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微转移的研究概况论文_刘永明1,谢晓冬2通讯作者

乳腺癌微转移的研究概况论文_刘永明1,谢晓冬2通讯作者

1.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847;2.沈阳军区总医院 辽宁沈阳 110016

【摘 要】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不断升高,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跟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能够有效的预测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微转移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和用药,本文综述了近期的乳腺癌微小转移检测相关研究概况。

【关键词】乳腺癌;微转移

乳腺癌多发于经济发达地区例如北京,或者是发达的沿海城市例如上海、天津等,乳腺癌的发病率正不断升高,并已经成为第一高发女性恶性肿瘤。大量研究者针对乳腺癌复发转移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恶性肿瘤转移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几率。

1、概念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3版》[1]指出:微转移为肿瘤病灶的最大径>0.2mm但是≤2.0mm,或是单张组织切片不连续,或接近连续的细胞团>200个细胞。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的肿瘤细胞或者最大径≤0.2mm 的细胞簇;单张组织切片不连续;接近连续的组织切片细胞簇≤200个细胞。微小转移中的一部分能够直接发展为临床转移,它通常是由单个微小细胞团中形式存在的,微转移的肿瘤细胞常以单个或微小细胞团的形式存在。

2、检测标志物

黏蛋白 (MUC1)基因是一种在胰腺、胃以及乳腺和肺粘膜等多种上皮细胞上表达,起到保护和润滑上皮细胞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免疫活化和抑制、细胞黏附粘、介导信号转导的作用。谢轶群[2]证实乳腺癌免疫表型与黏蛋白强阳性表达相关,证明,黏蛋白基因的编码产物关键的乳腺癌标志物。

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在染色体 12q,刘兆喆[3]等通过应用SAGE(基因表达分析数据库)和EST(公共序列表达的同位素标记技术)第一例报道并证实了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及其特异性表达,这种高于muc1的特异性表达出现在乳腺和唾液腺,对于检测乳腺癌微小转移有较高的灵敏性。

人乳腺珠蛋白(hMAM)是子宫球蛋白家族(Mammoglobin A 与 Mammoglobin B)的与上皮细胞的分泌蛋白有相似氨基酸的序列的蛋白,其在染色体 11q13上。刘宁等应用 PCR 技术检测489 例乳腺癌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证实Mammaglobin A是多种标记物中,特异性最高的标志物。

细胞角蛋白19(CK19)构成上皮细胞骨架,可以在正常上皮以及上皮来源的肿瘤(例如乳腺癌)中发现。陈晓慧等对乳腺癌患者应用QRT-PCR 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 CK19,证实CK19特异性表达,可以检测早期血行播散的肿瘤细胞。

癌胚抗原(CEA)和癌胚抗原信使核糖核酸(CEAmRNA)现阶段,许多专家通过应用RT-PCR技术对中应用CEAmRNA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证明CEAmRNA在检测乳腺癌微转移的过程中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极强的敏感性。通过应用RT-PCR检测CEA 的灵敏度是每检测107个细胞,可以测出一个乳腺癌细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常用的检测方法

连续切片法通过多次切片,缩短切片之间的间隔,可以清晰的看到标本的多个层次,更加容易找到微小转移灶,肿瘤为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会明显提高。王春建对245 例乳腺癌患者的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 569枚前哨淋巴结应用连续切片法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证实检出率有明显提高,对临床检测乳腺癌为转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的抗原抗体,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表达的抗原能够显色,可以从大量的未显色的正常细胞中直接辨别出来,可以直观的读出检测结果。谢明等对 132 例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 CK19 的特异性表达,在常规病理检查 76 例阴性结果中,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出 12 例阳性表达,证实微小转移灶的检查免疫组化比常规病理检查效果更加突出。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 技术就是基因的体外扩增,RT-PCR 技术就是将mRNA逆转录成 cDNA,再进行DNA的体外扩增。荧光定量 PCR 技术是在对目的基因进行第一轮的扩增时,对有特异性的外侧引物应用有荧光标记的 PCR mix ,对得到的第一轮产物应用特异的内侧引物进行第二次基因扩增,相关研究表明巢式 PCR 技术可以使检测的灵敏性有明显的提高[4]。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是一种能够对细胞和细胞结构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它的速度快到能够对千万个细胞甚至DNA 的倍数和细胞进行物理和化学特性等多参数快速分析分析。李重颖等[5]证实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时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每106个正常细胞中就有一个肿瘤细胞。

4、检测途径

血循环检测:肿瘤微转移的理论实在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癌细胞后提出来的,相关研究证明在实际应用当中PCR技术在检测血循环微小转移比免疫组化和传统组织学更加灵敏准确。陈政[6]研究表明临床实际用当中CEA mRNA,在乳腺癌外周血中检测阳性率正在不断升高,6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切除后,检测到CEAmRNA阳性有12例, CEAmRNA阳性的12例患者中出现术后转移有4例,其余的50例CEAmRNA阴性患者没有出现术后转移。

腋窝淋巴结状态(ALNS)是影响着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任长玲研究证实RT-PCR技术可以进行多标志物检测,能够更加简易且更加敏感的检测出测腋窝淋巴结微。现阶段,许多专家都热衷于研究前哨淋巴结的SLN微转移检测。

骨髓检测:骨髓作为一个中间场所是间叶组织和血液进行细胞交换的场地,所以上皮性抗原不能在骨髓上表达,乳腺癌是一种有上皮来源性特征的上皮来源性肿瘤,如果在骨髓中上皮性抗原能够表达,那么就证明乳腺癌细胞发生了微转移。张杰对257例乳腺癌患者应用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I/AE3检测患者的骨髓中的瘤细胞,结果26.6%为阳性。

小结

乳腺癌微小转移检测能够更早的发现乳腺癌的转移更加有利于对肿瘤的准确分期,对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依据。现阶段,想要准确的检测出乳腺癌微转移就需要运用多种检测方法,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多种特异性标志物检测,这样就能更加准确的对肿瘤为转移做出诊断,我们也会期待敏感性更好、特异性更高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孙燕,秦叔逵,等.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3.

[2] 谢轶群,包家林,徐明,等.MUC1 在不同免疫表型乳腺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13(8):781-785.

[3] 刘兆喆,郭放,李兵,等.SBEM 和 hMAM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9):809-813.

[4] 胡清林,何泽友,徐成飞,等.PCR 二次扩增法监测乳腺癌微转移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82-83.

[5] 李重颖,刘健,郑秋红,等.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2013(4):67-69.

[6] 陈政,王晨,左文述,等.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2,19(19):1512-1515.

论文作者:刘永明1,谢晓冬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乳腺癌微转移的研究概况论文_刘永明1,谢晓冬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