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春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内科疾病实施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预防性护理)各60例.观察感染情况,评估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试验组医院感染发生5例(8.3%),护理满意57例(95.0%);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14例(23.3%),护理满意50例(8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老年;呼吸内科;预防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49-01
数据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抵抗力低下,呼吸内科疾病发病人数不断增加,也提高了医院感染率[1].如何控制感染发生、降低死亡率,成为医护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了预防性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总结在防控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2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依据?实用内科学?[2],患者年龄在60周岁以上,经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后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同时排除认知障碍患者、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前发生感染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35例(58.3%),女性25例(41.7%);年龄处于61—82岁阶段内,平均(68.8±1.6)岁;包括支气管扩张8例、哮喘14例、气管炎38例.在试验组中,男性31例(51.7%),女性29例(48.3%);年龄处于60—79岁阶段内,平均(69.4±2.0)岁;包括支气管扩张6例、哮喘15例、气管炎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是实施隔离措施,加强病情监测,做好病房管理、用药指导、生活饮食干预等基础的护理操作.1.2.2 试验组 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1)感染监控.完善呼吸内科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内的空气、物体表面、手部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细菌数量达到控制标准.开展护理工作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满足感染防治指南中的要求.(2)切断传播途径.第一,洗手.研究表明,护理人员手上容易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通过规范洗手能够将细菌数量减少至100个以内[3].因此,在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者气管切开、插管前后,都要规范洗手;危重患者实施护理操作要戴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第二,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含有病原菌,因此要控制咳痰次数,使用吸痰设备时消毒导管;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操作,更换的套管要经过无菌处理.第三,呼吸器械管理.临床上经常使用呼吸机、氧气瓶、雾化器等,在使用前严格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和患者的呼吸系统接触过的器械.(3)健康宣教.首先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培训,将感染防控纳入到工作考核中,保证每位患者各自拥有一套护理用具,多使用一次性用品,减少有创治疗时间[4].对于存在意识障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发生压疮.通过监测体温、白细胞水平,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感染症状.最后对患者家属宣传疾病知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操作,自觉减少探视时间和次数.(4)支持治疗和心理干预.一方面,对患者实施全身性支持治疗,有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开展侵入性治疗前,严格考虑患者的适应证、禁忌症,并采用消毒隔离制度.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尽量满足护理需求;获得家庭支持,多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可以和治愈患者进行交谈,以增强治疗信心,提高临床依从性.(5)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展病原学检查,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要求能够满足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状态要求,在达到抗感染的同时,避免菌群失衡.还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以此作出用药调整.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2)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从健康教育、医患沟通、技能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定,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1.4 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医院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5例,感染率为8.3%;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14例,感染率为23.3%.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在医院感染率上的比较(n,%)
3 讨论临床针对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的研究表明,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较多,除呼吸系统退行性病变之外,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或插管、留置导尿管、滥用抗生素等都是影响因素[5].选择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避免感染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文中试验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分别从感染监控、切断传播途径、健康宣教、支持治疗和心理干预、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开展护理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充分考虑到感染影响因素和老年患者的护理需求.该方案的应用,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疾病认知和抵抗力为主,以积极防治感染为辅,最终起到降低感染发生率的目标,为患者的恢复提供有利条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0例试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只有8.3%,低于对照组的23.3%,和张春燕等人的研究数据接近[6].患者护理满意率达到95.0%,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老年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2153.[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20):1234.[3] 刘海燕,袁海鸥,龙月云等.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03):525-526.[4] 张江平,董杰,刘燕,等.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50-3251.[5] 陈熙.老年呼吸到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850.[6] 张春燕,刘玲.预防性护理管理在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74-2076.
论文作者:徐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患者论文; 预防性论文; 内科论文; 医院论文; 呼吸论文; 老年论文; 发生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