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形容词可以重叠吗?——从“雪白雪白”与“雪白”的关系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形容词论文,状态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状态形容词
1.1 状态形容词
直到20世纪8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把“表示性质、状态的词”都看作形容词,如丁声树等(1961)、黄伯荣、廖序东(1983)。然而,如今学界普遍认为,在所谓“形容词”当中实际上有“语法功能截然不同的”三种词:A.好、红、快、慢、大、小、干净、漂亮、大方、简单等;B.雪白、通红、冰凉、白花花、绿油油、黑不溜秋、脏里吧唧等;C.男、女、金、银、大型、微型、急性、慢性等。这三类词的主要语法特点可归纳如下表1。
显然,“作定语”是它们起初都被归入形容词的主要原因,不能“作谓语”是C类最早被区分出来的原因。A类与B类虽都可作谓语,但具体的特点不同,如B类不能被“不”否定。
面对这样的事实,有几种处理方法:Ⅰ.归为一类:形容词。再分为三个次类:性质形容词(A)、状态形容词(B)和非谓形容词(C)。Ⅱ.归为一类:形容词。再分为两个次类:一般形容词(A、B)、非谓形容词(C)。(刘月华等1983)Ⅲ.分为两类:形容词和区别词(C)。形容词下分为两个次类:性质形容词(A)和状态形容词(B)。(黄伯荣、廖序东2002)Ⅳ.分为三类:形容词(A)、状态词(B)和区别词(C)。(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2003)
不管是作为形容词的次类还是独立作为一类,可以确认B类词的存在和特点。“状态形容词”强调与性质形容词的相同之处,而“状态词”强调与(性质)形容词的不同之处。为了行文方便,我们依照多数人的看法将其称之为状态形容词。
1.2 状态形容词的范围
关于状态形容词的范围,黄伯荣、廖序东(2002)用举例加括注来说明“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了吧唧(状态形容词)”,他们认为性质形容词“重叠”、“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朱德熙(1982)指出,状态形容词包括: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慢慢、清清楚楚;雪白类,如雪白、通红;性质形容词带后缀,如黑乎乎、脏里呱唧、灰不溜秋、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程度副词+形容词+的,如挺+好+的。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2003)的《现代汉语》中的状态词包括:干干净净类,糊里糊涂类,黑不溜秋类,红通通类,雪白类。
综合以上看法,我们认为状态形容词包括以下四大类型:
B-1类:大大、慢慢、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B-2类:红通通、白茫茫、绿油油、水灵灵、黑乎乎
B-3类:雪白、笔直、通红、稀烂
B-4类:黑不溜秋、白不呲咧、灰了吧唧、糊里糊涂、可怜巴巴、老实巴焦
我们对A类与B类的主要语法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A类和B类都可以作谓语,但是在其他语法功能上,除了“重叠”一项有疑问外,都是严格对立的。实际上,A类和B类都可以充当状态补语,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A类的状态补语是“静态的”,表示“断言”,而B类的状态补语是“动态的”,表示“描写”。(朱德熙1982)B类“重叠”是存疑的。传统上,不少人认为B-3类(“雪白、笔直”等)可以重叠。如,“Ⅰ、Ⅱ、Ⅳ类形容词可以重叠。”(刘月华等1983)“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精光等”“这一类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BAB”。(朱德熙1982)“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式”,例如“雪白~雪白雪白,漆黑~漆黑漆黑”。(黄伯荣、廖序东2002)“偏正式双音状态形容词”AB的重叠形式是ABAB,如雪白雪白、梆硬梆硬、嫩绿嫩绿、稀烂稀烂。(石锓2004)
我们可以将B类中不同次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行比较(见下表3):
从表3可以看出,B-3类与B-1、B-2、B-4三个次类在“加程度副词”、“带程度补语”、“带状态补语”等方面的特点都是一致的,惟独在“重叠”上表现不同。这种特点,对外,破坏了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对立上的严整(如表2),对内,破坏了状态形容词内部的一致性。
如果肯定B-1、B-2、B-3、B-4都是状态形容词的话,就会对B-3类的重叠提出怀疑:“雪白雪白”是“雪白”的重叠吗?
二、“雪白雪白”是“雪白”的重叠吗?
