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静[1](2021)在《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的构建及其实践研究》文中提出学情分析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起点。在缺乏具体方法、步骤和指标框架指导的情况下,教师将难以从学生的真实情况出发去把握教学起点、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而系统研究过“学情分析指标框架”的学者少之又少。构建高中数学学情分析的指标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学情分析提供可借鉴的模式。研究的核心问题:科学、合理的高中数学学情分析的指标框架是什么?为编制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学情分析内涵、学情分析内容、学情分析理论基础、学情分析方法、学情分析框架等方面文献进行梳理,确定数学学情分析的基本内容,找到研究框架所关注的各维度指标,选择理论基础,初步构建指标框架,同时明确实践研究的手段;其次征询专家意见,对数学学情分析框架的指标及学生行为特征进行调整与完善,保证指标框架具有优良的专家效度,形成合理、科学的指标框架;最后对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进行实践检验,根据所构建的指标框架,选择《函数的概念》一课进行学情分析,编制学情分析测试题,检验指标框架的合理性与实用性。通过对学情分析内容的文献梳理,同时结合专家意见确定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为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发展需要四个维度。将知识能力基础维度划分为前结构反应、单点结构反应、多点结构反应、关联结构反应、拓展抽象反应五个反应水平;将学生认知特点维度划分为感觉运动方式、形象方式、具体符号方式、形式方式、后形式方式五个阶段;将学生学习风格维度划分为发散型、同化型、聚合型、顺应型四种类型;将学习发展需要维度划分为成就需求、学习差距、外部动机、学习兴趣四个方面。同时描述了不同水平或类型的学生行为特征,为一线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分析学情提供参考。基于学情分析指标框架,以高中《函数的概念》一课为例,编制《<函数的概念>学情调查分析测试卷》,在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一年级选择不同类型的两个班级(普通班与特长班)进行测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直观反映出两个班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表明基于指标框架编制的测试题可准确反映出学生在知识能力基础、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学习风格与学习发展需要四个维度方面的基本情况,由此证明本研究所编制的指标框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在研究构建的指标框架及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为一线数学教师提出四条建议:深入了解学情,避免经验主义误区;熟悉教学内容,编制学情测试题;了解学生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简化学情分析,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熊娅[2](2021)在《MPCK视角下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现状个案研究 ——以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反思是评价教学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师职业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学科特性明显,专科专任,不同学科教师必然体现出不同教学特点与反思风格。本研究结合数学学科专业特点,聚焦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关于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反思,针对性调查教师对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情况,与其他学科教师教学反思区别开来。由于教师教学反思具有情境性、内隐性和过程性等特征,属于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并且反思风格区分度明显,因此,选取某一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中学,以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在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方面的反思情况,并对调查结果做质性分析对比研究,旨在总结新手型初中数学教师和熟手型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和途径,提出促进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水平提升的建议。本研究采用个案法,以访谈为主,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关于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教学反思为主题,对H藏族中学的一位新手型教师Q教师和熟手型教师A教师、S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民族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调查结果,分别从教师关于数学学科知识(MK)的反思、关于一般教学法(PK)的反思、关于学生知识(CK)的反思、关于教育技术知识(PK)的反思四个方面,分析Q教师与A教师、S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PCK)的四个维度下的反思水平,并比较Q教师与A教师、S教师的反思内容、途径、影响反思的因素。研究发现:首先,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都具有反思意识,但是缺乏反思机制。在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教学方面,Q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A教师、S教师具有深厚的教学经验与积累。新手型教师专注于学生关系与问题的处理,熟手型教师则更加重视教育教学理念及问题的研究。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更加关注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其次,教师的反思范围较广,但细节有待深入。两位教师的反思没有比较清晰的框架与思路,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展开随机的反思;再次,反思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但缺少解决对策。由于经验和理论的缺乏,教师在反思过程能够准确把握问题表象,却难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的反思方式多样,但没能形成自己的反思体系。丰富的教研活动和畅通的交流渠道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反思途径,但是教师在考虑各种反思途径的优劣性、比较反思途径与自身教学特点的契合程度方面考虑较少,没有体现出自身的教学反思体系。在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理论与实践,为广大教师进行有效反思提出建议:教师主体方面,加强理论学习,为反思打牢基础;掌握方法论,为反思寻找方法;学校主体方面,学校场域支持,为反思提供保障。
刘力[3](2021)在《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榜样是反映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备的价值观念、正能量和精神风貌。榜样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榜样资源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榜样素材的总和,所运用的榜样资源必须体现教材知识,满足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在教学中运用榜样资源,能够扩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教师将榜样资源承载的精神价值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不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观,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且教师在运用榜样的过程中也自然会受到榜样的影响,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榜样资源的运用对其专业素质也是一种提升。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榜样资源。