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三代知识分子领导核心的科学理论和政策--是在正式发表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建设的意见时写的._知识分子论文

党的三代知识分子领导核心的科学理论和政策--是在正式发表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建设的意见时写的._知识分子论文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写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正式颁发之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党合作论文,进一步加强论文,写在论文,知识分子论文,三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5年2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特别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件大事。我国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主体是知识分子。在学习和落实中共中央这个光辉文件精神的时刻,重温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了适合中国革命具体情况和特点的科学而完备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一)认为革命时期知识分子不是一个阶级,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总结党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毛泽东指出,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阶级”,他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多数“是可以归入小资产阶级范畴的”[1]。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毛泽东在界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时遵循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即从经济地位出发,并且认为知识分子“对于中国革命的态度和立场如何,全依……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来决定”[1]。根据这样的方法,1948年中共中央规定:“知识分子不应该看做一种阶级成份。知识分子的阶级出身依其家庭成份决定,其本人的阶级成份依本人取得主要生活来源的方法决定。”[2]这些内容,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最重要的思想基础。

(二)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多数人有很大的革命性

知识分子是不是劳动者的问题,这是关于知识分子的又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同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知识分子虽然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但他们是脑力劳动者。在遵义会议以前的某些时候,我们党曾经把知识分子看作非劳动者,并在知识分子入党问题上犯过关门主义的错误。毛泽东在解决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的同时,对知识分子的劳动者身份做了肯定的回答。他指出,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3]。所以,毛泽东将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起看作“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1],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基本动力。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以来知识分子运动的基础上还指出,中国知识分子“除去一部分接近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并为其服务而反对民众的知识分子外,一般地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们有很大的革命性”。“尤其是广大的比较贫苦的知识分子,能够和工农一道,参加和拥护革命。”[1]

(三)说明知识分子在民主革命中是首先觉悟的成分,常常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时期更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知识分子问题同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关系极为密切。遵义会议以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知识分子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特别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1]的科学论断。其次,毛泽东着重指出知识分子“在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1]1937年10月,毛泽东在陕北公学举行的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了“先锋队”问题。他说:“陕北公学的任务是培养抗日先锋队”,我们“需要大批的精炼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4]。以后毛泽东又多次论述了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先锋和桥梁作用,要求知识分子“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起“带头作用”[1]。最后,毛泽东强调知识分子是战胜敌人的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需要知识分子的参加,工人阶级应该欢迎知识分子对自己的帮助。毛泽东将知识分子问题放到关系革命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一个质的飞跃。

(四)强调党要善于争取、团结、吸收和使用知识分子,以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

既然知识分子在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就应该善于争取、团结、吸收和使用知识分子,以便为党的事业服务。遵义会议以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改变了以前曾严重存在的排斥和打击知识分子的政策,代之以争取、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1939年,毛泽东又为党中央起草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这个决定总结了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批判和纠正了歧视和排斥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潮和做法,从革命全局的高度论述了吸收和使用知识分子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吸收和使用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等等。后来毛泽东根据新的革命实践不断发展了这个决定的思想和政策。这个决定是遵义会议以后党和毛泽东制定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第一个重要文件,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在决定精神指引下,党争取、团结、吸收和使用了各个方面的大批优秀知识分子,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继续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使他们为新中国服务。

(五)指出党要关心、教育和培养知识分子,使其同工农、同实践相结合

知识分子是劳动者,在中国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党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关心、教育和培养,使其为革命事业服务。知识分子要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就应该走同工农、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农群众,知识分子单靠自己是不可能夺取革命的胜利的,他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同工农群众的关系。毛泽东说,知识分子是否革命的最后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1]。知识分子只有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5],到火热的实践中把工农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和他们变成一体”[1],使自己“变为实际工作者”[5],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5],从而克服自身的弱点,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毛泽东鲜明地提出要同时实现“工农干部的知识分子化和知识分子的工农群众化。”[5]这样,毛泽东就为知识分子指明了同工农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合的正确成长道路。

(六)制定旨在繁荣科学文化工作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是复杂劳动,这是不同于体力劳动者的;科学文化事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这是不同于物质生产的。同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相适应,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6]他还强调:要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和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向古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这些方针的贯彻和落实,对于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这些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党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根本指针,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理论和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二、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多年中,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彻底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及其以前在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继承了以往在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同时又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些成果,逐步形成了新时期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在新时期,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在我国特定条件下是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核心。在社会主义时期,将知识分子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一部分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根本上决定着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正确与否。在新时期,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论断,正确界定了社会主义时期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首先,坚持了把经济地位作为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邓小平分析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的根本变化和新社会培养的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的实际状况,从经济地位上揭示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针对长期存在的片面从思想上划分阶级的错误方法及其造成的严重危害,他着重指出,“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有很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如同列宁所说,尽管浸透了资产阶级偏见,但是他们本人并不是资本家,而是学者。他们的劳动成果为剥削者所利用,这一般是社会制度决定的,并不是出于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同那些绞尽脑汁直接为反动统治阶级出谋划策的政客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参与创造剩余价值。这就是说,他们也是受资本家剥削的。”[7]这样,邓小平就抛弃了过去长期存在的离开经济地位而片面从思想上划分阶级的错误方法,恢复和坚持了把经济地位作为划分阶级的根本标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

