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视角下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论文_彭桂林

高校学风建设视角下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论文_彭桂林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研究辅导员工作对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学风建设与辅导员工作的关系基础上,找出学风问题及成因,提出辅导员工作推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学风建设

学风是高等院校整体实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立校之本,发展之魂。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刻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健康向上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积极进取,对学生今后发展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工作内容涉及到大学生学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人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因此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认识到辅导员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好辅导员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要点,对建设好高校学风能起到巨大的帮助。

一、辅导员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1.辅导员工作与学风建设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辅导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和班级管理、辅导咨询几大板块,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学风建设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端正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营造严谨、勤学、上进的生活氛围和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两者的工作重心都在于人才培养,共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进步,最终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2.辅导员工作与学风建设在内容上具有交融性

辅导员工作重在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优化学生成长环境。学风建设强调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两者的工作内容相互交叉,彼此呼应。

3.辅导员工作与学风建设作在效果上相辅相成

俗话说“辅导员工作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性日常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有利于良好的学风加快形成。同时,良好的学风有助于学生相互影响,自觉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从而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质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大学生学风问题及成因分析

1. 大学生学风问题

(1)学习动机不足、目标缺失。在经过中学阶段多年的高强度学习之后,进入高校,高压状态转换为宽松状态,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找到新的学习目标,加之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以至于思想产生懈怠,学习动力丧失。再加上社会浮躁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未能正确树立价值观,产生浮躁心理,出现厌学、读书无用论、过早进入社会挣钱等许多不良现象,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

(2)学习态度不端正、兴趣不浓。一方面,由于专业上的“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求进取,学习兴趣不浓,上课应付了事,沉迷于各类光怪陆离的娱乐与游戏生活中,出现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的情况。另一方面,当前高校确实存在着师资力量不均衡,部分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或者新进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学生感觉学习乏味、课堂学习氛围不浓。

(3)学习自律性、主动性欠缺

由于高中时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强压之后的结果,多数学生并未真正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大学的教育模式相对宽松,使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缺乏外在高度监管的情况下,加上大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差,导致部分学生将过多精力消耗在上网、恋爱、逛街或参与社团、兼职等活动上,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学习行为。

(4)学习方法不得当。相较于高中时期的“手把手”教学,大学教师的指导有限,更多的需要依靠自己探索学习的新方法,但部分学生未能迅速的转换学习思维,合理利用学校资源、网络资源,与教师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加之,大学专业课程有一定难度,最终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很好的吸收课堂知识,更不言拓展专业知识,久而久之,产生学习消极情绪,形成不良学风。

2.成因分析

(1)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空间的拓展,社会意识和文化多元化,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趋势,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现下流行的“网红”经济,不用具备高学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只需要博得大众的眼球就能有较高的收入,类似这样的不良社会风气冲击着大学校园,使部分大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心态浮躁,不再平心静气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

(2)滞后的高校建设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第一,处于改革转型时期的高校,存在着教学、管理与社会需求、学生发展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部分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变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设施设备不足,以及网络资源的丰富,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的效果不明显,以至于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三,教学体制不完善、考勤制度难以有效贯彻执行、考务制度不严、教学评价机制单一且影响力度不大等问题,严重的影响着学校学风建设。第四,辅导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一群人,有研究认为,辅导员工作做得好则学风好,反之则不佳,在学风建设中,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更充分的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作用。

(3)教师教风方面。 一方面,教师的教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内容丰富、教学风格新颖、诙谐,更符合当下学生的口味和心理需求,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点头率。然而,部分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不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依旧沿用陈旧、乏味的教学内容,挫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本该是理论知识的讲授者,严谨学术作风的示范者和传播者,但部分教师存在着学术规范不严、不重视教师育人,给高校学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4)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对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一方面,理论基础知识是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即刻反应出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时代的强烈冲击,部分通过网络获得财富的例子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认为即使不认真学习依然能获得成功。第二,对自己的管控能力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未能很好的转变中学生的方法,在没有了高中时期的严格管理之后,不能约束自己,保持学习上的自律。第三,缺乏认真刻苦、持之以恒学习的精神。现阶段的大学生多数为家中掌上明珠,虽然渴望成功,但遇事逃避,不能迎难而上,克服困难,长此以往,产生学习上的畏惧心理。并且,在部分学生中存在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风气,不能甘于寂寞,潜心学习,反而急功近利,不想付出,却想一蹴而就。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缺位和自控能力的缺失是影响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辅导员工作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一)加深思想教育,做好正确学习观引领

