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县人民医院 湖南怀化 419500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肌炎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小儿心肌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46例患儿给予V-C、辅酶Q10以及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46例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与参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8.26%,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肌炎患儿的常规治疗中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具有更好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小儿心肌炎;联合用药;临床效果
心肌炎是发生在心脏肌层的病变,是由各种病因造成的心肌基层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症病变[1]。小儿心肌炎严重危害着儿童的生命健康,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常采用V-C、辅酶Q10以及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甚理想,本次研究对我院儿科收治的46例小儿心肌炎患儿应用了黄芪、果糖二磷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心肌炎患儿共92例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小儿心肌炎,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史患儿。其中男性49例,女性患儿43例,年龄5个月~14岁,平均年龄(5.68±2.09)岁,均伴有胸闷、心悸、乏力等临床表现,31例患儿于患病前7~21d出现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3例患儿表现出心源性休克,其中68例患儿为急性心肌炎、24例患儿为慢性心肌炎或迁延性心肌炎,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与参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研究。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于入院确诊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对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患儿及时抢救,给予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参照组患儿给予V-C、辅酶Q10以及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V-C药物浓度为12.5%,持续治疗2周。联合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20~40ml黄芪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70~160mg/(kg•d)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检查显示正常;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生命体征、心肌酶谱以及心电图检查显示有所改善,病毒抗体呈弱阳性或阴性;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均有一定的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未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上述两组患儿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可见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心肌炎是儿童时期多发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在儿科临床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因细菌、真菌、病菌以及寄生虫等感染所致,其中,以腺病毒、水痘病毒、埃可病毒等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造成的心肌损害为病毒性心肌炎[2]。小儿心肌炎的发病率较高,患儿在发病前1至2周往往会有如感冒、腹泻等呼吸道、肠道感染表现,部分患儿也会无任何先兆症状[3]。儿童对心肌炎病毒的抵御能力较弱,易受病毒侵袭,病情较轻患儿在临床治疗后一般预后较为良好,但病情严重患儿可能突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血压降低,甚至猝死。小儿心肌炎可导致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和周身症状,由于心肌炎在临床病情轻重程度较为悬殊,有的可能病程迁延不愈,发展为扩张性心肌炎,因而对该病的治疗,临床上方案的选择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V-C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稳定细胞膜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常用于各种心肌疾病的治疗,能有效促进动脉内膜细胞和组织间质积存脂肪的清除,避免血管内斑块的形成,起到对冠状动脉循环改善、保护血管壁的作用[4]。黄芪中含有生物碱、黄芪多糖等成分,黄芪注射液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用,能诱导病毒产生干扰素,从而对病毒在心肌细胞内的增殖活动起到抑制作用,抑制病毒的繁殖并增强细胞免疫力。通过增强患儿红细胞免疫力,保护其心肌红细胞,减少红细胞的变形、和损伤程度,此外,黄芪还可通过Na+、K+、ATP+等酶起到强心作用,加强心脏的收缩,减少或清除患儿体内氧自由基,扩张冠状动脉,具有改善心肌微循环、心肌能量代谢的作用[5]。对小儿心肌炎患儿应用黄芪注射液,能减少患儿心肌受到病毒入侵的损伤,能提高心室窦房结自律性,防止患儿发生异位心律,使其心律恢复正常。果糖二磷酸钠是一种葡萄糖代谢的中间产物,该物质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可激活细胞膜上的磷酸果糖激酶,从而使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和高能磷酸键的浓度升高,促进钾离子的内流,对休克、缺血、缺氧以及组织损伤等状态下的细胞起到修复和改善作用,能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充分利用葡萄糖,调节糖代谢中酶的活性。
本次研究中,联合应用上述几种药物的联合组取得了满意疗效,其治疗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的参照组患儿(78.26%),两组疗效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小儿心肌炎使用V-C、辅酶Q10以及抗感染等常规药物治疗中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果糖二磷酸钠等药物,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禄春.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2):1484-1485.
[2]宁新民.小儿心肌炎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06):374-374.
[3]安书强.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心肌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0):175.
[4]贾小艳.探讨联合用药对于小儿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04):340-341.
[5]周小云.联合用药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效果初评[J].延边医学,2015,12(07):202-203.
论文作者:魏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心肌炎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心肌论文; 磷酸钠论文; 黄芪论文; 果糖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