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达志古建筑保护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9
摘要: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历史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修葺和保存,具有特别浓厚的文化底蕴。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古建筑已成为体现当地文化内涵的重要标识。因此,我们要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古建筑。在对其进行修缮和保护时,会涉及到建筑本身,还会和地方经济、人文风貌、社会和历史渊源等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当前古建筑要解决的的问题不光是对建筑本身进行合理的修缮,还考虑如何使其与周边环境及现代城市生活紧密联系,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和内涵,并与现代社会相融,做到合理利用。基于此本文概述我国古建筑维修与利用相关点,分析现状,提出了改造和开发建议,希望可以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建筑;维修;利用
引言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悠久,在我国的国土领域,屹立着很多的古老建筑。古建筑彰显了我国悠远的历史文明,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以及实用价值。古建筑留给世人的是展示了数千年来中国人们在建筑方面的各种不同的建筑艺术以及技巧。目前,很多的古建筑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损失,所以,对古建筑的维修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对建筑物的原貌进行维护,尽可能地修复其原貌,且要加强利用。
1、古建筑维修的特点和原则
1.1、古建筑维修特点
1.1.1、一致性
古建筑在进行维修中,针对其中出现的损坏构件,要遵守原则“最大限度地维持原貌”以及“最小干预原则”,若是能够利用修补就可以实现构件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无需更换。若是真的没有办法修补,就要用新材料来弥补损坏,而在选择新材料上面应该要保持和原构件的颜色一致,与质地方面保持一致,不能对整个建筑的感觉以及风格造成破坏。所有新材料和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证明切实有效,对文物古迹长期保存无害、无碍,方可使用。科技的发展不断为古建筑的保护提供新的可能性,由于古建筑的不可再生性,新技术必须经过前期试验,包括一定周期的现场试验,证明其对文物古迹无害,确实能够解决所需解决的问题,才能实施。另外,新增和加固的部分应当可以识别,并记入档案。
1.1.2、创新性
由于维修古建筑和修补普通构件不同,应该作为新工程一样对待,维修之前就要立项、规划、设计、监理、招标、现场施工以及竣工交付,工程要在专业的建筑团队的系统化的管理和施工下进行。由于古建筑历史价值具有无限性,而维修又关系到其重大历史价值,但凡出现任何差错,往往均会造成古建筑的缺陷,导致历史的失真。因此,为了保证古建筑的维修,其管理要具有创新性。在常规的工程管理方法基础之上,有效结合古建筑维修的实际特点,进而找到全新的古建筑维修的管理方法,全方位完成古建筑维修的工作,以便于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
1.2、古建筑维修的原则
1.2.1、要不改变文物的原状
由于每个朝代的建筑物结构外形以及要求都有着不同含义,代表了当时的文化传统。所以要尊重建筑物建筑构造形式,不能对其进行随意改变,要基于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及文化习俗足够了解,才能维修建筑物,尽量保持现状。真实、完整地保护古建筑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及其体现这种价值的状态,有效地保护其历史、文化环境,并通过保护来延续其相关的文化传统。
1.2.2、应该遵循当时的构建方法和技巧
古建筑在施工顺序和选用施工方法上都体现着人类的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维修古建筑时,要基于古建筑施工技术以及方法,以实现建筑物整体施工方法的一致性,使建筑物尽可能地维持稳定和耐久性,实现保护古建筑的目的。
1.2.3、要坚持可逆性与可识别性原则
在对古建筑进行维修时,局部结构或个别构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或历史上虽进行过修缮干预,但仍存在不安全因素的部位,采取一些必要的加固补强措施。但这些措施将尽量选择与原构造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有利于文物保护、保存的技术措施,将存在险情的结构或构件,转变到安全稳定状态。同时兼顾可逆性、可识别性特征,为后人的研究、识别,与再度处理留下足够空间。
1.2.4、尊重当地传统习俗,优先采用传统技术,保持建筑独特风貌的原则
在修缮设计时,始终坚持尽可能多地保留不同时期有价值的遗存,保护其传承发展关系,保存其风格样式的丰富性,而不片面追求形式统一和外观一致。同时要求施工单位也须优先采用地方营造手法实施修缮。
2、当前我国古建筑的维修现状
古建筑,通常是指传自古时的陵、宫、楼、塔、殿、寺庙、民居等等,它不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髓,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我们应从多个角度、无条件的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其进行维修与改建。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势必会使古今建筑产生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目前由于人们的社会工作压力很大,为了使工作负担减轻,部分企业就会引进现代化机械设备,它的外形、功能都不和古建筑符合,这些直接制约着古建筑维修和发展。在古建筑中该怎样实现布设水电、消防等方面,最大可能地满足现代人需求等,建筑行业应该深刻去思考这些问题。
在目前如此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已习惯居住在现代化的空间和居所内。就算是之前习惯生活在古建筑的人们,当维修和改造古建筑时,也要搬迁到人口密集以及相对繁华地带,等待生活一段时间后,虽然原有的居所已经修复完毕,都会感到在古建筑内生活和以前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污水排放取暖方式、电线布设以及垃圾存放等问题,这直接困扰着传统民居。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相比于古代社会发展速度迅速,社会以及文明的发展更是十分快速。伴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城市化进程的脚步也加快,一些老房子与城市规划的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就会征迁土地,建立现代化的建筑。另外,古建筑在抵抗灾害方面相对较弱,特别是当遭受雷电、火灾或冰雹天气时,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在建筑行业来说,应该尽量选择科学以及有效的方式,保护维修古建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建筑的数量也在快速减少,在很多城市,一些古老的民居,也在逐步地被现代化的建筑取代,在这样的情境下,应该重视对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进行提高,保护以及维修与后续开发工作要做好。