其次,从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出发,根据新中国成立以后知识分子的现实表现,确认知识分子已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经济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知识分子,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努力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这些现实表现,邓小平确认知识分子已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所说的为谁服务,不等同于过去所说的依附于谁。从某种意义上说,旧社会中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所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依附于旧社会并为旧社会服务的。而邓小平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服务。邓小平还强调,对于知识分子中“出身不好、历史上犯过错误或家庭、社会关系有问题的人”,我们应当着重“看他们自己的现实表现,看他们对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7]

再次,把世界观和为谁服务统一起来,认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从而说明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站在了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已经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世界观属于思想范畴,是一个人全部思想的基础所在。邓小平指出:“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表示他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7]邓小平根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事实,认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站在了工人阶级立场上,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表现出很高的觉悟,在思想上有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这样,邓小平就将过去被颠倒了的知识分子的思想状况重新颠倒过来了。

最后,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发展趋势。在社会主义社会,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中的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从事脑力劳动的阶层,他们同样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邓小平认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因此就不能不大力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邓小平还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不断减少,脑力劳动会不断增加。”[7]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不断增多,必将极大地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工人阶级的成员全部成为脑力劳动者之日,就是工人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问题完全解决之时。

新时期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思想,将社会主义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思想状况、为谁服务三个方面完美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并且指明了知识分子的发展趋势。这个思想,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首要内容,是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其它部分的根本立足点,同时为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代科技、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党内长期存在着轻视科学文化和排斥知识分子的错误,给党和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邓小平讲得最多、最深刻,使之成为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核心。

首先,邓小平强调知识就是力量,要相信和依靠科学,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8]搞社会主义,必须有知识,相信和依靠科学。邓小平说:“列宁多次强调指出:工人一分钟也不会忘记自己需要知识的力量。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自卫;有了知识,工人就有了力量。这个真理在今天更加显出它的重要性。”[7]后来他又进一步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不行。”“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8]“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8]不仅如此,邓小平还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重要思想,面对当代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科学技术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性地位。为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中国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技术入手;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中国要有自己的高科技发展计划,在世界高科技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等等。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状况,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迎头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

其次,邓小平认为我们事业的关键在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和使用数以亿计的人才。中国科学、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邓小平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8]这样,邓小平就将人才问题提到了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为了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大量的合格人才,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邓小平指出:“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如果只抓经济,不抓教育,那里的工作重心就是没有转移好,或者说转移得不完全。”“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8]为了适应中国发展的需要,邓小平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强调要尽快地培养出大量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尤其要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最后,邓小平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说:“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7]既然知识和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的地位和作用,那么,就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是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全党和全社会的事情。只有全党和全社会都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真正形成一种风尚,现代化才会有希望。所以,邓小平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7]“全党和全社会都要真正尊重知识,真正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样,我们就一定会逐步实现现代化。”[8]

(三)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围绕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个核心,党逐步形成了以“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具体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和业务上信任和依靠知识分子。新时期伊始,邓小平就指出:“凡是过去搞错了的东西,统统应该改正。”[7]根据这个要求,党对历史上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进行了认真的清理,使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翻身。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知识分子看作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看作党和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在政治上充分信任他们。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发挥知识分子在业务上的作用。邓小平说,知识分子“至少必须保证六分之五的时间搞业务”。“各行各业的同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的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这不但不是脱离政治,而且正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表现。”[7]在党和邓小平的领导下,知识分子中实行了岗位责任制,使他们在各个领域施展才能;在专业技术人员中评定和授予职称;国家就重大技术、经济和社会问题经常向知识分子特别是专家进行咨询;发挥离退休知识分子的作用;等等。

其次,切实改善知识分子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邓小平说,“每年给知识分子解决一点问题,要切切实实解决,要真见效。”[8]知识分子有了稍微好点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就可以为国家和人民解决好多的问题,创造大量的财富。在有关知识分子的各种问题中,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问题,是知识分子的最实际的问题,因而也是知识分子最关心的问题。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这个问题无论如何要解决。”他要求分几年解决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以便使他们感到有希望,逐步“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提到第一”。邓小平还提出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以便使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他尤其强调“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8]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党先后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便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制度和体制环境。

第三,从优秀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和选拔干部。知识分子中蕴藏着各种人才。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是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和兴旺发达的标志。所以,邓小平要求,“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我们要按照专业的要求组织整个领导班子,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7]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曾一度严重存在,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鉴于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提出了干部的“四化”标准,要求干部队伍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他说:“今后的干部选择,特别要重视专业知识。我们长期都没有重视,现在再不特别重视,就不可能进行现代化建设。”[7]在知识分子中吸收党员和选拔干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选拔那些德才兼备,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有真才实学的人;要注意社会公论,吸收那些人民公认的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要能容忍和团结各种人才,抛弃一切成见和个人恩怨去选拔方方面面的人才;等等。

