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园林管理中心)
【摘 要】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人们变得越来越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公园滨水区,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可以说这里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本文从保护生态和满足人的视觉、心理需求出发,对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的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建设
前言:
德国、瑞士、日本等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 “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驳岸”技术。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生命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效。水和城市、水和人类、水和一切生命都是共生共存、共荣共衰的。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满足人们生理机能的需求外,在调节生态和满足人们视觉需求上也发挥着作用。水的处理和驳岸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共同线成景观,以共同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影响着人们对水体的欣赏。驳岸是在园林水体边缘与陆地交界处,也是园景的组成部分。在古典园林中,驳岸往往用自然山石砌筑,与假山、置石、花木相结合,共同组成园景。驳岸必须结合所在具体环境的艺术风格、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材料特性、种植特色以及施工方法、技术经济要求来选择其建筑结构形式,在实用、经济的前提下注意外形的美观,使其与周围景色相协调。
一、公园滨水区驳岸的类型
在现代城市,到处充斥着水泥建筑与设施,供人们活动与休憩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因此,人们渴望远离尘嚣、接近自然.。城市公园人工湖,是城市中自然因素最为密集、自然过程最为丰富的地域,同时城市公园人工湖往往也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环境最优美、建筑密度最高、地价最高的地段。城市公园人工湖之所以能起到这种作用或达到这个目的,前提是要以优质的景观条件、良好的亲水性、清洁的水质来吸引市民。
在公园滨水区,驳岸是水域和陆域的交界线,相对水而言也是陆域的最前沿。人们在观水时,驳岸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视野;接触水时,也必须通过驳岸,作为到达水边的最终阶段。因此,驳岸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公园人工湖能否成为吸引游人的空间,并且作城市中的生态敏感带,驳岸的处理对于人工湖的生态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公园滨水区驳岸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立式驳岸。这种驳岸一般用在水面和陆地的平面差距很大或水而涨落高差较大的水域,或者因建筑面积受限、没有充分的空间而不得不建的驳岸。(
(2)斜式驳岸。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适于这种驳岸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
(3)阶式驳岸。比之前两种驳岸,这种驳岸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但它很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化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式的,容易积水,不安全。
二、公园滨水区生态驳岸的建设
1、公园概况
公园位于阳江区中心地带,是城市绿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46490.35平方米,水体面积43993.40平方米。公园原为天然水体,是旧城内的天然”调蓄水库”,蓄水量约8~9万立方米,常水位深1米左右,最大水深1.5~2.0米,是一个较好的洪峰缓冲调蓄场所。2015年我市开始对公园改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整治改造后的公园,突出“南国热带花园,都市生态绿心”的特色,湖水全部实现截污处理、排水处理,由于公园驳岸水位较高,正常水位超0.5米的规范要求。为了公园管理安全,进行湖面驳岸处理,并在岸边适当增加青石,种植水生植物。建设后的公园以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然为目标,营造都市核心部分的生态绿岛、亲水乐园。令市民有个悠闲游玩、娱乐、健身的好去处,他们无不欢心喜悦,陶醉在这清新优雅的世外桃源之中,是繁华闹市中难得的一片清净自然地方。
2、公园驳岸建设模式
(1)自然式缓坡驳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湖岸,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达到稳定湖岸的目的。利用驳岸改造,在滨水带改植以色花为主的彩花带,同时得用现状大树形成的良好姿态,放置景石和种植亲水植物。如种:水杉、落羽杉、水松、红树、牛香草、茅草、野芋、风车草、猫尾草、野牡丹、黄花向日葵、喇叭花、花叶良姜、小蚌兰、蜘蛛兰、鸢尾、白蝴蝶、野姜、蟛蜞菊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于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
(2)自然式驳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以增强提岸抗能力,如在坡脚摆设大量景石或浆砌石块等护底,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如种:沿阶草、大叶红草、彩纹草、文殊兰、春羽、蕨、、海芋、蒲苇、水葱、斑茅、红绒球、翅夹决明、含笑、小毛竹、龟背竹、蔓陀螺、丁香、勒古、桃金娘、夹竹桃。
(3)亲水平台阶梯驳岸。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湖岸,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也可采取亲水平台阶梯驳岸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邻水则斜坡型填铺再铺装水泥沙浆,表面再铺设鹅卵石平台,水边则种植芦苇、菖蒲、荷花、风车草、水芋、肾蕨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三、城市公园滨水区驳岸的科学规划建设
植物是恢复和完善滨水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手段,以绿地的生态效益作为主要目标,在传统植物造景的基础上,除了要注重植物观赏性方面的要求,还要结合地形的竖向设计,模拟水系形成自然过程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征创造滨水植物适生的地形环境,以恢复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品质为目标,综合考虑绿地植物群落的结构。另外在滨水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比如在合适地区建设滨水生态保护区,以及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息地等,建立完整的滨水绿色生态廊道。
1、绿化植物品种的选择。除常规观赏树种的选择外,还应注重以培育地方性的耐水性植物或水生植物为主,同时高度重视水滨的复合植被群落,它们对滨水区生态交错带尤其重要。植物品种的选择要根据景观、生态等多方面的要求,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增加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利用不同地段自然条件的差异,配置各具特色的人工群落。常用的临水、耐水植物包括:连翘、芦苇、菖蒲、香蒲、荷花、水葱、睡莲、风车草、野芋等。
2、城市滨水绿地绿化应尽量采用自然化设计,模仿自然生态群落的结构。具体要求,一是植物的搭配——地被、花草、低矮灌木与高大乔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特征;二是在水滨生态敏感区引入天然植被要素,建立多种野生生物栖身地等。
城市滨水区驳岸的建设,主要是通过植物来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对城市水空间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据景观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岸线的自然生态群落结构,以绿化为主体,以植物造景为配置,强调乡土树种为主,兼顾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的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观个性,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束晨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模式探析[J].中国园林,2009.
[2]孙鹏.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2010.
[3]刘云.上海苏州河滨水区环境更新与开发研究[J].时代建筑,2013.
论文作者:陈伟尧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驳岸论文; 自然论文; 公园论文; 水区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植物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