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 语文 作文教学 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初中生们的语文作文质量接体现了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此,为了优化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作文质量,本文作者立足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进行简要探析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打破作文教学的固化思路
迫于教学质量与升学的双重压力,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偏重于为学生们设立作文框架,让学生们在固有的模式中进行写作,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情感、千篇一律。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要优化教学方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使其获得感官刺激的同时能够收获知识,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创造视听情境。例如,在引导学生以《我们美丽的校园》为题进行作文写作时,我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校园内的美丽画面:(1)不同季节(春、夏、秋、冬)校园里的景色之美、人物之美,(2)不同时刻(早、中、晚)校园里学生的晨读之美、学习之美,(3)不同地点(操场、教室等)教师育人之美、师生互动之美。用最直观的图片创造写作情境,引导学生们用心观察的同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校园之美”,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与写作灵感,从而写出情真意切、栩栩如生的灵动文字。
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初中生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时,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导致写出来的作文是在凑字数,内容空洞。对此,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们多观察生活,关心生活中的点滴,学会发掘身边的事物,学会找寻生活中平凡的“美”,在写作时从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出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就是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所想记录下来,积累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素材,例如,课堂内外,教师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以及生生之间友爱互助的和谐氛围;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运动员们为了班级荣誉努力拼搏、学生们加油助威的场面;雨雪天气,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交警叔叔不畏风雪辛苦执勤的工作画面;新年前夕,家家户户打扫卫生、置办年货的热闹场景;考试前夕,学生们在班上一丝不苟、努力学习的励志时刻;晚上自己挑灯夜读,妈妈给端来一杯热牛奶的温馨时刻;甚至是晚上自己做了一个奇怪又有意思的梦等等。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场面,只要学生们用心观察、留心记录,都可以成为作文写作中的有效素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会内容充实、中心鲜明。
三、增加学生阅读积累,以读促写拓展语文知识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不仅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们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写作风格等,还能通过阅读来扩展知识面,而且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文章意境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写作想象力,助力写作能力的提升。
在指导学生们阅读时,我们作为教师要教导学生们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有意识的摘抄记录。例如,我会给学生们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阅读刊物:《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等,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知识面。并引导学生们在阅读时进行摘抄或者记录,摘抄一些对自己写作有益的素材,比如,名人名言,运用好的修辞手法的佳句段落,引用的古文谚语等;同时书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在阅读时的心得体会,或者阅读完后的思想感悟。在课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班上举办“阅读分享会”,让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最近读的书,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阅读体会,交流对同一本书描写意境及作者表达的不同看法,提升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作文书写能力,真正做到“以读促写”。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作文语文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的同时,要注意转变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们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并以读促写,提升学生们的语文作文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勇.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4):22.
【2】郭虹霞.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即应对策略【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5,(27):97-98.
【3】卞其顺.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作文成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5,(12):16.
论文作者:刘宗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31
标签:学生们论文; 作文教学论文; 之美论文;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情境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