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斜率公式求函数的值域(论文文献综述)
危志刚[1](2022)在《高三数学复习课应如何开展解题教学——以“函数值域的求法”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解题教学是高三复习课的重头戏,解题教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率.如何开展高质量的解题教学成为高三复习课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函数值域的求法"为例,呈现高三复习课中解题教学开展的基本路线,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学宗旨.
朱云[2](2020)在《高中数学函数化归思想的应用与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是学生课程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科目,它富有逻辑性、抽象性、严密性。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经常会运用到各种数学解题方法,其中包括化归与转化法。化归方法能够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可以大大地提升解题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笔者选择了高中函数解题中化归思想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学化归思想的本质、理论依据和研究背景。经过调查和分析高中教材,笔者发现化归思想在高中函数解题中运用颇多,因此在文章的第四章对高中函数常见问题的基本型化归作了表述和举例,在第五章讲述了函数问题中的基本化归方法。由于笔者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学生,给学生提供最巧妙的解题方法,并且应该具备透过数学方法看到数学思想的能力。因此笔者选择了 T市五所高中的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高中教师对于函数解题中化归思想的掌握与课堂中应用的程度如何,并且在第六章进行了相关分析。总结出如下结论:(1)高中数学教师本身缺乏有关函数化归思想的主题培训;(2)教师缺乏系统化提升自身函数化归思想水平的环节;(3)高中数学教师普遍意识到函数化归思想的重要性;(4)在贯彻化归思想的函数教学方面,教师重视不够或者面对实践的困难;(5)多数教师认为在高三开设函数化归思想的专题教学课比较合适;(6)对于高中的知识点,教师认为函数解题中最容易渗透化归思想。在文献查阅、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经验请教、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第七章笔者给出一些渗透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并针对如何提高高中生函数化归思想解题应用能力提出了笔者的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帮助。
付苗苗[3](2020)在《高二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为适应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课标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提出了新要求。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教育应该具有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而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学习迁移能力,只有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才能进行创新与实践。甚至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提出了“为迁移而教”的口号,足以证明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调查,以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符合新课标理念。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测试调查法,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对数学学习迁移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概括总结。这二章:阐述了学习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的种类以及迁移理论的发展,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第三章:对高二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情况的调查与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学优生的数学学习迁移意识比学困生强;高二学生对于学过的旧知识比较容易发生迁移,对于未学的新知识比较不容易发生迁移;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知识的迁移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优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比学困生强;经过一学期对学生迁移规律的使用,在学期之末学困生与学优生的数学学习迁移能力均有所提高。第四章:根据上述调查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数学学习迁移的一系列教学策略,并设计了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教学案例。其中促进数学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分别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数学的类比迁移;强调对知识的概括总结;教授学生解题的策略;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对“四基”的掌握。第五章: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欠缺、思想认识的不足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研究不足。数学学习迁移能够使数学认知结构的功能更强大,将个体已有的数学知识、技能有效地转化为数学能力。我们应重视迁移规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促进正迁移,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地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田飞[4](2019)在《数形搭配,求三角函数值域》文中提出数形结合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具体化,实现了抽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相互转化,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把握,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本文就数形结合在求三角函数值域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探讨,希望促进学生对该思想的深入掌握.
吴岐[5](2019)在《2019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文中指出2019年高考数学卷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和创意,令人眼前一亮。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出,任何结构与题型都可能出现在未来的高考试卷中,考生应该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要打破"八股"式的考试思维,明确否定了那种大量反复刷题、低水平重复训练的"榨油式"教学模式,也暗示高中数学教学理念应该回归到"四基、四能",着重培养考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独立思考习惯,突出重点,灵活考查数学本质。下表为2016~2019全国卷数学压轴题考点及题型分布情况统计,从中可见压轴题命题的新变化。
陈晓明[6](2019)在《对一道最值题的变式与推广》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一道旧教材上的求解函数最值题为例,对其解法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挖掘其变式与推广,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达到有效教学,并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反思中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
寇旭艳[7](2019)在《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平时的考试题还是高考题,很多都与数形结合有关.有些题如果不用数形结合法来求解,运用常规方法来解要么难度很大,要么就解不出来.如果解题时能巧妙地结合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非常容易得到答案.
