占 收入的0.22~0.77%;在美国看一次百老汇的大型歌舞需要75美元,仅占其收入的0.25% ,而在中国看一场国内歌星的演唱会需要约200元~800元,占人均收入的2.2~8.8%; 在美国买一辆宝马5系列轿车需要50000美元,是其年人均收入的1.66倍,同样的车在中 国要卖到50万元人民币以上,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55倍之多。(注:数据来源: 美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是2003年纽约的价格(从对美国纽约市民的问卷调查得到的);中 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是2004年北京的价格。)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加上信用卡的广泛 使用,促使美国居民大规模、近乎于奢侈的消费以及透支消费。

三、美国高消费产生的后续问题与解决途径

美国高消费的消费模式,不仅使其资源供给不得不立足于国际市场,同时其消费后产 生各种废弃物也以各种方式向世界其他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无法主动转 移的大气污染就在为世界的环境污染做着越来越大的“贡献”。

高消费后的垃圾转移 美国居民大规模的物质消费,必然产生大量的各种废弃物。而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不仅成本高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构成二次污染。为此,美国早 已开始以向国外出口垃圾的方式来缓解因消费过度而可能对国内环境造成的压力。据20 03年4月16日的国内《参考消息》报载:据美国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02年美国对中国 出口的垃圾和废料达12亿美元,5年前只有1.94亿美元。垃圾如今排在飞机和半导体之 后成为美国销往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商品,出口额超过了大豆和电脑。中国已成为购买美 国垃圾最大的顾客,美国价值52亿美元的废料出口中的23%由中国购买(这其中还不包括 我国以走私途径从美国进口的废弃物,笔者注)。据华盛顿废品回收利用研究所的资料 ,2002年美国卖给中国23万吨的废金属以及可以制造145亿个汽水瓶的45万吨废塑料, 进口废料的大部分经过处理后又以玩具、汽车零部件、涤纶衬衫等多种成品的方式重新 出口到美国。由于发展中国家需求殷切,美国垃圾出口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同时也输 出了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二次污染,何乐而不为呢?

对全球环境恶化的“贡献” 美国是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的国家。仅从温室 气体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CO[,2]的情况分析,美国对全球的“贡献率”就始终在20%以 上,无论是累计排放量、国家排放量还是人均排放量,美国均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直 至今日美国的CO[,2]的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都依然在增长。

四、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与资源环境的约束

近年来,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居民不论收入水平 高低对“收入越高、消费的商品越多,则生活越富裕,并且生活质量越高”有着普遍的 认同。因为每天广告中都在告诉我们购买××商品是“追求美好生活”、“高品质生活 的象征”、“现代生活的体验”、“尊贵地位的体现”等,这种消费主义的宣传使更多 的消费者忘记了消费的真正意义是利用商品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个人生活的实际需要,转 而在消费中刻意地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以消费展示个人的身份、地位、品位等,成为 了消费的主要目的。而且不只是高收入者在实践着高消费,年轻一代的中低收入者也已 经为日后收入水平提高进行高消费做好了观念上的准备。甚至一些今天收入水平还不高 的消费者,压缩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也要赶时髦消费高档化妆品、名牌服饰、贷款买车 、借钱办近乎奢侈的豪华婚礼等,提前不切实际地进行高消费。

未来20~30年,伴随中国经济起飞人民逐渐走向富裕,居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大规模 地增加物质消费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我们今天大多数国民的消费水平还很低,物质消 费需求增长的空间还很大。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有着13亿(未来可能增长至15-16亿)人 口的大国,要让全国大多数人口摆脱贫困,做到衣食无忧,从发达国家与我国改革开放 以后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全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必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更多的 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都以上述美国人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标准作为自己生活追求的目标 ,中国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与可能导致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将是不可想象的。

目前国内居民消费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方面大多数居民受收入水平低、对于 未来收入增长信心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一些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价格较高等种 种因素的限制而无力消费或不愿意消费,从而使国民生产总值中最终消费率偏低,严重 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正在学习美国人的消费与生活方 式,奢侈浪费式的消费渐成时尚。为了在短期内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和企业都在 想方设法鼓励甚至刺激居民消费。但因增加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消费者 的信心等均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为此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很难增加。于是 人们不得不去鼓励富人多花钱,例如占用大量的土地建设富人消费的豪华住宅,用巨资 兴建奢侈消费的大型娱乐设施等。这不仅从客观上起到了怂恿人们奢侈消费的作用,而 且对中国社会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十分消极的作用。

所以,按照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相对不利的 地位,相对于满足全体国民高消费的环境容量十分有限的基本国情,我们不应推崇美国 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各种经济政策不仅不应鼓励与过度刺激人们高消费甚至奢侈浪费式 的消费,更不应使国内资源向着满足少数富人消费的方向过度集中。舆论导向也不应过 于渲染美国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相反,只有使国民收入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分配,让国内 各种资源更多地用于大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并通过对国民消费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 让国民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适度消费,尽最大的可能减少生活中的浪费,才是保证大多 数人共同富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资源、环境和生态代价,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根本保证。

标签:;  ;  ;  ;  

中美两国消费模式与条件的比较分析_能源消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