2.1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
性质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的词。性质形容词,从语法意义上看单纯表示属性(朱德熙1982),并不表示量——性质、属性的程度。虽然性质可以量度,有程度的差异,但是性质形容词单独使用时,只能给人或事物定性或对属性进行描写。例如:
①好人一生平安。
②杏花儿红,李花儿白。
③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这种定性,含有对人或事物加以区别和分类的意思。因此,性质形容词单独使用充当定语时,最自然的是充当限定性定语(张卫国1996),如“好人一生平安”,“明天必须穿蓝裤子白衬衫”。
性质形容词可以前面加“不”,对形容词表示的性质、属性加以否定。例如:
④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
因为性质形容词只定性不定量,所以要定量,即在定性的同时表示量并对性质、属性的程度加以确定,就要使用一定的语法手段。使用程度副词修饰是最直接的手段。例如:
“程度副词+性质形容词”定量时表示的程度不同。例⑤表示低于一般标准的较低的程度,例⑥表示高于一般标准的较高程度,例⑦表示极高的程度,例⑧表示最高的程度。
对性质形容词定量,重叠也是常用的语法手段。“重叠是通过词根或整个词的重复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王德春1997)作为一种语法手段,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具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两个方面的特点。
表4表明,音节上基式是A的(单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基式是AB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BB。语音上,重叠式中原来基式的语音和韵律(轻重长短)发生了变化。如果分别用“●”、“▲”、“○”来表示重读、次重读、轻读的话,从基式到重叠式的变化如表4。需要注意的是,基式、重叠式语音是一个整体,音节之间没有结构性的停顿。
性质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传统上认为是程度上有所加重(吕冀平1983)或表示程度深(刘月华等1983)现在看来,这样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石毓智(1996)从所有可重叠的词类中归纳出重叠的共同语法意义,即使基式的意义定量化。石文认为“被定量化的词语除表达概念义外,还指示特定的级别或范围”,“对于形容词,重叠式确定一个程度”。
性质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定量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由“单纯表示属性”的“定性”变成“定性+定量”,二是“确定一个程度”。“这个‘程度’是一个具有伸缩性的模糊量”(石毓智1996)随着在句子中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下例各句中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都可以换成“很+基式”。例如:
替换后基本意思没有太大变化。可见这个程度应该是高于一般标准的较高程度。而且,重叠式里包含定性和定量,而定量是不能用“不”否定的,所以重叠式前面不能加“不”。
给性质形容词定量,除了上述手段外,还可以使用以下手段。例如:
例(11)是用眼前的实物定量。例(12)是用比况状语定量,喻体是公认这种属性和程度的“标准”。例(13)、(14)是用程度补语定量。例(15)、(16)是用程度补语定量,即在表示属性的同时确定了一个量——程度。例(17)有度量单位的属性可以用数量加单位定量。
2.2 “雪白雪白”不是“雪白”的重叠
“雪白”是双音节偏正结构的状态形容词的代表,结构上可概括为AB,但依A、B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组:
Ⅰ.“雪白”组:雪白,漆黑,冰凉,山响,焦黄,笔直,血红,油亮,碧绿,瓦蓝,粉碎,梆硬,湛蓝,雪亮,火红,翠绿,乌黑
Ⅱ.“飞快”组:飞快,溜滑,滚烫,飘轻,黝黑
Ⅲ.“通红”组:通红,精光,贼亮,稀烂,煞白,殷红,鲜红,崭新,嫩绿
Ⅰ组中,A是具有B表示的属性的典型事物,作为对属性进行比况定量的喻体,意思是“像A那么B”。如,雪白——像雪那样白,漆黑——像漆那么黑。Ⅱ组中,A是具有B表示的属性的典型行为或属性,作为对属性进行比况定量的喻体,意思也是“像A那么B”。如,飞快——像飞那么快,滚烫——像水滚开那么烫。Ⅲ组,A是B表示的属性具有很高甚至极端程度的修饰语,整个AB表示具有A程度地B。如,通红——全部红,十分红;精光——非常干净,一点儿不剩;鲜红——鲜艳地红。当然,有些双音节偏正结构的状态形容词,A、B间的具体语义关系不清楚,如“滚圆”、“喷香”等。
