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文阅读的一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以课堂为阵地,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这些都是语文教育界正在广泛探索的重要课题。不久前,记者赴河北承德参加了“全国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研讨会”。会上,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先生执教的《变色龙》一文的观摩课,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是一堂高效率的阅读教学课。大家对宁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炉火纯青的驾驭课堂的艺术称赞不已。宁老师执教的《变色龙》一课究竟有何特色呢?
一、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阅读教学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这一道理许多语文教师都明白。但是,具体采用什么方法去激起学生初读课文的欲望,去了解他们整体感知的程度呢?这便是许多语文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总要布置一些具体的阅读任务,但究竟应该布置怎样的阅读任务呢?这就很需要教师的经验、智慧和独特的艺术匠心了。实践证明,阅读任务布置得越巧妙,学生初读课文的效率就越高,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笔者曾多次听过不同教师上《变色龙》一课。一般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大多是让学生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或者找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的几次态度变化,等等。完成这些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宁老师的教学设计则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学生朗读课文后,宁老师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名字前面添加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或短语,用来描述警官的特点,并要求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对所加的修饰语作出解释说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就被激活了。大家纷纷运用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文中的奥楚蔑洛夫:有的说他见风使舵,有的说他欺上媚下,有的说他趋炎附势,有的说他出尔反尔,有的说他专横跋扈,有的说他奴颜媚骨……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也十分精彩,而且大都能结合课文内容作些简单的分析。
我们知道,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大要素。宁老师引导学生从人物评析入手初读课文,既体现了课文的文体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堪称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妙着”。盛
紧接着,宁老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既然文章着重描写的是人物,那么,标题为什么叫‘变色龙’呢?”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文章运用比喻手法以增强讽刺效果的写法,并使学生认识到主人公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变”字。
解决上述两个主要问题后,学生初读的任务便基本完成。宁老师在黑板上作出如下板书:
风 使
见
舵
────────→
二、以方法为先导,教会学生精读课文
奥楚蔑洛夫具有见风使舵、多变善变的性格,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体会到这一点并不难。如何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深入?如何指导学生进一步钻研课文呢?也许这是教学《变色龙》一课的又一难题。一般的教法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描写主人公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或词语,再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性格。显然,这样去教很难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
在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时,宁老师独辟蹊径,他根据自己阅读本文的经验,着重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逆向思考阅读法。他这样启发学生:“变”是奥楚蔑洛夫性格的表面现象,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不妨从反面去想一想,奥楚蔑洛夫身上有哪些不变的东西?宁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不变”二字后,向学生投去满含期待的目光。由“变”想到“不变”,学生的思维走出了原有的定势,进入了又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于是,课堂上又是一番活跃的景象。
学生从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断案的语言中,筛选出关键语句,再前后对比,终于找到了主人公身上不变的东西,即欺压百姓的态度不变,讨好上司的态度不变。归纳起来,就是媚上欺下的本性没有变。根据学生的讨论、分析,宁老师又在前面板书的基础上补充了如下板书:
────────→
不变
媚
下
上
欺
教学中,学生必须非常细致地钻研课文才能得出上述结论。譬如,奥楚蔑洛夫第一次断案时,他说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并且要把狗弄死。运用逆向思考阅读法,学生自然会由这些话语联想到课文开头部分对警官的描写:“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这样前后联系起来一想,学生便认识到奥楚蔑洛夫欺压人民的本质时时处处都没有改变。如果不是逆向思考阅读法的引导,也许学生就会忽略课文开头关于奥楚蔑洛夫的这几句描写,当然也不可能领会到作者的行文的妙处。
值得一提的是,宁老师并不只是在指导精读时教方法,在指导学生初读时,他也始终注意传授带规律性的知识。如他要求学生按“名(姓名)、时(时代)、地(地点)、评(评价)、作(作品)”的顺序去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并明确告诉学生,每一课的作者介绍,都可用这种方法去掌握。
教给学生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宁老师以方法为先导,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课文的质量和效率。
三、寻找最佳突破口,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变色龙》所述故事发生在经济萧条的沙皇俄国。小说塑造了“善变”(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揭示了主人公“不变”(媚上欺下)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怎样让学生领悟到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呢?如果单靠教师讲授,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死的无用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找一个最佳的突破口,使他们能够从具体细致的描写中领悟小说的思想内涵。《变色龙》一文在将近结尾时,有一句这样的描写:“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一般人会对此熟视无睹。宁老师在备课时却慧眼识珠,抓住了这一细节,作为引导学生领会文章主题的突破口。他问学生:“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他们在笑什么?”学生联系全文内容,谈得很热烈:有的说,他们在笑赫留金竟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有的说,他们在笑将军有了权势,将军家的哥哥也便有了地位,甚至连将军哥哥家的狗都非同一般了。宁老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两句话板书在黑板上,即“穷人不如富家犬”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滴水珠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宁老师从一个细节入手,让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刻思想,认识到沙皇统治者的反动本质,真是举重若轻,妙手偶得。他在教学设计中所费的苦心,由此可见一斑。
四、借助自制卡片,巧妙落实词语教学
词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很多语文教师习惯于利用小黑板进行词语的音、形、义教学,并且一般都把词语教学放在课文分析前单独进行。宁老师认为,这种方法虽然很普遍,但不够科学。他说,这样的词语教学不仅不符合人们一般的阅读习惯,而且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孤立地解词解字,教得很“死”,效果很不理想。理想的词语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应与课文分析同步进行。因此,宁老师从50年代起就一直坚持运用自制的卡片进行词语教学。运用卡片教学词语,出示卡片的时间很灵活,这既能使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又便于复习和检测。譬如,教《变色龙》一文时,宁老师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先后教了“无缘无故”、“异想天开”、“伶俐”、“洋溢”等4个词语,每次他都出示事先制作好的卡片, 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语的含义和它在该语境中运用的妙处。下课前,教师再次出示卡片,以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
总而言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多动脑筋,在课堂设计上大作文章,就必须在设计中融进自己的智慧、情感和汗水,这是宁老师教学《变色龙》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