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运行周期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经济运行论文,周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建国四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特征是:较长时期保持高
速增长,时有起伏,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既体现了宏观经济运
行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拟运用乘数—加速数原理对我
国经济运行态势进行描述,并进行分析,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乘数—加速数原理的基本内容
(一)乘数原理。
影响国民收入增长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劳动力投入、资
本投入、技术变化等,其中投资支出对国民收入变化最为明显。一定量
的投资支出不仅能促使国民收入增长,而且促使国民收入倍数增长。这
是因为投资支出能带来一轮一轮的消费支出的变化,引起总支出倍数的
增加,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倍数增加。反之,投资支出的减少也会引起国
民收入倍数的减少。这就是乘数原理。
(二)乘数—加速数原理。
1.加速数原理。乘数原理揭示出投资支出变化引起国民收入倍数变
化。反过来,国民收入的变动又引起投资支出的变动。在现代化大生产
条件下,机器生产普遍应用,国民收入增长会引起消费需求的增长,为
满足增长的消费需求,就必须增加大规模投资。收入增加额去除新增投
资额即资本—产出比率,就是加速数。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加速数大
于1。反之,国民收入减少也会引起投资加速度减少。
2.乘数—加速数原理。由于乘数原理作用,一定量新增投资会引起
收入倍数增加,收入增加在加速数原理作用下,又引起投资加速度增加
。但这个过程不是无限进行下去的,因为它要受到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由
资源、劳动力、科技水平共同决定的最大生产能力的限制。当扩张达到
最高点时,整个经济就不再扩张,而是转入收缩过程。收缩过程象扩张
过程一样,在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作用下,是累积地进行的,不过它
也要受到社会维持生存的最低消费水平和总投资不小于零的限制,当收
缩到最低点时,整个经济就不再收缩,而是走出低谷,转向复苏,进入
下一轮经济循环。这就是乘数—加速数原理的作用机制。
二、我国经济周期运行实证分析
乘数—加速数原理在某些方面揭示出了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
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所以这个原理也适用于我国。以下的分析将表明我
国经济运行既具有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的普遍规律,又由
于我国经济制度、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具有自身特点,也呈现出自己的
特殊性。见表1:
表1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
年份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 国民收入周期经济周期极差
投资增长率(i)
增长率(g) i g
1953 × 14.0
┐
195412.1
5.8
│第一
5.8
9.6
1955 2.5
6.4
│周期
195652.8 14.1
│
1957
—6.0
4.5
┘
195884.5 22.0
┐
195931.9
8.2
│第二 147.0 51.7
196031.2 —1.4
│周期
1961
—62.5—29.7 │
1962
—44.1—6.5
┘
196333.7 10.7
┐
196442.2 16.5
│
196530.8 17.0
│第三 68.5 24.2
196617.5 17.0
│周期
1967
—26.3—7.2
│
1968
—19.3—6.5
┘
196962.9 19.3
┐
197049.1 23.3
│第四 64.0 20.4
197113.1
7.0
│周期
1972
—1.1
2.9
┘
1973 6.1
8.3
┐
1974 5.7
1.1
│第五 21.5 11.0
197517.7
8.3
│周期
1976
—3.8 —2.7
┘
1977 4.7
7.8
┐
197822.0 12.3
│第六 32.5
7.4
1979 4.6
7.0
│周期
1980 6.7
6.4
│
1981
—10.5 4.9
┘
198226.6
8.2
┐
198312.6 10.0
│第七 29.2
5.9
198424.5 13.6
│周期
198541.8 13.5
│
198617.7
7.7
┘
198716.2 10.2
┐第八 28.4
7.6
198820.2 11.3
│周期
1989
—8.2
3.7
┘
199015.1
5.1
┐
199124.3
7.7
│第九 30.3 10.7
199245.4 15.4
│周期
199345.2 15.1
┘
资料来源并计算:《中国统计年鉴·1994》第34页
《中国统计年鉴·1993》第35页
1949~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和调整时期,从1953年算起,我们可
以看出国民经济运行的以下基本特征:
1.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有规律地变动。国民收入增长变动有起
有伏,呈现出规律性。据此可以将1953~1993年划分为九个周期(见表
1),周期长度为4~6年不等。 投资增长同国民收入增长变动趋势基本
相符,具有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两者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时间基本
一致;前者增长幅度大,后者增长幅度也大;反之,亦然。
2.投资和国民收入增长变动幅度由剧烈到温和。表现之一:国有单
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国民收入增长率从第二周期看起,其极差分别
由大变小。前者为:147%→68.5%→64.0%→21.5%→32.5%→29.2
%→28.4%→30.3%,后者为:51.7%→24.2%→20.4%→11.0%→7.4
%→5.9%→7.6%→10.7%。表现之二:70年代中期以前,国民收入在
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多次绝对数下降,在70年代中期以后,国民收入是在
增长中起伏变化,表现为增长率的高与低,增长速度的快与慢。可见,
增长变化幅度逐步由剧烈变得温和。
以上我们采用增长率作为研究经济运行态势的主要指标,这种指标
具有局限性:一是它不能准确度量具有长期趋势的经济变量的波动程度
