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海南经济特区的对策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海南经济特区的对策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海南经济特区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经济特区论文,知识经济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人类的历史上,20世纪正以它辉煌的成就走向终点,一个崭新的流光溢彩的21世纪即将来临。在这新世纪曙光初露的时刻,人们惊奇地发现,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幻想、充满变革、高速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正悄然来到世人面前。世界各国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们都不得不面对它、潜心研究它,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也必须正视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抓住机遇,发展海南,使海南特区经济腾飞。

一、知识经济对海南发展经济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以大量消耗原材料、能源为特征的传统工业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形态,是建立在人类创造的高新科技成果和知识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按照OECD《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的定义,其基本含义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逐步积累的产物;是知识作用于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是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日益深化,科技与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高级化的结果。世界银行1998年10月发表的《知识促进发展》报告强调,知识是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说,知识经济的来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我们海南经济特区的建设也将产生严重的挑战。

(一)信息网络的建立将削弱海南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

当今已进入知识信息的年代。现在,几张光盘可以存放一个传统图书馆的信息量,在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含储2 年《人民日报》的内容。国际互联网的开通,更使信息传递走上高速公路,使世界一下子变得极其狭小,国与国之间的界线在信息交流中逐渐消失。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网络化、全球化、商务电子化和知识产权化的特点使海南当初建立经济特区时确立的“窗口”功能,即全国可以利用特区观察了解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世界各国也可以通过特区来观察和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现在,全世界的人在互联网上就可以了解经济特区的许多情况;特区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观察世界各国的发展变化。因此,面对信息在国际互联网上交流的挑战,海南经济特区如何发挥优势,应当作出自己的选择。

(二)海南发展经济要发挥科技的作用

据统计,在发达国家GNP的增长中, 科技进步因素的贡献率自本世纪初开始一直呈增长趋势。本世纪初为5%~20%, 五六十年代提高到50%,及至80年代已上升到60%~80%。我国的上海,科技因素的贡献率也已超过30%。而海南有人计算在“八五”期间还不到20%。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历史已证明,经济越发达,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其作用明显地超过资本和劳力的作用。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在投入生产的成本中,高科技投入已占90%,而其它成本只占10%。可见,海南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较全国平均水平更高的增长速度,必须极端重视和加大科技知识投入的比例。因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具有乘数作用。如何运用和发挥科学技术的乘数作用,将是海南人面对的又一重大挑战。

(三)以高科技改变海南的产业结构

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高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中,将导致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产品制造模式将转向创制知识密集型及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大规模集中型的生产方式将向规模适度的、分散的生产方式转变;一些新型产业如网络经济、在线经济和软件产业、信息产业、电子贸易等将迅速兴起。海南目前实施的“一省两地”(即新兴工业省、热带农业基地、旅游度假胜地)产业结构政策将在知识经济面前经受考验并发生重大的变化。如何摆脱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把高新技术运用到“一省两地”的建设中去,提高海南的产业发展水平,让高新技术真正起核心和关键作用,将是海南经济建设的又一项重大挑战。

(四)经济活动的演变将降低海南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经济活动的空间、经济组织的基本形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活动空间将从本地区或本国扩大为全球范围内的跨国行为;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将从金字塔式的管理体制转变为网络化的平面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将从竞争对抗走向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联盟关系。企业的竞争优势,将从传统的对资源的占有、加工、营销产品的能力等方面转向以科技知识为基础的竞争能力上来,它包括觅集、创造和更新智力资产的能力;智力资本和有形资本的有效结合能力;通过智力资本实现的资源最佳配置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等。面对这一形势,每一个企业都只能在知识密集、信息密集的产业链上实现其价值。只有具备更多知识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因此,海南企业依靠地理位置和资源依托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将很快丧失。海南企业怎样在智力资本配置上重新确立竞争优势,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出的一个严重的挑战。

(五)海南要提高人口素质水平

现在,知识已不仅仅是力量,更是机会;知识不仅仅是可兑现的资本,更是新财富的源泉。因此,掌握高新知识的人才将是新时代的宠儿。知识型的劳动者将从过去的后台走向今日的前台,将成为社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的投入已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积累将决定就业的起点和就业结构以及收入的高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只有拥有越来越多掌握雄厚知识的人才,才能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较高的生产率。因此,这一形势将对人口素质和智力水平较低的地区或国家形成强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不能培育出一大批高智力水平的人才,如不能普遍提高全体人口的素质,将会使本地区或本国在知识经济时代陷于极其被动的境地。联系到目前海南的人口素质水平,我们不禁深感忧虑。

二、发达国家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启示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为之振奋。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对知识经济觉悟最早、行动最快,因此也占据了最有利的主动地位。观察和了解他们的动向与成败得失,对我们制定对策还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美国是最早抓住知识经济机遇的国家。早在80年代,美国率先对科技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他们大力促进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主,包括生物工程、环境工程、材料工程、教育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并以知识与信息作为基本要素和资本的增值手段,促使经济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到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又及时改变“冷战”结束后的科技发展战略,将科技工作重点从军用转向民用,更加积极地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等知识技术产业。自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信息产业带动的。到1997年底,45%的美国家庭都拥有电脑,美国因特网的用户占全世界的54%。高科技的应用促使美国经济近几年来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199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3.9%,创下了9年来的最高记录。

