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1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检查,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的91例患者中,共105个结节,其中42个为恶性,占40%;与直径≤0.5cm的结节相比,直径>0.5cm结节的恶性率较高(P<0.05);相比较良性结节而言,转移性结节的边缘比较光整(P<0.05);同时,与肺内原发肿瘤位于同一肺叶的结节更容易出现恶性(P<0.05),并且距离原发灶的距离与恶变可能性呈正比关系。结论 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肺癌患者肺内结节的良恶性。
关键词:CT检查;肺癌;肺结节;临床诊断
肺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为起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再加上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其5年生存率不高,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当前在诊断肺癌时,CT检查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并且在CT检查中,往往可见肺内结节灶,肺癌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肺结节的临床分期往往为M1、T4或T3。有文献报道,病变的局部侵犯范围和是否合并远处转移与肺癌手术的顺利进行密切相关,所以对其合并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准确判断,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30-74岁,平均(51.6±13.3)岁,其中30例为女性,61例为男性,入选标准:①结节灶直径≤1cm;②结节灶数量≤2个;③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不愿意参与研究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严重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即选择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多排螺旋CT,设置参数,其中采集层厚为1.5mm,重组层厚为5mm,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从胸廓开始扫描,直到双肺后肋角,然后再运用80-100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控制好注射流率,一般为3-4ml/s,并且于注射对比剂后30s、90s以及120s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1.3观察指标
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负责阅片,对原发性肺癌的位置、分期以及肺内结节灶的边缘、位置、大小以及形状等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CT检查结果
本组的91例患者中,共105个结节,42个为恶性,占40%,其中6个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5个为双原发肺癌,7个为胸膜转移灶,24个为肺转移灶。同时,良性和恶性结节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55±0.13)cm、(0.67±0.26)cm,其中55个结节直径≤0.5cm,40个为良性,15个为恶性;50个结节直径>0.5cm,27个为恶性,23个良性,说明与直径≤0.5cm的结节相比,直径>0.5cm结节的恶性率较高(P<0.05)。
2.2良恶性结节的位置分布
与肺内原发肿瘤位于同一肺叶的结节更容易出现恶性(P<0.05),并且距离原发灶的距离与恶变可能性呈正比关系,见表1。
表1 原发病灶与良恶性结节的位置分布关系
2.3影像学表现
在CT图像中,结节边缘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欠光整(毛刺、边界模糊、分叶)和光整,63个良性结节中,40个边缘欠光整,23个边缘光整;而42个恶性结节中,8个边缘欠光整,34个边缘光整,如图1和图2。同时,105个结节灶中,可见磨玻璃密度影10个,其中霉菌感染1个,细支气管肺泡癌2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7个。
图2 病理结果为原位癌
3.讨论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CT仪器设备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肺内<1cm病灶的检出率,并且正确诊断小结节灶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通常情况下,临床上根据大小诊断结节灶性质,对于直径>1.0cm的病灶,一般建议穿刺活检;对于直径为0.6cm-1.01cm的,则建议穿刺或CT随诊;对于直径≤0.5cm的,则行CT随诊,但是肺癌患者合并3个或以上的结节转移的可能性较大,而合并1个或2个小结节,则不容易诊断其良恶性[2]。有文献报道,在经皮穿刺组织活检中,与较大病灶相比,小病灶的检出成功率较低,并且对于肺癌合并严重肺气肿或肺功能较差者,经皮穿刺风险较高,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3]。徐伟凌[4]等在研究中发现,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26%合并结节灶,并且合并恶性结节的患者占6%,而恶性结节占所有肺癌患者肺内并存结节的25%。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26%存在1个或2个直径为0.2-1.0cm的无钙化结节灶,并且合并恶性结节的患者占7%,这一结果与上述研究报道基本一致。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直径≤0.5cm的结节大部分为良性,而直径>1cm的结节则以恶性为主,位于原发性肺癌同一叶的结节更容易转变为恶性,并且结节与病灶的距离与恶变的可能性呈正比关系[5]。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肺癌患者CT检查,通过观察结节的边缘、性质、位置以及直径等,能够准确判断肺内小结节的良恶性,为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有效依据,并且还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聂成刚,谢华辉,柯红,王正林. 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CT检测的临床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8):98-99.
[2]王建. 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CT检测价值观察[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4):1099-1101.
[3]张文玉,黄勇,申洪明,李文武. 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CT诊断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11):1604-1608.
[4]徐伟凌,张军. 体检人员肺内小结节CT特征与良恶性结果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6,13(04):58-61.
[5]沈春林. 肺内小结节良恶性采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1):42-43.
论文作者:王伏明,黄细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5
标签:肺癌论文; 患者论文; 直径论文; 病灶论文; 边缘论文; 价值论文; 原发性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