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研究论文_张理黎

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研究论文_张理黎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地理态势监测专业担负着为测绘地理信息升级改造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琪来自测绘工程、遥感科学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但它又需要面对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高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培养适应动态测绘服务的地理态势监测创新人才。在系统分析地理条件监测任务、任务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专业的地理条件监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建设的思路,为具有测绘遥感信息工程系列专业的高校开设地理条件监测专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前言

地理国情监测是高校的开设的相关专业中的重要课程课程,承担了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地理国情监测从最初的地理信息测绘到如今的地理国情多方面监测,除了要求人才掌握基础知识、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相关技术之外,还需要能对地理国情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和评价等多方面能力。

1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在不断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对于具有测绘专业、遥感专业、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等专业类型的高校,根据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的学科要求和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满足国家对地理国情监测方面人才的需求。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人才应该有良好的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在地理国情普查阶段利用专业知识建设数据库,并且实现独一数据库的更新和维护,同时,为了满足地理国情监测的要求,可以在现有专业基础上,深化专业建设,开展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人才,满足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方向

2.1办学理念

地理国情监测面向的领域较为宽泛,而每个专业领域中对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都极为重要,而这些内容不能全部成为课程内容,这就需要不断的优化专业建设过程,注重办学过程中,重视基础知识教育,注重办学创新,重点学习测绘高干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共同的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重视实践能力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地理国情监测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正是从这一办学理念出发,注重和相关学科的沟通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找到全新的教学方式和专业建设方向。

2.2专业定位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测绘、环境、林业、水利、气象、国防等内容,这就需要在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定位上从国家地理国情监测的要求出发,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更为全面的获取地理国情信息,并且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过程,综合利用各项技术手段,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满足对地理国情监测人才的需求。

2.3培养目标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满足国家对于地理国情监测人才的需求,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能对地理国情信息进行获取、整理、分析、监测、评估、共享等过程的专业人才。地理国情监测的知识涉及到较多的领域,这就让人才培养目标更为全面。

(1)素质培养目标

地理国情监测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用更为科学严谨的思想方式,来学习专业知识,并且在工作中注重创新,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2)知识培养目标

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需要掌握测绘、环境、林业、水利、气象、国防等方面的内容,掌握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对地理国情数据的处理技术。

(3)能力培养目标

地理国情监测人才培养,需要提高综合能力,尤其是要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并且利用计算机检索外文期刊,进行无障碍阅读,同时进行简单的外语交流和写作,综合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各项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用创新思维开展实践工作,根据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具体要求,从事相关活动的综合能力。

2.4产学研环境建设

一般高校开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都是选择四学年,三个半学年在学校内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最后半个学年在单位中完成实习过程,参与一个具体的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掌握整个工作过程,以及在工作实践中掌握的具体方法,进行相应的报告书写。因此在高校地理国情监测专业环境建设上,注重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和多家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季度,开展实践教学,也为后续学生的实习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注重高校的科研工作,建立专业的实验室,高校和地理国情监测机构联合成立研究中心。

3地理国情监测教学内容设置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地理国情监测教学目标的核心保障之一。现有测绘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暴露出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立足于测绘专业技能培养的缺点,课程设置面较窄,基础课程、交叉课程偏少,无法解决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新时期背景下,综合国家“十二五”测绘地理信息战略、“十三五”国家测绘发展规划与教育部专业培养目标,开设地理国情监测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刻理解地理国情的内涵与框架体系,了解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与指标,熟悉地理国情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掌握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方法和地理国情产品的生产与发布。针对上述目标的实现,提出地理国情监测教学内容设置建议.

(1)地理国情监测概述从测绘、地理、地理国情监测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入手,结合地理国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国情的内涵。

(2)地理国情监测技术与规范以测绘数据生产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为基础,涉及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采集的技术规定。

(3)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从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数据的基本统计和综合统计分析两方面讲解。

(4)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设计以具体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设计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与认识地理国情项目设计的过程。

(5)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发布结合视频和新闻中发布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讲述地理国情产品与成果发布的内容与形式。

4测绘工程专业地理国情监测教学途径探讨

地理监测专业面向的就业领域较宽,专业领域知识对所从事的监测活动十分重要,但又不可能全部纳入教学课程。鉴于该现实矛盾,秉承“重基础、宽口径、塑性、求创新”的办学指导思想,有机结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设有利于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突出地理国情监测特色的测绘工程教学团队;构建探究型地理国情监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理解与分析实际地理问题意识;培养面向国家对国情国力调查与监测的需要,具有地理国情信息获取、处理、变化分析、地理建模、可视化与地理模拟、校验评估、动态信息共享服务、综合应用等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开展面向项目任务实施全过程的多课程协同教学与实践能力提升教学,通过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依托典型专题性监测设计,通过撰写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分析报告框架,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家对地理信息相关部门的新要求,更是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改革升级,为了大力发展地理国情监测事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可忽视。地理国情监测的内容在相关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等行业都有所涉及,以这些专业为基础,开展地理国情监测专业课程,做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鹏林,杜娟,余长慧,等.地理国情监测专业“时空数据库”课程建设探索[J].测绘通报,2017(10):148~150+154.

[2]李建松.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地理空间信息,2014,12(03):5~8.

论文作者:张理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  ;  ;  ;  ;  ;  ;  ;  

基于测绘遥感地理信息工程的地理国情监测专业建设研究论文_张理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