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俞晓萍

江苏省太湖疗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护理周期为2周。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护理后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能够明确患者血压日间、夜间的波动规律,为疾病护理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降低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日间血压;夜间血压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约为15%,7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约为30~50%[1]。该疾病发生后,不仅会增加患者机体痛苦,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晕厥,引发多种不良事件。因此,有必要加强老年人群的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本研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获得了较满意的应用效果,现进行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机体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1)合并免疫系统疾病;(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根据先后入院顺序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55例,女8例,年龄63~86岁,平均(76.2±4.8)岁,病程9~19年,平均(11.3±2.8)年。研究组中,男56例,女7例,年龄65~85岁,平均(75.9±4.5)岁,病程9~21年,平均(11.1±3.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在获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实施。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

1.2.2研究组

除常规护理措施外,在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每日测量患者站立位和卧位血压,测量患者站立即刻和站立3min时上臂肱动脉血压,计算平均值为站立血压,测量卧位血压前,要求患者平卧静息10~15min,测量两次上臂肱动脉血压,计算平均值为卧位血压。每日6:00~22:00定位日间,22:00至次日6:00为夜间,日间、夜间血压均每小时测量1次。护理人员准确记录患者血压检测结果,分析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尤其是参与研究前有体位性低血压发病史的患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必要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住院期间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 22.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描述形式分别为( ±s)、(%),组间差异检验分别采用(t)、(x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的日间、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

两组护理前后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护理后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更接近正常值,见表1所示。

2.2两组住院期间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住院期间,共3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共11例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1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80;P=0.036)。

3.讨论

体位性低血压顾名思义是指因体位发生改变所引起的低血压。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多种因素可以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如大血管弹性减弱、脊髓疾病等。老年人群由于血管功能逐渐减弱,血压长期偏高,血容量耐受性差为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发病群体[2]。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也随着高血压的发病趋势不断增长,引起了医疗领域的高度重视[3]。

护理工作一直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具有预防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现状,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的护理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在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更接近正常值,住院期间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分析原因为:通过对患者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能够掌握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波动规律,为体位性低血压预防性护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使得制定的护理措施能够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有效性能够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日间、夜间血压波动特征,且对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曲广枝.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263-264.

[2] 王敏臣,杨晓清.180例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9):846-849.

[3] 王萌萌.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与体位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与护理风险防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0):1444-1445.

论文作者:俞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俞晓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