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指导工作的基本对策论文_王莉莉

浅谈加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指导工作的基本对策论文_王莉莉

王莉莉 湖北省当阳市窑湾小学 444100

【摘要】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农村小学如何针对学生的阅读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课标要求,做到让学生有书读、爱读书、会读书是一个重要课题。只有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249-02

阅读是小学生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实践证明,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和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语言知识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学生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同时要求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等。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小学。分析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多数为留守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二是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学生阅读资源有限,读书的形式单一,阅读范围比较狭窄,通常都是课本中的文章;三是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回到家里就看电视,沉迷于游戏和动画片中,主动读书的人很少或仅限于语文书,涉及课外书籍几乎没有;四是缺乏阅读指导训练,学校和家长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措施不得力,没有及时地督促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生缺少正确的阅读方法,拿到书只凭兴趣对有生动的情节或新鲜的内容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读不思,思而不深,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即使做笔记也只是完成任务,摘抄一些词语、句子,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想。上述问题无形中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阅读和作文能力低下,阅读教学效果甚微。如何针对农村小学实际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拙见。

1、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书读

1.1开放图书室、组建班级“图书角”。近年来,图书室条件明显改善,学校要开放图书室,将图书资源“共享”,分班级排好阅读时间表,利用课外时间由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到图书室阅读,并进行阅读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分享读书心得,绘制图书推荐报等内容;在学校集中活动场地设立书吧,组建班级“图书角”,为学生提供喜爱的书籍,在校园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有书读,形成一种全校“群体阅读”的风气。

1.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每个学生自带3-5本书参加漂流活动,一学期每位学生就可以阅读班上总人数的3-5倍书籍,漂流活动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同时利用班会时间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存放在图书角内的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1.3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延伸。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自习、晚活动、就寝前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利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程,保证学生能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1.4优化读书环境。在教室、走廊墙面上,装点书画、诗词作品,增添校园文化气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余时间,校红领巾广播室可播放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环境与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

1.5争取家长支持,要求每位家长为学生提供10本左右的课外读物。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授课、微信等现代网络平台和家长沟通,宣传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寻求家长的支持,每学期保证能为学生提高不少于10本的课文读物,尽量为学生提供个人的学习空间,方便学习和阅读。

2、激发兴趣,寓读于乐,让学生爱读书

2.1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告诉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喜欢做,愿意做,才能够做好。也就是说,兴趣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前提。由此可见,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除了靠挖掘教材本身的感染力外,还需要创设良好的情境吸引力和教师设问、启发性语言的诱惑力来实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有许多儿童喜欢的寓言故事、童话,这些文章对儿童有很强的吸引力。阅读时,教师要在范读上多下功夫,尽量使自己进入“角色”,通过口语艺术再现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故事中的形象美,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引领学生自觉地朗读、默读,抓住学生的兴奋心情,设置有趣的思考题,引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读书、读好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2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2.3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3、加强指导,搭建平台,让学生会读书

3.1搭建沟通平台,让学生读有所获。学生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有效的读书方法。因此,作为读书的指导者,应通过班级空间、微信、qq群的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等,积极引导,让学生读有所获。

3.2搭建分享平台,让学生交流互动。由学生干部组织,让学生利用晨读前、午阅前时间进行阅读展示,将自己喜爱的故事、诗歌、散文等朗读出来,分享给在校学生。该活动既能提高农村孩子的胆量,增长见识,更能让学生相互交流,爱上阅读、乐于阅读。

3.3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学校可以组织红领巾编辑部,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刊登在校级网站或校报上,也可利用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文印刷出来时,当学的读书文章获奖时,学生就有一种体验成功的快乐,阅读、写作的兴趣将会更加浓厚,阅读就会伴随一生成为学生终身的行为。

论文作者:王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浅谈加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指导工作的基本对策论文_王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