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管理实施前后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及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论文_元博

药学管理实施前后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及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论文_元博

(国润(天津)大药房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管理实施前后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及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12月间医院门诊临床开具的42张用药处方(实施药学管理前组),另抽取2017年1—12月间医院门诊临床开具的42张用药处方(实施药学管理后组);比较两组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差异。结果:实施药学管理后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P<0.05)。结论:实施药学管理可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药学管理;合理用药;常规管理;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349-01

人们加强了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患者在与疾病进行抗争的过程中也逐渐达成了药物治疗的共识。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一些医院门诊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存在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为了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药学管理来规范用药。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抽取2016年1—12月间医院门诊临床开具的42张用药处方(实施药学管理前组),另抽取2017年1—12月间医院门诊临床开具的42张用药处方(实施药学管理后组)。实施药学管理后组患者(男21例,女21例)其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12例、消化系统疾病11例、神经系统疾病8例、循环系统疾病11例。实施药学管理前组患者(男24例,女18例)其类型为呼吸系统疾病14例、消化系统疾病9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循环系统疾病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经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研究方法。(1)实施药学管理前组患者,由医生开具用药处方,药师根据处方调配处方药品,待患者拿药时告知其药效、服用时间、剂量及不良反应的注意事项。实施药学管理后组患者,其实施药学管理方法,按:1)成立药学管理会,由医生、药师及护士共同监管,制订完善的用药管理流程,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完善其知识框架,购进新药时为医护人员普及药物剂量、药效及不良反应知识,同时总结患者服药后的反应,重视培养医护人员责任意识,便于其工作时从严要求自己。2)由专业医师将所有药物使用说明、作用、注意事项等内容录入电脑,同时将处方用药输入电脑,医者开具用药处方时可与信息系统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不当之处予调整。3)完善监管机制、进行医药改革,实现医药分离,完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给予优秀员工物质及精神奖励,激发其工作热情,监管团队不定时抽检处方用药情况,保证药物质量数量符合规定。4)医生开具处方后,由药剂师按方调配齐药品后,交由另一名医生进行核对,所有药品出具均有电子记录,医者为患者提供药品处方,将其制成手册,详细记录药物功效、剂量、不良反应,服药期间注意事项及应急处理措施,医者需保留患者个人信息,定期进行电话访问,以便发现药方有误时及时召回药物。(2)开展药学管理组:对药物采取有针对的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医院药师和有关人员定期向各个科室开展有关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具体包括各种精神用药、抗生素、精神药物的使用规则等。同时,药师还需要每天审核门诊处方,在发现不合理处方后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做好与相关医师的沟通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药师还需要及时记录不合理处方,并做好相应的汇总分析反馈,将分析反馈结果上报给上级临床医师。对于各个科室的用药情况,医院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察和评价方法,确定用药标准,对于不按照要求用药的人员需要予以相应的处罚。2)在医院适合的位置上建立专门的药物咨询处。通过药物咨询处的建立为患者用药提供及时服务。药物咨询处还可通过宣传的方式向患者讲授合理用药的知识,提醒患者做好用药预防工作,并对各个用药结果进行记录、汇总,以供相关药师研究。3)制定用药制度。医院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医院发展实际情况和有关法律制定合理用药制度,编订符合实际的医院用药手册,组织医院全体员工定期学习。

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差异。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施药学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比较实施药学管理后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为7.14%低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为23.81%(P<0.05)。实施药学管理前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

实施药学管理前后患者对治疗服务满意度比较实施药学管理后组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为 90.48% 高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为 71.43%(P<0.05)。实施药学管理前后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

3.实施药学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实施药学管理后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90%(5/42),其中给药方式错误1例、未做过敏试验2例、剂量错误1例、重复用药1例;而实施药学管理前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30.95%(13/42),给药方式错误3例、未做过敏试验4例、剂量错误2例、重复用药4例。实施药学管理后组优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P<0.05)。

三、讨论

近几年,医院中门诊处方用药不合理现象频发,这些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临床医疗治疗效果,而且还影响了医院的形象,降低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不利于医院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为促进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相关门诊医师加强学习,并做好药学干预工作,实现对药物的合理用药,从而提升临床医药治疗效果。加大药学管理力度,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再教育,严格规划用药管理流程,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再教育,将用药管理工作规范化细致化,组建专业监管团队,严格管控药物管理工作,对于违规操作者先纠正其不良行为,事后告知其错误及危害,给予处罚,如处方当天有效,若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有效期,但必须经医生及药剂师确认,期限不得超过3 d,规范书写方式,可选择电子打印版,防止书写混乱影响配药及患者服用,同时医者可列举药物清单,标明药物服用时间、剂量、功效、不良反应及禁忌,对于易过敏药物,护士可先组织患者进行过敏检查,必要时可选择替代药物,以减少对患者身体损伤,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在分析药学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结果显示:实施药学管理后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低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患者对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实施药学管理前组(P<0.05),即医院实行药学管理,可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当前,药品众多、种类繁杂,且同1种药品不同规格其药效也不尽相同,医者应准确把握药品特性,以便最大程度发挥药物功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所有药师均持证上岗,定期进行考查,每月总结工作中的失误,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培训,便于工作人员互相监督,以减少工作失误,同时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病情及意愿选择适宜给药方式,重视随访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督促患者服药检查,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总之,通过对药物的合理利用能够提升临床医疗治疗效果,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院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为此,需要医院药事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用药,不断提升药事管理服务水平,进而更好地促进医院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然.药学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2017.

[2]刘兴菊.药学管理实施前后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及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2017.

[3]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 刘波.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08)

论文作者:元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9

标签:;  ;  ;  ;  ;  ;  ;  ;  

药学管理实施前后对合理用药的影响及其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分析论文_元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