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目前电力系统中由于电缆线路运行时间长、电缆终端头老化及遇到用电高峰及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电缆终端头故障的问题,本项目组研制出一种便携式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该装置利用伸缩折弯成型的原理将电缆分开并折弯成型,方便实际操作使用,减少备品备件的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
关键词:电缆终端头;折弯成型;组合
引言
电缆终端头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及建筑等多个行业,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能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集防水、应力控制屏蔽及绝缘于一体。日常电力作业中电缆终端是安装在电缆末端,使电缆与其它电气设备或架空输导线相连接,并维持绝缘直至连接点的装置。中低压电缆终端主要分为户内终端和户外终端。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电缆线路运行时间长,部分电缆终端及中间头严重老化,当遇到用电高峰、强对流天气或外力破坏时,电缆终端便成了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发生故障。因此在周期检查中往往需要根据现场运行情况每1-3年进行停电检查一次,同时室外电缆终端头每个月也要巡检一次。
由于电缆终端在发生故障后抢修时需要重新制作,而电缆终端的制作包括多个步骤,分别是割断多余电缆、电缆保护层的剥切、导体连接、包绕绝缘(或收缩管材)、安装接头外壳、灌注绝缘剂、进行密封处理等。而其中实现这些制作过程需要把三芯电缆分开折弯成型,一来便于剥铜屏蔽层、半导电层,二来要保证三相间安全距离由于电缆线芯都是用铜或铝制作,硬度较大。目前操作人员通常用撬杠将三芯电缆分开折弯成型,但是存在一个弊端,容易损伤电缆绝缘,造成电缆终端重新制作,从而降低了电缆终端制作成功率,延误抢修时间,造成资源浪费,有违公司提倡的“三节约”原则。
一、前期研究工作及技术开发过程
项目前期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设计技术路线、提出课题研究方法及对现有技术进行分析的研究。
(1)技术路线的设计
通过文献搜集、研究分析和项目组成员反复讨论,提出本项目的技术路线,以使得整个项目可以有序推进,技术路线可按照如下所示的流程图进行:
现场勘查——>提出设备的技术指标——>查阅资料——>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工程制作——>现场试验——>存在的问题——>改进升级——>试验成功并完成技术报告——>完成
(2)提出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用图书馆、档案馆以及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查找得到的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和研究。
实地调查法:为更好地了解电缆终端抢修工作难度大的原因,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大量资料以统计分析,从而探讨检修困难的原因。
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解决电缆终端抢修工作存在问题的案例进行持续追踪调查,进行剖析,深入研究,总结经验。
分析归纳法:研究分析查阅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内容并合理分类,根据比较研究及案例分析的结果,总结归纳电缆终端抢修工作中有借鉴意义的做法和经验。
(3)现有技术的分析的研究
经过现场调研和分析,发现目前电缆终端抢修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电缆线路运行时间长,部分电缆终端及中间头严重老化,当遇到用电高峰、强对流天气或外力破坏时,电缆终端便成了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发生故障等。针对以上的问题,研制出一款便携式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提出一种便携式折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该工具利用伸缩折弯成型的原理将电缆分开并折弯成型,无需用撬杠便能快捷将三芯电缆分开,方便实际操作的使用,同时减少备品备件的损耗和浪费,为企业节省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
三、技术关键
本课题通过对目前电缆终端抢修工作的调研,清晰掌握目前工作存在的问题,设计出适合电缆终端抢修工作的便携式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该装置的设计原理及技术关键如下:
(1)本装置利用伸缩原理,在工具杆体设置了伸缩元件,能根据使用情况自动伸缩,同时运用轻便的材质,使操作人员携带更方便;
(2)本装置利用折弯成型的技术设计使装置无需使用撬杠便能快速将三芯电缆分开并折弯成型。避免了因使用撬杠将三芯电缆分开造成的损伤电缆绝缘,造成电缆终端重新制作的情况。
四、具体实施方案
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现场勘查,项目组先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主要为项目资料收集及调研,从而明确设计目标,并根据设计目标追踪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
第二阶段: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其包括完成便携式折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的总体方案的设计,完成设备结构、连接关系的方案设计,利用相关软件绘制设计方案图,经多方讨论设计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再筛选出最适合的方案,明确最终的方案。
第三阶段:开始便携式折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的试制,其包括完成原材料的对比选择与采购,零部件的加工,再按照设计图进行镶嵌,最后完成装置的装配。
第四阶段:对完成装配的便携式折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进行检验及测试。通过对装置进行调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装置进行改进升级。
第五阶段:工具改进后再到实地进行多次试验,试验成功并完成设计的技术
文档的整理及完成整个项目。
第六阶段:对项目工作进行回访,咨询使用该装置的工作人员对装置的使用效果评价及提出不足之处,以便后期能对装置进行更新改造,以便更好地满足电缆终端头抢修工作的使用要求。
五、应用效益
(1)经济指标
本课题研究的便携式折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实现了快速折弯成型的操作,避免了目前因用撬杠将三芯电缆分开造成的损伤电缆绝缘及造成电缆终端重新制作的情况。使用时只需直接套上该装置便能快速将三芯电缆分开并折弯成型,防止了电缆边缘遭到损坏,不但提到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对应备品备件的损耗,为企业节省资金,符合公司提倡的“三节约”原则。同时装置能提高电缆终端制作成功率,易于操作,提高了电力抢修工作的安全性,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2)社会综合效益
通过本课题研制装置的应用,实现了无需使用撬杠便能快速将三芯电缆分开并折弯成型的操作,降低了在操作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践工作中是具有积极工作意义的,也可以在应用过程中充分体现时间效益。同时在推广过程中也非常方便,因为从理解和应用操作方面都非常简单,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对供电缆抢修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六、结论
本课题研究一款便携式折电缆头折弯成型组合装置,该装置能取代传统的使用撬杠将三芯电缆撬开的工序,折弯成型的技术设计使装置无需使用撬杠便能快速将三芯电缆分开并折弯成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电气用品的损耗,为企业节省成本,同时也保障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作,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成果具有通用性,适用于电力、化工、工业制造等行业,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黄威,夏新民.电力电缆头制作与故障测寻[J].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终端和接头[J].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3] 艾占生.10kV电力电缆接头安装图集[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杨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3
标签:电缆论文; 终端论文; 装置论文; 组合论文; 撬杠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