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

一、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杨萍萍[1](2021)在《基于RNA-seq技术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野生型小鼠的Ly6C单核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性与转录调控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单核细胞是骨髓起源的单核吞噬细胞,在先天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是组织慢性炎症的主要免疫细胞群。根据细胞表面标记物CD14和CD16的表达,可将人单核细胞分为三个亚群:CD14++CD16-经典型单核细胞、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和CD14+CD16++非经典型单核细胞。基于表面标记物Ly6C的表达水平可将鼠单核细胞分为三个亚群:Ly6Chigh、Ly6Cmiddle和Ly6Clow单核细胞亚群。鼠Ly6Chigh和Ly6Cmiddle单核细胞亚群具有促炎功能,与人类CD14++CD16+中间型单核细胞相对应。鼠Ly6Clow单核细胞具有巡逻和抗炎功能,类似于人CD14+CD16++非经典和CD14++CD16-经典单核细胞。目前单核细胞亚群分化和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晰,有待进一步阐明。Ly6Chigh单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根据需要募集到组织中以补充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而单核细胞可塑性和亚群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心血管、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可诱导Ly6Chigh炎性单核细胞亚群分化,从而导致组织炎性反应,加速动脉硬化和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HHcy对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将是未来临床研究的热点话题。进一步研究HHcy诱导的单核细胞亚群分化的调节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标。研究目的:这项研究旨在通过RNA测序技术以及综合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研究HHcy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Ly6Chigh和Ly6Clow单核细胞亚群中重要的免疫学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谱,并建立单核细胞亚群分化的分子途径和转录调控信号传导模型。研究方法:通过流式细胞荧光分选仪从野生型小鼠和HHcy(Tg-h CBS+Cbs-/-)小鼠的外周血中分离Ly6Chigh和Ly6Clow单核细胞并提取RNA进行RNA测序(RNA-seq)。通过使用系统全面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4对比较组:野生型小鼠中Ly6Chigh单核细胞比Ly6Clow单核细胞,HHcy小鼠中Ly6Chigh单核细胞比Ly6Clow单核细胞,HHcy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野生型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HHcy小鼠Ly6Clow单核细胞比野生型小鼠Ly6Clow单核细胞的转录组学数据。我们分析了转录因子和4组免疫学相关基因集(分泌蛋白组、细胞因子、表面标志物和免疫检查点)和3组免疫细胞谱系特异性基因(单细胞RNA-seq筛选出的免疫细胞签名基因、细胞谱系转录因子和细胞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谱,并进一步探索单核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征和转录调控机制。研究结果:第一部分:(1)野生型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较野生型Ly6Clow单核细胞共筛选出3064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2)在野生型小鼠中,Ly6Chigh单核细胞炎症信号通路活化,而Ly6Clow单核细胞显示出淋巴细胞相关的免疫信号通路活化;(3)野生型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亚群中鉴定出9个上调的转录因子(Cebpa、Cebpd、Cebpe、Spi1、Ifi16、Irf5/7和Stat1/2)和4个下调的转录因子(Tbx21、Pax5、Ikzf3和Sp110)调控靶向免疫学相关基因;(4)建立了单核细胞亚群分子信号传导模型,阐述了Ly6Chigh与Ly6Clow单核细胞亚群分化的转录调控机制。第二部分:(1)HHcy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HHcy小鼠Ly6Clow单核细胞共存在3605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2)在HHcy小鼠中Ly6Chigh单核细胞中炎症信号通路活化,而Ly6Clow单核细胞中淋巴细胞相关免疫信号通路活化。(3)HHcy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亚群鉴定出4个上调(Cebpa、Cebpe、Irf7和Trps1)和6个下调(Egr2、Foxm1、Myb、Pax5、Spib和Tbx21)的显着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调控靶向免疫学相关基因;(4)在野生型小鼠和HHcy小鼠中,Ly6Chigh单核细胞下调共刺激免疫检查点受体(CD2、GITR和TIM1)诱导的免疫细胞增殖和上调共刺激免疫检查点配体(LIGHT和SEMA4A)诱导的抗原启动和免疫细胞分化;(5)在野生型小鼠和HHcy小鼠中,Ly6Chigh单核细胞均高表达巨噬细胞谱系转录因子和细胞表面标记物,而Ly6Clow单核细胞高表达淋巴细胞谱系转录因子和细胞表面标记物。第三部分:(1)HHcy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比野生型小鼠Ly6Chigh单核细胞共筛选出691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而HHcy小鼠Ly6Clow单核细胞较野生型小鼠Ly6Clow单核细胞共存在567个显着差异表达基因;(2)HHcy在Ly6Clow单核细胞中抑制代谢相关信号通路,而在Ly6Chigh中激活自然杀伤细胞信号通路;(3)HHcy在Ly6Chigh单核细胞中显着上调转录因子Ets1和Tbx21,在Ly6Clow单核细胞中上调转录因子Irf7和Fos;(4)HHcy下调Ly6Chigh单核细胞共抑制免疫检查点配体PD-L1/2,上调Ly6Clow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免疫检查点受体DR3和ICOS;(5)HHcy小鼠中的HHcy通过增加CD3、DR3和ICOS的表达来增强Ly6Clow单核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功能适应性。结论:Ly6Chigh单核细胞显示出丰富的炎症信号通路活化,和调控免疫检查点分子以抑制增殖和增加抗原启动免疫反应,并证明了分化为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潜力。Ly6Clow单核细胞表现出T细胞相关信号通路活化,并可能适应淋巴细胞的部分功能。Tg-h CBS+Cbs-/-小鼠中的HHcy强化Ly6Chigh单核细胞的炎性特性,并增强Ly6Clow单核细胞中的淋巴细胞功能适应性。

韩松洁[2](2020)在《心血宁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及药效学探索》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高血压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高血压患者超10亿人,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结合有强烈的协同作用。心血宁胶囊由山楂提取物和葛根素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药理研究显示山楂和葛根素均可有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降低血压及改善心肌灌注,对HHcy和高血压病均有显着疗效。但是目前尚缺乏证据证明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1.通过对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进行临床证据评价,对心血宁治疗高血压及H Hcy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2.对SHR大鼠采用1.5%和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和1g/1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法,探索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相对稳定的方法,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基础上,探索心血宁胶囊对高血压伴HHcy大鼠血压、血清Hcy及心室心重构的影响。方法:1.文献梳理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VIP 等数据库,搜集中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的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心血宁治疗高血压及HHcy的相关研究,检索均从建库时间至2020年1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参照JADAD量表对研究进行证据质量水平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及传统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软件制作网状Meta分析证据网络图并对文献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采用WinBugs 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进行贝叶斯推断,根据先验概率推断后验概率。2.建立动物模型40只SHR大鼠编号后,称重、测血清Hcy值,根据体重和血清Hcy等因素按照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1.5%饮水组、2%饮水组和灌胃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自由饮用动物饮用水,1.5%饮水组自由饮用含1.5%(w/v)DL-蛋氨酸的水溶液,2%饮水组自由饮用含2%(w/v)DL-蛋氨酸的水溶液,灌胃组给予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自由饮水组大鼠均单笼饲养,造模周期为4周。每日监测大鼠饮水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造模前和造模后测量大鼠血清Hcy值,并在造模后对灌胃组大鼠进行多时间点眼眶静脉采血,观察血清Hcy值的变化情况。3.药效学探索将60只SHR大鼠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48只,给予模型组48只大鼠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4周,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根据大鼠体重、血清Hcy等因素,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48只模型组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每天给予等体积动物饮用水灌胃,模型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大鼠给予心血宁胶囊250mg/kg/d,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给予心血宁胶囊500m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kg/d,治疗周期为8周。记录0周、4周、8周及12周各组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各组大鼠0周、4周、12周时血清Hcy值;分别于4周、12周对各组大鼠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1.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网状meta分析:(1)传统Meta分析:共纳入60个中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345例高血压伴HHcy患者。涉及中药汤剂18种,注射剂1种,自拟方12个,中成药8个。