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原则。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对其进行一期根治术,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手术,15例患者痊愈出院,未曾发生并发症。8例新生儿患者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有2例新生儿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治疗后,23例新生儿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VP)、肺动脉内径(PA)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需要在早期就开始治疗,而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原则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66-02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发展,心脏外科手术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逐步趋向新生儿方向[1]。但新生儿患者由于自身体质弱,体内脏器还未发育成熟,代偿能力较弱,因而进行手术后,其手术创伤以及体外循环打击后容易发生器官功能紊乱现象,因此,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手术围术期的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一共25例。其中,男性小儿患者15例,女性小儿患者10例,体重2.1~3.5kg,平均体重(2.4±0.5)kg,年龄5~25d,平均年龄(11.5±3.4)d。其中包括中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1例,法洛氏四联症4例,其中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4例,其中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三房心3例,其中1例合并中室间隔缺损,单心室合并多发畸形3例。25例新生儿患者中,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有13例,有6例新生儿患者有缺氧发作情况。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首先,对25例新生儿患者采用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胸片以及超声心动图等。其次,做好术前护理准备,(1)对患儿进行鼻导管吸氧,保持患儿的安静,将床头稍微抬高,以此来降低回心血量,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2)采用地高辛强心,控制新生儿患者心衰状况,采用速尿利尿来增强患者心功能,同时还需要运用硝普钠、依那普利等扩张容量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增强新生儿射血功能[2]。(3)采用前列腺素E减弱重度肺动脉高压,保持动脉导管的开放,增强新生儿心功能储备。
1.2.2手术方法 25例新生儿均进行全身麻醉,然后采用体外循环一期根治术。体外循环时间为(68.15±32.05)min,术中转流时(48.54±21.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44±13.32)min。手术术式包括以下几种:Switch手术、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三房心矫正术、中室间隔缺损补片修补术、中室间隔缺损直缝术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2.3术后处理 首先,对所有新生儿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密切观察监测新生儿患者的动脉血气,并且依据血气数据不断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其次,在新生儿缓则右心房插管,测量中心静脉压,在股动脉插管测量血压,持续3d。再次,采用多巴胺等药物促进新生儿患者血管活性增强[3]。对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患者采用硝普钠以及前列腺素E的吸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新生儿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治疗前后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患者平均肺动脉压(MPVP)、肺动脉内径(PA)以及主动脉内径(AO)。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计数资料取率(%),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或t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手术治疗,15例患者术后15d出院,未曾发生并发症。8例新生儿患者发生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肾功能损伤、低心排综合征等。其中包括气胸2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1例、心律失常8例、切口感染2例,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有2例新生儿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属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死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
2.2 23例新生儿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比较
治疗后,23例新生儿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
3.讨论
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手术原则主要表现为时机的选择。耽误手术时机,很有可能造成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从而使得病死率上升。另外,尽早手术也能够降低心脏畸形对新生儿身体发育的影响[4]。本次研究中,13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MPVP)、肺动脉内径(PA)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明显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内径(AO)与治疗前没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后,需要对术前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治疗,从而增强新生儿患者的心肌能量储备,增强手术耐受力,这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在手术中,需要保护新生儿患者的心肌,避免心肌损伤。新生儿的心脏幼小,因而手术要求更加精细,不准确的操作很有可能造成心肌损伤[5]。再次,手术后呼吸管理也是重要原则,新生儿的耗氧量比较大,容易引起肺功能障碍,因此需要调整呼吸机参数,正确机械通气。经过手术,15例患者痊愈出院,未曾发生并发症。8例新生儿患者发生并发症,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有2例新生儿患者死亡,病死率为8%。治疗后,23例新生儿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心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患者,需要在早期就开始治疗,而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建斌,陈欣欣,崔虎军等.73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时机选择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2,33(8):579-581.
[2]刘侠君,董薇,张立军等.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47例临床分析[J].天津医药,2004,32(11):674-676.
[3]韩玲.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C].//第二届超声诊断安全阈值及胎儿畸形研讨会论文集.2005:66-67.
[4]苏肇伉.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的进展[C].//第七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9-16.
[5]舒慧玲,胡志娟.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的呼吸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196-197.
论文作者:孔祥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者论文; 肺动脉论文; 先天性论文; 心脏病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