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桂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桂阳 424400
【摘 要】目的:针对小儿腹泻症状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接诊该病患儿作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0例)应用综合性护理模式。依据上述两组患儿改善临床症状迟缓判定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29例/3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3 33%(25例/30例)(P<0.05)。上述两组60例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及发生并发症;且观察组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泻症状,应用综合性护理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有临床应用优势。
【关键词】小儿腹泻;综合性护理;护理效果
小儿腹泻作为临床常见消化道综合征之一,受季节因素影响较明显[1]。由于婴幼儿体质较弱,容易被轮状病毒感染。尤其是秋季患儿被病毒感染后,临床常见大便性状被改变,及大便频次增加,从而紊乱患儿水电解质,不利于患儿正常发育[2]。因此,在治疗小儿腹泻症状时,应用护理干预配合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疗效且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本文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诊60例该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护理模式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接诊60例该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属急性发病,并伴有呕吐、腹泻,且大便性状呈水样、蛋花样改变。该60例患儿经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细胞及脓细胞。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依据我国腹泻诊断标准[3],上述两组患儿(60例)均被确诊为:腹泻。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17例男孩,13例女孩;年龄从6个月~3.2岁不等,平均年龄是12.1个月;病程1d~5d之间,平均病程2.7d;18例轻度脱水,12例中度脱水;对照组18例男孩,12例女孩;年龄从5个月~3.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12.5个月;病程1d~6d之间,平均病程2.9d;19例轻度脱水,11例中度脱水。两组患儿年龄、患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患儿药物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密切观察其体温和脉搏,以及呼吸等体征变化情况,出院时指导本组30例患儿传统家庭护理。
1.2.2观察组综合护理:
1.2.2.1 临床症状护理 该组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同时,充分掌握患儿每天大便性状和频次等情况,并密切观察患儿排气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或并发症。
1.2.2.2给予患儿补液护理 给予轻、中度腹泻患儿口服ORS补液盐:若患儿有发热症状,护理人员应用头枕冰袋等物理降温方式,并鼓励患儿多喝水。若临床确认为细菌感染患儿,则需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若患儿有水、电解质紊乱,则给予静脉补液护理。
1.2.2.3给予患儿消毒护理 若患儿属于感染性腹泻,应按照肠道传染病预防规范,做好床旁消毒隔离护理,待患儿大便镜检呈阴性后才解除隔离。同时应科学合理控制病房温湿度,并做好患儿衣物等日用品消毒,护理人员护理患儿前后均应洗手,避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情况。并要求患儿便后或饭前,均应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1.2.2.4预防并发症 由于患儿腹泻频次较多容易造成臀部红肿,严重者会有臀部溃烂现象。因此需对肛门及肛周给予温水清洗护理。同时应保证肛门周围皮肤干燥清洁,若患儿已有臀部红肿和溃烂,则需要应用红外灯泡给予治疗性照射。若患儿已有尿布疹症状,就应在其患处喷洒洁悠神,或者给予患儿涂抹炉甘石洗剂护理。
1.2.2.5健康指导护理 人员在对患儿护理时,向患儿及家长讲解如何预防腹泻的健康知识,在加强和患儿及家属的交流同时,还指导其合理饮食,在饮食数量上以不增加胃肠道负担为宜,在饮食质量上以平衡消化功能为宜。护理人员还指导患儿及家属,由于患儿消化道较为脆弱且消化功能紊乱,应在补充丢失的水分同时,给予营养丰富的清淡饮食,若患儿尚在哺乳期则要求家长注意哺乳时间及数量,以少吃多餐为原则,逐渐向患儿发病前正常饮食状况过渡。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经3d治疗后,腹泻、呕吐等临床消失且生活正常;有效:患儿经3d治疗后,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生活正常;无效:患儿经3d治疗后,临床症状并未改善,还需进一步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据应用SPSS26.0软件包,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x±s)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且应用X2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经3d治疗后,两组患儿(60例)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14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1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观察组96.67%(29例/3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25例/30例)(P<0.05)。上述两组60例患儿,均未见不良反应及发生并发症。
2.2两组患儿(60例)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止泻时间(2.2±0.6)d,优于对照组(4.5±1.6)d,(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1±1.3)d,优于对照组(5.9±1.7)d,(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及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健全,且身体免疫力也比较弱。临床常见小儿腹泻多数是患儿被微生物感染所致[4]。临床治疗的原则主要是纠正患儿紊乱的水电解质,且平衡其酸碱性,并强调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该病的效果[5]。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儿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提高患儿及家长预防腹泻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在预防腹泻并发症护理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应用消毒隔离措施,对感染性腹泻患儿给予消毒隔离护理,待患儿大便镜检呈阴性后才可解除隔离;并给予轻、中度腹泻患儿口服ORS补液盐护理,以及向患儿及家属健康宣教,对患儿心理护理同时,指导患儿家长合理调配患儿饮食。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以配合临床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29例/30例),均优于对照组83.3%(25例130例)(P<0.05)。且观察组止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针对小儿腹泻症状,应用综合性护理配合治疗效果显著,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宋菲.综合性护理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8(21):173-174.
[2]刘瑾.综合性护理对小儿腹泻的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86-4787
[3]禹晓昱,汪凤琴.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2016,10(36):610-611.
[4]冯静.小儿腹泻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2(33):301-302.
[5]戚春霞.小儿腹泻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419-420
论文作者:谢伟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4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症状论文; 综合性论文; 两组论文; 大便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