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与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与发展--论上海图书馆新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度发展(下)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与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与发展--论上海图书馆新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度发展(下)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与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三论上海图书馆新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知识经济论文,上海论文,新馆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特征与“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逻辑起点

关于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的理论思考,使我们更为深层地把握了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特征,有助于我们从“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目标定位、“上海信息港的重要枢纽”的层次定位和“四大功能”拓展的功能定位上认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逻辑起点。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目标定位、层次定位、功能定位与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特征具有内在联系。

2.1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特征与“国内一流、 世界先进”的目标定位密切相关。今天,信息技术日渐综合,信息渠道不断拓展,信息联系日益广泛,信息功能迅速扩大。通讯、运输和营销等各种国际网络日益延伸,贸易壁垒不断降低,国际旅游立体交叉,金融市场跨越国界,公司间的国际合作,如合并、合资和建立战略联盟日趋增多,国际文化交流和跨学科跨文化探索日见深入,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领域的对话、交流和合作日渐频繁,全球问题全球关注,全球市场全球拓展,全球网络全球延伸,全球机构全球参与,全球经济全球运行,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特征日趋明显。在“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的热潮中,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从全球信息、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适时确定了“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全球整合,运用全球视野进行图情一体化的总体运筹。“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内涵是跨世纪的图情新馆所的建设、上海“信息港”枢纽之一的运筹、上海精神文明建设基地的形成,国内图情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的定位、科学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现代化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的部署;“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科学指标分解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原则、“优势”原则、“可比”原则、“操作”原则和“动态”原则;“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科学指标体系包括资源配置优化、“软”、“硬”水准兼顾、多种功能集成,对外拓展畅达、学术研究深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目标定位充分反映了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特征,为一流文化工程的跨世纪迈进奠定了发展演进的较高的逻辑起点。

2.2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特征与“上海信息港的重要枢纽”的层次定位密切相关。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和互联网的时空拓展休戚相关的。今天,至少有千万台主机在互联网上运行,从1998年至今,互联网的主机数目几乎每年翻一番。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特征具有社会学——文化学意义,网络不仅是电脑之间的连接,而且是使用电脑的现代人之间的连接,人际交流的一种全新方法随之而生,网络文化为全球图景的不断变化奠定了新的基础。环球网的发明者伯纳斯—李在他的关于环球网的宣言中说到,环球网在本质上是使个人和机构可以通过分享信息来进行通信的一个平台。当把信息提供到环球网上的时候,也就被认为是出版在环球网上了。在环球网上出版只需要“出版者”有一台电脑和互联网相连并且运行环球网络服务器软件。……就象印刷出版物一样,环球网是一个通用的传媒。当然,网页成本极为便宜;网页的读者面广;网页的传播速度为印刷出版物所不能比拟;网页没有印刷出版物的一经发行很难改动的缺憾,可以随时修改;网页使用超文本文件,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指向互联网中所有与该网页相关的内容;网页与印刷出版物的最大区别还在于反馈。根据PC Meter1996年的调查,平均每个互联网用户每次访问5.6个环球网的网站, 每次察看网页有20.8个,而平均阅读每一个网页所需要的时间大约1.4分钟,平均每次上网阅读环球网页的时间大约是28分钟。今天,全世界有数百项耗资10亿美元以上并具有全球意义的建网和联网“超级工程”,即机场、铁路、隧道、公路和桥梁等大工程,这些大工程和成千上万的普通工程将构成新的全球连接。但是,比这种全球连接更具有时代意义的是“信息化——网络化”连接,因为它不仅连接了全球的不同空间,而且真正地连接了人类的今天和明天。正如有的学者指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全球网络的迅速形成和广泛使用,促使人类的知识活动达到高速度、大范围、高效率、这极大地改变了知识活动全过程和国家知识系统各部门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于是,出现了许多过去难以想象,令人惊愕不止的法则:穆尔法则——计算机微处理器性能每18个月增长1倍;梅特卡夫法则——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目的平方;盖茨文化霸权法则——硅谷的数字脑袋中冒出一个可笑的念头,便会迅速传播开来,并影响美国企业界的心理状况。知识革命敲响了21世纪的晨钟,催起了新世纪的朝阳经济——知识经济。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知识经济的热潮中,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在全球网络迅速延伸、网络文化积极建树的进程中适时确定了“上海信息港的重要枢纽”的层次定位,着力于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的网络化推进,运用网络视野进行图情一体化的战略思考。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从全球网络整体运筹中重新审视1000万册图书和3000万件科技文献,对丰富的馆藏与浩瀚的全球信息资源进行网络文化的整合,对馆所信息时空与上海信息港的时空乃至全球网络时空进行时空一体的探索,在上海信息港的重要枢纽的层次定位上全面调整“采、编、流”的工作思路,努力确立“以人为本、以网为生”的现代理念,大胆探索“虚拟图书馆”的网上建构,积极实践“数字图书馆”的网上交流,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三位一体,与全市乃至长江流域地区的科技信息部门、政府信息中心、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联网,适时提供各种图书馆文献资料和动态的科技——文化——经济——社会信息服务,及时形成开环式的图书文献和其他各种信息的采集、存储、开发、传播、分析研究与协调控制的信息中心。到2000年,上海信息港工程的框架将初步建成,届时本市信息产业将达1000亿元的产值和营业额。被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工作会议所确定的上海信息港工程被形象地称为“1、5、20”工程,即“1个平台、5项骨干工程、20个应用系统。”信息传送平台为“路”,上海信息交互网、上海社会保障网、上海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上海社区服务网、上海金卡与收款系统等5项骨干工程和政务信息、市场信息、公共信息服务等20个应用信息系统为“车”,它们将全力带动“货物”——丰富的信息资源,实现网络共享。《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计划纲要》确定了2010年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目标,届时上海信息化总体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城市的相应水平。建成地区性高速信息传送网络,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得到广泛运用。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优化,市民素质显著提高。信息产业成为上海主导型支柱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安全体系、标准体系比较健全,信息市场发达,信息化人才队伍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将从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目标出发,顺应上海信息港建设发展脉胳,借助于信息研究、开发、咨询人才、先进的计算机设施和国际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上海信息港的建设作出贡献,不负“上海信息港的重要枢钮”的盛名。