重应用轻基础的经济强国日本,进入90年代后却因科技发展后劲不足而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大大下降。自1992年之后的4年内, 日本经济平均增长不足1%。从1997年底开始, 日本经济更是陷入金融危机的风暴之中。为了追赶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日本已开始调整科技发展战略。1995年11月通过了《科技基本法》,接着又在1996年7 月公布了“科技基本计划”,进一步提出增加科研投入,强化人才培养和加强独创性基础研究等新措施。当年12月,日本政府还决定将科技厅与文部省合并成立“教育科学技术省”,以统一和加强对科学技术的领导。

重基础轻应用的欧盟从总体科技实力上评价,原来接近美国的水平。但从90年代开始,其差距有逐渐扩大之势。欧盟各国的科研投入总和高于日本,为美国的一半多,但由于资金、设备和人力分散,削弱了其总体科研能力。目前,欧盟各国正在总结科技协作发展政策。1997 年7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2OO0年议程》,提出了“将知识化放在优先地位”的口号。后来又发表了《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制定了欧盟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发展战略。

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可能也是亚洲最早觉悟到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国家之一。早在1991年,新加坡政府就已制定了“新加坡综合网”远景规划,把发展资讯科技放在优先的地位。7年来, 政府已投入上亿元用于建设综合网,试图通过综合网的使用提高全民的知识素质,推进高科技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到今年年底,每一个新加坡人都能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每月收费35新元),连接到新加坡综合网。到2OO0年,每个新加坡家庭、办公室、学校和工厂,都将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资讯基础建设协助新加坡成为高效率的物质、服务、资金、人力的交换中心;跨国公司将把新加坡作为最具吸引力的基地;新加坡人民可以通过网络与政府、企业打交道,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品质;新加坡的学生将经由网络多媒体电脑教学,进入全球视野。新加坡总理吴作栋说:“任何一个亚洲经济体,如果因为眼前的危机,忽略或延误资讯科技的发展,无法对资讯科技的发展作好准备,那么它不论在政治或经济力量上,都将因此延误而付出昂贵的代价。”

总之,以上一些发达国家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思考和作为,难道不值得海南经济特区的管理者们深思和借鉴吗?

三、海南怎样面对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海南应当采取哪些对策呢?我们既不能在知识经济兴起时惊慌失措,也不能陷入盲动。要从海南的岛情、实情出发,紧紧依靠祖国大陆,充分发挥大特区的政策优势开创海南知识经济的新时期。笔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一些方面作出选择:

(一)制定海南中长期知识经济发展战略

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一个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省份。全面地制定中长期知识经济发展规划尤其重要。它对于加强宏观指导,突出科技重点项目,避免盲目性,减少失误性,消除资金投入的浪费具有现实意义。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这样的各具特色的发展规划;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东盟的“科技发展中期计划”、埃及的“国家科技政策框架和战略”以及巴西的“工业竞争力支持计划”等等,都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建议省政府动员岛内外、甚至国内外的科技力量,深入研究岛情和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制定出海南省中长期知识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这对于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和研究知识经济,指导海南在未来21世纪的经济行为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结合“一省两地”重点发展高科技的产业

我们不能盲目地跟着国内外一些地区或国家的模式跑,而应当坚持“一省两地”的产业结构指导方针,重点发展一批紧密联系海南实际的科技产业。应在市场导向的前提下,着重考虑:产品微型化、轻型化、无污染的行业;本地已有一定技术力量基础的产业;本地已创出名牌的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本地有条件进行技术开发的新型产业;根据比较利益原则可以从国际市场上引进技术产业等。下大力气通过深化改革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并使之成为海南技术开发的主体,从而使“一省两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三)高科技风险投资融资渠道多元化

资金紧缺、科技投入不足是影响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对于海南目前的经济环境来说,这更是一个制约“瓶颈”。海南要发展高科技产业,资金从何而来?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发挥特区政策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吸引外资;另一条是动员本地力量,面向社会公众筹集和利用社会资金。具体来说,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和银行贷款支持那些风险较小的高技术企业;可以根据高科技、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向岛内外公开发行中长期风险债券,组建风险投资基金或各种风险投资公司。其中包括允许外商在海南建立独资或合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此外还要争取一些高技术股份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市以筹集更多的资金。融资渠道多元化是海南的合理选择。

(四)从改革教育体制入手全面提高海南人口素质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据统计,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本要素在企业总要素中的作用分量仅为20%左右,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和财力资本。原因是我国人口素质水平较低。海南的水平可能还要低一些。为此,必须从改革教育入手全面提高海南人口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彻底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从幼儿开始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农村要抓紧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每年可利用寒暑假动员大中学生参加农村扫盲工作,这也是对大中学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教育;要树立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思想意识,为此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每一个人应不断学习,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可考虑类似于新加坡综合网的做法,通过政府、社会、企业、个人一起出力,建设和完善海南公共信息网络,实现海南全岛网上教育和信息交流。海南的大学一定要走出校园,实现学校与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特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的火车头。同时,还要大量引进人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知识和产业。海南人口素质全面提高之日,就是海南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时。

收稿日期:1998—12—21

标签:;  ;  ;  ;  ;  

知识经济与海南经济特区的对策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