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和国家的安危。政治性和阶级性是网络意识形态其最重要的两个特征。要解决好该问题,应该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只有牢牢抓住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问题,才能够不断建设和完善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特点;对策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已然迈入网络时代,要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1]要深入去认识网络,把准意识形态的脉搏,牢固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管理权,从根本上杜绝被西方“和平演变”思想的入侵。
一、网络的本质及网络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一)网络是现实社会的虚拟再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网络不是现实社会的模拟,而是真实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空间,其互动过程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网络功能的提升和普及,现实生活离不开网络而独自发展,网络与现实社会逐步融合,边界也正在消亡。现场存在性是传统社会互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在此互动过程中通过人类器官来感知和辨别对方传递的信息。而在网络空间里,互动双方只需通过文字、图片等进行沟通,缺乏一种在场的真实性。即便如此,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社会的真实网络反映,其本质并没有随着网络空间的特点而随之发生改变。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事关党和国家安危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执政党的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从国家发展历程来看,国家发生巨大变革的先导必定是意识形态的更迭。只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进入到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则以网络的方式表现出来,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讲话中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关系着执政党是否稳固等政权问题,是国家安全的最大变量。正如毛泽东所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2]文艺复兴能抵制宗教神学专制,推进资产阶级的进程,其本质就是一场肯定人权、割裂神权的意识形态斗争;100年前的“五四”爱国运动核心也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运动,中国共产党以意识形态思想为导向,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新篇章。苏联的解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由于改旗易帜所造成的,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民主的、自由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思想,致使酿成了苏东剧变、苏联解体的历史惨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3]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一)网络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网络意识形态体现着国家意志,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我国的国体决定了网络意识形态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人民大众的阶级利益。网络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很大区别,网络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程度是由掌控的网络资源量来决定的,而不是其所代表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亦不是由阶级人数的多寡决定其在网络意识形态中的地位,而是由掌握意识形态的阶级所主导的。例如:资产阶级掌控的国家网络意识形态是绝对没有可能让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占据主导位置的,反之亦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政治性是网络最本质的特征
网络不单是现实社会的生活再现,其背后还是政治话语权和国家政治观念的展现,网络实现了地球村不同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阶级意志等思想在这里交流与交锋,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各种政治斗争,这就使得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乐此不彼地进行网络渗透和文化入侵,企图重现在苏联的和平演变之悲剧,这也成为了当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政治较量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最为重要的方式。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各国的执政党和国家宣扬自身意识形态观念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极其便利的平台。也正因为如此,谁掌握了网络,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够引领和影响世界意识形态,谁就能够掌握政治斗阵的主动权。正如阿尔温·托夫勒所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4]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国家政治斗阵的主战场,能否保住这一阵地,事关国家安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5]
三、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策略
(一)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社会治理
网络言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和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不单单拥有相互性、时效性等现代化信息的主要特征,而且还具有利益诉求的多元性特征,文化思想交流与碰撞更加激烈,现代社会阶层分化、固化呈现常态化,诸多特征显示出传统的思想管理体系已经不能对网络意识形态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把网络舆论工作归到社会治理系统这一工程当中,建立起单向管理与双向交流、网上治理与网下治理、社会与政府协同并管的新型治理模式。发挥好社会各级党委引导社会发展、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行使好网络机构监管和舆论引导监督职权,充分调动广大的网民自我管理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使得政府和群众协同治理好我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二)创新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治理
从客观上来讲,网络意识形态在其阶级性上体现着国家意志,因此只要是国家所提倡的正确的意识形态,都应该得到人民大众的认可和拥护。但是现实情况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那样乐观,鉴于当下网络意识形态国家监管制度的不完善,致使西方资本主义“普世价值”在国内传播,导致国内出现复杂的社会思潮、网民情绪、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等情绪在网络上弥散,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有不同观点,这是无可厚非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个人所处的立场不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有人公然宣泄对执政党的不满,甚至是污蔑、诋毁和否定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动摇国家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鉴于此种情况,就急切需要建构完善的网络意识形态国家治理体系,以此来保障在网络空间里占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
对此,国家需要构建网络党委组织、网络国家行政体系、网络法治监督体系、网络惩处体系、网络道德引领提心等一系列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国家治理体系;对网络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应该建构自上而下、左右平衡的网络意思形态管理体系,才能够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执政党的手中,才能够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主体地位,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p41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p194.
[3]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p110.
[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 2013-08-21(1)
论文作者:陶剑波 赵莉 张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意识形态论文; 网络论文; 国家论文; 社会论文; 现实论文; 思想论文; 政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