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习作教学论文_黄丽沙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习作教学论文_黄丽沙

黄丽沙 雅安市名山区黑竹镇中心小学 625100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进入三年级以后,习作教学被提上了语文教学的日程,也显得更为重要。但是习作教学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乐意写、愿意写,同时加上教师的合理指导,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就笔者的一些日常心得,简述一下我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144-01

作文教学是体现语文教学的亮点之一,是语文教学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及文化底蕴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关系着学生实用能力的发展。如何上好作文课成了语文教师经验交流的一个重点课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呢?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泉源,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作文教学中,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后,就能始终以兴奋的状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从“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快乐。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诱发其思维力,给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机会,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其次,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等特点,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作文。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让学生的写作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写作提供题材

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寻找写作素材时,应先教给孩子们观察的方法和途径。按照方法细致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观察静止状态的事物要按空间顺序。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外至里或从里至外,或按东西南北方位,依次进行观察,观察动态时,往往要按时间顺序观察。弄清楚“先怎么样,后怎么样,结果怎么样”再按这样的顺序记下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分析。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就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和感情。也就萌发出表达的意识。然后将观察到的或联想到的用自己的话把它表达出来。懂得了怎样观察,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可观察乐于观察的生活资源。一个人想要倾诉的时候,必是感受非常深刻的时候。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写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样训练后,学生一方面知道了如何去观察事物,另一方面体会到写作其实不难,甚至是件很快乐的事情。看到一篇字数较多的文章,他们内心的骄傲和喜悦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在脸上。有了这样的训练做基础,学生既消除了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又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3 写作教学生活化

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生活中,真正的作文产生过程常常是这样的:亲历事情有所感,觉得要写出来告诉别人;观察到一些事物景象,读到一些书有所思,想把它记下来;或是通过想象,将现实生活的所悟,用虚构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写作过程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作文的本源,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4 加强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写作经典。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以此增加写作素材。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长期性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因此我以后一定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蓉贞.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四步走《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第11期.

[2]王丽娟.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习作评价《吉林教育》,2003第11期.

论文作者:黄丽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习作教学论文_黄丽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