分为以下四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特色与方法;第二章为相关理论概述,从最基础的概念解读入手,主要为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榜样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榜样资源及其在教学中运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榜样资源运用的原则;第五章依据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影响因素,探究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蔡莹莹[4](202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随着部编本教材在全国的统一使用,小学语文教学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革新。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传统的课内阅读外,还增加了大量课外阅读的书目和快乐读书吧,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高效率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的问题。期望效应作为一种教学激励方法,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让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感受到来自于老师和同学的激励和表扬,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对盐城市某市直重点小学的学生和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真实教学案例,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论文。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来全面阐述。绪论部分主要探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期望效应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两者的相关概念界定、特点和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分析出了两者的关系,提出了研究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必要性。归纳了部编本教材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要求,概括了小学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了期望效应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第二章根据目前教学活动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期望效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第三章根据分析出的原因,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实施策略:(1)结合期望理念,改进阅读教学;(2)建立正向期望,创新阅读形式;(3)整合内容资源,拓展阅读视野;(4)善用激励评价,提高阅读质量。随着小学阶段阅读地位的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实践也将成为流行趋势。让孩子在正向期望中快乐阅读,在激励评价中自信阅读,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让学生逐步达到独立阅读的状态,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改珍[5](2021)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各国从对教师“量”的需求逐渐转变到对教师“质”的需求,其中一个核心的研究内容便是教师知识。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又是确保教师教育质量的基础环节。职前教师需要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才能满足高质量教育的人才需求,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对职前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可以反映教师专业知识的最初状态。本研究聚焦于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分为三个子问题:一、职前数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访谈和调查,从一线教师的视角给出对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的看法,并将其作为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参考标准。该知识结构是教师主观层面的认识,也可称为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如何?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进而得出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并利用水平划分描述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三、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与一线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一致?通过对比,探讨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性,进而明确职前数学教师未来的努力方向。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为辅。子问题一通过调查教师视角下各类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来了解合格数学教师需要的各类专业知识的权重情况。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和访谈构建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框架,并以此编制调查问卷;然后对一线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对各类专业知识进行赋权;最后根据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并通过访谈对量化结果进行补充和说明。子问题二通过测试了解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现状和掌握水平。首先通过整理历年教师资格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科目的真题,明确各类知识的考查比例、题型和分值;然后结合子问题一的调查结果,确定测试所考查的内容、题型及分值,对试题进行抽取、组合、制定评分标准;接着,选取1所部属师范大学、1所省属师范大学和2所省属师范学院的数学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展开测试;最后根据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子问题三是基于前两个子问题的数据分析结果,再结合教师访谈,探讨职前数学教师实际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同知识掌握水平下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研究结论如下:(1)合格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三类专业知识按照权重大小依次是数学学科知识(45.20%)、数学教学知识(30.71%)、数学课程知识(24.09%)。该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群体教师对各类知识权重的看法基本一致。(2)职前数学教师对所考查的数学专业知识基本能够掌握。实际知识结构中数学学科知识的权重最大。参与本研究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低到高可划分为四个水平:前水平、识记水平、关联水平和综合水平。不同类型学校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得分具有显着差异,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部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大学、省属师范学院。(3)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中,各类知识的权重大小顺序与教师期望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致,即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知识结构是合理的。知识掌握程度处在四个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是合理的。教师期望的学科知识权重低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教师期望的教学知识权重却高于职前数学教师的实际权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经验的缺乏。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对职前数学教师教育提出相关建议:(1)职前数学教师应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2)职前数学教师应提高教学知识储备。