2.3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增值化”特征与“四大功能”拓展的功能定位密切相关。信息具有使用价值。信息市场使信息商品被他人接收,进而消化,并给生产、科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带来效益,实现了使用价值,从而使信息商品的前期采集、加工、传递、储存等社会劳动被予以承认。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市场不仅具有“价值实现功能”,而且具有“信息化——增值化”特征,加快了信息产品进入市场、实现价值的步子,更好地把握了信息价值的表现形式、相关因素、计量标准和计算方法,促进了信息产品的商品化、增值化发展。在“信息化——增值化”的知识经济的热潮中,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从全球信息化、信息增值化的进程中适时确定了“四大功能”拓展的功能定位,即积极拓展面向社会的文化教育功能、信息集散的枢纽功能、信息加工的增值功能和信息营销的市场功能,努力实现图书情报工作的多功能化,信息载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网络资源的有序化,信息网络的电子化与增值化,信息服务的市场化。根据帕尔凯维奇定律,社会信息需求的增长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平方成正比。据调查,发达国家的信息需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社会对图书馆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增强,二是信息产业各领域分工改变,需求呈现“系统集成化”的特点,三是随着各种信息设备进入家庭和信息个人化,对系统的易用性需求增强,四是随着软件和数据库的日益增多,对系统接口的统一性需求更为迫切,五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专门化和综合化信息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强。这些新特征与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增值化”特征直接或间接地相吻合,促进了信息的进一步增值。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在“四大功能”的拓展中积极理解知识经济的“信息化——增值化”特征,及时提出“一个网络、两个基地、三个特色”的业务工作思路。“一个网络”是指建立上海图书情报信息网络,“两个基地”是指建立出版基地和培训基地,“三个特色”是指形成历史文献研究特色、信息咨询研究特色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特色。同时,馆所努力增强“信息增值”意识,更好地搞好信息服务工作,并了解和分析信息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研究信息载体的演化和突破,探讨信息市场对策,区分改进性知识、探索性知识和创新性知识等不同知识类型,研究一般信息、专题信息的不同集散方式与方法,认真贯彻上海信息化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联合建设,推广应用、发展产业,加强管理、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突出“统一、创新、管理”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积极推进信息化工程。

3 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

对于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特征与“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逻辑起点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揭示,有利于我们更为有效地促进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

