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论文_李向春,周宜文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155100)

【摘要】目的 分析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与对照组(应用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0.58±0.23)cm、术中出血量(51.68±10.67)ml及住院时间(9.21±2.77)d均优于对照组(5.43±0.53)cm、(196.34±21.57)ml、(14.67±2.64)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关键词】椎间孔镜技术;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0-0316-01

前言

经皮椎间孔镜下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与开放手术相比能有效解决巨大的脱出、游离以及突出,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疗效不亚于开放式手术治疗[1]。本次主要对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分析,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研究病例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单双数球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7)。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16例,女性为21例,年龄范围在2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2±3.24)岁,其中L5-S1患者为23例、L4-5患者为1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5例,女性为22例,年龄范围在2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7±3.56)岁,其中L5-S1患者为24例、L4-5患者为13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研究病例资料计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即术前完成血生化、免疫以及血尿变常规等检查,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姿势,采取全身麻醉进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手术具体方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姿势,下腹使用体位垫,屈髋屈膝位,使腰椎后凸并打开椎间隙,使用C型臂X线透视下确定手术间隙后,在旁开中线1cm处实施穿刺;使用1%利多卡因进行润湿麻醉,使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并确定位置,然后将导丝置入,抽取针芯,并在穿刺点皮肤开8mm切口,沿着导丝方向将导杆插入后,在导杆外逐级放入套管,并向外扩张软组织,通过C型臂X线透视下确定工作套管位置,理想部位是侧位正对椎间隙于椎板下平面,正位在椎弓根内侧缘处;之后连接椎间孔镜,将光源打开并调节白平衡,达到最佳彩色效果后将椎间孔镜放置于工作套管中;使用射频双极电极突破黄韧带,将遮挡视野的黄韧带咬除后进入工作通道,达到突出髓核物使用抓钳进行抓取,并使用射频双极电极进行止血,通过组织收缩作用封闭纤维环直径的裂口;确保神经根的松懈,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后,拔除器械并将其缝合[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若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3.讨论

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为髓核退行性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腰部疼痛以及伴随马尾神经症状等,其常发生于L5-S1、L4-5部位。脱出游离型表现为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完全游离,该类型不仅较易引起神经根症状,同时还较易导致引起马尾神经症状,临床常需要予以手术治疗进行改善[3]。

手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但是该手术方法的切口较大,手术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的损伤,并且该手术可能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还存在继发椎间孔狭窄的危害[4]。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逐渐发展,椎间孔镜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主要是将椎间孔镜以特殊通道置入病变部位中,手术切口较少,不会影响周围组织,同时还能确保腰椎自身解剖结构与生物力学稳定性[5]。与传统开窗髓核摘除术相比,椎间孔镜技术创伤更小、对组织牵拉较少以及手术时间更短,促进患者的腰椎功能早日恢复。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椎间孔镜技术手术出血量少、创伤小,不易破坏韧带与椎旁肌肉,明显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有助于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早期下床进行功能锻炼,从而较易恢复脊柱后柱的稳定性,并且该手术方式在局麻下完成,不切除患者脊柱稳定结构,对老年患者也可实施该术式,有效避免全麻带来的风险与危害。但是由于椎间孔镜技术的难度较高,学习曲线较陡峭,只有真正掌握椎间孔镜技术才能造福患者,促进其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将椎间孔镜技术应用于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效果显著,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并且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徐彬, 徐峰, 李涛,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8,26(9):769-774.

[2]刘继波, 李江龙, 周鹏,等. 侧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巧及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 2017,38(5):406-408.

[3]邓中博, 何丁文, 缪新新,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实用临床医学, 2016,17(6):27-30.

[4]谭海涛, 孟志斌, 李俊,等.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9(8):55-58.

[5]桑裴铭, 张明, 陈斌辉,等. 靶向成形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国骨伤, 2018,31(4):302-305.

论文作者:李向春,周宜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论文_李向春,周宜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