王惠敏[8](2018)在《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及其矫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生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在理解和应用的过程中锻炼并提高思维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部分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远没有达到课标要求,他们在理解某些知识的过程中会顺着思路走偏方向,会感觉困惑或得出错误结论,这些现象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受哲学解释学为“偏见”正名的启发,本研究提出高中生在解码教师或文本给出的正确信息时,因为个人的知识结构特点和选择倾向不同,形成存在偏差或缺失的信息认知,即“知识误解”。这种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初步认识,是一种无形的知识体系。研究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目的是找到高中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关键原因,把学习数学困难的高中生从“以错为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不回避并乐观面对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接纳并善待关于数学知识的任何不同想法、话语及错误结论,对“知识误解”保持更加积极开放的态度,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乐学数学,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本研究体现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重要价值,为数学教育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误解理论的研究贡献一份高中数学教学方面的素材。本论文先进行文献研究,然后界定“知识误解”核心概念,建构出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及其矫正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通过教学观察与反思、教师访谈、学生访谈、调查问卷等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整理,通过行动研究的小循环,对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及其矫正进行研究。首先分别从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的不同视角阐释“知识误解”,然后详细排查高中数学教材必修模块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和习题等基础知识,筛选出学生容易生成的“知识误解”现象,对其进行分类、归因。“知识误解”按照文本分类,有教材、作业、课外习题与试卷中的“知识误解”;按照引起“知识误解”的语言因素分为语音、语义、符号、图形等方面的“知识误解”;按“知识误解”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关系分为两类:纵向的和横向的“知识误解”。“知识误解”归因于语词的有限性、语音的复杂性、语义的差异性、符号的抽象性、图形的直观性等客观因素,归因于视野狭窄、生活概念影响、喻体不当、挂靠错位、观察力不够等主观因素。“知识误解”有不完整、不清晰、不稳定、可应用等特性,具体表现为欠缺性、碎片性、模糊性、隐蔽性、动态性、多元性、可控性、创造性等特征。以“知识误解”的分类、特性及归因与效果为依据,论文对“知识误解”的矫正依据、原则、标准、途径和具体方法分别进行归纳整理。“知识误解”的矫正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与可行性;“知识误解”的矫正原则有及时性、主动性、适度性、宽容性、具体性等;“知识误解”矫正的标志有三点,聚焦误解原点,比较正误区别,学生有顿悟发生;“知识误解”矫正的途径有有效的互动交往、作业和测试反馈、问卷调查与分析、学生自学与反思;“知识误解”的矫正方法有基于教材中概念“知识误解”的归谬法、模型法、画图法、图解法等和公式的归纳法、演绎法、同化法、实验法、举例法、演示法等共九种具体方法,基于解题策略的降低要求法、及时清零法、函数自我比较法、两种函数归类法、拓展条件法、逆向分析法等六种方法,基于学生自我分析的教师了解法、学生交流法、口头考察法、考察性书面作业、行动沙龙、自我检查、相互检查等方法。在矫正数学“知识误解”的行动研究中,研究者从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生成数学“知识误解”的深层原因进行探索,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待“知识误解”态度的转变、发现并表达“知识误解”能力的提升、矫正“知识误解”后的学习成绩显着提高为主线,对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矫正的过程进行阐述。在一个对比成绩的行动研究中,以两个班级的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分析,得出两个班级的数学学习成绩在前两次测试中没有显着差异,在第三次测试中存在显着差异,“知识误解”矫正班的数学成绩水平高于用传统方法答疑的班级,并且数据的标准差较低。因此,“知识误解”的矫正对高中生的学习效果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发现,(1)“知识误解”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知识误解”具有不完整、不清晰、不稳定、可应用等特性;(3)“知识误解”矫正要遵循及时、主动、适度、宽容、具体等原则;(4)“知识误解”的矫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本研究从哲学、语言学角度研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把误解理论与高中生数学学习实践相结合,并对教学实践中的“知识误解”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是一种新尝试。研究者认为今后还可以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1)本研究的校本教研化还不够深入;(2)由于研究时间和实际条件的限制,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因研究水平有限,收集到的资料没有被充分利用。在实际教学中还有更多的“知识误解”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使之更加全面与系统化,为广大数学教师有效地矫正学生的“知识误解”提供直接参考,也为其他学科教学提供教学方法参考。
