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只等闲——《旅游地理》地理选修课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万水千山论文,选修课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设计思路
高中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学生面临高考,功课多,时间紧,若选修课全在课堂上安排学习有一定难度。然而,地理课的每个选修模块对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是学生形成科学的、完备的资源观、环境观的内容支持。把选修课放在网络上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学、多方位地学,从而真正体现选修课程的意义,解决师资紧、时间紧、课时紧等多重矛盾。
《旅游地理》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选修率高,其知识内涵丰富,包含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兼容了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因此选择《旅游地理》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为选修课提供有效的教学模式参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3)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5)了解旅游开发与区域开发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交流欣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一些旅游景观的说明和分析,培养学生对祖国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2)通过对旅游景观的欣赏,以及对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要协调发展等的阐述,使学生认识到在旅游活动中应处理好与旅游客体及其背景环境的关系,从而端正旅游活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设计
1.学时设计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类、综合评价,2学时;第二节:旅游景观的欣赏,2学时;第三节:旅游与区域发展,1学时。
2.学生活动设计
(1)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上进行展示交流。
(2)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3)上网查询并下载旅游景区的信息,设计一份模拟旅游活动方案。
(4)设计一条本地“一日游”的旅游线路。
(5)由学生自己担任导游,开展一次体验性的导游活动。
(6)讨论到某地旅游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
(7)结合本地实际,组织一次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会。
(8)将学生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
3.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旅游地理》选修课学习网站(www.hfedu.net/kejian/ly)。
四、教学过程(部分)
第二节 旅游景观的欣赏
1.分析教材
教材中用两节课来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但并没有从艺术的角度,而是从地理的角度讲述旅游景观欣赏的一些基本要求。如此安排,原因有三。第一,景观欣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同一景观,不同的人观看后所得的感受不同;第二,从艺术的角度讲旅游景观的欣赏,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学生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第三,地理课讲旅游景观的欣赏,主要目的应是阐明旅游主体怎样更好地观赏旅游景观,而不是艺术意义上的欣赏。
大纲中要求分别讲述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人文景观的欣赏。从欣赏要求的角度看,两者是共通的。所以,教材从总体上讲述旅游景观的欣赏,但是在每个标题下,讲述的内容或侧重于自然景观,或侧重于人文景观。
旅游景观的欣赏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典型景观的照片,并配有适当的文字说明,但不可能对所讲到的每个内容都联系实例。因此,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国内外著名的旅游景观,或联系学生的亲身感受,或联系当地的旅游景观。对于教材中提到的欣赏内容,也可有所选择。例如,在每个标题下,重点讲述一至两个内容,使学生举一反三,以理解标题中提到的欣赏要求。
2.内容选讲
(1)选择观赏位置
师:教材中提到的对各种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主要应抓住距离、角度和俯视或仰视三种变化。不过,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中不能绝对化。因为同一景观,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来看,观感都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电脑三维图像,举出四个实例对同一景观从不同位置观赏得到的不同感观进行说明,如武陵源群峰、黄果树瀑布、洞庭湖与岳阳楼、漓江。让学生上专题网站分组查找世界上著名的瀑布如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南美洲的伊瓜苏瀑布等,与岳阳楼齐名的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昆明大观楼等图片。
让学生上网分组查找地貌从不同观赏角度看酷似某造型的景观:石,如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等;峡谷,如我国的长江三峡、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溶洞,如桂林的芦笛岩等。这些奇特景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把握观赏时机的重要性
教师分别从一年中的季节变化、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及天气变化,以及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等方面说明把握观赏时机的重要性。对于景观随季节、时间、天气的变化,联系当地的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特定时间出现的景象,除教材中提到的青海湖候鸟外,著名的还有钱塘江大潮、大理的“蝴蝶会”等。此外,还有些景象需要有特定的气象条件才能出现,如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等。这些地理景象由教师提供线索,学生在专题网站中分组查找。
(3)山景有山景的特点,园林有园林的景趣
师:雄、奇、险、秀分别是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的特点。观山景若不抓住其特点,就会不得要领,茫然觉得此山与彼山无异。
插入学生活动,交流曾经观山景的体会。
师:同样道理,欣赏其他类型的景观也要抓住其特点。为保持自然景观欣赏和人文景观欣赏的平衡,在此以园林为例,侧重于人文景观的欣赏。教材主要介绍了园林常用的构景手法。了解这些构景手法,是欣赏园林的基础,否则入园林中则如坠云烟,理不清头绪,岂谈欣赏。园林设计如说书、讲故事,为顺应观者的心理需求,有序幕、发展、高潮和结束。这主要是通过主景和配景的有机组合并用游览线路的合理串联来实现的。
教师配合教材内容和专题学习网站的资源具体讲解中国园林中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园林景趣。
(4)欣赏旅游景观,应能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师:在自然景观中修建的人文景观,要依自然之势,与自然协调统一,并突出自然。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只能作为自然景观的陪衬,而不能喧宾夺主(借用多媒体,以寺庙和塔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非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也要与地理环境和谐统一。(借用多媒体,以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和南方园林中的建筑为例,具体分析园林建筑与地理环境相协调而形成的不同风格。)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单元教材“自学园地”中的阅读篇,让学生上网收集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初中地理中已讲过)的特点说明风土民情也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本活动题为基础,举当地某知名建筑为例,让学生就其与环境的关系(协调或不协调)展开讨论。
(5)以情观景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这部分涉及的内容已超出地理学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景观欣赏能力不无益处,但对学生不做硬性要求。本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引导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结合教材的适当内容来进行。如果学生就某篇诗文的景观描写,或谈出观赏某种景观时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联想,教学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