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爱的桥梁》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_戴 哲 林

《架起爱的桥梁》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_戴 哲 林

摘要: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离异家庭的学生越来越多,家庭重组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也给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案例方式,通过形成背景、实施策略和实施效果等环节呈现了学生心理疏导、家庭离异学生心理状态、行为分析以及爱在问题学生转化的作用等内容。为学校心理老师针对此类学生提供了较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形成背景

近年来,我国家庭离婚率一直呈现走高态势,班级中离异家庭孩子在特殊家庭中占有很高比例。这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虽然每个离异家庭发生的原因各自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生活向孩子亮起了红灯,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思想行为上和健全家庭的孩子有所不同。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健康成才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完整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和教育下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从而有利孩子的正常发展。相反,如果家庭破裂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品质及外在行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而且这种不良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因此,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是班级的一员,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到整个班级,更关系到Ta个人成长。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关注他们,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人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尤其是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更容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心理问题。下面是我在2012年当七年级年班主任时的一个学生心理转化工作案例。

二、实施策略

(一)基本资料

通过各方面调查了解学生基本资料。朱某某,女,14岁,店子镇辛朱村人,七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后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患脑瘫,生活不能自理,由奶奶照顾。朱某开学时各方面表现积极主动,且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活泼好动,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老师有礼貌,很热情,虽然有时也有任性,但总体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因此我让她担任学习委员,大约在两个月(期中考试)以后,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情绪变化无常,稍不如意就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多次顶撞老师。个人生活没有规律,卫生习惯较差。学习上有时不能严格自律,上课有时不专心听讲,成绩有所下降,没有真正起到学习委员的作用。再后来发现她虽然外表活泼,但内心有自卑感,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平时对将自卑故意隐藏,对外表现为自负。感情不稳定,容易情绪化。不但没有起到学习委员的作用,还出现了厌学情绪。

(二)通过家访了解学生背景,了解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的社会原因

我经过三次家访了解到朱某和爷爷奶奶住在村西南的小院内,环境简陋,生活条件差。和奶奶交流了解到她在小学时三年级时父亲离异,母亲另嫁邻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其缺少照料。此后她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由奶奶照顾。孩子长期以来缺少家庭关爱。进入初中以来,她每周六到邻村母亲那里,由于愧疚心理,妈妈对其放纵的多,严格要求少。家庭支持系统缺失,导致孩子长期以来缺少关注和关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到来了,孩子初步出现自卑而又敏感的心理反应。一旦受到外界较强刺激,很容易和他人发生冲突和内心理冲突。

(三)找准时机和孩子自然接触,建立信任关系。

一段时期以来,朱某早自习时常会是最后一个来到教室,自习课随意出入;在生活上经常由于内务整理不合格受到批评,在班内她个人物品摆放地杂乱无章,多次提醒没有明显改进。当她学习上遇到困难和考试成绩不佳的时,她会表现得焦虑不安、时而灰心丧气,时而对人发脾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与多方面的了解,我感到了她的种种表现是受到家庭的困扰。由于家庭结构的忽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没有了父母保护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得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产生自卑心理。爷爷奶奶对她是爱护有余,可实际上这些爱更多是溺爱。我认识到如果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反而会更糟。长此下去,会对她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于是我利用在体育课学生自由活动时间,晚休前老师查宿舍时间,每次学生考试后以及她情绪异常时,自然的以关怀的态度接近她,和她分析每次事件的利弊,每种情绪的长短。

三、制定咨询方案

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咨询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后,孩子有了相决绝问题的主观愿望,于是我通过查资料和下午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和朱某商量制定咨询方案。

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朱同学分析问题,利用理情疗法,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及不适应的情绪与行为。这是最困难最关键的时间。大约用了2个月的时间。朱某自身情况大有改善。

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老师不断鼓励她把在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今后的生活中,尝试着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在糟糕的事件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不断完善人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师生两人的共同努力,孩子有了很大变化。后来这个孩子顺利进入了高中,如今正在上大学。

四、实施效果

(一)咨询效果

首先,我多次家访和奶奶交流共同商讨如何帮助他摆脱心理上的困境。我认识到她不良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和家庭溺爱是有关系的,因此,我和奶奶交流时让其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教育孩子要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我不失时机地和她进行交流。最初我们交换意见时,她总是有所保留,可随着时光的推移,我赢得了她的信任,从我找她谈话过渡到每当她感到困惑的时候她会主动向我倾诉他的苦恼,征求我的意见。我帮她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他各方面问题。经过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终于使她接受了我的建议,目前她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学习成绩也有了回升的迹象。

其次,架起爱的桥梁,使她感受到老师、同学对她的信任与温暖,使其慢慢恢复自信。用爱架起沟通桥梁。就像本案例朱同学,有好几次在她心情很坏时我怎么劝说都是无效的,只有默默地陪在Ta身边,什么都不说。这也说明教育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出效果,因为心结太深Ta的情绪变化无常,需要加倍的耐心和细心用真心和Ta交流,构建心灵相通的桥梁。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耐心,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和责任感,不能一时激情被现实效果打击之后,又过于于消沉,要做好打长期仗的准备,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及其原因,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另外,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要有感情,不能照本宣科,不能生搬硬套,工作时要有人情味儿,本案例中,面对离异家庭孩子的敏感脆弱,工作中需要我们花费无数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真心真情播下希望之种,盼望Ta收获爱的阳光。

(二)离异家庭孩子性格特点分析

通过本案例和查阅资料发现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心理状态上有一些共性表现:

1.敏感脆弱,强烈的自卑感。由于家庭不健全,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欠缺,常感到不如人,比如这位朱同学,平时看不出自卑,甚至因为学习还不错,显得格外自信,但在某些情绪低落时候,就把自卑加倍的反映出来。对一些言辞比一般孩子敏感,不能接受批评,和同学偶有摩擦,也觉得人家是针对Ta。

2.抑郁孤独被遗弃感和怨恨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父母重建家庭后,孩子的物质欲能得到满足,而孤独感、不安全感容易被忽视, 加剧了对父母婚姻的不信任,扩展到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使其出现叛逆心理。

3.自暴自弃、行为习惯差。由于离异对孩子有歉疚感,家长们往往在物质上对孩子百依百顺,而家长工作繁忙,缺少时间和孩子沟通,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也不乐意主动和家长沟通,使得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有时候甚至会故意违反与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离异家庭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包容爱和肯定那些负面情绪和叛逆行为要多关注引导,不然容易误入歧途,在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及时给予表扬,并经常和Ta谈心,慢慢扭转其不良情绪。

结语: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师的教学工作中逐渐得到重视。尤其是对于的家庭结构异常的学生来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恢复成绩,更重要的是可以恢复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人格发育和后续成长乃至社会和谐都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贾秀梅,高惠彬.小学阶段离异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儿童大世界(上半月),2017,(6):23-25.

[2]门芸.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J].人文之友,2019,(24):243-244.

论文作者:戴 哲 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架起爱的桥梁》心理健康教育案例论文_戴 哲 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