冯耀庆[9](2018)在《中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与录制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数学教育”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数学教育技术成为改革传统数学教育的利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数学微课也许是改善传统教学且符合课程标准倡导的利器之一。虽然微课比较普遍,但良莠不齐,如何设计和优化数学微课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整理微课概念的相关文献、微课研究现状的概述、微课应用的相关研究、微课设计与录制的研究现状;其次,探讨中学数学微课设计的基本理论;然后重点探讨了微课教学设计与微课录制的策略,其中,微课教学设计策略分为:分析学情策略、分析知识策略、设计目标策略、设计模式策略、设计方法策略、设计方案策略。微课录制策略分为:语言策略、讲解策略、提问策略、反馈策略、呈现策略、编辑策略;最后,基于弗赖登塔尔教育思想、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以及波利亚数学解题思想,具体探讨了数学概念微课、数学定理微课、数学公式微课、数学解题微课等四种微课类型的优化设计策略。在实践研究方面,通过行动研究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应用理论与策略设计不同类型的微课,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分析数学微课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接着,针对中学生、师范生、一线专家进一步调研,对比分析数学微课设计策略的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策略设计的数学微课对中学生的知识理解、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具有较为积极地影响;原版与优化版微课具有显着差异,其中优化版微课占优;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微课持较为积极的态度。
李健康[10](2018)在《对近年来全国一卷理科数学解析几何的命题分析》文中认为解析几何作为高考数学试题的几何压轴题,历年来对于高三的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恐惧感,该题目一般分成两问,第一问属于较为基础的基础知识或概念的运用,求解,一般求圆锥曲线的解析式或轨迹或其它,难道中等;主要就是第二问较为复杂,设及到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无从入手,或难于入手,或虽初步尝试解答,其后由于参数多变,无法应对,终是无功而返!有感于此,本人对2014-2017年度全国一卷、二卷、三卷
二、利用斜率公式求函数的值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斜率公式求函数的值域(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三数学复习课应如何开展解题教学——以“函数值域的求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从简单的做起 |
2 形成初步技能 |
3 做到灵活变通 |
4 重视迁移能力 |
5 强化选择意识 |
6 结束语 |
(2)高中数学函数化归思想的应用与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研究背景 |
1.1 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概述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国外研究现状 |
2、研究内容 |
3、研究目的 |
4、研究意义 |
5、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5.1 研究思路 |
5.2 研究方法 |
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1、关于化归思想方法的概念界定 |
1.1 数学思想方法 |
1.2 化归思想方法 |
2、关于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论研究 |
2.1 化归思想方法的作用 |
2.2 化归思想方法的策略 |
2.3 化归思想方法的步骤 |
2.4 常见的转化与化归方法 |
3、关于化归思想方法的应用研究 |
第三章 理论依据 |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
4、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理论 |
5、建构主义学习观 |
第四章 高中函数常见问题中的基本型化归 |
1、高中基本型函数二次函数 |
1.1 高中二次函数的主要性质 |
1.2 高中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 |
1.3 以二次函数为基本型的常见类型函数 |
2 、高中基本型函数y=ax+b/x函数 |
2.1 y=ax+b/x函数的主要性质 |
2.2 可化归为y=ax+b/x函数常见类型函数 |
3、高中基本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
3.1 正弦型函数的主要知识点 |
3.2 可化归为正弦型函数的常见函数类型 |
4、正切函数与万能公式的化归作用 |
第五章 常见函数化归问题的基本方法 |
1、换元法 |
2、分离参数法 |
3、数形结合法 |
4、导数法 |
第六章 调查设计与结果分析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2.1 问卷调查对象 |
2.2 访谈对象 |
3、调查时间 |
4、问卷编制剖析 |
5、访谈内容分析 |
6、关于教师函数化归思想问卷调查的分析 |
7、关于教师函数化归思想访谈记录的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
1、结论 |
1.1 问卷调查结论 |
1.2 访谈调查结论 |
1.3 研究结论 |
2、反思 |
