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中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摘 要】目的:探讨肝胆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胆结石患者5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患者的体质类型,总结和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540例患者主要以湿热质为主,共计144例(26.7%),其次为痰湿质(25.2%)、气虚质(15.9%)、气郁质(12.0%),且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单一体质175例(32.4%),兼夹体质365例(67.6%),主要以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共91例(24.9%)。湿热质患者以ALT、AST升高为主,痰湿质和气虚质患者以血脂升高为主。结论:肝胆结石患者中医体质主要是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男女发病率差异较大,且会伴随着生化指标的改变。临床治疗应该注重这些特点,进行辩证施治,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胆结石;中医体质;生化指标;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06-01
导致肝胆结石病发的危险因素较多,除肝胆自身病变以外,还和患者的饮食习惯、情绪、肥胖等具有相关性[1]。研究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病情的恢复。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肝胆结石患者540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330例;年龄在19—65岁之间,平均年龄(44.5±2.6)岁;病程7天—3个月,平均(15.2±1.8)天。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34例,初中185例,高中143例,大学及以上78例。职业:工人267例,农民208例,教师36例,干部29例。
1.2 临床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外科学》[2],患者均经过CT检查和超声检查后确诊。(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肾其它严重病变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3 方法 要求医师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首先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然后观察询问症状表现和心理特征,最后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患者体质类型的划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并分析和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包括血脂、血清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体质类型分析 分析可知,患者主要以湿热质为主,共计144例(26.7%),其次为痰湿质(25.2%)、气虚质(15.9%)、气郁质(12.0%),且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肝胆结石指的是发生在肝胆系统的结石,临床上比较多见,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黄疸等。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饮食方式的转变,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危害身心健康[4]。体质是人体的固有特质,是在生长变化中逐渐形成的结构、生理、心理综合特征。项凤梅等人的研究报道称[5],不同的体质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也不一样,所以发病倾向也不相同。
本次以5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肝胆结石患者中医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男女发病率差异较大,会伴随着生化指标的改变。这提示我们临床治疗时应该注重这些特点,进行辩证施治,才能提高治疗效果。另外,治疗要关注患者的饮食规划,保持均衡营养的同时,改正不良的饮食方式,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伊西磊,郭吕. 120例胆石症患者中医体质辨证调查与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11(04):382-383.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1(12):1387-1388.
[3]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04(04):303-304.
[4]邱丽英,邓科穗,项凤梅. 胆石症患者中医体质与相关指标的关系[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3(12):35-37.
[5]项凤梅,邓科穗,刘红宁,等. 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分类及相关指标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8(12):21-23.
论文作者:张辉凯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患者论文; 体质论文; 肝胆论文; 中医论文; 结石论文; 湿热论文; 统计学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