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常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MD=-8.07,95%CI(-8.55,-7.60),P<0.0001]、舒张压[MD=-7.12,95%CI(-8.35,-5.89),P<0.0001]和血清Hcy[MD=-2.77,95%C(-3.45,-2.09),P<0.00001]疗效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中成药+常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MD=-7.24,95%CI(-11.05,-3.43)]、舒张压[MD=-4.20,95%CI(-6.91,-1.50),P=0.002]及血清 Hcy[MD=-4.79,95%CI(-5.18,-4.40),P<0.00001]均显着低于常规治疗组。(2)网状meta分析:①综合疗效:6个研究涉及4种中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的综合疗效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干预措施综合疗效最佳概率排序为:健脾化浊汤+常规治疗>温胆汤+常规治疗>四物汤+常规治疗>芪苈强心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②收缩压:5个研究共涉及5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收缩压情况,各干预措施疗效最佳概率排序为:化痰脉通片+常规治疗>补肾和脉颗粒+常规治疗>复方芪麻胶囊+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③舒张压:4个研究共涉及4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舒张压情况,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痰脉通片+常规治疗>补肾和脉颗粒+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④血清Hcy:4个研究共涉及4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血清Hcy情况,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痰脉通片+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常规治疗>潜降颗+常规治疗>芪苈强心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2.心血宁治疗高血压或HHcy临床证据分析:最终纳入8个关于心血宁治疗高血压或HHcy的随机对照试验,2个自身前后对照试验,1篇基础研究,包括1081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使用心血宁/心血宁联合用药干预后,临床综合疗效[RR=1.16,95%CI(1.10,1.23),P<0.0]、收缩压[M D=-1.61,95%CI(-2.51,-0.71),P<0.01]和舒张压[MD=-1.67,95%CI(-2.64,-0.70),P<0.01]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血宁组患者总胆固醇显着降低[SMD=-0.70,95%CI(-0.91,-0.50),P<0.0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SMD=1.22,95%CI(0.46,1.97),P=0.002<0.01];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心血宁胶囊常规剂量干预8周后血清Hcy总有效率为66.67%,干预12周后血清Hcy总有效率为88.89%,干预12周后患者血压总有效率达到100%,且无不良反应发生。3.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探索:(1)血清Hcy:造模前所有大鼠血清Hcy值在均在正常范围之间,造模后,①空白对照组大鼠Hcy值无明显变化;②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造模后2小时与4个小时大鼠血清Hcy值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62.25±12.29umol/L和60.63±19.71 umol/L,造模成功率为100%,造模后18个小时大鼠血清Hcy值为8.96±1.82umol/L,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Hcy值无明显改变(P>0.05);③1.5%和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血清Hcy分别为15.82±6.28umol/L和19.31±10.61umol/L,造模成功率分别为60%和80%。(2)体重: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①实验开始后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持续升高,4周后体重达到最高水平(283.6±13.9g/只);②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一周内体重显着升高,随后3周内体重基本保持在263g-267.6g之间;③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两周内体重逐渐增加至261±5.7g/只,第3周内体重突降至250.2±6.4g/只,第4周显着增加至265.7±105g/只;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1周内体重迅速下降至247.5± 12.1g/只,然后,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4周后达到最高水平267.1g±16.1g/只。(3)饮水量: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每日饮水情况无差异(P>0.05),①随着时间的增长,空白对照组大鼠饮水量无明显变化,②实验开始后1周内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大鼠饮水量下降至最低水平(10.5±3.5ml/只/天),显着低于其余3组(P<0.01),1周后,随时间的增加该组大鼠日饮水量逐渐升高,4周时达到最高水平(20.2±1.6ml/只/天),但仍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③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日饮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第3周时日饮水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P<0.05),4周时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饮水量逐渐下降,1周后,日饮水量即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和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P<0.01),于4周时,日饮水量降至最低水平(12.3±2.2ml/只/天)。4.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大鼠疗效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1)模型:造模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Hcy值均在60.42±10.97μmol/L范围内,造模成功率为100%。(2)血压:0周时各组大鼠血压基线可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均于12周时达到最高水平(SBP:179.46±12.45mmHg,DBP:147.16± 19.06mmHg和 SBP:179.8±15.31mmHg,DBP:141.42±20.52mmHg),且两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在4周时达到最高水平(164.46±14.92mmHg和134.05±14.38mm Hg),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却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SBP:P<0.05,DBP:P<0.01);药物干预4周后,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下降3个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个mmHg;药物干预8周后,相比于4周时,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降低12个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21个mmHg;③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在8周时达到最高水平(185.22±18.09mmHg),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依那普利叶酸片组(P<0.01),12周时,血压有所下降,但收缩压和舒张压仍显着高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和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P<0.01);④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4周内血压增至最高(179.79±20.38mmHg和142.97±21.19mmHg),药物干预4周后,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下降5个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2个mmHg,药物干预8周后,相比于4周时,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降低30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35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3)血清Hcy结果:0周时,各组大鼠血清Hcy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各组大鼠间血清Hcy值无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空白对照组血清Hcy基本保持稳定(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Hcy持续升高。4周时,即模型建立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及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cy值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均达到中度HHcy的诊断标准;12周时,即药物干预8周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血清Hc y平均降低17μmol/L,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平均降低10μmol/L,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平均降低14μmol/L,其中心血宁胶囊低剂量和心血宁胶囊高剂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效果均显着低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P<0.01)。(4)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①4周时经过造模后的大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及模型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前壁舒张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in diastoli c,LVAWd)和左心室前壁收缩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in systole,LVAWs)均较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n diastole,IVSd)均增高,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和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diastole,LVPWd)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sy stole,LVPWs)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 action,EF)值和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2周时,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 IVSd、LVAWd、LVPWd、LVPWs、舒张期末期左室内径(End-diastole left ventricul ar diameter,LVIDd)和收缩期末期左室内径(End-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LV IDs)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组间各指标变化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EF及FS值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IVSd、LVA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却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LVPWs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及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EF及FS值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5),其余各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2周与4周时相比,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IVSd均升高,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及依那普利叶酸片组IVSd均有所下降,分别平均降低0.12mm、0.3mm和0.2mm,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LVAWs平均降低0.04mm,LVPWs平均降低0.04mm;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LVPWs平均降低0.1mm;依那普利叶酸片组LVAWd平均下降0.03mm,LVAWs 平均下降 0.26mm,LVPWd 平均降低 0.13mm,LVPWs 平均降低 0.5mm,LVIDs平均下降0.1mm。