综合三组的意义,以“雪白”为代表的双音节偏正结构的状态形容词AB语义是“定性+定量”,定量确定较高或极高的程度,与“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重叠式相当。需要指出的是,状态形容词虽然也可以充当定语(如雪白的衣服),但只可以充当描写性定语和区别性定语,而不能充当限定性定语,因为它们语义上是“定性+定量”,能用于描写状态,不能用于区别或确定属性。(张卫国1996)
那么,“雪白雪白”是“雪白”的重叠式吗?这要从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两方面来看。
重叠是对基式的定量化,对“单纯表示属性”的性质形容词是有效的。可是,“雪白”本身已经定量且已然具有较高或极高程度,“雪白雪白”如果是“雪白”的重叠,从语法意义上看,定量化的同时施之于属性和定量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然确定了的量是不能再定量化的。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雪白”不能用程度副词修饰,就在于它们已然是定量的,不可以对定量再定量。同理,已然定量的“雪白”不可以用重叠对定量再定量。所以,“雪白雪白”没有重叠的语法意义。说“重叠式(通红通红)比基式(通红)的程度显得更深”(朱德熙1982),尚值得商榷。“通红”已然是“非常红”,还怎么能程度更深?“通红通红”语义上依然是“非常红”。
“雪白雪白”音节上是ABAB,但是两个AB之间可以有结构性的停顿,“雪白”的读音和节律分别是“xuěbái”和“▲●”,“雪白雪白”的读音和节律分别是“xuěbáixuěbái”和“▲●▲●”。可以看出,ABAB中的两个AB的语音和节律与单独的AB一样,没有变化。这说明“雪白雪白”在结构上并非一个整体。所以,“雪白雪白”不具备重叠式应该具备的外部形式。
语法手段,是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不可分割的,没有相应的语法形式的意义不是语法意义,没有相应语法意义的形式也不是语法形式。”(胡明扬2003)“雪白雪白”不具有重叠的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就不能说是“雪白”的重叠。
ABAB不是偏正式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B的重叠,即双音节状态形容词AB不具有表示定量的重叠式ABAB。
三、“雪白雪白”是“反复”的运用
“雪白雪白”不是“雪白”的重叠,那它是什么?和“雪白”之间是什么关系?
“雪白雪白”形式上是以“雪白”重复出现为特点。实际上,一个词语,甚至短语、小句,重复出现而非重叠的现象并不少见,其他状态形容词,其他词类的词,甚至带修饰语的形容词和副词,也可以以重复形式出现。例如:
显然,这些例句中的重复都是修辞手段“反复”的运用。尤其最后两个例子,不能说它们是重叠,更不能说它们是重叠式的重叠。反复不是语法手段,能否反复与词性无关。“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黄伯荣、廖序东2002)“反复,就是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强调和突出自己的意思,加强语气和感情。”(王希杰1983)
反复,虽然表面上与重叠类似,但是因为没有相应的语法意义,所以不是语法手段,因而不属于句法范围里的问题。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属于语用的范围。
在没有重叠这种语法手段的语言里,也有反复这种语用手段。例如:
通过这些例句中重复的片段,可以归纳出“反复”的特点:人们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重复一个词语或更大的片段。这种重复并没有给被重复的词语或片段添加另外的意义,只是强化了它们固有的意义,从而强调了人们要表达的感情和意思。正如上文中所提到的,说“重叠式(通红通红)比基式(通红)的程度显得更深”,其实,“通红”相当于“非常红”,“通红通红”依然相当于“非常红”,不同的是“通红”通过反复被强调,语势增强了。
四、结论
4.1 状态形容词不能重叠
通过前面对“雪白雪白”和“雪白”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讨论,以及与性质形容词重叠的对比,我们证明了“雪白雪白”并不是“雪白”的重叠。同理,B-1、B-2、B-4类状态形容词语义上是定量化的,也都不能重叠。因而得出状态形容词都不能重叠。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表3反映出的B-3与B-1、B-2、B-4在重叠上不一致的问题,也解决了表2反映出的B类与A类,即状态形容词与性质形容词对立不严整的问题。把表2中的“+?”改为“-”,A类(性质形容词)与B类(状态形容词)在语法特点上的对立,就十分严整了。
状态形容词不能重叠,是因为其本身已带有程度义,是定量化的。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是因为它们是“单纯表示属性”,没有定量。性质形容词重叠或被程度副词修饰以后构成的结构,因为是定量化了的,所以语法性质与状态形容词相同。
