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初探论文_何金超

城镇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初探论文_何金超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全国各地城镇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镇的繁荣。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有相当一部分城镇,未能认清自身的价值和优势,片面追求现代化、工业化,盲目拆建,使原本各具形态的小城镇逐步走向“千镇一貌”的境地。结果导致城镇的生态廊道断裂,森林草原被高楼烟筒取代,城镇中污水垃圾随处可见,环境严重破坏;城镇文化脉络被切断,城镇中到处流露出凌乱的景象;造成了城镇人居环境和文化的落后。为了达到“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相和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最佳人居环境的中国艺术城市空间”这一目标,有必要通过对城镇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来强化其景观建设,引导城镇建设走保护生态、珍爱生态的道路,进而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城镇的园林建设要更加注重规划和设计,将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利用起来,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建设出更具美感的园林景观、更加精致的园林作品。

一、城镇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优势

1.依托农村接近自然。城镇一般处在较为偏远的地区,与大城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其与农村的距离较近,更加接近自然环境,故在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其接近自然的优势,发展更加“接地气”的园林事业。城镇要依托广大的农村,绿树农田环绕,田园风光等近在咫尺的优势,建设出更加清秀、和谐的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地降低对原有景观的改变,保留农田、水塘、小溪等自然的景观,稍加修饰,提升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

2.城镇独特的发展优势。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是乡镇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因此,城镇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与普通乡镇相比,城镇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吸引了各种产业的融入。同时,城镇的人口数量比较多,吸纳了较多的工业元素,产业积累增加,高层次人员涌进,成为小城镇景观的需求者和潜在消费者;与城市相比,小城镇环境较好,通过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和谐的大环境。小城镇的工业污染少、人口比例协调,为景观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小城镇园林景观的特殊性

由于小城镇与乡村腹地联系密切,因此在景观构成上更多的倾向于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征。小城镇已经逐步摆脱了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景观和粗放的土地利用景观(乡村景观),实现向城市景观的过渡,但它同时又保留了乡村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田园生活,在景观尺度上比城市景观更为亲切宜人,使其景观的吸引力往往更应高于城市景观或乡村景观。与乡村及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小城镇园林景观具有以下特殊性:(1)景观构成上,由于受地域环境的限制,小城镇与外界交流的情况不像大城市那样频繁,而且它与乡村联系较为密切,景观更接近乡村的自然环境,景观更多的是自然产生的。因此在景观构成上,小城镇更多的强调以自然性为主,景观内容源于原有的基质展开,景观的美学意义相对较为强烈:而大城市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频繁而直接,景观更多的突出显示在其物质性方而,景观的功能性更高于审美价值。(2)景观尺度上,大城市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相对紧张,城市建筑密度较大,建筑高度较高,因此在密集的垂直空间中创造良好的景观,其景观尺度就要求较大。而在小城镇中,建筑高度一般在30m以下,空间较为开阔,在考虑一定的比例关系下,景观空间的尺度也要求较小,景观的营造上更要求亲切宜人。(3)景观内涵上,由于小城镇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从而使它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景观就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一旦把握住地方文化景观的实质,在园林景观规划中就可以从中寻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最佳结合点,进而领会小城镇的精神理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城镇园林景观设计与规划的策略

1.侧重城乡融合发展。在园林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将城市、农村的特色融为一体,表现一种“混搭”风格,既可以体现小城镇园林景观的时代性,又突出园林景观的地域性,创造一种独特的小城镇园林景观。将城市园林建设的理念、布局、造型等用于小城镇园林景观设计,将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素融入其中,设置一些景观小品,比如凉亭、假山、休憩桌椅、景观石等,还可以将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设计元素置于景观中,增强园林景观的时代性、创新性;合理利用小城镇及周边的景观资源。小城镇位于城乡之间,有独特的文化、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在建设中,可以将这类资源设计其中,比如古建筑、民俗民居、城镇标志物等。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村落,实现景观的自然融入,突出小城镇的特色,提升园林景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利用自然、文化传承。与城市相比,小城镇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农村相比,小城镇是乡镇飞速发展的显现,需要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挥,使城镇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小城镇靠近农村,具有原始的自然资源,天然的植被、山水、风景、村落等,可以将其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充分利用,不仅节省用于构建景观的费用,并且利用高品质、天然的自然景观建设小城镇的景观,达到城镇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文化是小城镇的内在力量,体现城镇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是城镇软实力的表现,要保护、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城镇的景观设计之中,使景观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城镇的快速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是城镇发展的本质需求。

3.规划道路形成绿网。小城镇要充分利用道路绿廊,将镇区内部孤立的绿地斑块与镇域大型绿地斑块进行有机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小城镇绿地系统网络体系,把航头镇建设成绿廊形成纵横、生态宜居的中心镇区。道路绿廊连接镇区内部大型绿地及城镇广场,形成绿网,为城镇提供良好的生态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重点建设反映城市特色的道路。规划将道路分为3类,分别为景观林荫道、交通性景观于道与一般绿化道路。

4.搭配景观林荫道。景观林荫道是指占据镇区轴线或有通透性的道路,是镇中心区的沿街生活、商业中心,其植物配置精致,周围环境质量优良,自身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起主要的骨架作用。绿化设计强调整体的绿化效果,注重实现通透,结合道路节点商业广场可以适当增加部分休息设施。

5.建设交通性景观道路。该类型道路包含次干线以上的道路或对外交通干道,由于交通量大,规划强调绿化的防护性结构和车行时的连续性动态景观效果。植物选材和配置应保证对交通噪声和烟尘的衰减作用,兼顾景观效果,建立景观层次丰富的城市景观走廊。一般绿化道路指城市中非干线道路,车行量相对较少如商城路。

6.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不同小城镇之间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各城镇的现实条件、绿化基础、性质特点、规划范围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城镇中各类绿地的选择、布置方式、绿化基础、性质特点、规划范围也各不相同。要从实际的需要和可能出发编制规划,切忌生搬硬套,单纯追求某一种形式、某一些指标,注重眼前利益需要,致使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城镇景观规划与设计必须深入研究发掘小城镇的形成因由,探索其发展方向,在景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注重小城镇特色的创造,使新建的小城镇既富有地域性,又充满时代气息,以绚丽多彩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景观环境创造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赋予小城镇个性和品格。同时,小城镇景观环境的创造又具有长期性、历史性的特点,要坚持不懈,大胆探索,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景观环境风貌。

参考文献:

[1]张孝道.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2016.

[2]王海燕,浅谈城镇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初探.2017.

论文作者:何金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城镇景观改造设计原则初探论文_何金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