第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科学、教育和文艺领域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做好这些领域的工作是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教育和文艺的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党中央和邓小平所反复强调的,是文化工作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强调文艺等工作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求为工农兵服务,这是正确的,但是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后,在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中国最广大的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历史条件下,只提为工农兵服务就显得不够了;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要求文艺等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范围显得过于狭窄,正如邓小平所说,“文艺从属于政治这样的口号”,“容易成为对文艺横加干涉的理论根据,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文艺的发展利少害多”[7]。根据历史的经验和实际的状况,党中央和邓小平确定了科学、教育和文艺工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这个前提下,在文化工作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积极发展科学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工作是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进行的,党中央和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向海外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学成回国工作。邓小平说:“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妥善安排。”“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不仅如此,党和国家还很重视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邓小平指出:“要利用外国智力,请一些外国人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请来之后,应该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8]社会主义中国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利用一切智力资源来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以上这些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构成一个完整和系统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来之不易。回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二十年间,我们在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上曲曲折折、反反复复,走过了多少弯路,耽误了多少宝贵的时间,造成了多么大的损失!只有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才彻底纠正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种种错误,并且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对知识分子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思考和政策总结,逐步形成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如果没有邓小平的领导,就没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分子的新生活和知识分子工作的新局面,也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新时期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和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知识分子工作的根本指针。

三、江泽民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多年时间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些理论和政策。

(一)丰富和发展“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是知识分子的核心问题。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必须首先坚持和发展“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思想。十多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并且对这个论断做了很多新的深刻论述,赋予这一论断以新的内涵。江泽民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9],他们“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10]。这些论述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特点和优点,强调了知识分子对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作用。现在,知识经济的浪潮方兴未艾,工人阶级要继续保持先进性就必须用现代化的科学文化武装自己。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联结工人阶级和现代科学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在整个工人阶级知识化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近几年来,江泽民反复提出和深刻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通过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进一步将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同知识分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知识分子在工人阶级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是要“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11]。

(二)丰富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和作用。十多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和拓展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内涵。江泽民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9]“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12]这样,就将对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为了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江泽民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思想。江泽民说:“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我们必须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首位。这要成为一个重要战略指导思想。”[9]这就指明科技创新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本方法,论述了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

为了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落到实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9]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三)将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同自然科学一样,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科学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江泽民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还提出了“四个同样重要”的思想:“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13]他要求,“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紧密结合,深刻认识并掌握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实践”[14];“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10]这对于纠正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存在的只重视自然科学而不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错误倾向,保障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共同发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科学领域,江泽民尤其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运用和发展。江泽民指出:“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10]

(四)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新的全面的论述

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既定目标,必须对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十多年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做过很多论述,认识不断深化。1990年,江泽民指出:“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同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较,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自己的知识分子提出如此广泛、如此迫切的要求。”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9]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泽民对知识分子作用的这种广泛性、迫切性和不可替代性做了全面的论证。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上指出,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9]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指出,“知识分子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15]这样,对知识分子作用的广泛性的认识得以展开和深化。2000年,江泽民指出,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16]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揭示了知识分子作用的迫切性和不可替代性。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江泽民于2001年将知识分子的作用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要求知识分子“努力为我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为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13]这就表明,党对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了“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新方针

既然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江泽民指出,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所以“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着重做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和实行了对知识分子“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方针,这对于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仍然需要继续坚持这个方针。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个方针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它具有适应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拨乱反正的需要的一面。随着知识分子数量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世界范围的知识经济的迫近,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需要进一步做出补充和完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新方针,表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着重点,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发挥人才作用的并重转向了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从知识分子的使用转向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并举。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工作中,培养人才是基础,吸引人才是重点,用好人才是关键。为了做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工作,党和国家提出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克服“见物不见人”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营建符合人才成长特点的环境,既要用崇高的理想、高尚的精神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又要关心和信任他们,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探索更加灵活的工作思路,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等等。人才强国战略和“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新方针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为21世纪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指明了方向。

(六)揭示了知识分子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分子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江泽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10]这些新的社会成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对这些新的社会人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科学的社会定位,将他们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强调要把这些新的成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江泽民强调:“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17]所以,党和国家努力促进适应知识分子工作新情况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的形成,营建鼓励知识分子干事业、支持知识分子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得到前所未有的施展和发挥。

以上这些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期邓小平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丰富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这些理论和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这些理论和政策,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得到坚持、丰富和发展。

总之,学习和研究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对于我们在21世纪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理论和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使之丰富、完善和发展,充分调动起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服务。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党的三代知识分子领导核心的科学理论和政策--是在正式发表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建设的意见时写的._知识分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