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在不断的提高。在长期的应用与探索中,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的积累和创新,使得混凝土施工技术日趋完善,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熟练掌握混凝土进行施工工作前需要的准备工作
1、水泥材料
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工作来说,之所以选择水泥作为最主要的施工材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水泥凝结的时间比较长,可以使胶凝材料的强度不断提升[1]。但是在选择水泥方面也要格外的注意,由于不同的施工环境适合不同类型的水泥品种,所以在进行水泥选择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施工强度方面,也要考虑施工环境。
2、骨料
混凝土的大部分组成物质是骨料,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粗骨料有碎石,细骨料有天然砂或机制砂。粗骨料在配制前,需要检测泥块含量和压实度等指标,海水环境还应检测碱活性及氯离子含量,高强度混凝土细骨料一般选择Ⅱ区中砂。需要注意的是,粗骨料和细骨料进行混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两者的比例级配,合理的级配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
3、掺合料
在混凝土的施工工作的过程中,为了满足施工的特定需要,需要加些掺合料,比如面层有耐磨性要求,需要增加矿粉掺合料。同时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水泥用量,控制材料成本,会选择一些其他的掺合料进行替代,一般情况下,会选择粉煤灰,因为粉煤灰是煤燃烧的固体废弃物,使用它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可以使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不断增长。需要注意的是,粉煤灰不可以大量替代水泥,否则会使混凝土表面开裂,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4、外加剂
事实上,不同的建筑工程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一样,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需要满足设计和规范的强度要求,海洋工程除了需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需要满足耐久性要求。强度要求高的工程需要高强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强度要减少水灰比,但是水灰比太小会造成混凝土流动性差,不利于混凝土施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入减水剂,它可以在混凝土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条件下能减小水灰比,从而提高混凝土强度。北方的水上工程,混凝土受到冰的冻融破坏,会使建筑工程耐久性减弱,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加入引气剂,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
二、建筑房屋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现状和不足之处
1、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现象
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偷工减料现象频繁出现,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选择建筑材料时,不重视材料的质量,以次充好,导致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无法达到规范要求。
2、没有科学地选取材料
1)水泥。在混凝土中,水泥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水泥水化热会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2],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如果没有合理地使用水泥,非常容易造成混凝土产生质量问题,从而使整个建筑工程产生质量问题。
2)外加剂。为提高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一般都会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使混凝土的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外加剂在加入前,需要检测机构按照检验过程和评定标准,对外加剂进行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使用。外加剂使用量的多少需要试验人员根据强度和塌落度等指标综合确定。
3)骨料。很多骨料都存在泥土,泥土过多会降低混凝土的粘聚性,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蜂窝和麻面,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所以在配制前要检查骨料的含泥量,如果超标应该退场,或者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些粗骨料风化较严重,严重降低了自身的强度,所以加入前也需要检测压碎值指标,避免选择一些没有足够强度的石料,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对混凝土原料进行合理选择
第一,确保水泥和主材选择的合理性。混凝土施工是以合理选配施工材料为基础开展的,而混凝土施工材料通常以砂石和水泥为主。具体来讲,材料进场前要确保对水泥的详细检查,关于水泥的质量证明、出厂合格证以及型号等资料缺一不可,这也是保证水泥材料符合相关标准的重要保证。就砂石选择来讲,要以实际工程施工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和立足点。如果对建筑施工质量有着较高要求,那么在对砂石选择时就要将其含泥量和压碎值作为着重考虑和侧重的因素,个别情况还要将砂石碱活性和氯离子含量等纳入到考虑因素当中。同时,还要保证砂石堆放的合理性。在堆放过程中要对砂石粗细骨料类别有清晰的掌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堆放,同时避免与石灰的混淆。此外,还要对砂石原材料进行有效抽检。一般来讲,砂石材质批次不同或相同批次部位不同,其砂石质量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即使选择的砂石具备了试验资料,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要以相关规定为参照进行抽检工作;第二,确保水和外加剂的科学使用。首先,要保证运送到施工中的水的洁净度,其次,在使用外加剂时要基于明确相应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背景下来进行,确保与质量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契合性,最后,要在对外加剂性能、重量、出厂时间等基本信息和性能进行检查的基础上来使用外加剂,确保外加剂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混凝土浇筑时,要对混凝土拌和过程给予时刻关注,避免出现因分层或离析等情况而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的情况。就混凝土卸料而言,要对料斗和搅拌机漏斗的距离予以合理控制,尽量不超过2m。混凝土浇筑时,垂直高度应不大于3m;其次还要对浇筑厚度进行把握,使其始终处于5~10cm范围内。在对混凝土水灰比和坍落度控制时,要以混凝土浇筑高度为依据和参照,以此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整;再次,混凝土拌和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时刻将模板和支架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关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振捣,从而实现对变形情况的有效监测,一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问题,那么就要立即停止浇筑;最后,针对特殊部位予以浇筑时,浇筑时间的合理把握也应引起重视。以处于柱子和墙体相连接位置的梁板浇筑为例来讲,柱子和墙壁是首先要浇筑的地方,待该位置浇筑时间超过一小时后,则再进行梁板的浇筑,以此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混凝土振捣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对于插入式振捣操作来讲,需要严格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一般来讲,振捣半径距离的1.5倍等同于振捣移动的最大间隔距离;第二,针对轻骨料混凝土振捣时,振捣实际移动间隔距离应不超过振捣半径距离;第三,振捣器和模板间的距离通常为振捣半径的一半,同时振捣时还要确保振捣器与触摸板的距离。表面振捣过程中已经完成的振捣边缘是下次振捣的起点所在。
4、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是整个工程的终点,后续养护也必不可少,要确保混凝土水分充足,避免出现因水分不足导致的裂缝和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等问题。尤其对于浇筑振捣后的半天时间来讲,养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对混凝土进行严实覆盖,并按照特定时间对其进行浇水,从而使混凝土表面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就现阶段来讲,浇水是实施混凝土养护的一种重要手段,浇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覆盖浇水养护法是运用较多的浇水方式,此外,围水养护法和浸水养护法也较为常见,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弊端,需要工作人员以实际情况为结合点进行合理选择与应用。一般来讲,浇水时间为七天左右,无论是浇水频率还是次数也是动态变化的,要求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混凝土湿润情况,并在此基础和前提下决定是否进行喷水等。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否合理决定了建筑房屋工程的建设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地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认真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华.关于建筑房屋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门窗,2017(7):114.
[2]陆昶臻.房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534(25):27-28.
论文作者:王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5
标签:混凝土论文; 骨料论文; 水泥论文; 砂石论文; 强度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