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海婷 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322000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要方式之一。教育研究者不应当只在“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找准合作学习的契机,规范合作学习的流程,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也应注重合作学习之后的思量、探讨与延伸,让合作成果辐射全员学生,使合作学习凸显“语文味”。只有回归文本,回归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才能凸显出“语文味”,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合作学习;文本;思维;情感;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94-01
小学语文课堂中,合作学习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对其困惑与盲区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或是精雕细琢,步步紧逼,小组合作学习泛滥化;或是蜻蜓点水,走过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近来听课,发现合作学习在不同文体的语文课堂中都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在环节设计上,学生训练有素,环环相扣,亮点萌动,效率极高,但感觉距离“语文味”却越来越遥远,不免让人叹息。实际上我们若放慢探究“合作学习”的步伐,不一味追求所谓的“答案”与“效率”,关注到“语言”,关注到“错误生成”,关注到“情感”,就可以让“语文味”更浓一些。
基于教学现状,笔者对合作学习如何更具“语文味”进行了浅显的思考与探索。
一、合作交流再思量——回归语言
课堂上,笔者注意到教师注重了合作的目标、过程与反馈,如善于运用表格、便利贴等方法来规范学生合作的步骤与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合作中来,但交流之后却未能要回到回归文本,回归语言,与“语文味”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语言”,永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的核心词汇。因而,教师不仅要把合作交流的成果当成学生学习的一种目的,还应视为深入走进文本、走进语言的一种手段。只有将目的与手段相融合,才能做到全员思考与习得语言、运用语言等多利皆得。
回归语言,回归文本,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特点,感受到了文本取材的精妙与魅力。
二、错误生成再探讨——引爆思维
课堂上,笔者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当小组代表发言出现错误后,教师对此置之不理,而是另请其他小组发言以快速获得所谓“标准答案”。这时候,答错的小组似乎对错因并不是很清楚,只得恍恍旁观。这样处理,不仅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错失了一次训练良机。
合作学习,交流汇报并不是最终目的。关注学生反馈错误的开始,是学生合作学习后另一个全新的成长起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王尚文先生告诫我们:“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作为语文教师,要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这正是一种别样的教育境界!这样,不仅能使合作学习有始有终,落到实处,也能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整体性、逻辑性和深刻性得到有效训练,使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得到完美结合。
三、情感激发再延伸——触动心灵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课堂上,笔者看到教师往往在文章最困难的部分中有“精彩环节”的设计,但这样的环节常常因操作过程设计得粗糙,使教学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并在浅尝辄止之中成了走马观花的摆设。其实只要在学生思维碰撞之后不就地满足,放慢语文学习的脚步,就可在层层剥茧之中抵达学生的心灵圣地。
文本是作者智慧的结晶,由于表达的需要,在表达过程中会设置多处情感蓄积点,这些情感蓄积点有时是一句或一段话,有时甚至是一个词。教学中教师笔者认为,合作交流充分思考之后再做延伸,就会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学生心灵的感悟,使他们用自己的心去亲近文本,亲近语文,更富“语文味”。
正如薛法根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中“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呢?”的巧妙一问,园子和我童年的生活两部分勾连一体,作者的含蕴表达竟接着被转换为老师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情感延伸的点睛之笔——课堂练笔:作者写园子不就是写作者的生活吗?那就请你学习作者写园子的语言去写一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这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这是情意领会后的倾吐。
因此,合作交流中学生的精彩反馈、精彩朗读不应被视为“收官之笔”。而应善于发现与挖掘这些合作成果——情感蓄积点,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的内心,揣摩文字,感悟、想象,捕捉心声,产生情感共振,还文字以美丽的画面,还文字以灿烂的生活,还文字以丰富的情感,进而从单薄的文字中读出画外之音,言外之意。在简洁的语言中读出生动的内涵,真挚的情感,达到心与心相通,情与情交流。课堂上学生“用脑思维”,也要“用笔思维”。在说与写中调动语言积累,展开思维活动,进行语言整合运用,经历语言实践。学生的情感才能被完全激发并引起共鸣,工具性与人文性也才能自然融合,合作学习才能落到失效,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
结语
小学语文教育是慢的教育,合作也应是慢的艺术。除去功利浮躁之气,唯有教师慢下来,合作步伐慢下来。慢下来!慢在语言,腾出时间给孩子回归语言,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感受、品味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体悟其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慢下来,慢在生成,留点空间允许孩子出错,他们可以有更新鲜的思维火花去碰撞,让思维走向全面,走向深刻。慢下来,慢在心灵,留点时间和空间让孩子在熏陶感染、倾吐情意中享受语文,提高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论文作者:鲍海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合作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语文论文; 情感论文; 思维论文; 文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