邓城菊[6](2021)在《灾难史视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张玲玲[7](2021)在《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时代与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计算思维成为学生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初中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传统的计算思维培养过程当中,计算思维的培养目标较难实现,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工具用以促进初中生计算思维的发展。学习支架是一种能够使学生顺利达到潜在发展水平的有效教学工具,目前将学习支架与计算思维培养相结合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有针对性地设计能够培养初中生计算思维的学习支架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试图将学习支架引入培养初中生计算思维的教学活动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出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梳理计算思维与学习支架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方向,对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的学习支架进行设计,并通过准实验研究开展学习支架应用教学实践,以此促进初中生的计算思维培养。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通过文献研究对计算思维以及学习支架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分析学习支架在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中的应用价值,并提取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的两种类型,分别为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和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第三,分别对两种类型学习支架的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呈现时机进行设计,将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设计为知识支架以及情境支架,将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设计为向导支架、策略支架以及情境支架;第四,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学习支架案例,开展教学实践准实验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与作品评价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检验,验证了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知识建构类与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的应用对初中生计算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与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为计算思维的培养增添新的理论参考,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教学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在培养计算思维的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与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以及思维的发展,对培养初中生计算思维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美雪[8](2021)在《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艺术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越来越丰富,其中源自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支架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本课题就是在明晰我国现阶段的说明文阅读教学状况和教学支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名师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支架的使用情况,吸收优势、补充不足,致力于为一线教育者提供能高效应用教学支架指导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论文把“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的应用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笔者通过对教学支架资料的详尽搜集,以及对名师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深入分析,来总结提炼教学支架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和策略方法。文章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研究方法,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包括三个板块。一是对“教学支架”的理论认知,包括对“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等概念的阐释和界定,对学术界常见的教学支架分类及其依据进行简单的统筹分析,以及对影响教师教学支架选择的主要因素和教学支架创设与有效运用应该遵循的几个重要准则进行了简单阐述和探讨,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地深入分析,介绍了在名师的说明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支架是如何搭建和使用的,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支架应用的水平进行评价,找出我们值得学习借鉴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三是基于以上理论和实际教学案例研究,笔者针对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学情和教学重难点,尝试系统地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提供具体的教学支架应用方法,并提出了教师搭建教学支架应该特别注意的几点问题。四是,以具体课文为例进行案例设计。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结语,意在总结整篇文章,再一次明确课题的研究意义并提出笔者分析不全面且尚有疑惑的地方,希望能对说明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
莫玉芬[9](2020)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抽象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被誉为当代基础教育的DNA,未来基础教育的最高理念是加强学生的核心素质。近年来,“核心素养”也开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其中“数学抽象”在对学生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方面的学习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趋于多元化,但是对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抽象”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方面的探究比较少,有待继续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围绕“数学抽象”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展开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于核心素养以及“数学抽象”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然后通过观察法、调查法以及个案研究法对“数学抽象”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对核心素养中“数学抽象”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中学生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为未来学好数学,应用数学奠定坚实基础。