3.1 瞄准信息研究的时代制高点。上海图书馆、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心和上海重要的信息枢纽,理应了解当今信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走势,从时代的制高点上指导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结合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从事信息研究是时代制高点之一。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对于丹尼斯·贝尔的“后工业化社会”、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的涵盖,无疑已把知识和信息作为新的战略资源;知识经济对于信息资源、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强调,有助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和信息资源的深层开发;知识经济对于包括信息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动,把信息技术与现代社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知识经济对于由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智能型、知识型经济的导向,促进知识和信息技术与社会的整合;知识经济对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功能的拓展,把“国家创新体系”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知识经济的信息学把握使信息研究趋于深层。认识数字地球——种能嵌入巨量的地理信息,对我们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方式,是从事信息研究的时代制高点之二。江泽民同志指出:“我所以一再强调科技创新,这是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考虑的。……科技进步真是永无止境。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事实印证了这一思想。前几年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随后又提出‘知识经济’,最近美国副总统戈尔又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真是日新月异啊!(《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1998年6月1日),《光明日服》1998年8月10日)阿尔·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题为《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演讲中谈到,过去我们通常利用麦金托什和视窗操作系统提供的桌面图形来进行(实现)人机对话,事实上,这些工具现在已经不适合新的挑战。我相信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一种能嵌入巨量的地理信息,对我们星球所做的多分辨率、三维的描述方式。例如,设想一位女孩去本地的博物馆参观数字地球展览。在戴上显示头盔后,她看见地球从太空中出现,使用数据手套放大电子图像;随着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她看见了大陆,然后是乡村、城市,最后是私人住房、树木和其他天然和人造的景观。当然,地形仅仅是她能与之相互作用的多种数据之一。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她能够获得关于陆地覆盖、植物和动物的物种分布、实时天气、道路、政治边界以及人口的信息。她也能使她和世界上其他学生收集的作为“全球环境计划”的一部分的信息具体化。这些信息能被有机融入数字地图或者地形数据。通过使用数据手套单击一个连接按钮,她能够获得她所看见的许多事物的更多信息。例如,为全家去黄石国家公园度假作准备,她计划徒步去看天然喷泉,她刚刚阅读到关于野牛和落基山羊的知识。事实上,在她离开故乡的博物馆之前她就能够进行虚拟旅行。她能不受限制穿越空间和时间。在对巴黎卢浮宫作虚拟场景旅游之后,通过对时间的反推,她学习法国的历史,细读被数字地球表面覆盖的数字化地图、新闻短片、口述历史、报纸等主要的原始资料。她向自己的电子邮件信息箱发送一些有用的信息,以便今后学习。时间序列,从这里延伸到遥远的过去,这里的时间概念既能从天、年、世纪表征,又可以是地质学意义上的年代概念,因为那些年代有助于她对恐龙的了解。虽然,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些数据是公用信息,但数字地球也可以成为公司销售大量商用图象和有偿信息服务的数字化市场。它也可以变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实验室”,科学家可以在这里通过研究,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相互依存的关系。创建数字地球需要计算科学、大规模存储、卫星图象、宽带网络、互操作性和超数据,即“关于数据的数据”等技术,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技术进步来充分认识数字地球的潜力,如自动解译图象、对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的整合和能够从网上找到并传递有关地球上某一位点的信息等。“数字地球”将在打击犯罪、保护生态多样性、预报全球气候变化、提高农业的生产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对于数字地球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信息的获取方式、存储处理与显示信息的形式,环境和文化信息的综合利用、“地理坐标”的信息构成、信息的时间序列、信息的时空转换、人脑的比特率与信息的分辨率、社会和星球的巨量原始数据向有用信息的转换等,积极参与数字地球计划,从“数字地球”这一认识窗着眼,更好地疏通信息服务渠道,有效提高信息研究和开发的质量,真正从图情一体化的意义上进一步拓展信息研究和开发的功能。认真领会中国信息产业的重点,积极促进上海信息港规划的实施,是从事信息研究的时代制高点之三。目前我国信息产业的重点,首先是网络建设,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先进的国家公用信息基础网络;其次是建立真正能够支持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和生产体系;第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开发信息应用,发挥信息产业的催化和倍增效用。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上海各部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敢破“围墙”,积极实施信息港规划,用10至12年时间,分两步走,基本实现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将从信息资源的有序化处理、各类信息的有效分析、专题信息的深层开发、信息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上海信息港应用信息系统的具体营建等方面积极规划,大胆探索,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研究成果跨入新的世纪。

