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的个性呈现形式论文_刘邦荣

语文课堂的个性呈现形式论文_刘邦荣

刘邦荣 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汶源街道通香峪联小 2711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6-070-01

一、活动主题的确立

课本剧表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打破了学科本位,使语文学习变得生动,充满活力,富有灵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课本剧的编排、表演,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心智,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由被动的文本接受者,成为文本的创造者、享受者,使语文教学达到传播思想、交流情感、传承文化的目的。

三、活动过程

(一)编剧

1、选取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内容情节生动、语言形象、人物性格鲜明,预留了较大的想象创意空间,利于小学生表演,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如《两只小狮子》、《陶罐和铁罐》等课文。一些经典的故事如《白雪公主》、《三顾茅庐》等也可选定为文本。

2、读活文本

朗读是整个课本剧表演比较重要的一步,因为朗读得越到位,表演出来就越生动、越真实、越亲切,效果也越好。通过朗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及文中人物的心情,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这种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创造出新的意义,为表演成功作铺垫。

3、改编剧本

为了让课本剧具有感染力,教师应指导学生确定剧中的人物、找出激烈的矛盾冲突、有效地选择经典场景、提示必要的表情动作及旁白,将整个剧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整理,将书面语言口语化,并适当加入一些细节描写,以求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表达文章的主旨意义。

【案例】《三顾茅庐》剧情改编片段

【幕起,农夫扛农具躬耕南阳,乐起(《江南春》笛子独奏)】

农夫:(荷锄上)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锄地动作,直身)荣者自安安,辱者自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崇拜状)

刘备:此曲大有深意,附近肯定有高人居住。(二人附和)请问农家,这曲子是谁写的?

农夫:诸葛亮(三人相视而笑:果然)

(二)排练

排练是文本迈向演出的桥梁,又是演出前最关键的酝酿筹备阶段。怎样挑选演员,道具如何制作,场景如何布置,演员如何表演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反复推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话、合作互动,进行有效的活动。

1、分配角色

简单的课本剧表演,小组成员一般全体上阵,但大型的课本剧表演,孩子们都希望出演戏份多的主角,教师在这里就要给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虽说演主角很光荣,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没有配角的精心配合,认真表演,又怎会突出主角的风采呢?为了让参与面更广些,还可增加些配角,如在排练《小红帽》时,广袤的森林里,小红帽快乐地穿梭在挺拔的“巨树”、娇艳的“鲜花”中,使场景布置增色不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准备服装、道具

服装、道具可以从简,只要能体现人物特征就行了。道具制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如《三顾茅庐》中崔州平、诸葛均的帽子均用厚的泡沫塑料剪成圆形,在上面缝一块蓝布料做成的;诸葛亮、关羽、刘备的帽子根据人物形象用各色卡纸缝制、粘贴,舞台效果很好。不好做又简单易得的一些道具如钓竿、锄头、篮子、草帽等可以让学生直接从家里带来。

3、场景布置

场景布置可有多种。如《两只小狮子》,可把画有森林空地或草原的幻灯片打在教室的墙上,营造狮子的生活环境。《兰兰过桥》中的“石板桥”、“塑料桥”、“潜水桥”,可以用画好相应画面的纸贴在木板或硬纸板上,根据表演进行转换。

(三)表演

首先要继续熟悉剧本,进一步体会人物特点,把剧情内化于心,其次需要小演员默契合作,热情投入,教师适时指导,处理好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

今年“六一”儿童节暨诵经典文艺演出中,五年级排练的课本剧《三顾茅庐》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年级组一等奖。刘备的饰演者举止沉稳、说话铿锵有力,俨然一派“大哥”风范;张飞的饰演者急躁暴戾,语言粗暴,人物性格掌握得恰到好处。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诸葛亮的出现,打着呵欠声的“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一句自舞台后想起,然后身穿一身白衣镶明黄金边、手摇羽扇的诸葛亮施施然而出,台下观众只觉眼前一亮。直到诸葛亮在茅庐草舍细说大势“三分天下”,大家都为这个“诸葛亮”连声叫好。

四、活动效果

课本剧和戏剧一样,集舞蹈、音乐、文学、绘画于一体,通过导演的再次创作和演员的表演,将课文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艺术形象地展现在舞台上,使语文真正地动起来。

(一)课本剧表演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本剧表演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选——读——编——演的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功能。

(二)课本剧表演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课本剧排演为学生锻炼自己的表现力搭建了平台,从排到演,学生逐步克服自己的羞涩感,彼此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丰富自身的表现力。

一个课本剧的演出成功是需要多人合作而完成的:有人创作剧本,有人当导演,有人准备道具;在舞台上有人当主角,有人当配角;有人很风光,有人很“受气”……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做不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那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参加课本剧表演的学生自愿承担自己的角色,配合默契。所以说,演课本剧使全体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增强,更能提高他们的想像能力和个体创造能力。

(三)课本剧表演增加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多以读、讲为主,当学生对这篇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往往就会对它失去兴趣,而若将它改成剧本,并要求表演,学生立刻就会情绪高涨,兴趣倍增。从而可诱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进取动机,改善学习态度,实现“乐学”。

(四)课本剧表演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课本剧是把语文课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出来,它具体形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起讲课更容易让人理解,更容易让人所接受,对于剧中的事物感受会更深刻,更能体会剧中人物在不同时刻的心境与想法,使学生走进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论文作者:刘邦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2月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语文课堂的个性呈现形式论文_刘邦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