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在改善实体瘤化疗患儿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段昀盈 张莹

昆明市儿童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在改善实体瘤化疗患儿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实体瘤化疗患儿,对其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0例。将采取常规护理的患儿作为参照组,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的患儿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估、抑郁评分、营养评分相比于护理前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体瘤化疗患儿予以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缓解了患儿因治疗引起的不适感,值得临床上借鉴。

关键词:儿童实体瘤;人文关怀;心理护理;生活质量;应用价值

医疗领域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质量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护理人文关怀是一种创造性、艺术性、个性化的整体护理,是对整体护理内涵的补充和延生,其本质为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与价值、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1-2]。

现今儿童实体瘤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发展,大部分属于恶性实体肿瘤,一旦诊断明确,均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并辅以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案,随着发病人群逐渐低龄化,实体瘤的患者及家庭成员,除了要忍受巨大的手术创伤外还要度过漫长的化疗等综合治疗周期,具有较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患者及家庭成员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严重影响[3-4]。因此,对实体瘤患儿及家庭实施早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成员依从性及满意度。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儿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儿采用手术切除实体瘤并配合规律化疗的治疗方法。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30)和参照组(n=30)。实验组患儿中,女性患儿12例,男性患儿18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10岁,平均年龄为(4.86±2.34)岁;参照组患儿中,女性患儿16例,男性患儿14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5.13±2.65)岁。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等指标,计算为p>0.05,无差异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了解患儿的疾病,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疾病恢复情况,各项治疗按时完成,进行疾病健康教育等。

1.2.2 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借鉴其他恶性肿瘤治疗护理经验[5-7],予以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主要包含:(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重视与患儿及家属的首次接触,护士接触患儿前做好基本资料的调查,了解患儿及家属学历、家庭成员关系、宗教信仰等基本资料,对患儿及家属做好充分了解,真情服务,关注患儿及家属感受,注意语气温柔,以获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感。(2)舒适护理营造良好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考虑肿瘤患儿治疗的特殊性,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畅通,减少病房内多余陪护人员,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护理操作前耐心解释,治疗时倾听患儿及家属感受,低年龄段患儿采取抚触形式,缓解患儿的紧张的心情。(3)重视心理疏导及知识宣教:重视与患儿及家属所进行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困惑以及担心的问题,护理人员应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耐心的为其进行解答,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采取彩色图谱或小视屏播放等,向患儿及家属讲述疾病相关知识,避免发生迷茫、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情绪。告知患儿及家属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过程中所用的药物,缓解顾虑情绪。部分患儿及家属担心疾病愈后,极易造成抵触情绪或拒绝参与社会活动等情况,对于此类患儿应密切观察其心理变化,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可引入医院社工服务机制,护理人员和社工共同参与,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转移患儿注意力,护理人员应做到让患儿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传播患儿有关正能量的信息,鼓励患儿振作,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3)语言沟通及肢体交流:与患儿及家属接触时,护理人员应保持微笑,采用温和的语气进行交流,护士应关注自身着装礼仪,合理使用肢体语言,适时采用握手、抚触、拍背或拥抱等,在肢体语言上表达对患儿的一种情感性的安慰,逐渐拉近人际距离,不断得到患儿及家属的认可,使患儿及家属能够信任和接受护理人员,使之能够接受护理人员正确的护理干预,提高遵医性,帮助患儿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提高治疗满意度。(4)个性化护理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提升:运用疼痛评估、抑郁评分、营养评分等工具表收集到的数据,根据患儿不同阶段的情况,以满足患儿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对患儿予以个性化的护理,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表,如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表、体育活动计划表、生活起居计划表等,对患儿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健康教育,主动听取患儿及家属的意见,不断改善及修正护理服务及干预内容,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改善。

1.3 判定指标

对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儿护理前后的疼痛、抑郁评估进行观察并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6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儿的所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疼痛、抑郁评估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疼痛、抑郁评估,护理前,组间差异不明显,且p>0.05;护理后,组间差异明显,且p<0.05。具体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疼痛、抑郁评分(分)

3.讨论

儿童实体瘤大部分属于恶性实体肿瘤,由于体内细胞繁殖较快,对儿童机体功能造成伤害,严重影响了患儿及家庭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极易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 [8]。对其实施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患儿不良的心理情绪,进而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使患儿及家庭充满信心的面对疾病和生活。

本组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疼痛、抑郁评分均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的疼痛、抑郁评分有明显变化,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综上所述,对恶性肿瘤化疗患儿予以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明显改善了患儿的疼痛、抑郁评分,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家属满意度也有所提高,值得临床上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立美; Carrie Dierdorff;美国人文护理实践与人文精神培养对我国人文护理发展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7,01

[2] 刘义兰,段征征,喻姣花,鲁才红,邓先锋,罗健,胡德英,熊莉娟.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13(03)

[3] 任玲,段艳红,张凡等.“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2):1606-1608

[4] 唐艳.儿童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2-09-13

[5]崔孝菊.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6-108.

[6] 李少丽.人文关怀护理在肝癌晚期患者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03)

[7]张小银.个性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的重要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4

[8]李民驹,周银宝,黄勇,唐达星,徐珊,章毅英,杨兴惠,吴德华. 儿童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综合治疗[A]. 中国抗癌协会第七届全国小儿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 2007

论文作者:段昀盈 张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  ;  ;  ;  ;  ;  ;  ;  

早期人文关怀和心理干预在改善实体瘤化疗患儿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段昀盈 张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