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和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点论文,中国论文,利率市场化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制度改革进展加快,举措频频,其中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控制的取消,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银行、证券、保险及信托业实行分业经营和管理,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建立,人民币汇率的并轨等等,都非常引人注目。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仍然是管制型利率管理体制。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确定和调整均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后报国务院批准后实行。各专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只有很小范围和程度上的浮动权。
对此,本文将从利率决定理论的综述开始,说明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并对此提出笔者的一些政策建议。
一、利率决定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认为储蓄和投资通过利息等同起来。利率正是由储蓄与投资,也就是资本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产生的。具体的代表理论又包括:
1.庞巴维克的时差论:又称价值时差论。它从需求的角度看,认为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予利息补偿。从供给角度看,利息主要来源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庞巴维克的理论所依据的都是主观价值论,比较简单和粗陋,只分析利率形成的表象。
2.马歇尔的等待说:又称资本收益说。他把利息看成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价格来加以研究,认为任何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由来自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压力达到平衡所决定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为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而抑制现在的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则为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这两种决定因素的均衡决定了利率水平,利息就是人们等待的报酬。
3.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说:瑞典国民经济学家维克塞尔首先把利率分成两类:a.市场利率:在信贷市场上由信贷供求决定的利率。b.自然(实际)利率:一方面它是用于投资的信贷需求与储蓄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利率;另一方面它相当于新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就是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利率。只有在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经济才处于平衡状态,维克塞尔称之为正常利率。但市场利率常与自然利率背离,从而导致经济波动。
4.费雪的时间偏好理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它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主观因素就是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交换是通过货币市场的交易和证券市场的买卖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公众的时间偏好影响着利率的高低。客观因素是指可能的投资机会。在选择投资机会时企业家首先要考虑利率。在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上,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资本供给,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则决定了资本需求,即利率决定于两者的一致。在利率理论的发展历史上,费雪首先开展了对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的研究,他指出,名义利率包括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两个部分,影响公众时间偏好和企业家投资机会选择的利率应该是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利率。
(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将储蓄和投资视为决定利率的主要因素是不对的,因为储蓄是收入的函数,而收入取决于投资,投资和储蓄紧密联系,不能作为决定利率的独立变量。因此,他抓住古典学派的这点不足,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试图推翻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它认为,利率是使用货币的代价或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它并不决定于储蓄和投资,而是受制于货币存量的供求,也就是说,市场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人们的流动偏好)和货币供给(即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决定)。
其中,货币需求的动机又可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可以L[,1](y)表示,即国民收入越高,交易性货币需求越多(后来托宾等证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受利率变动的影响);预防动机与利率成反比与收入则成正比;投机动机指人们相信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较市场上一般人高明,想由此从中取利。比如:当人们认为现行利率过高,预期利率将下降,即债券价格将上升,则他们将尽量少持有货币而购买债券,以备日后债券价格上升时获利,从而引起货币需求下降,从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所以凯恩斯的货币供求均衡可表示为:Ms=Md=L(y,i)。
此外,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在收入不变时比较稳定,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以至公众都认为利率将上升,从而尽量持有货币时,就出现了流动性陷阱,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不能使利率再下降,因为公众将无限持有增加的货币存量,而不影响债券市场的需求,进而不影响市场利率。
(三)新古典可贷资金理论
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代表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它的主要内容是: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可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从资金的需求方面看,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购买实物资产的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二是政府必须通过借款弥补的实际赤字数额;三是有些家庭和企业为了增加他们的实际货币持有量而借款或减少贷款。从资金的供给方面来看,可贷资金的供给也有三个构成要素:一是家庭、政府和企业的实际储蓄;二是实际资本流入,即外国人购买本国的债券或提供贷款;三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可贷资金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四)汉森—希克斯的IS—LM模型分析的利率理论
