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远距离教育的历史分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远距离教育的历史分期,各国远距离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了探讨。虽然看法不尽相同;但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对远教事业的发展是有益的。
一、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又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普通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的总体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过程无论多么长都是有限的;无数有限的具体过程,则构成了无限的、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在事物发展的长河中,总会存在着若干个发展阶段。一事物在向另一事物转化的过程中,必然经过量的不断积累(包括量的大小和程度等),到一定程度才引起质变,因此必然显示出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
我们既承认事物绝对发展的变动性;也要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稳定性;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远距离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个过程来讲,它既体现出是整个教育事业这一事物“过程的集合体”的一部分;也体现出它自身这一“过程的集合体”的十分明显的阶段性。
二、对远距离教育历史分期的几种看法
我国远距离教育工作者,对远距离教育历史分期大体上有四种见解。
一段说。《现代远距离教育概论》一书认为将远距离教育分成若干阶段是没有必要的,“远距离教育与现代远距离教育这两个概念,并没有重大差别”“这两个概念,实无仔细区分的必要”。
两段说。李志锋和李志刚在《现代远距离教育》杂志上撰文认为:“可以把远距离教育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传统远距离教育发展阶段;另一个阶段是现代远距离教育发展阶段。”
三段说。1993年“上海国际视听教育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李薇薇教授在《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一代远距离教育系统》学术报告中认为:“回顾远距离教育的发展”,“函授是远距离教育的一种基本模式”;“电视教育(或卫星电视教育)是远距离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计算机与通讯网络形成的非实时交互式计算网络会议系统是一种较好的远距离教育系统”,“此系统将会日益完善”。由此可见,远距离教育可分为函授、电视、计算机和电子通信三个阶段。在这次会上,上海市远距离教育学会会长魏润柏先生在开幕词中说,当今远距离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已经进入了以应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代。
四段说。北京邮电学院倪维桢教授在《迅速发展的国际远距离教育》一文中认为“远距离教育的发展有着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邮寄印刷教材和资料为主的教学形式”;“第二阶段:……广播教育成为函授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第三阶段:利用电视技术,出现了直接电视教育或通过卫星的电视教育”;“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出现……与现代通信网结合将完全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三、远距离教育历史分期的三段说
对于上述远距离教育的历史分期,我认为三段说较为实际,也较为合理,因为它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了远距离教育的发展进程。
远距离教育的发展应该如何分期,我觉得应该依据如下两点:一是通讯技术的更新与飞跃;二是教育媒体的发展与进步。
基于此,远距离教育的发展宜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近代远距离教育阶段──函授教育阶段。
最早主张利用教科书和文字教材等媒体进行带有函授性质教育的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Thomas More,1478~ 1535年)。他在《乌托邦》一书中谈及过这个问题。第一次真正把速记教程寄给学生,组织函授教育的是英国人艾萨克·皮特曼。后来,人们将他的这一举动视为函授教育的起始;当然艾萨克·皮特曼也就成为函授教育的始祖了。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函授教育则起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的“新大学运动”和“大学推动运动”。在“新大学运动中,”于1836年创建了伦敦大学。这所大学提倡民主自由精神,注意自然科学的讲授,尤其是该校于1849年首创了校外学位制度。按照公认的说法,以函授文字教材为主要手段的远距离教育,就起源于英国的校外学位制。
由于这种学位制度,主要的是采用函授手段,所以从19世纪40年代起,便出现了“函授教育”这一名称,“函授教育”这一形式也就诞生了。
到了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在“新大学运动”中建立起来的伦敦大学所开创的校外学位制度;以及牛津、剑桥大学所倡导的“大学推动运动”,在校外所开设的扩展课程教育的带动下,新产生的高等函授教育,不仅在英国,而且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中得到响应和推广,这一切便真正成为近代远距离教育的历史渊源。
中国函授教育的始祖是蔡元培先生,他于1902年在上海建立了中国教育会,仿照通信教育教授法,开展函授教育,成为我国以函授为教育手段的远距离教育的源头。这不是偶然的,一是,我国邮政事业早有发展;二是,印刷术更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1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函授学社,这是中国最早的函授学校。新中国诞生以后,从1951年起,我国函授教育更有了新的发展。