A类形容词与B类形容词之所以能够对立,原因就在于A类形容词“单纯表示属性”,不管是充当定语、谓语还是补语,只给人或事物定性或对属性进行描写,而B类形容词是“属性+定量”,是定量化的,凡是需要定量的位置,都可以出现,凡是只需要单纯属性的位置,就不能出现。前文指出,A类和B类都可以充当状态补语,但是,“表示的意义不同”。之所以A类充当的状态补语表示“断言”,而B类充当的状态补语表示“描写”,原因就在于“断言”是对属性的区分或确认,“描写”是对属性及程度的描述。
4.2 “矮胖”不是状态形容词,“矮胖矮胖”不是重叠式
关于状态形容词及其能否重叠,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搞清楚。有一种看法认为,“矮胖”、“黑瘦”、“黑亮”、“干冷”、“酸甜”等也是状态形容词,称为“并列式状态形容词”AB,而且认为ABAB是AB的重叠式。(石锓2004)例如:
瘦高瘦高 白胖白胖 黑瘦黑瘦 短粗短粗 酸甜酸甜 尖细尖细 粗壮粗壮
我们姑且将其称为“矮胖”类,以“矮胖”作为典型代表。
我们认为,说“矮胖”是状态形容词、“矮胖矮胖”是“矮胖”的重叠式的观点,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首先,“矮胖”是词吗?结构上,“矮胖”由“矮”和“胖”表示两个可以同时存在的属性的形容词组合而成。“矮胖”可以用“又矮又胖”、“矮且胖”等代替而意思不变。语义上,“矮胖”的意思就是“矮”和“胖”单独意思的简单相加。《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录“矮胖”。显然,从结构和语义构成上看,“矮胖”不过是一个并列的形容词结构,很难说是词。
其次,“矮胖”是状态形容词吗?且不说它没有词的资格,语义上“矮胖”没有定量化,只是表示两个可以并存的单纯属性。凭这一点,“矮胖”就与“雪白”的语法特点不一致,归不到状态形容词的范围里去。
最后,“矮胖”因为是一个表示可以并存的两个属性的形容词结构,“矮”和“胖”都表示单纯的属性且可以独立运用,所以它的重叠式是“矮矮胖胖”,在结构、韵律上,“矮矮”和“胖胖”都符合性质形容词A重叠式的特点。而“矮胖矮胖”则只是语用手段“反复”的运用。
4.3 语法分析中要分清句法、语义和语用问题
“三个平面”理论提出来以后,人们在进行语法研究时越来越多地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地观察、分析语法现象。语法现象极其复杂,而且研究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复杂,因为里面既包含着句法问题,也包含着语义、语用问题。
但是,反过来说,研究语法现象、语法问题时,固然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切入,但是同时也要格外注意,所研究的问题当中可能会有分别属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问题或现象,一定要把它们区分开来,不能混在一起,更不能把语用或语义问题当作句法问题。三个平面,既是分析的工具,也是分析的对象。
对重叠和“雪白雪白”、“雪白”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观察、分析,又把三个不同方面的现象区别开来,就会发现或接近问题的真相。如石毓智(1996)认为,“笔直等采用ABAB式”,“从语义上看,这类词的叠前和叠后都表示一个极高量,程度上没有什么差异,因此这类现象宜看作是修辞重复”。修辞重复就是语用手段“反复”。
认为“雪白雪白”是“雪白”重叠的人当中,有人采用提注的方式,指出它们的特殊之处。比如,讨论到“煞白、雪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时曾指出,注意:这一类形容词跟一般形容词不同,一般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BB,这一类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BAB。设想,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能从语用的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就很可能发觉这里的“重叠”其实是语用手段“反复”。
另外,随着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常说的汉语“词”的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语法意义上的词的范围,很多非词的结构或片段被列入词表或词库,甚至因常用而作为条目收入到辞书当中。这样做在技术上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在研究语法时,特别是研究涉及词的语法现象时,必须把非词的结构或片段排除在外,比如像“矮胖”之类。否则,必然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