结论:1.心血宁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及HHcy均有很好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较高,为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提供可靠证据。2.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造模4周,造模后2小时后取血,造模效果最佳。3.对SHR大鼠采用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法、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及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时,均会抑制大鼠体重及日饮水量,3种造模方法抑制大鼠体重效果相同,但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使得大鼠日饮水量显着低于其余两种造模方法。4.心血宁胶囊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伴HHcy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Hcy,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4周,可轻微改变SHR大鼠心脏结构,但不影响其心功能,灌胃12周后,可明显改变SHR大鼠的心脏结构,降低心功能;心血宁胶囊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轻微减轻高血压伴HHcy大鼠室间隔厚度,对心功能没有明显改善作用。

杨文磊[3](2020)在《加味温胆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本次临床观察所收录的对象均来自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至中医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一共64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类法将患者依次随机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与西药基础治疗,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mg/12.5mg,po qd;叶酸片,5mg,po qd,其中治疗组加服加味温胆汤。每组治疗15天后观察患者血压、血Hcy浓度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血压观测比较:治疗组在控制血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降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降压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90.00%(P<0.05);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两组患者的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达90.00%优于对照组的66.66%(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无不良反应的出现,各安全观察指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相对于单纯运用西药治疗痰瘀互结证型老年H型高血压病,加味温胆汤联合西药的治疗方法对该类患者血压的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调节和中医证候的改善均有更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哈略[4](2020)在《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种以粥样斑块为显着特征的慢性病理过程,在中医理论上属于“痰”、“瘀”的范畴,属于艾灸疗法的适应症范围。艾灸疗法改善AS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为艾灸抗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现代研究证明,艾灸可以通过改善AS过程中的脂质代谢、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小板活化以及内皮细胞功能多个方面,起到多靶点治疗AS的作用。艾烟是艾灸起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也证明了艾烟在抗AS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细胞自噬是机体中的一项重要促存活机制,与AS各种发病机制均有深入的联系,也是近年来抗AS治疗中新的靶点和焦点。学者们认为自噬不足及过度自噬都会对AS的病理进程产生不利影响,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理念,同时自噬在微观层面上改善能量代谢、清除病理产物的作用与气的“气化”和“驱邪外出”等功能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已有不少学者着手研究中医药疗法调控自噬,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刺、艾灸调控自噬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已有报道,但直接观察艾灸调控自噬对AS的研究还亟待开展。文献报道及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艾灸对自噬通路及相关自噬蛋白展现出确切的调控作用,课题组预实验结果也体现了艾灸对AS过程中自噬的确切调控作用。基于上述基础,我们提出假说,艾灸及艾烟可以通过调控AS过程中的自噬功能,来实现防治AS的作用。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两种干预手段对AS动物模型的影响,从病理改变、脂质代谢、斑块稳定性等方面探讨艾灸及艾烟防治AS的效应,然后通过对自噬特异性、自噬信号通路及凋亡水平等方面指标观察,从自噬角度探讨艾灸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8周龄ApoE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三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艾烟组。18只同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对照。艾灸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予以艾灸膻中穴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共干预12周。艾烟组小鼠每日接受固定浓度的艾烟暴露。模型组和空白组每日抓取固定,但不予任何干预。采用血液生化方法检测血脂四项(TC、TG、HDL、LDL),采用Elisa法检测VLDL、ApoA1及ox-LDL,分别使用油红“O”和HE染色法观察主动脉病理切片。采用Masson染色法处理主动脉切片,计算ELA、CA、CD68、FCT、Ⅵ等斑块稳定性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内TNF-α、P38MAPK、NF-κB蛋白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主动脉内MMP-2、MMP-9、TIMP-1。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自噬小体数目,使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主动脉 P62、Beclin-1、LC3-Ⅰ、LC3-Ⅱ、Atg5、Atg12 蛋白表达,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主动脉及肝脏P62、Beclin-1、LC3-Ⅱ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及RT-PCR方法观察自噬信号通路p-Akt、Akt、p-mTOR、mTOR、PI3K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的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结果:1.AS病理进程及血脂水平模型组小鼠经过12周高脂喂养,体内存在较为明显的AS病变(血脂紊乱,AS斑块形成);与空白组相比,小鼠血清TC(P<0.01)、TG(P<0.01)、LDL(P<0.01)、VLDL(P<0.01)显着升高,载脂蛋白ApoA1(P<0.05)及HDL(P<0.01)含量显着下降。以上AS常规指标结果提示本次研究AS模型建立成功。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体内AS病理改变减轻(血脂紊乱减轻、主动脉斑块缩小、内皮损伤改善);艾灸组小鼠血清TC(P<0.01)、TG(P<0.01)、LDL(P<0.05)、VLDL(P<0.01)显着下降,载脂蛋白ApoA1及HDL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小鼠体内AS病理改变减轻(血脂紊乱减轻、主动脉斑块缩小、内皮损伤改善);艾烟组小鼠血清 TC(P<0.05)、TG(P<0.05)、VLDL(P<0.05)显着下降,LDL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载脂蛋白ApoA1及HDL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2.斑块稳定性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体内CA(P<0.01)、FCT(P<0.01)水平显着升高,ELA(P<0.01)水平显着下降,斑块易损指数Ⅵ(P<0.05)显着降低;炎症因子 TNF-α(P<0.05)、NF-κB(P<0.05)、MMP-9(P<0.05)、MMP-2(P<0.05)水平显着下降,TIMP-1(P<0.05)水平显着升高。艾烟组小鼠体内CA(P<0.01)、FCT(P<0.01)水平显着升高,ELA(P<0.01)水平显着下降,易损斑块指数Ⅵ(P<0.05)显着降低;炎症因子TNF-α(P<0.05)、MMP-9(P<0.05)、MMP-2(P<0.05)水平显着下降,TIMP-1水平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自噬特异性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电镜下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皮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着增多。Western blot显示艾灸组小鼠主动脉促自噬蛋白Beclin-1(P<0.01)、LC3-Ⅱ/LC-Ⅰ比值(P<0.01)、Atg12(P<0.05)显着升高,Atg5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噬抑制蛋白P62(P<0.01)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显示艾灸组小鼠主动脉Beclin-1(P<0.05)、LC3-Ⅱ(P<0.05)表达显着增强。艾灸组小鼠肝脏内Beclin-1(P<0.05)、LC3-Ⅱ(P<0.05)显着升高,P62 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电镜下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自噬小体及自噬溶酶体显着增多。Western blot显示艾烟组小鼠主动脉促自噬蛋白Beclin-1(P<0.01)、LC3-Ⅱ/LC-Ⅰ 比值(P<0.05)、Atg12(P<0.05)显着升高,Atg5 表现出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噬抑制蛋白P62(P<0.01)显着降低。免疫荧光显示艾烟组小鼠主动脉Beclin-1(P<0.05)、LC3-Ⅱ(P<0.05)表达显着增强。艾烟组小鼠肝脏内Beclin-1、LC3-Ⅱ、P62表达与模型组无显着差异(P>0.05)。4.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p-Akt/Akt比值(P<0.01)、p-mTOR/mTOR/比值(P<0.01)显着下降,PI3K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p-mTOR/mTOR/比值(P<0.01)显着下降、p-Akt/Akt比值有下降趋势,但无显着差异(P>0.05),PI3K相对表达量无显着差异(P>0.05)。RT-PCR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艾灸组小鼠mTOR mRNA及AktmRNA含量显着下降(P<0.05)。相比于模型组,艾烟组小鼠mTOR mRNA含量显着下降(P<0.05),AktmRNA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5.细胞凋亡蛋白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灸组小鼠主动脉内Bcl-2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Caspase-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相比于模型组,经过12周的干预治疗,艾烟组小鼠主动脉内Caspase-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Bcl-2蛋白含量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艾灸和艾烟都可以改善AS小鼠体内病理进展,减轻炎症反应,纠正血脂紊乱,增强斑块稳定性。2.艾灸和艾烟都可以上调AS小鼠体内自噬水平,艾灸改善自噬是艾灸防治AS的全新靶点。3.艾灸及艾烟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的相关活性分子,从而提升细胞内自噬水平,起到延缓AS病理进程,改善斑块稳定性的作用。4.艾灸及艾烟通过上调Bcl-2、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展现出一定的调控自噬/凋亡平衡的作用。5.艾灸和艾烟的调节作用基本一致,在调控血脂方面艾灸干预的效果优于艾烟干预。