;二是在某种情况下,它不能对经济运行状态作出好坏判断,高增长率
并不意味着好事,低增长率也不一定意味着坏事。为此,引用波动这个
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分析投资波动与国民收入波动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波动是指经济变量实际值对其长期趋势的偏离程度,偏离程度越大,波
动幅度就越大,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偏离程度越小,波动
的幅度就越小,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就越高,见图1。
虚线: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波动
实线:国民收入波动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中国计划出版社第284页
由图1我们不仅看出同表1基本相同的两个特征,还可以进一步看出
以下特征:在70年代初以前,投资波动较国民收入波动是领先的,领先
时间约为1年左右;之后,两者基本呈同步变化, 它表明投资对整个经
济的影响更为直接。
从对表1、图1的描述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国民经济表现出有规律的
周期波动,这种周期波动同投资的周期波动密切相联,这是乘数—加速
数原理作用在我国的具体体现,说明我国经济具有现代化大生产的一般
特征。不仅如此,我国经济运行还呈现出自身特殊性,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结合我国实际对其特殊性作些进一步分析。
1.为什么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收入增长变动由剧烈到温和
建国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由传统的农业经济
逐渐向工业经济转化,70年代中期以前,传统工业体系尚处于形成之中
,由于缺乏建设经验,基础差,家底薄,为尽快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采取粗放式经营,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工业积累严重挤压农业积累,而
农业不仅人均耕地少,积累有限,而且其收成直接受气候影响。因此,
国民经济在经历一段时间高速增长后难以维持,往往迅速地降下来,甚
至出现绝对倒退。70年代中期以后,国民经济发展有所平稳,这是因为
:①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
能力增强,对农业依赖性减弱;②投资类型逐步由财政主导型向信用主
导型转化,投资受行政干预的程度减弱,投资不仅受计划影响,而且受
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③经济成份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国有单位投资在
整个经济中投资比重有所下降,投资主体多元化也使投资期有所分散;
④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在前三十年时间内建立起来的以重工业为主
的工业体系,迅速向以轻工业为先导的产业结构转化,轻工业相对于重
工业而言具有投资少、周转快、数量多、成份复杂、受国家政策影响小
等特点,不像重工业那样,几个或几十个大型项目上马下马就会对整个
国民经济造成震动;⑤经济规律自发调节明显增强及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2.为什么70年代初以后,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
70年代初以前,投资波动较国民收入波动领先一年左右,这是因为
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工业部门,而那时农业产值在整个社会产值中比重较
大,甚至在一半以上,所以主要集中于工业部门的投资对整个国民经济
的影响具有时滞性。70年代初以后,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增大,工业活动
对国民经济活动影响程度加大,投资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不光
如此,而且由于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对国家经济形势日益关注,使得
人们的消费活动及非国有单位投资活动同体现国家政策的国家投资具有
相当一致性,然而这种一哄而上的现象又恰恰反映了人们消费行为及投
资行为的不成熟性。再者,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
八十年代之前是供给,八十年代之后是需求。供给变动受到一定时期资
源利用状况,就业人数、技术水平相对稳定的制约,时滞效应比较明显
。而以投资需求带动的总需求的变动相对于供给要快一些,对国民经济
的影响要明显一些。
三、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上述对我国国民经济周期运行的状态描述和原因分析表明,国民经
济总体上朝健康方向发展,国民经济和投资的震幅由剧烈变得温和,国
民经济承受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国民经济和投资波动幅度仍然偏大,投资活动一哄而上现象仍然严重存
在。这些问题是同我国实行的国有资产投资增长模式相联系的,这种模
式的特点是依靠高储蓄率、转化为高投资率、维持经济高增长率。结果
导致国家投资的范围越来越广,投资负债率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增长速
度超出了国力所能承受的限度,国家不得不依靠强制性大起大落来维持
平衡,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这种投资模式必须进行改革,那么,
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国有资产投资模式呢?我们认为应选择投资范围合理
定位、投资成本有所降低、国民经济中速增长的模式。具体说来:
1.投资范围、投资方向合理定位。在社会经济成份比较复杂,投资主体
多元化的情况下,国家投资重点应定位于基础产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部
门,国家投资要体现国家政策,对其他投资主体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2.投资成本要有所降低,通过银行信贷不失为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要注意投资中负债和资本构成比例,过高的负债率不仅加大投资成
本,而且使投资风险增大。要降低投资成本率,就应改变负债和资本结
构,采取股份制投资方式可以调整负债和资本比例,改善投资结构。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