在我国历史文化的资源非常丰富,给我们后人留存了很多影响深刻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对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进行充分地了解,对古建筑的价值充分利用,延长古建筑的寿命。
3、古建筑维修施工程序和注意事项
3.1、施工程序
为修缮保护工程中避免返工,减少浪费,杜绝古建筑损坏,提高工作效率。分清轻重缓急,讲究科学的施工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3.1.1施工开始之前,首先须在主管单位的主持下,会同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查单位、监督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进行设计文件的技术交底,及施工方问题答疑会审工作。随后由施工单位在现场调研基础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技术设计》文件,报有关单位批准后,转入正式施工阶段。
3.1.2修缮古建筑开工时,施工单位应先行做好选材备料、订砖购瓦、平整场地、搭设架木等前期准备工作。
3.1.3构件编号方案的确立,构件加固或复制的计划,梁架加固方案的细化等各工种、各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均需先行研定。做到计划先行,有的放矢。从人力、物力、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为确保优质完成施工任。
3.2、修缮注意事项
3.2.1要组织工地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文物保护法规,贯彻执行相关施工规范,按照设计要求组织落实各项施工事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物、人身双安全。
3.2.2要按照规定程序做好设计变更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虽然建设单位交付施工单位使用的施工设计文件均为施工有效依据,不得擅自修改。但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文件与文古建筑的实际情况有局部不符或发现了新的暗藏的文物技术信息或文化信息,施工单位有职责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以便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勘查或会商,研究确定技术对策。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后,按新签发的设计文件组织施工。
3.2.3要将文物科技资料的征集整理工作落到实处。古建筑保护工程不同于新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会发现许多原先没有掌握的暗藏信息。利用大修之机,搜集完善齐备的建筑历史技术资料和文物保护档案资料是保护工程相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因此,写好施工日志、拍摄影像资料、测绘记录图纸、搜集匠师题记等相关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内容。
4、古建筑合理利用和建议
现今,古建筑保护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高,更注重于自身知识和弥补和充实以及完善,文化旅游已经是当今时代一项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古建筑被确认为文化发展的中心地位,修葺古建筑及周边环境,被作为许多地方经济发展重要资源。可见,文化遗产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的力量,正在努力、更好地造福人类的当代生活。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不断凸显,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现今正正处于经发展济快速期,不少城市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对古建筑进行过度利用,甚至为了短期经济利益而不惜破坏古建筑。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一方面对旅游景区实施游客量控制,游客限时限量由讲解员带队参观,在游客集结的特殊时期,应编制游客疏导管理预案,将部分超限人流引导至当地其他游览区进行游览;二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制止过度开发或经济利益活动对古建筑造成的负面影响;三是加强了宣传,让全社会、利益相关者、游客等加强保护古建筑意识和观念,深入了解古建筑价值和重要性。
再者,一些古建筑中,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保温、隔热、采光以及通风问题,即使已经利用了现代化技术进行了改善,但是,不管是在使用效果上,还是节能的要求,都和现代人的生活需求不相符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研究以及资金支持,进行正确的引导。
结束语
总之,目前,我国存在着很多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岁月的更迭,这些古建筑面临着保护、维修等问题。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的历史积淀的大国,我国的古建筑带有中国传统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可利用开发旅游资源,结合地方土特产品以及特色小吃,实现对古建筑的开发和保护,使古今建筑保持良好的互动,实现对古建筑保护的同时,加强合理利用。从而取得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新.中国古建筑维修保护价值观[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4,(02):21-25.
[2]倪洁.浅议景区文物古建筑的维修[J].山西建筑,2009,35(18):22-23.
[3]李豹,王金平.古建筑维修施工的技术要求[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0):218-219.
[4]郑承光.谈古建筑木材维护所使用的应力波无损检测[J].山西建筑,2011,37(04):35-36.
论文作者:郭鹏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古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历史论文; 文化论文; 单位论文; 价值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