刘青[5](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栾海燕[6](2019)在《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标志物、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的影响,探究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为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26只雄性新西兰兔(2-3月龄,2-2.5kg/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其中空白组7只,造模组19只。空白组以标准兔饲料喂养,造模组高脂喂养4周后,行颈动脉球囊损伤术,术后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随机从空白组和造模组中各取一只家兔,采用HE染色观察家兔颈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确认造模成功。然后将造模组余下的18只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AS模型+电针)、阳性对照组(AS模型+阿托伐他汀钙片),每组6只。空白组不施加干预因素,以标准兔饲料喂养;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继续高脂喂养;电针组给予电针内关、足三里、关元穴处理,药物组给予含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混悬液灌胃,治疗结束取材后,采用化学法检测血液中血脂含量;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流变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TNF-α、IL-6、ox-LDL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腹腔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结果:1.HE染色结果模型评价:显微镜下观察颈动脉,可见空白组颈动脉结构正常,内皮完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泡沫细胞形成;造模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内膜下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提示AS造模成功。治疗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结构受损,可见炎症细胞浸润,泡沫细胞聚集,粥样斑块形成;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小。2.血脂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CHO、LDL-C均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HO、TG、LDL-C含量降低(P<0.01),HDL-C明显升高(P<0.01)。3.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毛细管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P<0.01)。4.炎症因子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RP、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RP、TNF-α、IL-6含量降低(P<0.05或P<0.01)。5.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ox-LDL、MDA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对照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SOD含量升高(P<0.01),ox-LDL、MDA含量降低(P<0.01)。6.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的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7.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情况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结论:1.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改善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的作用。2.针刺能有效调节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水平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3.针刺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受体CD36及SR-A1的蛋白表达,减少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抑制泡沫细胞形成,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单斯嘉[7](2019)在《豁痰解毒通络方对AS家兔PTCA术后内膜增生的内质网应激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为研究豁痰解毒通络方对PTCA术后兔颈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探讨其是否通过抑制IRE1α/XBP1信号通路改善动脉内膜增生的机制。方法:将实验兔30只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豁痰解毒通络组),中药高剂量组,西药组(阿托伐他汀组)。5组兔给予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7天后,除假手术组继续给予普通饲料外,其余四组给予2%L-蛋氨酸饲料喂养14天后行PTCA术。通过采用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建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后第2天连续灌胃28天后取材。通过HE染色观察损伤侧颈动脉病理形态的情况,通过ELISA法检测兔血清中HCY浓度,qPCR法检测兔颈动脉IRE1α,XBP1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兔颈动脉IRE1α,XB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血管内皮下新生内膜显着增厚并狭窄,外膜增生伴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内膜增生相对减少,管腔狭窄程度降低。各给药组兔血清HCY浓度均低于模型组,中药组浓度最低。qPCR结果显示,模型组的IRE1α和XBP1的mRNA含量显着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豁痰解毒通络组及阿托伐他汀组mRNA含量显着降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豁痰解毒通络方和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其蛋白表达显着降低。结论:1.豁痰解毒通络方可显着降低颈动脉内皮增生面积,改善血管炎症反应,缓解颈动脉内膜狭窄,且效果优于西药组。2.豁痰解毒通络方可降低兔血清中HCY的含量,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抑制作用。3.豁痰解毒通络方可下调IRE1α,XBP1的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说明豁痰解毒通络方有可能通过IRE1α-XBP1通路抑制动脉内膜增生。

于克英[8](2019)在《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再狭窄的AS,观察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此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豁痰解毒通络饮是否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10周龄雄性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除了假手术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用2%L-蛋氨酸饲料喂养先行喂养2周后,再行球囊损伤兔左侧颈总动脉内膜术,建立兔颈总动脉AS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饮用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中药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各组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1.血管超声检测:分别选取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模型组左侧(损伤侧)各5个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拍照后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深度,每根血管选3个测量点,分别为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近心端、以及两者中点位置进行测量。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检测模型组0周、2周、6周三个时间段的兔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2)第6周各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检测各组取损伤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2)Masson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血管各层胶原纤维表达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损伤侧颈总动脉eIF2a的表达情况;(4)电镜检测各组兔颈总动脉内膜超微结构。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各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的mRNA水平;(2)各组动脉组织中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5.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在颈总动脉组织中的蛋白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管超声结果示:与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相比,模型组左侧的内膜-中膜深度明显增宽,血管内-中膜增生极其明显,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模型组右侧与假手术组左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中远心端、中点、近心3个测量点的结果一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ELISA检测结果示:(1)模型组血清中Hcy的含量2周明显高于0周(P<0.01);6周与0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2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亦有所升高(P<0.05);(2)6周时各组血清Hcy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Hcy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中的Hcy水平显着降低(P<0.01)。