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临湘市人民医院 414300
【摘 要】目的:对比及分析硬膜外麻醉跟全身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本院就诊的200例择期手术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患者100例。为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静脉注射多巴胺1~2 μg/(kg?min)兼加以连续硬膜外麻醉,在穿刺成功之后为其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将麻醉平面调整为<T10,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连续注射或者硬膜外单次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3~5 ml/h,并调整多巴胺的用量。全麻组患者使用常规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维持,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手术后带气管插管送回麻醉复苏室。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全麻组患者在诱导之后其血压存在显著下降,手术时其心率、血压显著升高,而硬膜外麻醉组在诱导之后血压存在显著下降,手术时其心率、血压上升不显著,两组之间的波动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神志清醒,而全麻组患者术后需带气管插管回到麻醉复苏室继续监护。10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术后6小时至12小时内恢复呼吸并拔管,13例患者依然要依赖呼吸机并延迟拔管,15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肺感染2例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内出现脑梗死,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此外,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8小时及24小时其镇痛效果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便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高龄骨科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
随着医疗技术和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为高龄患者进行关节置换以及骨折内固定等下肢手术的次数也在逐渐增多。该类病患在术前因为大多数都合并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内分泌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所以病情较为复杂,其对于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显著低于年轻患者,且围术期会有各类并发症出现[1]。而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因为条件有限,所以更要选择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式来提升患者的安全[2]。鉴于此,本院于2011年5月至2017年12月,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下肢手术患者的整体效果以及预后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200例择期手术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患者100例。其中硬膜外麻醉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患者年龄在75岁至99岁之间,ASAⅡ~Ⅲ级,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5例,经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1例,术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患者22例,合并呼吸功能减退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2例,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有18例,糖尿病患者23例;全麻组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51例,患者年龄在76岁至101岁之间,ASAⅡ~Ⅲ级,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2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4例,经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3例,术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患者24例,合并呼吸功能减退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1例,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有20例,糖尿病患者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边创建静脉通道,对患者的、ECG、脉搏血氧饱和度、常规导尿等进行连续监测。通过无创测压技术监测患者血压。
为硬膜外麻醉组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处理,5 L/min,氧气浓度为41%,静脉泵入多巴胺,剂量为1~2 μg/(kg?min),与此同时进行硬膜外麻醉,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5ml,并按照麻醉平面情况追加3毫升至5毫升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调整麻醉平面T10,在固定后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连续注射或者硬膜外单次注射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注射剂量为3~5 ml/h,对多巴胺的用量进行及时调整。
为全麻组患者静脉注射3 mg/kg的依托咪酯、2 μg/kg的芬太尼以及维库溴铵 0.1 mg/kg,使用常规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维持,为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处理,5 L/min,氧气浓度为50%,并在手术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血管活性药物,手术后带气管插管送回麻醉复苏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镇痛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加以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使用均数±作为计量资料的表达方法,标准差则用( )来表示,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来表示,采取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麻组患者在诱导之后其血压存在显著下降,手术时其心率、血压显著升高,而硬膜外麻醉组在诱导之后血压存在显著下降,手术时其心率、血压上升不显著,两组之间的波动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神志清醒,而全麻组患者术后需带气管插管回到麻醉复苏室继续监护。10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术后6小时至12小时内恢复呼吸并拔管,13例患者依然要依赖呼吸机并延迟拔管,15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肺感染。2例患者在手术后24小时内出现脑梗死,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
此外,两组患者术后1小时、8小时及24小时其镇痛效果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体参见表1.
3 讨论
因为高龄患者其生理退变的缘故,故而表现为脑代谢率下降、脑供血不足、周围神经退行病变、脑萎缩等症状,与此同时,其通气储备的能力以及肺代偿功能均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其肺总量有所减少,肺泡的弹性有所下降,解剖死腔有所增加[3]。该类特点导致高龄病人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心脑血管疾病等概率大幅度增加,从而为手术麻醉带来极大风险。所以对于该类患者进行麻醉的关键便在于麻醉方式的选择,其一方面可以维护术中平稳,另一方面对于术后恢复也较为有利。
而全麻醉在麻醉效果方面比较完善,且术中可以进行有效的供氧和通气,管理较为方便,然而其无法对应激反应进行完全阻断,尤其是在拔管期和诱导期,更为明显,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也比较大[4],尤其是对于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会存在很大的隐患。而硬膜外麻醉则可以避免因为全麻而带来的对心肺功能的损害,且围术期的安全系数也比较大,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尽管患者在麻醉初期会有明显的血压下降,不过在术前应用升压药以及补液等补助措施之后,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已然降低到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5]。
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在术后恢复、镇痛效果等情况显著优于全麻醉的效果,对于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较为有利,且基层医院因为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麻醉复苏室,所以使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保障患者的安全,便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另一方面也较为适合基层医院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应江明,斯小龙. 连续心排量技术监测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2):255-257.
[2]涂琴琴.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髋部以下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2016,11(5):704-707.
[3]于鲁源,黄朝宇.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患者的比较[J]. 现代仪器与医疗,2016,22(5):64-65.
[4]王建生.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6,13(4):22-24.
[5]宋涛,张冰,康青乐,等. 不同年龄及手术部位对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286-1288.
论文作者:胡元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患者论文; 全麻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硬膜外论文; 高龄论文; 利多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