它同时考虑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在商品市场上收入决定储蓄,利率决定投资,由均衡时投资等于储蓄得出一条向下倾斜的IS曲线,用以表示商品市场上各种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在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由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得来,收入的上升会引起货币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则引起货币的投机需求下降,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由均衡时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等也可推出一条向上倾斜的LM曲线,用以表示货币市场上利率与收入的组合关系。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IS—LM曲线的交点唯一的决定了均衡利率。
(五)评价
1.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在利率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研究内容的差异和研究理论的差异,在内容上,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它们强调透过货币分析实际经济变量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则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将利率研究纳入纯货币分析中,强调货币供求因素的决定作用。在理论上,古典学派研究的主要是流量理论,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资本供求的流量变化;而流动性偏好理论则主要研究存量理论,分析的是某一时点上货币供求存量的关系。
2.认为利率的决定因素上存在差异。由于古典学派更多的考虑了产品市场的均衡,强调利率是由市场上的资本供求,即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自行决定的。因此,它从实质上强调市场自发的均衡调节机制。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则强调货币市场均衡,认为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完全取决于公众的货币需求,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来改变均衡的利率,即货币当局可以根据需要操纵利率的决定。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虽然考虑到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对利率的影响,克服了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缺点,但因为不能同时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该理论仍是不完善的。
汉森和希克斯将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相结合,在可贷资金理论的基础上改造出著名的IS—LM模型。在货币市场的分析中引入凯恩斯的需求函数,既克服了古典学派只考虑产品市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只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因此,该模型被认为是解释名义利率决定过程的最成功的理论。
从古典学派到IS—LM模型,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都充分说明了利率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因此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客观规律。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也向我们表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金融体系、保证经济健康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然回顾我国近年的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的进展缓慢,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管制仍未见放松,咎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点
1.从货币市场看,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货币市场存在着规模小,市场参与主体少;各组成市场、每一组成市场在区域间都严重分割等问题。由于货币当局的公开市场业务是通过货币市场进行的,货币市场参与主体少导致货币市场的利率不能充分反映经济中资金的供需状况,从而不能给货币当局提供充足的信息;而货币市场规模偏小严重限制了货币当局在货币市场上的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限制了货币当局公开市场业务的效率;各个市场的严重分割更加加剧了上述问题。
在这样的货币市场状况下进行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货币当局对经济中的资金供求情况难以作出判断,并且难以在货币市场上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调整,而只能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而与货币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相比,运用再贷款的弊端在于,中央银行据以制定再贷款利率的信息基础不广泛,因为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所包含的信息是最充分的,所以央行制定再贷款利率就存在效率损失。
此外,再贷款的运用具有单向性,即必须是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短缺时,才会向央行请求再贷款,从而再贷款政策才能够发挥作用,当金融机构不存在流动性短缺时,央行无法运用再贷款影响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从而无法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存贷款利率。而在货币市场上,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能够从供需两个方面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而对货币的控制更加方便、有效。
2.从银行业看,由于长期的金融压制,我国的银行也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是:(1)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巨大,1996年我国的不良贷款达到2000亿美元,占当年整个银行系统的贷款余额的22.8%。(2)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落后,内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股东是国家,因此同样存在“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另一方面,银行贷款长期成为政府解决就业、促进增长、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这种政策性负担的存在也使得国家难以对银行经理人员的业绩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导致银行同国有企业一样存在着预算软约束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也就难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制度。(3)银行业垄断程度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占据着绝大比重的市场份额。《2000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列出了世界29个国家几十项竞争力指标的评分和排位,其中我国“国内银行竞争程度”评分为3.4,列第59位,“新银行进入银行业难易程度”评分为2.3,列第58位。说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具有高度垄断性质。