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外膜炎性细胞浸润;三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与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外膜炎性浸润减轻,介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之间;(2)Masson染色检测结果示:假手术组颈总动脉Masson染色后呈现以红色的肌纤维为主,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外膜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蓝染,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三组药物组与与模型组比较,胶原纤维显着减少,内膜增生减轻;(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假手术组eIF2a的表达呈阴性,胞核颜色基本为蓝色;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明显增厚,新生内膜中eIF2a的表达呈阳性,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而三组药物组中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eIF2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4)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兔颈总动脉内膜中无自噬空泡聚集,可见少量脂滴;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自噬空泡明显增多,可见大量自噬溶酶体;三组药物组自噬体较模型组显着减少。4.RT-PCR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ERS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GRP78、PERK、eIF2a、beclin1、Atg12、ULK1mRNA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的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组药物组颈动脉组织中GRP78、PERK、p-eIF2a、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1.成功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成模率高,病变恒定,可用于模仿人类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2.豁痰解毒通络饮可以明显改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降低兔血清中Hcy的含量。3.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传导通路分子在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中的过度表达,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抑制ERS-自噬通路的过度激活,为治疗PTCA术后A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周俊合[9](2019)在《“心胆论治”针灸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通过对近15年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文献Meta分析,探求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循证医学证据。2.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针灸组、西药组、假针灸组对比,评价“心胆论治”针灸方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方法:第一部分文献评价对发表于2003年12月3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RCT实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计算机检索方面,中文数据库选择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英文数据库方面选择 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de Trials数据库。检索文献用NoteExpress3.2建立文献数据库,通过对文献的全文阅读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1.检索策略检索词方面,中文检索词:针刺、针、针灸、电针、腹针、头针、体针、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等;英文检索词:acupoint、acupuncture、moxibustion、electroacupuncture、carotid artery、carotid plaque、atherosclerosis、atherothrombosis。检索式为上述检索词用 OR、AND和NOT连接词连接运算2.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所定制“偏倚风险评估”工作表进行评估,评价者由(周俊合、赵琳)独立平行进行,在文献筛选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同意见,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协商无法解决的由第3位评价者(宁百乐)进行分析解决3.统计分析对于二分类变量,采用事件发生计数方式统计,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值(MD)表示。根据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在结果计算过程中,可信区间选择为95%,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记录其统计值。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用SPSS20.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号,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受试者按1:1:1比例分为3组。3组最终纳入有效病例为83例,针灸组28例、药物组27例、假针灸组28例。1.分组设置(1)针灸组①取穴针刺:百会、印堂、人迎(双)、内关(双)、阳陵泉(双)精灸: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花(双侧膈俞、胆俞)皮内针:心俞(双)、胆俞(双)穴位定位参照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②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先针刺内关(双)、阳陵泉(双)、人迎(双),后针百会、印堂,均使用套迭针具,并用常规毫针穿入下部底座破皮,刺入穴位内,行捻转手法至患者觉局部酸麻胀痛,每个穴位得气即止,留针30min。精灸按相应穴位操作,每处穴位用规格为高3mm、底面直径2mm圆锥形艾柱施灸,艾柱燃烧至剩余1/3时取走,每穴2壮。皮内针采用皮内针常规操作,留针48h。2.药物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日,阿托伐他汀10mg/日。3.假针灸组①取穴假针灸组选穴同针灸组。②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一次性套叠针,固定针灸针套具,手持平头针刺入套具内,使针头触碰到患者皮肤,产生微痛感即止,穴位选择同针灸组。精灸按相应穴位操作,每处穴位用规格为高3mmm、底面直径2mm圆锥形艾柱施灸,将艾柱用万花油浸湿,使其无法燃烧,自艾炷尖端用线香做点燃艾炷动作,并在其穴位周围抓挠,每穴灸2壮。采用平头皮内针,平贴于皮肤,并用胶布固定,留针48h。2.疗程疗程12周,每3天1次治疗,共完成24次治疗,完成80%即为有效病例,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一次。3.评价时点及指标选取第0、12、24周作为评价点进行评价。其每个评价点均进行IMT、斑块厚度(course积分)、斑块体积、斑块灰阶值(GSM)、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检测。并对针灸组20例患者在第0、12周行血小板聚集(ADP)、凝血FIB、血小板计数、载脂蛋白A-IV检测。4.统计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性质(计量、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未满足条件的样本比较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校正)或多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检验。多个观察时点的定量主要结局指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双侧检验,基线比较检验水平α=0.05,疗效组间比较检验水平α=0.05,组间两两比较α=0.0167。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共检索到142篇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初步筛选58篇,阅读全文后筛选剩余13篇。(1)结局指标超声方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方面在合并后IMT(总)方面,有7篇文献被纳入,经过异质性检验的出P=).002,I2=71%,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3,由此可知,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以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后,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在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但因有1项研究采用3组比较,故将其拆分为两个独立研究进行分析。异质性检验P<0.05,I2=9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46。由此可得,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以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后,与单纯西药疗法对比,在左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改善方面疗效相当。在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方面,经分析结果显示,异质性检验P=0.05,I2=6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77。由此可得,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以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后,与单纯西药对比,在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改善方面疗效相当。斑块厚度方面在纳入的13篇文献中,共有7篇文献采用斑块厚度作为结局指标,经异质性检验得P=0.99,I2=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5。由此可得,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以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后,在改善斑块厚度方面要优于单纯西药组。斑块面积方面斑块面积方面,采用斑块面积作为结局指标的文献共有4篇,经异质性检验的出P=0.53,I2=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1。由此可得,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以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后,在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方面,优于单纯西药。血脂方面在甘油三酯方面,有7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9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1。由此可得,西药疗法,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要优于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总胆固醇(TC)方面,有7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010,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56。