1.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学风建设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在大学初始,组织好系列专题教育,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开展,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树立榜样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准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做好新生始业教育,抓住学风建设起点。大学新生像一张“白纸”进入大学,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最佳时期,做好规范养成十分必要。首先,强化学生管理,组织学习大学生管理规定、违纪处分条例、综合测评办法、奖学金评定办法、荣誉称号授予办法、学位授予条例、课堂行为规范、考生守则等系列文件。通过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帮助新生规范行为,明白什么该做、不能做、必须做。其次,建立“班导生”队伍。由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学姐担任新班的班导生,一方面在生活细节上帮助新生,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上,将学长学姐的学习经验传授给新生,让学生之间传递温暖,能够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

3.贯彻职业规划教育,激发学习动力。部分学生由于职业规划不明确,没有找到未来发展方向,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因此,需要在大学不同时期,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规律,分层次分需求,设置不同职业生涯规划主题,分类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大学培养全过程,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生涯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使其在目标追求中,充分利用大学资源,合理规划大学生活,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我。

(二)加深师生沟通,助力教学质量提升

1.组织好新生学业教育。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对自己的学校、专业、教师都不甚了解,会对眼前的一切感到迷茫,为让新生入学后了解所学专业,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生活,加深对任课教师的认识,辅导员需要协调组织好专业教师对新生开展专业教育。通过这样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答新生的疑惑,同时在深刻的了解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学习条件的认可程度,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增强学生的深造和就业信心,帮助新生摆脱迷茫状态。

2.组织师生座谈会。教风是学风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大学的课堂教学特点,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存在不足。简单的网上评教不能满足学生沟通需求,这时就需要辅导员搭建好两者间的“桥梁”,做好师生的沟通协调工作。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会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交流途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及建议,有助于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刻认识教师的教学理念,了解教学环节设计的良苦用心,从而避免简单随意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优劣的行为,损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能够为形成优良学风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高校深厚的学术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似的熏陶和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与校园的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创建良好的学风。

1.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结合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类型多样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服务社会的同时,接触和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学校以外的教育,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园活动。以促进学风建设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开展美术、音乐、体育、语言等形式丰富、积极健康、趣味性与参与性较强的主题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参加,有助于学生走出游戏、走出寝室,在活动中锻炼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在活动中增长才艺、增强自信、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良好的影响。

3.组织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各类的学术报告会、讲座、论坛、专题讨论会、学科竞赛、各类展览等,能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开学生学术视野。竞技类学科竞赛,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关注薄弱环节,保障学风建设效果

1.关怀特殊学生群体,保证整体发展。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一部分特殊学生:经济困难、心理障碍或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同时帮助好这部分学生,才能保证学风建设的整体发展。针对经济困难学生,辅导员需要执行好高校助学政策,做好奖、助、贷、补、减、缓和勤工助学等相关工作,不让任何一名同学因为经济原因,出现辍学、退学的情况,让学生安心学习,树立自信。针对心理障碍学生,辅导员需要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心状况,解决学生因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家庭矛盾等造成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针对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员应该因材施教,客观分析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方法技巧、生活作息习惯等,帮助学生正视问题、分析原因、转变态度、确立学习生涯规划和目标。

2.加强家校联合,共建教育合力。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家庭的任务,需要双方的相互配合。辅导员在新生报道时,组织召开家长见面会,由各院系领导和任课老师全面系统地向家长介绍学院的基本情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及未来就业前景。主动收集家长通讯录,并将辅导员的联系方式告知家长,让家长与学校保持长期的联系,就学生成长成才的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当学生遇到学业困难、心理困难、经济困难时,家庭和学校能及时顺畅沟通,共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业,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各方的资源,收到家长对学校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赵锋 邹忠.学生工作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0)3

[2]邵莉敏 周晓夏.论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5(27)

[3]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

[4]段艳.高校学风建设研究现状及问题[J].化工高等教育.2010.4

作者简介:彭桂林(1988-),女,重庆沙坪坝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辅导员,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论文作者:彭桂林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高校学风建设视角下对辅导员工作的思考论文_彭桂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