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本文研究的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意义的阐述,另外总结了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主要创新与不足。论文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抽象以及数学抽象能力水平的概念,为接下来的分析论述打下理论基础。论文第三部分通过整体调查与个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渗透现状。论文第四部分是对于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渗透现状思考,分析“数学抽象”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目前“数学抽象”在教学中应用总体来说不多,在高中教学中“数学抽象”的这种教学模式比较缺乏,另外就是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差异性较大,对于“数学抽象”的教学开展提升了一定的难度。论文第五部分针对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渗透现状思考提出了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培养的建议,首先制定关于“数学抽象”的教学目标,只有制定了教学目标才能将“数学抽象”真正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另外开展多样的数学教学模式,利用“数学抽象”中的概念教学和建模活动等等,使“数学抽象”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后针对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对于数学抽象能力的掌握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导致了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抽象”的困难,但是只要教师们通过对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能够使“数学抽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更深入,使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能够真正得到发展。本文以对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渗透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数学抽象”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渗透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希望能对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良好的应用提供参考意见,促进当代教育的发展。目前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已经有非常多,但是在关于核心素养的“数学抽象”研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对核心素养发展运用了更多的实践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作者的理论素养、知识内容、思维方式和对文本的把握能力有限,本文对一些相关问题的阐述还缺乏全面性和前瞻性,有待进一步的阐述和研究。
罗兰兰[10](2020)在《文献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建议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正在全国逐步推广使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后,文献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显着。文献史料在中学历史学科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文献史料是构成历史教科书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中外历史纲要(上)》通过“直接引用”“间接引用”等形式,引用的文献史料达一百七十条。与以往版本教材相比,《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文献史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不仅数量多、篇幅长,突出原始史料,而且形式多样,呈现了新的类别偏好。但是《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文献史料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现状是不够理想的,主要体现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涵养历史核心素养的作用。因此,要实现教材中文献史料的有效运用,一方面要从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上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就是先结合正文讲解部分文献史料,再针对部分讲解起来较困难的文献史料开设专门史料研读课进行集中讲解,最后还要运用好初中教材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也要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相关知识与能力,重视对新教材中文献史料的研究,重点做到对学生阅读文献史料能力培养;学生则首先要做到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对中外历史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其次是需要广泛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和提升文字阅读的能力。
二、案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案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的构建及其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学情分析是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
1.1.2 学情分析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起点 |
1.1.3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 |
1.2 研究问题与内容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学情 |
1.5.2 数学学情 |
1.6 研究重点、难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学情分析的内涵 |
2.1.2 学情分析的内容 |
2.1.3 学情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4 学情分析的方法 |
2.1.5 学情分析的框架 |
2.1.6 研究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SOLO分类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思路 |
3.4 研究工具 |
3.4.1 指标框架的构建 |
3.4.2 指标框架的修订完善 |
3.4.3 学习《函数的概念》的学情分析测试题编制 |
3.4.4 学情分析测试题评分方式 |
第四章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初步构建 |
4.1 数学学情分析指标的确定 |
4.2 数学学情分析指标的划分 |
4.2.1 数学知识与能力基础的划分 |
4.2.2 学生认知特点水平的划分 |
4.2.3 学生学习风格类型的划分 |
4.2.4 数学学习需要类型的划分 |
4.3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初构 |
第五章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修订完善 |
5.1 专家评估意见数据统计分析 |
5.2 学情分析框架指标维度的意见及修改 |
5.3 不同指标维度下学生反应特征的意见与修改 |
5.4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的确立 |
第六章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实践研究 |
6.1 预测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
6.2 正式测试卷的信度与效度 |
6.3 特长班学情分析报告 |
6.3.1 知识能力基础基本情况分析 |
6.3.2 学生认知特点基本情况分析 |
6.3.3 学生学习风格基本情况分析 |
6.3.4 学习发展需要基本情况分析 |
6.4 普通班学情分析报告 |
6.4.1 知识能力基础基本情况分析 |