在存在上述三大问题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不仅不能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果,反而会因为激励机制不健全和大量坏账存在等原因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增强,一方面,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其所能控制的资金数量,另一方面会将资金投向高风险的项目,以从中获取租金;同时银行业高度垄断也会导致货币当局的货币控制能力减弱,从而弱化货币当局控制利率市场化风险的能力。
3.从金融监管看。尽管我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也仍然存在以下不足:(1)体系仍然不健全,尤其是银行内部激励制度没有建立,缺乏市场约束机制;(2)对银行的退出机制重视不够。当前我国对银行业的进入管制很严,但对问题银行的退出却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和程序。(3)审慎的会计制度仍然不足。会计制度不与国际惯例接轨,会导致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乃至商业银行自身难以掌握商业银行的真实财务状况和风险程度,从而会限制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的效果。(4)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因为当银行出现问题,政府根据每家银行的具体情况和当时的财政能力决定是否保护存款、保护存款的范围、比例。这导致居民产生这样一个预期:即越大的银行国家越不会让其倒闭,从而更加愿意将存款存入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导致银行市场不公平的竞争。(5)当前的银行监管中缺乏早期预警制度。
在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下,利率市场化会导致:我国银行不健全的会计制度会掩盖银行实际的经营状况,使得货币当局难以及时掌握和评估银行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中缺乏预警机制,银行监管中只注重违法监管,而不注重风险监管,这两者都导致货币当局难以对银行的风险迅速做出反应,而缺乏存款保险制度导致货币当局在处理问题银行时要受到财政的制约:一方面受到财政情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财政决策程序的影响,从而降低问题银行的处理速度和效率。在我国当前国有独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信息披露的缺乏使得银行更没有经营管理上的压力,从而更加导致国有独资银行的低效率。
4.从企业状况看。我国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差、不良债务比例高。实行利率市场化,必然导致银行对大量国有企业贷款的追缴,从而导致信贷紧缩。因为国有企业的高资产负债率和低偿债能力意味着对国有企业的贷款风险很大;而利率市场化要求银行按照贷款风险制定贷款条件——包括征收风险补偿利率和拒绝贷款。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可以认为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大量的国有企业将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因此银行不仅不会对一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贷款,反而会对原有贷款进行追缴。
而且,在银行本身并不稳健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就极为容易引发企业和银行的道德风险行为,一方面,国有企业会以高利率向银行争取贷款,而银行也会以更高的利率向储蓄者吸收存款,从而优质企业会被挤出银行贷款市场,导致整个经济不良贷款增加,金融风险积聚,反而降低了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些建议
1.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建立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银行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一方面,对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应逐步加以剥离和消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步伐,明确公司所有者的权利和管理者的职能,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并按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开展经营活动。
2.培育完善的金融体系。首先就是建立统一的竞争性的货币市场,它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各金融机构熟悉市场化利率发现机制并发展自身的利率制定能力,并有利于提高货币当局的货币控制能力,从而有利于控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其次,应加强银行业竞争,逐渐改变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规范的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前银行业的竞争,另一方面可以对问题银行迅速采取措施,而不致受到财政能力的制约。
3.加强金融监管。健全审慎性的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并尽快做到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从而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银行内部控制,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弱化;其次,要强调利率风险管理。金融监管部门要改进监管理念,从目前注重经营业务的合法性、信贷规模适度等问题转向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安全性的监管,注重考核金融机构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4.加强政策协调,注意利率市场化的次序。目前,我国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和国债市场回购利率已经市场化,所需做的就是将各种货币市场统一成为一个整体,并进一步扩大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在存贷款利率当中,存款利率是完全管制的,而贷款利率则有一定的浮动。我们应当首先实现贷款利率市场化。因为银行的存款市场近似于完全竞争市场,所以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增加所有银行的资金成本,在当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情况下,存款利率市场化无疑将进一步恶化银行的财务状况,从而增加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同时考虑到从利率管制到利率市场化一般能够导致利率上升,所以贷款利率市场化在适度增加银行竞争的同时,不至于导致银行业总体利润水平的下降,还能够促使银行加大对信贷风险评估技术和信息资本的投入,并加强管理,促进银行内控制度和激励制度的进一步建立。
标签:银行论文; 利率市场化论文; 货币需求论文; 凯恩斯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凯恩斯模型论文; 利率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经济论文; 货币论文; 利率政策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