2.1 如何提升学生函数解题中化归思想方法的应用能力 |
2.2 问卷编制方面 |
2.3 样本容量方面 |
2.4 研究深度方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问卷调查统计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附录四: 访谈结果记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二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
2.1 学习迁移的概念 |
2.2 学习迁移的种类 |
2.3 学习迁移理论的发展 |
2.3.1 传统的迁移理论 |
2.3.2 当前的迁移理论 |
2.4 数学学习迁移 |
2.4.1 数学学习迁移的概述 |
2.4.2 影响数学学习迁移的因素 |
第3章 高二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的调查 |
3.1 高二学生数学学习迁移意识情况调查研究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1.3 结果分析 |
3.2 高二学生新旧知识迁移能力情况调查研究 |
3.2.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3.2.2 高二学生对新旧知识迁移能力的比较 |
3.2.3 不同水平学生在新旧知识迁移能力上的比较 |
3.3 迁移规律的使用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 |
3.3.1 调查目的与方法 |
3.3.2 迁移规律的使用对学困生迁移能力的影响 |
3.3.3 迁移规律的使用对学优生迁移能力的影响 |
第4章 促使学生学习迁移能力提高的教学策略 |
4.1 促进数学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
4.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4.1.2 注重数学的类比迁移 |
4.1.3 强调对知识的概括总结 |
4.1.4 教授学生解题的策略 |
4.1.5 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
4.1.6 注重对“四基”的掌握 |
4.2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 |
第5章 结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致谢 |
(4)数形搭配,求三角函数值域(论文提纲范文)
一、公式搭桥,数形结合求值域 |
二、化简解析式,凭图像判值域 |
三、简洁明了,以形助数求值域 |
(5)2019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解析几何 |
命题趋势 |
备考方略 |
真题分析 |
实战训练 |
导数 |
命题趋势 |
备考方略 |
真题分析 |
实战训练 |
概率统计 |
命题趋势 |
备考方略 |
真题分析 |
实战训练 |
(6)对一道最值题的变式与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题目呈现 |
2 解法探析 |
3 推广变式 |
4 结束语 |
(7)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集合的有关问题 |
1. 利用数轴解决集合的运算问题 |
2.利用韦恩图解决集合的问题 |
二、利用数形结合求方程根的个数 |
三、利用数形结合求不等式的解集 |
四、利用数形结合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
五、利用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
1. 利用数形结合求分段函数的值域 |
2.利用数形结合求分式类型函数的值域 |
3.利用数形结合求含有根式类型函数的最值 |
(8)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及其矫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问题聚焦 |
(三) 研究意义与创新 |
二、文献综述 |
(一) 国内文献梳理 |
(二) 国外文献梳理 |
(三) 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四、核心概念及研究边界 |
(一) “知识误解” |
(二) “知识误解”矫正 |
(三) 高中生与数学学习 |
第二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的认识、分类与归因 |
一、“知识误解”的多元阐释 |
(一) “知识误解”的哲学阐释 |
(二) “知识误解”的心理学意蕴 |
(三) “知识误解”的教学论理解 |
二、“知识误解”的分类 |
(一) “知识误解”按文本分类 |
(二) “知识误解”按语言因素分类 |
(三) “知识误解”按逻辑关系分类 |
三、“知识误解”的特性 |
(一) “知识误解”的不完整性 |
(二) “知识误解”的不清晰性 |
(三) “知识误解”的不稳定性 |
(四) “知识误解”的可利用性 |
四、“知识误解”的归因与效果 |
(一) “知识误解”的归因 |
(二) “知识误解”的效果 |
第三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矫正的依据、原则和方法 |
一、“知识误解”矫正的认识 |
(一) “知识误解”矫正的可能性 |
(二) “知识误解”矫正的可行性 |
(三) “知识误解”矫正的必要性 |
二、“知识误解”矫正的原则 |
(一) 及时性原则 |
(二) 主动性原则 |
(三) 适度性原则 |
(四) 宽容性原则 |
(五) 具体性原则 |
三、“知识误解”矫正的标志 |
(一) 聚焦误解原点 |
(二) 比较正误区别 |
(三) 学生有顿悟发生 |
四、“知识误解”矫正的途径 |
(一) 有效的互动交往 |
(二) 作业和测试反馈 |
(三) 问卷调查与分析 |
(四) 学生自学与反思 |
五、“知识误解”矫正的方法 |
(一) 基于教材内容 |
(二) 基于解题策略 |
(三) 基于学生自省 |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矫正的实践探索 |
一、研究设计 |
(一) 行动研究设计 |
(二) 行动研究的准备 |
(三) 教学设计构思 |
二、行动研究过程和分析 |
(一) “知识误解”成为学生的热词 |
(二) 行动研究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三) “知识误解”矫正的书面记录 |
(四) “知识误解”矫正的行动延伸 |
三、“知识误解”行动研究的结束和讨论 |
(一) “知识误解”矫正与传统答疑的效果对比准备 |
(二) “知识误解”矫正与传统答疑的效果对比 |
(三) “知识误解”矫正的效果讨论 |