6.4.2 学生认知特点基本情况分析 |
6.4.3 学生学习风格基本情况分析 |
6.4.4 学习发展需要基本情况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构建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 |
7.1.2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的实践结果 |
7.2 研究建议 |
7.2.1 深入了解学情,避免经验主义误区 |
7.2.2 熟悉教学内容,编制学情测试题 |
7.2.3 了解学生情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
7.2.4 简化学情分析,减轻教师教学压力 |
7.3 研究创新点 |
7.4 研究不足 |
7.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征求专家意见表 |
附录2 《函数的概念》学情调查分析测试卷(预测试) |
附录3 学情调查分析测试卷评分细则 |
附录4 《函数的概念》学情调查分析测试卷 |
致谢 |
(2)MPCK视角下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现状个案研究 ——以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趋向 |
1.1.2 教师角色转变的需要 |
1.1.3 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师教育的重要性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问题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民族地区 |
1.4.2 MPCK下的教学反思 |
1.4.3 教学反思水平 |
1.4.4 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MPCK综述 |
2.1.1 MPCK的内涵 |
2.1.2 MPCK的结构 |
2.1.3 MPCK的测量 |
2.2 数学教学反思综述 |
2.2.1 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 |
2.2.2 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
2.2.3 数学教学反思的方式 |
2.2.4 数学教学反思的水平 |
2.2.5 数学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 |
2.3 MPCK与数学教学反思关系综述 |
2.4 综述小结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元认知理论 |
3.2 批判教育学理论 |
3.3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法 |
4.2.2 调查法 |
4.3 研究工具 |
4.3.1 问卷的编制 |
4.3.2 访谈提纲 |
4.3.3 NVivo11 质性分析工具 |
4.4 研究思路 |
第5章 个案研究与分析 |
5.1 个案的选取 |
5.2 信效度的控制 |
5.3 访谈记录及分析 |
5.3.1 Q教师的访谈研究 |
5.3.2 A教师的访谈研究 |
5.3.3 S教师的访谈研究 |
5.4 教学反思水平分析 |
5.4.1 教学反思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 |
5.4.2 Q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
5.4.3 A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
5.4.4 S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评价结果及分析 |
5.4.5 教师教学反思水平比较分析 |
第6章 结论、建议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建议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特色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特色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榜样 |
(二)榜样资源 |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
(一)社会学习理论 |
(二)价值澄清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三、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
(一)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有利于向学生呈现优秀的价值典范 |
(三)有利于扩充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 |
(四)有利于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 |
第三章 教材中的榜样资源及其在教学中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榜样资源分析 |
(一)榜样资源的概况 |
(二)榜样资源的特点分析 |
二、教材中的榜样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教师因素 |
(二)学生因素 |
(三)内容因素 |
(四)环境因素 |
第四章 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
一、思想性原则 |
(一)凸显榜样资源的价值引领 |
(二)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导向性 |
二、综合性原则 |
(一)突出榜样资源类型选择的多样性 |
(二)体现榜样资源呈现形式的灵活性 |
三、人文性原则 |
(一)体现榜样的真实性 |
(二)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
四、实践性原则 |
(一)坚持与时俱进 |
(二)促进知行合一 |
第五章 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
一、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质 |
(一)增强教师运用榜样资源的意识 |
(二)创新教师运用榜样资源的方式 |
二、设计榜样资源运用的合理方案 |
(一)榜样资源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
(二)榜样资源的运用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
(三)榜样资源的呈现要与教育时机相契合 |
(四)选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榜样资源 |
三、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榜样资源 |
(一)补充更新教材中的榜样资源 |
(二)寻找生活中的榜样资源 |
(三)挖掘实践活动中的榜样资源 |
四、创设教学所需的榜样环境 |
(一)营造崇尚榜样的校园氛围 |
(二)发挥家庭环境中的榜样作用 |
(三)尊崇学习榜样的社会风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期望效应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期望效应的概念内涵 |
第二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概念内涵 |
第三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分类 |
第四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必要性 |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现状调查 |
第二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现状分析 |
第三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实践策略 |
第一节 结合期望理念,改进阅读教学 |
第二节 建立正向期望,创新阅读形式 |
第三节 整合内容资源,拓展阅读视野 |
第四节 善用激励评价,提高阅读质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小学生语文阅读情况的现状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学实录:《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一课时) |
附录4 教学实录:《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 |
致谢 |
(5)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师知识 |
一.知识的内涵及分类 |
二.教师知识的分类 |
第二节 数学教师知识 |
一.数学教师学科知识 |
二.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 |
三.数学教师知识相关文献的量化分析 |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知识 |
一.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现状及来源 |
二.职前数学教师知识中某类具体知识 |
三.职前数学教师综合性知识和技能 |
四.中外职前数学教师知识的对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教师知识 |
