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这与宋代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一语不谋而合。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科学地设计和实施课堂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移,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结构。本文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有效提问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科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意味着学生已经开始积极思考和深思。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方面,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问,科学地提出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帮助学生发展新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您应该适当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热情回答问题,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利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营造热烈的讨论氛围。在讲解新题目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已学知识,适当归纳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与分享中,能够获得比较全面地认知。
一、结合学生的兴趣设问,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课堂问题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动下积极融入学习过程。首先,教师应善于提出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密切关注问题的答案,产生对知识的渴望。其次,教师应善于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通过创造一个直观而生动的问题情境,学生将会好奇并让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讲授七年级《整式的运算》时,创设如下教学情境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两位数,在按如下顺序运算:1)用这个两位数减去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2)再把所得的数的各数位上的数相加;3)再乘以15减去88,结果等于多少呢?全班同学在纸上写的数虽然不相同,结果却都一样,同学们面面相觑,感到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大家产生强烈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说:“如果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本节知识。”既紧紧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所学新知识上,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结合重难点设问,加深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许多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这些知识的困难,课堂可以分层次地设置问题,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从浅到深思考,逐步突破困难。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问题与知识点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升华到理论上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注意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通过问题将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圆周角定理”时,针对同一条弧上的圆周角与其所对应的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为了辅助学生理解,可首先向学生提问:在同一弧上的圆周角有几个?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三种图形,让学生观察圆周角与圆心角有什么关系?通过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层层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三、激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激励学生自主提问,则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创设令学生因疑而问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想问”“善问”“会问”。在教学“变量与函数”内容时,我们就这样一道题:“一个矩形的周长为60,其中一边长为10,求这个矩形的面积。”启发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认真思索和热烈讨论后提出:“边长还可以取其他的值吗?”“若其中一边长为15,20,25,矩形的面积是多少呢?”“什么时候面积最大?”“若设面积为S,其中一边长为X,S如何表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并将他们的提问公开化,让全班共享,从而使问题的提出者获得成就感,逐渐形成生疑、质疑、解疑的良好心理素质。
四、注意启发诱导,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初中数学课堂教师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望,还能促进他们知识的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验证勾股定理”时,我在引导学生重温“勾股定理”后,先让学生拿出四个相同形状的直角纸板进行实验,实验前启发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动手用拼图的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看谁的方法多,哪种方法最好。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大胆实践,探索出多种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再引导学生想办法用火柴盒用拼图的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整个用拼图的方法来验证勾股定理过程不仅充分发挥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而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提问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人而异
提问涉及的问题应该是广泛的,要合理分配被问对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困难和适当的问题,以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使成绩差的学生有机会参与问答。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的梯度: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尖子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提问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消除中等生与学困生回答问题的畏惧心理,培养各层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一节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个探索性问题打开学生的思路:“同学们观察到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呢?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吗?”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减轻了学生负担,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教师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大家能说说得出上述结论的理由吗?”在这样的问题启发下,学生又开始主动探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达到了课堂提问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一定要适度适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而重视每一次提问对课堂教学起到的推动作用.
六、科学评价
在课堂上提问的过程应该是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最后是老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以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为此,教师在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必须仔细聆听。无论是对还是错,教师都应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评价的时候多采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也可以采用一些肢体语言或者表情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要尊重学生并心平气和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及时纠正,这样才可以鼓励学生下次更加积极的回答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七、结束语
数学教学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科学问题非常重要。为了拥有主动的思维过程以获得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有适当的课堂问题。在当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课堂问题的效果,真正在课堂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文鑫.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3.
论文作者:王治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勾股定理论文; 知识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圆周角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