由此可得,在降低胆固醇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有7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004,I2=6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50。由此可得,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高密度脂蛋白(HDL)方面,有7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01,I2=8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85。由此可得,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血液流变学方面全血黏度(低切)方面,异质性检验P=0.9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466。结果表明,在改变全血黏度(低切)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全血黏度(高切)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3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42。结果表明,在改变全血黏度(高切)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血浆黏度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01,I2=9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76。结果表明,在改变血浆黏度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血液动力学方面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EDV)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25,I2=2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1。结果表明,在改变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优于单纯西药疗法。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25,I2=2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1。结果表明,在改变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优于单纯西药疗法。搏动指数(PI)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005,I2=8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82。结果表明,在改变搏动指数(PI)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与单纯西药疗法疗效相当。阻力指数(RI)方面,有2项研究被纳入,异质性检验P=0.04,I2=7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004。结果表明,在改变阻力指数(RI)方面,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或以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法,优于单纯西药疗法。(2)总有效率纳入的13篇文献中,共有6篇文献采用总有效率作为结局指标,异质性检验的出P=0.02,I2=59%,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得出P=0.12。结果表明,针刺或针刺综合疗法,以及两种疗法分别联合西药后,与单纯西药对比,在有效率方面疗效相当。2.临床试验结果(1)基线至2018年12月27日,本研究共纳入统计有效病例83例,其中针灸组28例,药物组27例,假针灸组28例。三组在性别方面(P=).889)、年龄方面(P=0.055)、BMI方面(P=).490)、收缩压方面(P=0.183)、舒张压方面(P=0.681)、性别方面(P=0.889)、吸烟情况方面(P=0.064)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超声方面IMT方面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左侧颈动脉IMT治疗前后(P=0.043),右侧颈动脉IMT治疗前后(P=0.025);药物组左侧颈动脉IMT治疗前后(P=).537),右侧颈动脉IMT治疗前后(P=0.148);假针灸组左侧颈动脉IMT治疗前后(P=0.663),右侧颈动脉IMT治疗前后(P=0.663)。组间比较方面,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侧颈动脉IMT(P=0.159),右侧颈动脉IMT(P=0.271),具有可比性。IMT左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面,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7),两两比较得出,针灸组与药物组、假针灸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6、P=0.026),药物组与假针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973)。右侧IMT方面,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三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42)。疗效方面比较,IMT(前)-IMT(后)=差值,IMT 左侧差值(P=0.177),IMT 右侧差值(P=0.110)。综上所述,针灸组具有改善IMT作用,三组受试者在左侧IMT整体改善方面,针灸组优于药物组和假针灸组,药物组与假针灸组间疗效相当。右侧IMT方面,三组整体改善相当。治疗前后疗效方面,三组在左、右两侧颈动脉IMT疗效相当。颈动脉内斑块厚度积分方面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治疗前后斑块厚度积分(P=0.016);药物组治疗前后斑块厚度积分(P=0.067);假针灸组治疗前后斑块厚度积分(P=0.474)。组间比较方面,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颈动脉斑块厚度总和(course积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70),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488)。治疗前后疗效方面,进行差值运算后统计得斑块厚度差值(P=0.678),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综上所述,针灸具有减小斑块厚度的作用,但三组受试者在斑块厚度改变方面疗效相当。颈动脉内斑块体积(PV)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治疗前后斑块体积(P=0.001);药物组治疗前后斑块体积(P=0.094);假针灸组治疗前后斑块体积(P=0.813)。组间比较方面,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颈动脉斑块体积总和(PV)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968),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888)。治疗前后疗效方面,差值运算后统计得斑块体积差值(P=0.016),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分析针灸组与假针灸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针灸组、西药组、假针灸组治疗前后体积整体缩小比率分别为18.2%、10.5%、-1.9%。综上所述,针灸具有减少斑块体积的作用,针灸组疗效优于假针灸组,针灸组疗效与药物组相当。三组在斑块体积整体改善方面疗效相当。颈动脉斑块灰阶值(GSM)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左侧颈动脉GSM治疗前后(P=0.020),右侧颈动脉GSM治疗前后(P=0.002);药物组左侧颈动脉GSM治疗前后(P=0.474),右侧颈动脉GSM治疗前后(P=0.005);假针灸组左侧颈动脉GSM治疗前后(P=0.940),右侧颈动脉GSM治疗前后(P=).368)。组间比较方面,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颈动脉灰阶值(GSM)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左侧颈动脉GSM(P=0.114),右侧颈动脉GSM(P=0.941),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左侧GSM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0),两两比较得出,针灸组、药物组均与假针灸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7、P=0.010),针灸组与药物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76)。右侧GSM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207)。治疗前后疗效方面,差值运算后统计得GSM左侧差值(P=0.017),GSM右侧差值(P<0.01),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两两比较得出,左侧GSM针灸组与假针灸组有差异(P=0.006),与药物组无统计学差异(>0.05)。在右侧GSM比较显示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针灸组、药物组均与假针灸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针灸组、药物组、假针灸组左侧斑块灰阶值分别平均提升19.6%,4.4%,0.2%。针灸组、药物组、假针灸组左侧斑块灰阶值分别平均提升14.5%,22.9%,-3.2%。综上所述,针灸具有升高颈动脉斑块GSM的作用,整体改善方面,针灸组、药物组在左侧颈动脉改善方面均优于假针灸组。治疗前后疗效方面,针灸组在左、右两侧均优于假针灸组,且与药物组疗效相当。(3)血小板聚集方面血小板聚集率方面,治疗前针灸组平均血小板聚集率为56.38%,治疗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49.46%。治疗前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1),证明针灸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4)纤维蛋白原方面血纤维蛋白原方面,治疗前针灸组平均血纤维蛋白原为3.51g/L,治疗后平均血纤维蛋白原为3.66g/L。治疗前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100),证明针灸不直接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5)载脂蛋白A-Ⅳ载脂蛋白A-Ⅳ方面,针灸组6例病人进行组内比较,其结果如下:治疗前针灸组的血载脂蛋白A-Ⅳ为141.87ug/mL,治疗后为168.96ug/mL。治疗前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390),证明针灸并未明显改变血载脂蛋白A-Ⅳ水平。(5)血小板计数方面血小板计数方面,治疗前针灸组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37.06,治疗后平均血小板计数为241.69。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2),证明针灸不直接改变血小板数量,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6)血脂方面甘油三酯(TG)方面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水平(P=0.886);药物组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水平(P=).525);假针灸组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水平(P=0.132)。组间比较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73),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626)。治疗前后疗效方面,差值运算后统计得甘油三酯差值(P=0.596)。综上所述,三组疗法均没有改善甘油三酯作用,在改善甘油三酯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总胆固醇(TC)方面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水平(P=0.354);药物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水平(P<0.01);假针灸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P=0.402)。组间比较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586),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总胆固醇整体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558)。