(四) “知识误解”矫正的行动研究思考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一) “知识误解”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
(二) “知识误解”具有不完整、不清晰、不稳定、可应用等特性 |
(三) “知识误解”矫正要遵循及时、主动、适度、宽容、具体等原则 |
(四) “知识误解”的矫正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
二、研究展望 |
(一) 本研究的不足 |
(二) 本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中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与录制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理论要求 |
(二)现实诉求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微课概念的界定 |
二、微课研究现状的概述 |
(一)微课研究关注度分析 |
(二)微课研究学者简述 |
(三)微课研究内容统计 |
三、微课应用的概述 |
(一)微课应用的发展 |
(二)数学微课应用的概述 |
四、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与录制的概述 |
(一)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概述 |
(二)录制微课的方法的概述 |
五、相关研究综述简评 |
第3章 中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
一、中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
(一)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思想 |
(二)波利亚数学教育思想的概述 |
(三)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论 |
二、中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
(一)分析学情策略 |
(二)分析知识策略 |
(三)设计目标策略 |
(四)设计模式策略 |
(五)设计方法策略 |
(六)设计方案策略 |
第4章 中学数学微课录制设计的基本策略 |
一、语言策略 |
二、讲解策略 |
三、提问策略 |
四、反馈策略 |
五、呈现策略 |
(一)微课呈现方式 |
(二)微课呈现原则 |
(三)微课呈现方法 |
六、编辑策略 |
(一)微课录制策略 |
(二)声音精加工策略 |
(三)视频精加工策略 |
第5章 中学数学微课设计的案例与评价 |
一、数学概念微课的设计案例 |
(一)函数的概念微课设计 |
(二)函数的概念微课实录与分析 |
(三)函数的概念微课调查分析 |
二、数学定理微课的设计案例 |
(一)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微课设计 |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微课实录与分析 |
(三)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调查分析 |
三、数学公式微课的设计案例 |
(一)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微课设计 |
(二)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微课实录与分析 |
(三)直线的斜率公式的调查分析 |
四、数学解题微课的设计案例 |
(一)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的微课设计 |
(二)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的微课实录与分析 |
(三)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的调查分析 |
五、微课教学效果调查总体分析 |
(一)针对高中生微课学习的调查问卷分析 |
(二)针对本科生的微课调查对比分析 |
(三)针对一线教师对微课评价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6章 回顾、反思与展望 |
一、理论研究的回顾 |
(一)对基于数学教育理论的整合与借鉴的回顾 |
(二)对构建微课设计与微课录制策略的回顾 |
二、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一)对基于数学教育理论的整合与借鉴的反思与展望 |
(二)对构建微课设计与微课录制策略的反思与展望 |
三、实践研究的回顾 |
四、实践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利用斜率公式求函数的值域(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三数学复习课应如何开展解题教学——以“函数值域的求法”为例[J]. 危志刚. 中学数学月刊, 2022(02)
- [2]高中数学函数化归思想的应用与调查研究[D]. 朱云. 扬州大学, 2020(05)
- [3]高二学生数学学习迁移能力调查及教学策略研究[D]. 付苗苗.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4]数形搭配,求三角函数值域[J]. 田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21)
- [5]2019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J]. 吴岐. 招生考试通讯(高考版), 2019(11)
- [6]对一道最值题的变式与推广[J]. 陈晓明. 理科考试研究, 2019(11)
- [7]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 寇旭艳.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4)
- [8]高中生数学学习中的“知识误解”及其矫正研究[D]. 王惠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8(12)
- [9]中学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与录制策略的研究[D]. 冯耀庆.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10]对近年来全国一卷理科数学解析几何的命题分析[J]. 李健康.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