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对中学课程的影响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改革对中学课程的影响分析_高考论文

高考改革对中学课程的影响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课程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高考改革的基本内容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由文、理分科考试变为3+x考试的改革已迈开步伐。3+x是指高考科目的设置,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必须考语文、数学和外语3科;同时从政治、物理、 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6 门学科中择x门必选考科目;再从x门以外任选考科目。不再分文、理科。填报志愿与选考科目有关,招生的高校将公布本校所设专业规定考生必选考的科目,高校也可以根据本校的水平和专业需要,在必选考的一门科目之外,再要求加考一到两个科目。

目前正在试验的3+x高考改革,是有诸多优越性的。考生可以从完全固定的高考科目中解放出来,每个考生都以语文、数学和外语作为共同的基础,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来选择x科目, 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从而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伸展的空间和制度上的保障。它必将对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和对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考改革对中学课程改革的积极影响

1.课程体系由单一结构向多层次结构体系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我国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素质教育反映在课程上,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课程,这不仅有科学教育的课程,还应有包含发展人格的普通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体育教育课程。因此,不但要加强科学教育,而且要注重学习研究人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人文追求。通过艺术教育课程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体育教育课程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使学生树立主动积极健身的意识,运用体育文化及休闲娱乐和欣赏,充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为全国推进21世纪的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做必要的准备。

“3+x”中的“x”更能突出其考核功能, 更能体现并促进培养学生的特长、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鉴于此,应把一些科技含量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综合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充实到新的课程体系中来,使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现代化和选择性上有所突破,从而形成由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的具有多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综合课程考查测试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活动课程则是学生发展个性、培养特长和创造才能的主要途径。比如,开设科技活动课,使学生应用创造技术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撰写科技论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科学精神;开设技术性活动课,组织学生利用所学专业技术,有效地进行设计、构思到生产的转换、再现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让学生走出学校接触自然和社会,从而在其头脑中积累丰富的实践表象,拓展创造思维;开设艺术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开设综合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志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在自主实践中,培养创造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增强协同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

2.加强知识体系的综合性,拓破传统学科的分界

由于考试科目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中学课程必然呈现出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特征。必须减少现有课程的课时,优化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也要多功能化。对于学科课程之间重复、交叉、雷同的内容进行合并、扬弃,增强学科课程的综合性。如中学物理和化学合为综合理科,生物和化学合为中学生化,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学科本位论的偏向。有的学科本身已具有综合性,可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学科前后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于其他学科等,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改革,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3.课程体系由封闭型课程变为开放型课程

所谓封闭型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而开放型课程则强调以社会需求为课程设计的依据,避免过分抽象的论述和逻辑推演,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开放型课程极大地增加课程的内容,并且还必须根据高等学校的考试科目的选取不断调整课程内容,使中学课程体系出现开放性的特点。课程内容的增加,允许学生在众多选修课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发展目标选择课程,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设计。“全面发展”系指德、智、体、美、劳多育的全面发展,这是对每个学生的统一要求,必须具体生动地体现在必修课的内容结构之中。“个性特长”是不同个体的学生因各人志趣爱好不同,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某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寓于个性特长的充分展示之中,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展示必须在全面发展的轨道中进行。因此,在构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时,必修课设置及内容要求,一定要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为选修课、活动课的开设留有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4.降低单一课程难度,促进传统内容的更新

过去由于每门学科都“高筑墙,深挖洞”,造成学科内容深、难、重,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另外,现有部分学科课程已严重脱离社会经济、文化和学生生活实际,因而应把现代科技新成果和与现代经济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内容增补到现有学科课程之中,使学科课程难度降低,内容更新。高考改革打破了现有学科的限制,高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确定考试科目,陈旧知识自然被推出历史舞台,更多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将成为考试内容,这就会极大地促进课程内容的改革。

5.使课程体系真正体现终身教育的思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教育应该更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终生受益的本领。过去虽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知识传授压力的影响,使对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实到实际教学之中。高考改革极大地扩大了考核范围,使过去那种“题海战术”和“满堂灌”的教学成为历史。教师再也无法用题型覆盖和知识堆积的方法代替能力培养的方法,学校也不再仅以把知识教完视为教学标准了。教学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考改革将极大地促进中学课程内容的改革。为了适应这种改革的要求,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培训,充分利用这种外部动力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然而,高考改革如果不改变升学教育的指导思想,依然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那也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三)避免高考改革对中学课程改革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避免出现过分强调数学、语文和外语学科的倾向

由于是以数学、语文和外语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其他科目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将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过分强调数学、语文和外语学科,而轻视其他学科教学的倾向。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四者之间的关系。

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教育过程中,首先,应遵循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原则,从而实现高情感与高科技联姻,人文气质与科学精神合璧。其次,应重视作为素质教育的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实施,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丰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将其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再次,体育可谓“终生体育”,将体育与健康教育列为必修课程,进一步加大弹性和开放性,使体育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密切结合,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避免操之过急形成“一步到位”的课程计划

课程改革是一个与很多环节相关联的庞大的综合改革工程。它需要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等的综合改革,而且需要师资培训和师范教育的共同协作。由于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和师资结构的局限,目前中学还不能真正适应理想的课程体系改革,如果操之过急就会出现课程形式的盲目多样而内容变化不大的现象。因此,必须将课程改革看成是全面教育改革的系统工程,按照“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人才培养规格,合理布局和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积极进行师资培训,使之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3.避免形成“拼盘式”的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综合性。目前综合课程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因为它需要改变长期沉积于人们头脑中的分科课程体系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方法从新组织课程体系。如果仅将原有课程进行删减合并,就只能形成“拼盘式”课程。这种课程不仅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又不能突出知识的综合性。为此,应对要进行综合的学科进行科学分析,找到一个统一的知识主线,重新编排知识体系,以实验证明代替推进证明,利用丰富的实际问题统一知识的应用方法和策略。

“3+x”考试旨在考查学生的专业特长、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应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有效地促进必修课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选修课、活动课教学计划的真正落实。要充分利用高考改革的契机,克服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为培养知识广博、素质全面、能力突出的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全面推进21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

标签:;  ;  ;  ;  ;  

高考改革对中学课程的影响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