3.2 建构“资料库——信息库——思想库”的复合发展模式。 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合并,从体制改革上保证了“资料库——信息库——思想库”的复合发展模式的建构。从传统型图书馆和科技情报研究所来说,资料库和信息库的建设是不言而喻的。上海图书馆原来就是华东、上海地区的藏书、书目、图书馆协调及业务中心,全国藏书、文献复制中心之一,联合国出版物托存图书馆,并负有对外文化交流和与国外图书馆交换书刊的任务。上海图书馆馆藏以历史文献见长,其中古籍善本、地方志、家谱资料和名人手札遐迩闻名,“东方学”文献,中外文报刊和老唱片等引人瞩目。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是国内规模较大、综合性较强、科技咨询力量较为雄厚的情报研究和文献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国内外科技期刊、科技图书、技术标准收藏。其中国内外专利说明书,国外科技报告、国内外科技资料和国外产品样本等都颇具特色,受到读者欢迎。馆所合并,不仅是资料库、信息库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量的增加,而且是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学科结构的优化,是文献信息资源的新的组合。馆所合并,新馆崛起,硬件更新,队伍汇流,购书经费大幅增长,专项经费另有所增,信息渠道得到拓展,图情一体联合开发,从体制改革、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力量重新部署,队伍素质提高、硬件软件兼顾,学科视野拓展、涵盖领域扩大,社会资源增加、图情携手联体等方面有效促证了“资料库——信息库”的嵌镶结构的优化发展。馆所合并以来的新的实践证明,体制改革大大促进了“资料库——信息库——思想库”的复合发展模式的建构。馆所在进一步树立资料信息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增强决策咨询意识,加快思想库的建设,在队伍建设上保证相应人才的成长和引进,在创新机制上保证新的理念的确立、新的学术观点的碰撞,新的图情一体联合开发信息资源的方法的尝试、新的知识创新基地的营建,在数据库、咨询报告、研究课题上不断取得新的成果。馆所研究人员围绕着上海信息港的建设,完成了“信息产业与国民经济信息化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努力把信息产业建成上海的一个支柱产业》,在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是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先选择、上海信息产业拟以信息港建设为龙头,重点发展上海和全国经济信息化急需的芯片、电脑、网络产品、数字音视产品等四大类产品和信息服务业,抓住产品设计这个首要环节,建立上海集成电路开发中心,构建以集成电路设计为先导,四大类产品为重点的上海信息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发挥了思想库的作用。为了掀起上海文化建设新高潮,馆所研究人员利用外报外刊优势、网上优势、学科优势和专业积累与研究优势,撰写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比较研究报告,分析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的现状和特点,考察城市文化区域和社区文化设施的形成和发展,探索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的建造和运行机制及其法规保障,研究国际大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国际大都市文化设施的分类比较,并进行个案分析和对策研究,为掀起上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思考完成了较有参考价值的软课题。为了加强上海地区图书馆网络社科功能的开发,馆所研究人员与馆所外有关研究人员一起承担了市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深刻分析上海地区图书馆网络社科功能开发的背景,探索上海地区图书馆网络社科功能开发的指标体系具体途径及管理科学基础,研究社科文献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对策,以促进形成“具有良好的文化态度、较高的文化立意、深沉的文化内涵的多功能文化基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精神文明建设的绿洲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智囊网络”。今天,馆所建构“资料库——信息库——思想库”的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正在实践之中,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理应乘势而上,寻求链式反应。

3.3 推进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基础工作。世纪之交, “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热门话题,数字化图书馆的营建已提上议事日程。数字化图书馆是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乃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中的一个重大项目。图书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图情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智慧、数字化图书馆的有序化、法制化等问题的探索已经起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理应加强信息基础工作,积极推进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加快各类数据库的建设是加强信息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馆所将进行书目数据库联网检索;建立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社科全文数据库或社科文摘库;实现古籍善本数字化;建构多媒体声象资料数据库;加快近代上海历史唱片及图片数字化工作;建立上海品牌产品样本影象数据库。加大目前文本型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比例,并不限于以上数据库的建立。数字化信息资源比例的提高,使馆所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国内外高速网络平台,全天候、无边界、交互式地传送到广大用户和读者之中。馆所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基础工作将在多方面展开,将建设多功能的网管中心,沟通高速快捷的网络通道,尽快形成一套与国际上其他数字图书馆相一致的技术规范、标准、协议等方案文档,对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多类型海量数据的建库与维护、数字式图书馆的访问与查询、图书馆服务的网络提供、版权管理等问题深入研究、综合思考、互相协调、逐一解决。同时,针对一些关键环节,如软硬件集成平台、用户界面、网络和通信环境、主要载体类型的文献数字化问题提出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对古籍编目,版本鉴定和特殊资料的数字化问题有侧重地组织攻坚。还要加大数字化图书馆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力度,加快有关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把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与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紧密相连,以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全面带动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以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的新思维与新成果告别即将过去的20世纪,迎接正在走来的21世纪!

标签:;  ;  ;  ;  ;  ;  ;  ;  ;  ;  ;  ;  ;  

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与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与发展--论上海图书馆新图书馆社会科学功能的深度发展(下)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