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差距,在心里总结危机感的经历,为了大大的提高--看到差距,在内心里对危机感进行总结经验,以便大大提高_田径论文

看差距,在心里总结危机感的经历,为了大大的提高--看到差距,在内心里对危机感进行总结经验,以便大大提高_田径论文

看到差距,心系危机感 总结经验,以求大提高——看到差距,心系危机感 总结经验,以求大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机感论文,总结经验论文,心系论文,差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我们该学习什么

第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已经在瑞典哥德堡降下了帷幕,中国队战绩不佳也已众所周知。我们在此届赛会上,除了参赛本身外,还有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任务,以备战明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

那么我们从此届赛会中应学习些什么呢?看了全部的比赛,我有几点感触颇深。

首先是一批老将仍然表现出高水平。像男子100米前8名的平均年龄达28岁以上;女子百米冠军也达28岁,亚军奥蒂竟达35岁;女子标枪的冠军31岁,男子三级跳打破世界纪录的埃德华兹也已29岁,且该项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前8名中年龄越大,名次越靠前。这再次说明,田径的确是成年人的运动。这是因为成年人经过多年系统训练,容易达到高水平,同时成年人的成绩也较易保持稳定,大赛经验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丰富。

这一现象迫使我们对老运动员的认识必须更新。我们有些选手年纪较小时出了成绩,但一到二十五六岁就考虑退役的问题了,如果我们对此问题深入研究,改进训练安排,是可以避免运动员过早退役的。国家培养一个运动员耗资不小,不容易,延长选手的运动寿命,也可节约许多训练经费。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成绩不错的老运动员,像女子铅球的黄志红、隋新梅等,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经验推广开去。

第二,此次赛会中,我们在技术上大开眼界。三级跳打破世界纪录的动作非常漂亮,看了比赛之后,我们不仅没有泄气,反而更增强了信心。因为埃德华兹既不像美国黑人选手,也不像前苏联选手强调专项技术的动作,而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类型。埃的身材并不高大,我们完全可以学习其技术特点再结合我们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可以这么讲,当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风格的时候,我们很难赢别人。此次在田赛、径赛方面看,技术外观上有一定变化,而我们作为教练员,更应研究技术深层次的变化,用一个专业术语叫“速度节奏”,这是技术的一个灵魂。过去我们往往多研究技术外观的改进,今后应下大功夫对技术内涵作深入研究。

第三是有关赛次的问题。国外一些选手一般都是一个赛次比一个赛次好,而我们则往往是一个赛次不如一个赛次,越跑越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主要牵涉到实力问题,即如何对参加世锦赛的选手训练问题。在国内比赛,对手较弱,我们的选手预、复赛不费什么力气,也是一个赛次比一个赛次好,但在这种高水平比赛中,首轮就必须拿出百分之百的力量,消耗较大。比如说男子跳高的毕宏勇,预赛跳过2.27米,但决赛连2.20米都未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训练的改革。以前我们强调“三从一大”,现在看来有待对这一训练原则作更深层次的理解。

2、中国田径在亚洲面临挑战

从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的成绩看,中国不仅在全世界范围内名次大大退后,而且在亚洲也面临强劲挑战。

除中国之外,此次亚洲各国总体成绩有较大进步,除前苏联的中亚五国在男子链球、男女三级跳、男子撑竿跳、女子100米栏、跳高等项上,继续显示较强实力外,其他以往不引人注目的亚洲国家成绩也有很大突破,像叙利亚的女子7项全能、沙特阿拉伯的男女铁饼、卡塔尔的男子短跑、男子铅球,阿曼的男子短跑等。

除这些新兴国家而外,中国的老对手日本在男子中跑等项上继续显示较强实力,他们进入了男子4乘100米和4乘400米接力两项决赛,男子400米栏两名选手在预赛中一个跑了48.37秒,一个跑了48.64秒,并取得决赛第7名。

中国近些年来一直是亚洲田坛霸主,但本届世锦赛表明,在将来的亚洲比赛中,亚洲各国将从中国手中夺走更多金牌,中国在亚洲面临的危机已开始显现。

不久,我们就将出战亚洲锦标赛,如果亚洲各国强手都参赛,对于目前这种形势的判断将会在亚锦赛上得到验证。

有些项目,我们以前往往强调“人种”问题,对于落后的现状泰然处之,而从亚洲各国的进步看,这种思想是值得推敲的。像日本选手的体能、肌肉类型等与我们很近似,但在男子中跑上一直强于我们。如果我们采取非常措施,改革选材、训练方法,我相信,中国的男子中、长跑应该能在短时期内提高一大截。

挑战与危机已经来临,中国田径若想保持较大优势,唯有在选材、训练、竞赛体制方面进行诸多改革,以更强的实力来迎接挑战,此外别无他途。

3、中国田径要与世界接轨

我以为,在国内有些人有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全运战略”第一,各省之间为争夺全运金牌竞争激烈,拼得凶,训练安排也围绕全运会进行。但内战之后还未恢复,就出来参加大赛,成绩肯定不理想,造成“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老实说,我带队出来比赛压力很大,但在国内进行比赛,我感到更吃力。这种没有世界观念,“丢了西瓜拣芝麻”的做法必须摒弃。

其次,在训练安排上,亦应与世界步伐相一致。在国外,6至8月是每年的赛季,运动员连续参加比赛,对各种比赛适应了,遇到大赛就容易出成绩。相反,我们国内运动员的训练往往围绕一场比赛进行,平时参赛机会很少,一遇大赛,往往就难以把握自己。因为训练的东西不能通过多次比赛来验证,大赛中出现问题就难以挽回。同时,一年中若有两次大赛,也往往是前一场比赛准备多,后一场比赛准备少。如竞走,今年为北京世界杯准备很充分,成绩也很出色,但到准备相对较少的世锦赛时,情况就不理想。

参赛机会少,也出现一个对大赛气氛适应的问题。比如说,赛前准备活动,国内一个小时足矣,而到这种大赛,一个半小时都不够。女子铅球决赛那天下午,我从选手村出发到比赛结束,一共用了4个小时,而国内比赛无论如何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参加这种比赛较少的选手,体力上就耗不起。在国内比赛,一般只有六七百运动员,观众也很少,运动员一进场就能看见自己的教练,比赛起来心里踏实;而世锦赛有1900多名运动员参赛,观众很多,人声嘈杂,选手进场后,许多时候根本就看不到自己的教练在哪里,完全靠自己。

当然,中国田径若想在观念、训练安排、参赛机会等方面与世界接轨,还要涉及诸多问题,亦需要时间,但对此必须重视、深入研究,否则明年奥运会日子不会好过。

标签:;  

看差距,在心里总结危机感的经历,为了大大的提高--看到差距,在内心里对危机感进行总结经验,以便大大提高_田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