二.数学教师专业知识 |
三.职前教师 |
四.知识结构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框架 |
一.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构建 |
二.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析层次建构 |
第四节 研究的具体过程 |
第四章 教师视角下的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
第一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描述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聚类分析 |
第三节 不同群体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量化分析 |
一.不同教龄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职称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三.不同称号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四.不同学历教师对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差异分析 |
第四节 教师视角下合格数学教师各类知识权重看法的质化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水平划分 |
一.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成绩整体描述 |
二.职前数学教师测试总成绩的水平分布 |
三.职前数学教师主观题作答情况的水平分析 |
第二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实际结构 |
第三节 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
一.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类型学校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
第四节 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得分情况的差异分析 |
一.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总成绩的差异分析 |
二.不同性别职前数学教师各类知识得分的差异分析 |
第五节 各类数学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分析 |
一.各类数学专业知识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二.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教学知识的影响分析 |
三.数学学科知识对数学课程知识的影响分析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整体比较 |
第二节 不同水平下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实际结构与期望结构的比较 |
一.前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二.识记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三.关联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四.综合水平的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比较 |
第三节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讨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状况调查与访谈提纲 |
附录2 数学教师专业知识分类框架 |
附录3 中学数学教师知识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4 教师资格考试2014-2018 试题汇总 |
附录5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 |
附录6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基本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
附录7 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培养策略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计算思维研究现状 |
二、学习支架研究现状 |
三、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计算思维的意蕴与表现及培养重要性分析 |
第一节 计算思维的意蕴分析 |
一、计算思维的概念 |
二、计算思维的特征 |
第二节 计算思维的表现分析 |
一、计算思维的具体表现 |
二、初中生计算思维的发展水平 |
第三节 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
一、计算思维反映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属性 |
二、计算思维培养顺应了初中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
三、计算思维在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不可或缺 |
第三章 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价值解析与类型确定 |
第一节 学习支架对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价值解析 |
一、学习支架助力初中生知识建构 |
二、学习支架助力初中生思维发展 |
三、学习支架助力初中生问题解决 |
第二节 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的类型确定 |
一、以“全人发展”教育目标为基础 |
二、知识建构类与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类型的提取 |
三、知识建构类与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类型的阐释 |
第四章 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设计 |
第一节 学习支架设计原则 |
一、体现学生主体 |
二、遵循目标导向 |
三、面向问题解决 |
第二节 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设计 |
一、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内容设计 |
二、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表现形式设计 |
三、知识建构类学习支架呈现时机设计 |
第三节 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设计 |
一、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内容设计 |
二、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表现形式设计 |
三、思维发展类学习支架呈现时机设计 |
第五章 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案例设计及应用准实验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学习支架案例设计 |
一、前端分析 |
二、教学目标设计 |
三、学习支架案例 |
第二节 学习支架应用实践设计 |
一、实践目的 |
二、实践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实践方案 |
第三节 学习支架应用实践过程 |
一、实践前测 |
二、实施教学 |
三、实践后测 |
第四节 学习支架应用效果分析 |
一、计算思维后测结果分析 |
二、学生作品评价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实践结论与反思 |
一、实践结论 |
二、实践反思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计算思维量表 |
附录二 计算思维评价问卷(依据计算思维量表设计) |
附录三 学生作品评价量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语文教科书说明文选文分析 |
1.1.2 说明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
1.1.3 支架式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
1.2 研究意义 |
1.2.1 有利于丰富说明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1.2.2 有利于打破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困境 |
1.2.3 有利于促进学生说明文阅读学习能力的发展 |
1.3 文献综述 |
1.3.1 教学支架的理论研究 |
1.3.2 说明文教学研究 |
1.3.3 教学支架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研究法 |
2 教学支架的理论认知 |
2.1 支架内涵 |
2.1.1 教学支架与支架式教学 |