治疗前后疗效方面,差值运算后统计得总胆固醇差值(P<0.01),两两比较显示,药物组与针灸组、假针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综上所述,药物组改善胆固醇具有一定优势,在胆固醇整体改变方面三组均无明显差异。高密度脂蛋白(HDL)方面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05);药物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580);假针灸组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93)。组间比较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56),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高密度脂蛋白整体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103)。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方面,差值运算后统计得,组间高密度脂蛋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75)。综上所述,针灸具有升高HDL的作用,整体疗效方面三组相当。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组内比较方面,针灸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504);药物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01);假针灸组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0.591)。组间比较方面,在低密度脂蛋白(LDL)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21),具有可比性。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治疗方法下三组低密度脂蛋白整体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428)。治疗前后疗效方面,差值运算后统计得低密度脂蛋白,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进行两两比较得出,药物组与针灸组、假针灸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9),针灸组与假针灸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269)。综上所述,针灸不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其疗效不如药物组。(7)相关性分析针灸组治疗前后斑块体积变化量与治疗前斑块GSM做相关分析得,相关系数r=-0.181,P=0.251,虽有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证明斑块体积减少并不随斑块硬度变化而变化。(8)脱落率针灸组共脱落2例、药物组脱落3例、假针灸组脱落2例,总脱落率为7.78%。结论1.Meta分析显示:针灸疗法或针灸联合西药疗法,在改善IMT、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疗法,在TC、TG、LDL、HDL方面疗效相当,文献质量较低。2.“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具有减少斑块体积和升高灰阶值的作用,斑块体积缩小率为18.2%,左右两侧灰阶值升高比率为19.6%、14.5%。针灸与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疗效相当,均优于假针灸。3.“心胆论治”针灸方案可以抗血小板聚集,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以及升高HDL加速脂质代谢的作用。针灸具有消斑稳斑效果,这可能与其消除斑块中脂质核成分有关。

王昊[10](2018)在《艾灸及艾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血管内皮氧化应激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是动脉脂质沉淀、内膜纤维增生钙化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的过程,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众多的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之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以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内皮功能障碍或受损后的再内皮化起抵抗作用,影响内皮正常的舒张功能,还可以使血管内膜增生增厚的速度加快,平滑肌细胞增生也同步被加快,进而造成内皮功能紊乱。艾灸疗法历经数千年之久,它是将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通过灼烧、熏熨等直接或间接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借助灸材燃烧产生的温和热力以及烟气的药物作用,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温通气血,活络除痹,升阳固脱,扶正散瘀,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康复和保健目的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本课题组前期临床试验证明,艾灸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Hcy含量,且经过一系列围绕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实验,得出艾灸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血小板凝血系统、机体的炎症反应、保护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等多种途径治疗心血管疾病。综合本课题组当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进展,本研究将以艾灸及艾烟作为干预手段,以高蛋氨酸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作为造模手段和观察对象,进一步探讨艾灸及艾烟治疗HHcy的可能机制以及对早期AS的预防作用。目的:观察艾灸及艾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影响,并从增强抗氧化能力、保护血管内皮的角度,探讨艾灸及艾烟的早期干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53只8周龄SPF级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空白组,模型组,艾烟组,艾灸组;空白组为8只,正常饮食,其余每组15只,用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干预方法:艾灸组:将小鼠抓取,放入固定器内,固定小鼠头、尾、四肢部位。将小鼠放入固定器后架起,固定器底部设有小孔,暴露胸部膻中穴,点燃艾条放置于小鼠胸部下方,使热力通过固定器底部小孔传至小鼠胸部膻中穴。在艾灸过程中,不断调整艾条高度,使艾灸的温度基本保持恒定。艾烟组:高蛋氨酸饲料喂养,将小鼠抓取、固定,方法同艾灸组,然后将固定器放置在自制玻璃缸中,点燃艾条,使用粉尘仪检测玻璃缸艾烟浓度,使艾烟浓度保持在10-15mg/m3。模型组:高蛋氨酸饲料喂养,抓取、固定小鼠,方法同艾灸组,不做其余干预;空白组:正常饮食喂养,不做其余干预。所有干预均20min/次,1次/日,6次/周。干预12周后处死小鼠取材。Elisa法测定血清Hcy、SAH、主动脉匀浆SOD、eNOS、ox-LDL、HO-1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肝脏病理。结果:1.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指标:血清Hcy及SAH含量:模型组、艾灸组、艾烟组均显着高于空白组;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Hcy、SAH含量均有显着降低,艾烟组未见显着差异,但有降低趋势。2.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主动脉SOD、eNOS、ox-LDL、HO-1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主动脉SOD、HO-1均显着提高,ox-LDL显着降低,eNOS无显着差异;艾烟组HO-1较模型组显着提高,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3.主动脉及肝脏病理观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胸主动脉可见严重紊乱的血管内皮,有大量泡沫细胞堆积,纤维排列缺乏连续性;艾灸组及艾烟组可见内皮紊乱,泡沫细胞细胞外脂质堆积,纤维连续性较差。肝脏病理可见细胞肿胀,排列紊乱,模型组有明显脂滴,艾灸组及艾烟组有散在脂滴,细胞排列较规则。结论:1.通过艾灸干预,可一定程度降低血清Hcy及其中间代谢产物SAH含量,提高SOD、HO-1,降低ox-LDL含量,表现出了其增强机体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能力,从而起到早期干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艾烟作为艾灸起效因素的一部分,也可一定程度上降低Hcy含量,降低HO-1,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与模型组相比,SAH、ox-LDL、SOD虽表达了一定的改善趋势,但其结果无显着性差异,整体防治效果不如艾灸组明显。

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NA-seq技术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野生型小鼠的Ly6C单核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性与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单核细胞分类
    2 单核细胞分化
    3 免疫学基因集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5 RNA测序
第一部分 野生型小鼠单核细胞亚群分化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所需设备及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器材的准备
        2.2 血浆样品的制备
        2.3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
        2.4 RNA提取
        2.5 RNA测序
        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
        3.1 识别3064 个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
        3.2 Ly6C~(high)单核细胞炎性信号通路激活,而淋巴细胞免疫相关信号抑制
        3.3 Ly6C单核细胞转录因子调控免疫学相关基因
        3.4 调控Ly6C单核细胞亚群生成的转录信号机制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单核细胞亚群分化机制与免疫学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设备及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其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基因型测定
        2.2 血浆Hcy水平的测定
        2.3 流式细胞荧光分选技术
        2.4 RNA测序与分析
        2.5 PCA分析
        2.6 SDE基因的识别
        2.7 火山图和热图
        2.8 IPA信号通路分析
        2.9 转录信号的鉴定
    3 结果
        3.1 HHcy小鼠单核细胞亚群中识别出3605个SDE基因
        3.2 Ly6C~(high)单核细胞炎性信号通路活化,而Ly6C~(low)单核细胞呈现T细胞活化
        3.3 Ly6C~(high)向Ly6C~(low)单核细胞亚群分化的转录调控模型的建立
        3.4 Ly6C~(high)单核细胞下调的共刺激因子受体以促进增殖,并上调共刺激因子配体以促进抗原引发和分化
        3.5 Ly6C~(high)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和Ly6C~(low)单核细胞显示淋巴细胞相似功能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调控Ly6C单核细胞亚群分化与免疫学特性的转录机制
    1 研究设计和路线图
    2 研究方法
        2.1 RNA-seq数据来源
        2.2 RNA-seq数据处理
        2.3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2.4 IPA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2.5 转录因子与免疫学相关基因集的识别
        2.6 显着差异表达基因及信号通路的重叠分析
        2.7 免疫检查点基因的识别与功能