从上可以看出,自19世纪4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都兴办了函授教育,而且这项事业又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因此,于1938年,在加拿大的维克多组建了“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它标志着远距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近代远距离教育──函授教育阶段的正式形式。
2.现代远距离教育阶段───视听教育阶段。
正当函授教育在各国稳步发展的时候,人类社会又经历了一次新的教育变革,从本世纪60年代起,出现了视听教育,这样就使远距离教育的历史从近代发展到现代。
远距离教育之所以向前发展,是由于现代通讯技术和电教媒体发展的结果。
从本世纪20年代起,相继发明了电报、电话、无线电收音机以及电视机等新的电讯技术并得到广泛地应用。
不论是电报还是电话,都是远距离传递信息的工具。电报始终成为文化教育的交流手段之一;电话一直到今天,在远距离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在师生分离的形态下,可以通过电话这一媒体为学生排疑解难,与学生交流感情,鼓励上进,增强信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19世纪末叶,俄国波波夫等发明了无线电,后来又制造出广播设备;20世纪初又出现了无线电收音机,开创了通信史上的新纪元。
随着无线电广播技术和通信事业的发展,从本世纪20年代起,播音技术开始应用于教育,这种新的教育媒体至今作用不衰。在这段时间里,利用无线电播音的听觉教育和利用无声电影的视觉教育开始起步。1920年英国首先用此实施高等教育,随之其它国家也普遍开展播音教育,美国还创办了一所“世界广播大学”,中国播音教育起步也不晚。
电视研究和制作的时间已经很久,虽然英国于1936年在亚历山德拉宫播出了电视节目,但电视真正应用于教育还是40年代中末期的事。
播音教育与电视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由于是用电波传递教学信息,所以它的传播速度既不受时间,也不受空间的限制;收视面又相当广泛。尤其是广播课程制作简单,播出方便,成本低廉,只要有一个收音机,靠听觉就能完成学习任务。电视课程可以做到同时传达影象和声音,提供活动画面,还可以介绍事物的全过程,令人有真实感。
由于电视广播这类优越的传播技术的应用,并作为教学媒体,这样就使教育的功能由点到面,由面到立体,由教室拓展到整个空间和全社会,为远距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使远距离教育在面向社会的发展中,不仅开放了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所有成员提供了受教育的均等机会,为教育的民主化和平等化做出了贡献。
正因为视听教育有如此众多的优越性,于是以视听为主要手段的远距离教育大学便出现了,为更多的人提供更便捷、更灵活、更开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在视听教育发展史上,六十年代,我国北京、上海创办的电视大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开展视听高等教育的国家之一。而60年末、70年代初英国开放大学的建立则产生了更大的效应。无论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进入70年代以后,都掀起了兴办视听远距离教育的热潮,中国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其中代表之一。这一切都标志着远距离教育的一个新时代已经开始,这是教育空间的一次大革命,使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空前提高。
由于视听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开放教育的出现,“函授教育”这个概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远距离”和“开放教育”的实际,因此,国际函授教育理事会在1982年召开的第12届国际函授理事会上,将这个理事会易名为“国际远距离教育理事会”。这是远距离教育发展到第二阶段──现代远距离教育形成的明显标志。
3.当代远距离教育阶段──多媒体和计算机教育阶段。
从邮电发展史来看,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的通讯时代。
有人把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称为信息时代。
从通讯技术的角度来看,多媒体通信与个人通信一起已成为信息时代所要达到的两大目标。
多媒体通信也叫现代邮电通信,就是把传统的通信和计算机相结合。多媒体通信,可以把电话、电视、电脑三种技术结合在一起,撷取三者之长。三者成为联合体之后就形成了声、图、文并茂的索取、传播、交换信息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从1946年冯·诺依曼提出最简单电子计算机结构以来,计算机的发展还不到50年的历史,但用在教学上已经有30多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它将在教育上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学生只要坐在计算机输出终端前就可以学习了。输出终端包括一个软盘、一个电视荧屏和一个能贮存、处理编码信息的装置和打字机。这种终端可以设在学生家里,也可以设在工作岗位上。学习者可以和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
由于计算机在远距离教育中的应用,使远距离教育由单向教学,发展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同时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双向教学阶段。既可以使学习空间不仅延伸到一个地区,还可以将传统的教室延伸到社会或整个国家,甚至延伸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这样也就使未来的教育机构不会再有明显的校园界限。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给所有社会成员提供更加广泛的均等的学习机会,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受教育权利,另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做到机动、灵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地点,主动地学习。