2.1.2 支架类型 |
2.2 教师支架选择的影响因素 |
2.2.1 教学目标 |
2.2.2 教学内容 |
2.2.3 学生特征 |
2.2.4 教师素养 |
2.3 支架有效应用遵循的重要准则 |
2.3.1 可操作性 |
2.3.2 上升性 |
2.3.3 多样性 |
2.3.4 整体性 |
2.3.5 生成性 |
2.3.6 渐隐性 |
3 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案例的分析 |
3.1 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的使用 |
3.1.1 认知支架的使用 |
3.1.2 程序型支架的使用 |
3.1.3 情感型支架的使用 |
3.1.4 活动型支架的使用 |
3.1.5 资源型支架的使用 |
3.2 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教学支架应用评价 |
3.2.1 优越性 |
3.2.2 局限性 |
4 教学支架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
4.1 立足学生说明文阅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
4.1.1 确定学生说明文实际阅读的水平 |
4.1.2 关注学生阅读学习的潜在生长点 |
4.1.3 基于最近发展区确定阅读教学方向 |
4.2 精心搭建支架突破说明文阅读学习重难点 |
4.2.1 整体阅读,理清说明结构顺序 |
4.2.2 理解内容,稳抓说明对象特征 |
4.2.3 聚焦效果,归纳说明方法效用 |
4.2.4 品读语言,咀嚼说明文写作特色 |
4.2.5 活学活用,熟练说明文阅读技能 |
4.3 教学支架在说明文阅读教学应用中该注意的问题 |
4.3.1 要“适度” |
4.3.2 突出“这一篇”的特质 |
4.3.3 始终围绕语文核心素养 |
4.3.4 考察支架搭建的课堂情境 |
5 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支架教学案例: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 |
5.1 确定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的最近发展区 |
5.1.1 探测把握学生“这一篇”的阅读经验 |
5.1.2 定位说明文教学的落脚点和生长点 |
5.2 基于教学支架对《大自然的语言》的教学设计 |
5.2.1 构建教学支架,促进说明文顺序及其方法的学习 |
5.2.2 构建教学支架,促进语言特色与阅读方法的学习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抽象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小结 |
3 相关概念 |
3.1 核心素养 |
3.2 数学核心素养 |
3.3 数学抽象 |
3.4 数学抽象能力 |
3.5 数学抽象能力水平 |
4 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渗透现状调查 |
4.1 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水平调查 |
4.1.1 研究方法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工具 |
4.1.4 数据处理 |
4.1.5 测试结果 |
4.2 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水平影响因素调查 |
4.2.1 调查方法 |
4.2.2 调查对象 |
4.2.3 调查实施 |
4.2.4 调查结果 |
4.2.5 影响因素分析 |
4.3 教师因素对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水平的影响 |
4.3.1 研究方法 |
4.3.2 访谈对象 |
4.3.3 访谈整理 |
5 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的渗透现状思考 |
5.1 高中生总体“数学抽象”能力水平不高 |
5.2 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差异性较大 |
5.3 “数学抽象”在教学中应用不多 |
5.4 目前对于“数学抽象”的教学模式比较缺乏 |
6 高中教学中核心素养之“数学抽象”培养的建议 |
6.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抽象思维 |
6.2 针对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
6.3 制定关于“数学抽象”的教学目标 |
6.4 开展多样的数学教学模式 |
6.4.1 概念教学的应用 |
6.4.2 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文献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建议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现状 |
(一)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研究 |
1、史料教学的整体研究 |
2、史料教学的专题研究 |
(二)历史教材中史料的研究 |
(三)对国外史料教学的研究以及中外史料教学比较研究 |
三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四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之处 |
五 相关概念厘定 |
(一)史料 |
(二)文献史料 |
(三)“史料教学” |
第一章 文献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
一 文献史料是构成历史教科书的基石 |
二 文献史料是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 |
三 文献史料是培育历史核心素养的素材 |
第二章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文献史料概述 |
一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文献史料的计量和分类 |
(一)计量 |
(二)分类 |
二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文献史料的特点 |
(一)数量多、篇幅长 |
(二)呈现形式多样 |
(三)原始史料突出 |
(四)新的类型偏好 |
第三章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文献史料的教学运用现状分析 |
一 运用现状 |
二 原因分析 |
第四章 教材中的文献史料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运用的建议 |
一 教师应重视教材中的文献史料 |
(一)全面认识教材中的文献史料 |
(二)重点关注关键的文献史料 |
二 教师应合理整合教材中的文献史料 |
(一)结合正文讲解部分文献史料 |
(二)开设专门史料研读课 |
三、教师应注重学生解读文献史料能力的培养 |
(一)提升历史教师相关知识与能力 |
(二)培养学生解读文献史料的能力 |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附件 |
四、案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学情分析指标框架的构建及其实践研究[D]. 张宇静.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2]MPCK视角下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现状个案研究 ——以新手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为例[D]. 熊娅.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榜样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刘力.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期望效应的实践研究[D]. 蔡莹莹.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5]职前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水平的实证研究[D]. 王改珍.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灾难史视角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 邓城菊.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7]面向初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玲玲.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8]基于教学支架对名师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艺术研究[D]. 黄美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抽象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D]. 莫玉芬.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文献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建议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 罗兰兰.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