        2.8 HHcy调控单核细胞亚群的分化
    3 结果
        3.1 HHcy诱导单核细胞亚群显着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识别
        3.2 HHcy诱导Ly6C单核细胞亚群信号通路的改变
        3.3 HHcy对单核细胞转录调控机制与免疫学相关基因集的识别
        3.4 HHcy下调Ly6C~(high)单核细胞共抑制因子配体(PD-L1/2),上调Ly6C~(low)单核细胞中共刺激因子受体(DR3和ICOS)
        3.5 HHcy调控Ly6C~(high)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促进Ly6C~(low)单核细胞获取淋巴细胞功能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免疫检查点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促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2)心血宁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及药效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心室重构的相关机制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心室重构中的病理作用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
    一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果分析
    二 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证据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药效学探索
    一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的探索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二 心血宁胶囊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1 材料
        2 技术路线
        3 方法
        4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加味温胆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研究药物
        2.2 病例分组情况
        2.3 治疗方案
    3 观测指标
    4 统计分析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西医对老年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
    2 中医对老年H型高血压病的认识
    3 老年H型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
    4 加味温胆汤组方分析
    5 主要组成药物现代药理研究及其降压机制
    6 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艾灸疗法防治高脂血症并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疗法调控自噬机制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AS斑块、血脂及一般状况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AS斑块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自噬特异性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艾灸及艾烟调控APOE~(-/-)小鼠自噬信号通路及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讨论
    1. 动物模型的选择
    2. 艾灸疗法改善AS过程中自噬水平的作用机制
    3. 艾灸改善自噬调控AS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机制
    4. 艾燃烧生成物的生物效应
结语
创新与展望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颈动脉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针刺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及治疗
    综述二 祖国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
    综述三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豁痰解毒通络方对AS家兔PTCA术后内膜增生的内质网应激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PTCA术后R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PTCA术后AS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AS模型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内质网应激-自噬信号通络的调控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心胆论治”针灸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动脉粥样硬化流行病学研究
        1.1.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与诊断
        1.1.3 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1.1.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1.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方法
        1.1.6 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和局限性
    1.2 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1.2.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名及病因病机
        1.2.2 中医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现状
    1.3 针灸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病症的研究概况
        1.3.1 针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3.2 艾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3.3 针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症的研究
    1.4 前期研究进展及科学假说
        1.4.1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评价方面
        1.4.2 血小板聚集方面
        1.4.3 脂质代谢方面
第二章 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网状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文献纳入标准
        2.1.3 干预措施
        2.1.4 结局指标
        2.1.5 检索策略
        2.1.6 数据提取及整理方法
        2.1.7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2.1.8 统计分析
    2.2 文献评价与结果
        2.2.1 文献检索概况
        2.2.2 纳入文献一般资料
        2.2.3 方法学质量评估
        2.2.4 数据分析部分
    2.3 讨论
        2.3.1 结果分析
        2.3.2 该项meta分析的局限性
        2.3.3 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病例选择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3.1.6 分组及治疗方案
        3.1.7 治疗方案
        3.1.8 伦理学考虑
        3.1.9 结局指标
        3.1.10 评价时点
        3.1.11 统计分析及数据管理
        3.1.12 临床试验组织方案
        3.1.13 不良事件/反应观察与分析
        3.1.14 数据管理
        3.1.15 临床研究路线
    3.2 结果及分析
        3.2.1 一般资料分析
        3.2.2 结局指标分析
    3.3 讨论
        3.3.1 研究意义
        3.3.2 方案选择依据
        3.3.3 对照组选择依据
        3.3.4 结局指标选择方面
        3.3.5 疗程选择依据
        3.3.6 结果分析
    3.4 结论
    3.5 创新点
    3.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艾灸及艾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血管内皮氧化应激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1. 同型半胱氨酸的来源及代谢途径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氧化应激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内质网应激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表观遗传修饰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1. 内皮细胞和内皮功能障碍
        2.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炎症机制
        3. 代谢综合征与内皮细胞损伤
        4. 血脂异常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5. 内皮和冠状血管功能障碍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1. 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2. 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艾灸及艾烟对HHcy小鼠Hcy及相关因子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实验二 艾灸及艾烟对HHcy小鼠主动脉及肝脏病理的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存在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NA-seq技术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野生型小鼠的Ly6C单核细胞亚群的免疫学特性与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 杨萍萍. 南昌大学, 2021(01)
  • [2]心血宁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及药效学探索[D]. 韩松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加味温胆汤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D]. 杨文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艾灸及艾烟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自噬机制研究[D]. 哈略.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针刺对“痰瘀毒”致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腹腔巨噬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D]. 栾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豁痰解毒通络方对AS家兔PTCA术后内膜增生的内质网应激干预机制的研究[D]. 单斯嘉.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D]. 于克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心胆论治”针灸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周俊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艾灸及艾烟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小鼠血管内皮氧化应激影响研究[D]. 王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硬化家兔金属硫蛋白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