1958年美国IBM公司首先为小学开发出第一个学习系统,而后一些计算机公司和不少大学也都相继研究出各种计算机教学系统,其中最著名的是PLATO系统。伊利诺斯大学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PLATO系统。到1979年,这个系统已经具有4000台教学终端,分布在北美和世界其它地区,每年可供1000万人学习。与此同时还开发出微型的学习系统,价值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伴随卫星、光纤和多媒体通信时代的到来,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家庭都以功能强大的通讯联结起来了,又加之教育手段的进步与发展,每个人在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依靠这些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先进的教育手段,自由地从贮存知识的数据库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直接交互作用和双向交流。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学,尤其是远距离教育大学,都在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系统。由一台或几台主机与成千上万台学生所使用的终端机,以先进的通讯技术联系起来。
目前计算机教育网络系统的不断出现,正意味着远距离教育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当代远距离教育──多媒体和计算机教育阶段。随着计算机家庭化,这种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信息革命的推动,光导纤维通讯技术、多媒体通讯手段的出现,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等等,不仅改变着本世纪末和下个世纪的社会与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在国外有的专家提出要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向全世界出售教学内容,搞一所电信大学,传授世界上一些教育中心的全部教材。这些专家把他们设想的项目取名为“全球学习网”(GLN)。届时每个人都可以借助信息高速公路,用个人的电脑,从这个网络中提取课程,进行学习。
我国正根据自己的国情,在积极开展微机教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北京、上海两所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就在从事此项工作。
关于远距离教育历史的分期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兴趣。但赞同三段论的人较为多些。中央电大原校长谢新观教授在1993年召开的广播电视高等教育研究会首次学术讨论会的基调报告中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远距离教育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函授教育,到本世纪60年代,这种教育形式已发展到它的现代阶段。现在,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远距离教育的基础上,出现了利用现代电子通讯技术提供双向通讯教育服务的第三代远距离教育。”
四、几点启示
1.远距离教育的前进过程是呈阶段性的。这种阶段性首先是与通信技术的更新与飞跃紧密相联的,没有通信技术,不会有远距离教育,没有通信技术不断出现新的质变,更没有远距离教育的阶段性和全部发展史。
2.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出现了高速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网络和渠道,多媒体技术将要步入社会的千家万户,人们可以在计算机面前办公和学习。它不仅给远距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而且还加速促进各国远距离教育步入和形成新的领域和新的阶段──当代远距离教育阶段。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以及它与远距离教育的紧密结合,可以使远距离教育领域步入更加令人神往的境界。
中科院院士著名电信专家叶培大和陈俊亮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建设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到2000年,初步建成国家高速信息网的骨干网:第二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国家高速信息网,大部分节点都采用先进交换系统,大部分地区都可进行高速信息传输。”我们广播电视大学,也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借助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来发展自己,并努力做到和“全球学习网”接轨。将来,我们的电大学生可以坐在家里或办公室,在世界范围的电脑联网中去提取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学习和进修。
3.物质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总要区分为若干阶段,远距离教育当然也如此。因此我们在兴办远教事业过程中,既要注意渐近性和飞跃性的统一,也要注意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不能否认远教事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相对性,也不能不促进这项事业的量变与发展,否则都不利于远教事业的发展。
在远距离教育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中,我们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以及从各个阶段的相互联系的总体性上和相互区别的特殊性上,正确制定出不同的办学思路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正确反映远距离教育这一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